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娣有點插不上嘴去,所以非插嘴不可。
"你這話誰相信?" 三奶奶馬上還她一句話:"我們不像你跟二爺,恩愛夫妻。
"一提二爺,馬上她沒資格發言了。
我們才真是難得。
臉上也确是頓時現出好奇的笑容。
"我敢賭咒,你敢賭麼?三奶奶你敢賭咒?" 蔔二奶奶笑。
"你剛生了個兒子,還賭什麼咒?"老實告訴你,連我都不知道是怎麼生出來的。
人一面笑,眼睛裡露出奇異的盤算的神氣,已經預備當作笑話告訴别人。
她們彼此開玩笑向來總是這一套,今天似乎太過份了,不好意思再往下說,但是仍舊在等着,希望她還會說下去,再洩漏些二爺的缺陷。
剛巧有個沒出嫁的表妹來了,這才換了話題。
老太太叫, 兩個媳婦連忙進去。
老太太在和三奶奶的母親打麻将。
三爺呢?怎麼叫了這半天還不來?親家太太惦記着呢。
三爺打麻将赢了,他們不放他走。
别叫他,讓他多赢兩個。
她的小弟弟走到牌桌旁邊,老太太給了他一塊戳着牙簽的梨,說:到外邊去找姐夫,姐夫赢錢了,叫他給你吃紅。
姐夫不在那兒。
在那兒。
你找他去。
我去找他,他們說還沒來。
老太太馬上掉過臉來向三奶奶說:"什麼打麻将,你們這些人搗的什麼鬼?" 三奶奶的母親連忙說:"他小孩子懂得什麼,外頭人多,橫是鬧糊塗了。
"到這時候還不來,自己老子的生日,叫親家太太看着像什麼樣子?你也是的,還替他瞞着,難怪他膽子越來越大。
" 三奶奶不敢開口,站在那裡,連銀娣和丫頭老媽子們都站着一動也不動,唯恐引起注意,把氣出在她們身上。
三奶奶母親因為自己女兒有了不是,她不便勸,麻将繼續打下去,不過誰也不叫出牌的名字。
直到七姑太太攤下牌來,大家算胡了,這才照常說話。
老太太是下不來台,當着許多親戚,如果馬虎過去,更叫人家說三爺都是她慣的。
一圈打下來,大奶奶走上來低聲說:"三爺先在這兒,到北站送行去了,老沈先生回蘇州去。
" 她們用老沈先生作借口,已經不止一次了,他老婆不在上海,身邊有個姨奶奶,但是姨奶奶們不出門拜客。
所以她們無論說他什麼,不會被拆穿。
他這時候也許就在這廟裡,老太太反正無從知道。
她正看牌,頭也不擡。
大奶奶在親家太太椅子背後站着,也被吸引進桌子四周的魔術圈内,成為另一根直立的棍子。
吃 空氣松懈了下來。
連另外幾張牌桌上說話都響亮得多。
大奶奶三奶奶嘗試着走動幾步,當點小差使。
銀娣看見她房裡的奶媽抱着孩子,在門口踱來踱去。
你吃了面沒有?呢?小和尚,我們去找夏媽。
"孩子叫小和尚。
他已經在這廟裡記名收做徒弟,像他父親和叔伯小時候一樣,騙佛爺特别照顧他們。
她抱他到前面院子裡,斜陽照在那橙黃的牆上,鮮豔得奇怪,有點可怕。
沿着舊紅欄杆栽的花樹,葉子都黃了。
這是正殿,一排白石台階上去,彤花排門靜悄悄大開着。
沒有人,她不帶孩子去,怕那些神像吓了他。
月亮倒已經出來了,白色的,半圓形,高挂在淡清色下午的天上。
今天這一天可惜已經快完了,白過了,有一種說不出的惆怅,像Rx房裡奶脹一樣。
她把孩子抱緊點,恨不得他是個貓或是小狗,或者光是個枕頭,可以讓她狠狠地擠一下。
廊上來了些挑擔子的,系着圍裙,一個跟着一個,側身垂着眼睛走過,看都不看她。
扁擔上都挑着白木盒子,上面寫着菜館名字,是外面叫來的葷席。
不早了,開飯她要去照應。
院心有一座大鐵香爐,安在白石座子上,香爐上刻着一行行螞蟻大的字,都是捐造香爐的施主,"陳王氏,吳趙氏,許李氏,吳何氏,馮陳氏……"都是故意叫人記不得的名字,密密的排成大隊,看着使人透不過氣來。
這都是做好事的女人,把希望寄托在來世的女人。
要是仔細看,也許會發現她自己的名字,已經牢鑄在這裡,鐵打的。
也許已經看見了,自己不認識。
她從月洞門裡看見三爺來了,忽然這條典字欄杆的走廊像是兩面鏡子對照着,重門疊戶沒有盡頭。
他的瓜皮帽上鑲着帔霞帽正,穿着騎馬的褂子,赤銅色緞子上起壽字絨花,長齊膝蓋,用一個珍珠扣子束着腰帶,下面露出沉香色紮腳褲。
他走得很快,兩臂下垂,手一半捏成拳頭,縮在緊窄的袖子裡,仿佛随時遇見長輩可以請個安。
他看見了她也不招呼,一路微笑着望着她,走了許多路。
她有點窘,隻好跟孩子說話。
小和尚,看誰來了。
看見嗎?看見三叔嗎?二嫂你怎麼一個人在這兒?呸!等你,大家都在等你——出去玩得高興,這兒找不到你都急死了。
怎麼找我?不是算在外邊陪客?還說呢,又讓你那寶貝小舅子拆穿了,老太太發脾氣。
他伸了伸舌頭。
"不進去了,讨罵。
"你反正不管,一跑,氣都出在我們頭上,又是我們倒黴。
