4 善工與善行 (1959)

關燈
quo市場&rdquo或對它們的需要。

    然而在巴比倫的河邊&mdash&mdash或者說在生産線旁&mdash&mdash我們仍要告訴自己:&ldquo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記你,情願我的右手忘記技巧。

    &rdquo(它會忘記的。

    ) 當然啦,我們會密切留意,伺機逃脫。

    假如有什麼&ldquo事業選擇&rdquo(千人當中,總有一人有此好事吧),對那好的職業,我們就要像獵犬一樣窮追不舍,跟橡皮糖一樣粘住不放。

    要是得着機會,我們将努力靠着幹好一些值得一幹的活來維持生計,這些活即便不用維持生計也值得一幹。

    禁絕我們的貪婪,或許勢在必行。

    賺大錢的,通常都是抓狂職業(theinsanejobs),往往還出力最少。

     另外,還有一件事更加暧昧不明(subtler)。

    我們必須高度警惕,謹防我們的心靈染上當下境況所滋生的惡習。

    這種惡習,依我看,已深深敗壞了我們的藝術家。

     直至晚近&mdash&mdash直至上世紀末&mdash&mdash人們都認為藝術家的活計,理所當然就是娛樂公衆,教導公衆。

    當然,有着形形色色的公衆;街頭賣唱和聖樂演唱,聽衆就不同(盡管我想,很多人二者都喜歡)。

    一個藝術家,或可以引領他的公衆,去欣賞比他們起初想要的更為高雅的東西。

    但他做到這一點,隻有靠着從一開始即便并不隻是娛樂,也娛樂他們;即便不是全部明白易懂,也大體明白易懂。

    所有這一切,都變了。

    在美學圈最高層,聽不到藝術家對我們的義務,談的盡是我們對藝術家的義務。

    他一點不欠我們;我們則欠他一個&ldquo認可&rdquo,即便他對我們的趣味、興趣或習慣,沒給一毛錢的注意。

    要是我們沒給他一個&ldquo認可&rdquo,我們的名号就成了扶不上牆的爛泥。

    在這家店内,消費者總是錯的。

     不過這一變遷,隻是我們對一切工作的态度變遷的一部分。

    由于&ldquo提供就業機會&rdquo變得越來越重要,越來越比制作人們需要或喜歡的物品重要,于是就有了一個趨勢,将個個行業都看作是,主要為從業者本人而存在的東西。

    鐵匠工作,不是因為武士會去打仗;武士存在并打仗,則是為了讓鐵匠忙活。

    吟遊詩人之存在,不是為了愉悅部落;部落之存在,則是為了欣賞吟遊詩人。

     在工業領域,這一态度變遷的背後,既有瘋狂(insanity),也有一些有口皆碑的動機(highlycreditablemotives)。

    慈善事業的一項實實在在的進步,阻止我們談&ldquo人口過剩&rdquo,驅動我們談論&ldquo失業問題&rdquo。

    但其危險是,這會引導我們忘記,就業本身不是目的。

    我們要人就業,隻是作為養活他們的手段&mdash&mdash同時相信要養活他們,即便是讓他們制作爛東西,也強于什麼都不做(是對是錯,誰知道呢)。

     盡管我們有義務使饑者得飽,但我懷疑,我們是否還有義務去&ldquo欣賞&rdquo野心。

    對藝術的這一态度,就要了&ldquo善工&rdquo(goodwork)的命。

    許多現代小說、詩歌及繪畫,我們被脅迫着去欣賞,卻不是&ldquo善工&rdquo,因為它們根本就不是&ldquo工&rdquo(work)。

    它們隻是濺溢之感性或反思的大雜燴。

    當一個藝術家,幹着嚴格意義上藝術家的活,他當然就會将其受衆現有的趣味、興趣及能力納入考慮。

    這一切,跟語言、大理石或顔料一樣,也是他的素材(rawmaterial);需加以運用,馴化,提升,不容無視,更不容踐踏。

    對它們傲慢漠視,算不得天才,更算不得誠實;那是懶惰,是無能。

    你還沒學會你的活計。

    所以,就藝術而論,真正對得起上蒼的工作(honest-toGodwork),如今大多見于通俗藝術(low-browart),如電影,如偵探故事,如童話。

    這些作品,往往結構謹嚴;木材是晾幹的,榫卯嚴絲合縫,承重都經過精确計算;成功運用手藝和勞動,來做意想之事。

    切莫誤解我。

    那些高雅作品,當然或許展現了更雅緻的感性,更深刻的思想。

    不過,大雜燴不是作品,無論倒進去的是多麼貴重的酒水、油料或藥品。

     藝術裡的&ldquo傑作&rdquo(Greatworks)以及慈善事業中的&ldquo善行&rdquo(goodworks),最好都是&ldquo善工&rdquo(GoodWork)。

    就讓唱詩班好好唱詩,或者就幹脆别唱。

    否則,我們隻是強化了衆人的這一信念:生意世界,以這麼高的效率幹了這麼多其實永遠沒必要幹的活,卻是真實的、成熟的和實踐的世界;而全部的&ldquo文化&rdquo及全部的&ldquo宗教&rdquo(兩個吓人的詞),本質上是邊緣的、業餘的甚至相當娘娘腔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