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節

關燈
件很有面子的事。

    那時蔣國帥剛剛出生,蔣國相不到6歲,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就靠蔣順民一人掙工分養家,家裡自然一貧如洗。

    當時李旭東身體特别虛弱,人瘦得皮包骨。

    蔣順民見一個二十出頭的大學生孤身一人來到農村,身體又有病,很是同情,甯肯自家人忍饑挨餓,也不願李旭東受委屈,總是把家裡最好的東西拿出來先供給他。

    特别是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蔣家人十天半月地吃糠咽菜,蔣順民也要想方設法給李旭東弄頓米飯。

     有一次,李旭東在陽光下的水田裡泡了一天,晚上回到家裡渾身發熱,可他又不想驚動勞累了一天的蔣順民,就咬緊牙關在床上硬撐着。

    蔣順民是個細心人,吃晚飯時就見李旭東臉色不對,到了夜裡心裡還記挂着,總是不踏實,就到李旭東的房裡去探視。

    蔣順民在李旭東額頭上一探,感覺像燒紅的鐵一樣燙手。

    蔣順民二話不說,背着李旭東就往公社醫院走。

    那時蔣家村到公社也就是現在的鄉政府的路是剛修的毛馬路,恰逢上半夜下過一場大雨,泥爛路滑,空着手走路都不容易,蔣順民硬是背着李旭東,水一腳泥一腳地小跑着,趕到了公社醫院。

    醫生把李旭東的病情穩住後松了一口氣,他告訴蔣順民,如果晚來一步,李旭東就沒救了。

     蔣順民一家就這樣跟李旭東結下了深情。

    蔣順民臨死前,還特意托人叫來當時已在縣委辦做了副主任的李旭東,要他今後好好教管自己的三個兒子。

    時光荏苒,李旭東從縣委辦副主任做到縣委辦主任,又做到了縣委副書記,但他沒有忘記蔣順民一家的大恩大德,總想着怎樣報答蔣家。

     後來舒建軍為了窯山的經營權,多次找李旭東斡旋,事成後,李旭東把自己和蔣家的瓜葛透露給了舒建軍。

    舒建軍是個聰明人,不用李旭東明說,他也懂得他的意思,爽快地說:“我有一個主意,蔣家村尤其是村裡伴着320國道一帶,土質特别适合燒磚燒瓦,我投一筆資金進去,讓蔣順民的三個兒子去經營,李書記您看怎麼樣?”李旭東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就說:“我也象征性地放點錢進去,算是對他們的支持。

    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

    ” 舒建軍瞄得很準,蔣家村的土質的确是一流的,磚瓦一出窯就在外面打響了牌子。

    加上李旭東暗中照應,縣裡的不少工程都到蔣家村來進磚瓦,生意一下子紅火起來。

    隻是這蔣家三兄弟因借着後面李旭東和舒建軍的勢,也太不把村裡的百姓和鄉政府放在眼裡了,這才激怒了周正泉,出現今天這個局面。

     聽完舒建軍的叙述,周正泉半天沒吱聲。

    他早知道他面對的并不僅僅是身為普通村民的蔣家三兄弟,而是強大的權勢和财勢。

    一方面周正泉不願屈服于這兩股勢力而對不起老百姓和自己的良心,另一方面又不想拿着雞蛋往石頭上碰,毀了自己的前程。

    他想平時說的兩難境地,大概就是這麼回事了。

    周正泉當然還不隻為着自己那廉價的良心和前程着想,他還有一個顧慮。

    舒建軍已經開始收購龍溪鄉的木材,如果得罪了他,那今年龍溪鄉的特産稅就是一句空話了。

     一時沒有兩全之策,周正泉隻得在舒建軍肩上拍了拍,對他說:“你老同學的話,我當然得認真考慮考慮。

    這樣吧,蔣國帥的事我一個人也拍不了闆,鄉裡是集體決策,你讓我開個會,大家一起來定吧。

    ”舒建軍就笑着說道:“你們那一套搞法我還不知道?名義上是集體決策,實際上是您一把手說了算,隻要您通了就什麼都通了。

    ”周正泉說:“你這樣的人如果搞政治,一定很可怕。

    ” 舒建軍笑笑,站起身,說:“李副書記托付的事情,老同學不看僧面看佛面,一定會妥善處理的,我恭候您的佳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