小和尚,你大
"你這話誰相信?" 三奶奶馬上還她一句話:"我們不像你跟二爺,恩愛夫妻。
"一提二爺,馬上她沒資格發言了。
我們才真是難得。
臉上也确是頓時現出好奇的笑容。
"我敢賭咒,你敢賭麼?三奶奶你敢賭咒?" 蔔二奶奶笑。
"你剛生了個兒子,還賭什麼咒?"老實告訴你,連我都不知道是怎麼生出來的。
人一面笑,眼睛裡露出奇異的盤算的神氣,已經預備當作笑話告訴别人。
她們彼此開玩笑向來總是這一套,今天似乎太過份了,不好意思再往下說,但是仍舊在等着,希望她還會說下去,再洩漏些二爺的缺陷。
剛巧有個沒出嫁的表妹來了,這才換了話題。
老太太叫, 兩個媳婦連忙進去。
老太太在和三奶奶的母親打麻将。
三爺呢?怎麼叫了這半天還不來?親家太太惦記着呢。
三爺打麻将赢了,他們不放他走。
别叫他,讓他多赢兩個。
她的小弟弟走到牌桌旁邊,老太太給了他一塊戳着牙簽的梨,說:到外邊去找姐夫,姐夫赢錢了,叫他給你吃紅。
姐夫不在那兒。
在那兒。
你找他去。
我去找他,他們說還沒來。
老太太馬上掉過臉來向三奶奶說:"什麼打麻将,你們這些人搗的什麼鬼?" 三奶奶的母親連忙說:"他小孩子懂得什麼,外頭人多,橫是鬧糊塗了。
"到這時候還不來,自己老子的生日,叫親家太太看着像什麼樣子?你也是的,還替他瞞着,難怪他膽子越來越大。
" 三奶奶不敢開口,站在那裡,連銀娣和丫頭老媽子們都站着一動也不動,唯恐引起注意,把氣出在她們身上。
三奶奶母親因為自己女兒有了不是,她不便勸,麻将繼續打下去,不過誰也不叫出牌的名字。
直到七姑太太攤下牌來,大家算胡了,這才照常說話。
老太太是下不來台,當着許多親戚,如果馬虎過去,更叫人家說三爺都是她慣的。
一圈打下來,大奶奶走上來低聲說:"三爺先在這兒,到北站送行去了,老沈先生回蘇州去。
" 她們用老沈先生作借口,已經不止一次了,他老婆不在上海,身邊有個姨奶奶,但是姨奶奶們不出門拜客。
所以她們無論說他什麼,不會被拆穿。
他這時候也許就在這廟裡,老太太反正無從知道。
她正看牌,頭也不擡。
大奶奶在親家太太椅子背後站着,也被吸引進桌子四周的魔術圈内,成為另一根直立的棍子。
吃 空氣松懈了下來。
連另外幾張牌桌上說話都響亮得多。
大奶奶三奶奶嘗試着走動幾步,當點小差使。
銀娣看見她房裡的奶媽抱着孩子,在門口踱來踱去。
你吃了面沒有?呢?小和尚,我們去找夏媽。
"孩子叫小和尚。
他已經在這廟裡記名收做徒弟,像他父親和叔伯小時候一樣,騙佛爺特别照顧他們。
她抱他到前面院子裡,斜陽照在那橙黃的牆上,鮮豔得奇怪,有點可怕。
沿着舊紅欄杆栽的花樹,葉子都黃了。
這是正殿,一排白石台階上去,彤花排門靜悄悄大開着。
沒有人,她不帶孩子去,怕那些神像吓了他。
月亮倒已經出來了,白色的,半圓形,高挂在淡清色下午的天上。
今天這一天可惜已經快完了,白過了,有一種說不出的惆怅,像Rx房裡奶脹一樣。
她把孩子抱緊點,恨不得他是個貓或是小狗,或者光是個枕頭,可以讓她狠狠地擠一下。
廊上來了些挑擔子的,系着圍裙,一個跟着一個,側身垂着眼睛走過,看都不看她。
扁擔上都挑着白木盒子,上面寫着菜館名字,是外面叫來的葷席。
不早了,開飯她要去照應。
院心有一座大鐵香爐,安在白石座子上,香爐上刻着一行行螞蟻大的字,都是捐造香爐的施主,"陳王氏,吳趙氏,許李氏,吳何氏,馮陳氏……"都是故意叫人記不得的名字,密密的排成大隊,看着使人透不過氣來。
這都是做好事的女人,把希望寄托在來世的女人。
要是仔細看,也許會發現她自己的名字,已經牢鑄在這裡,鐵打的。
也許已經看見了,自己不認識。
她從月洞門裡看見三爺來了,忽然這條典字欄杆的走廊像是兩面鏡子對照着,重門疊戶沒有盡頭。
他的瓜皮帽上鑲着帔霞帽正,穿着騎馬的褂子,赤銅色緞子上起壽字絨花,長齊膝蓋,用一個珍珠扣子束着腰帶,下面露出沉香色紮腳褲。
他走得很快,兩臂下垂,手一半捏成拳頭,縮在緊窄的袖子裡,仿佛随時遇見長輩可以請個安。
他看見了她也不招呼,一路微笑着望着她,走了許多路。
她有點窘,隻好跟孩子說話。
小和尚,看誰來了。
看見嗎?看見三叔嗎?二嫂你怎麼一個人在這兒?呸!等你,大家都在等你——出去玩得高興,這兒找不到你都急死了。
怎麼找我?不是算在外邊陪客?還說呢,又讓你那寶貝小舅子拆穿了,老太太發脾氣。
他伸了伸舌頭。
"不進去了,讨罵。
"你反正不管,一跑,氣都出在我們頭上,又是我們倒黴。
小和尚,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