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愛情(選譯)
關燈
小
中
大
文為意大利文。
《比安卡和法裡埃羅》是羅西尼作曲的歌劇,根據意大利作家蒙佐尼(1785&mdash1873)的悲劇《卡瑪諾拉伯爵》改編。
◎康波萊西(1785&mdash1830):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原文為意大利文。
羅西尼作曲的歌劇《阿米達》系根據塔索的《解放了的耶路撒冷》改編。
◎梅朗(1736&mdash1803):法國政論家。
◎貝裡公爵(1778&mdash1820):查理十世的次子,因遭自由派仇視,一八二〇年二月在巴黎歌劇院門口為鞍具制造工盧韋爾所殺。
◎這是曆史事實,許多人盡管愛管閑事,聽到這消息時仍然大為震驚,但又生怕顯得比告訴他們這一消息的人遜色。
&mdash&mdash原注 ◎萊阿利埃-迪馬先生的《回憶錄》。
科西嘉就其十八萬人來說,還不足法國大多數省份人口的一半,幾年來已産生了薩利塞蒂、勃佐·第、波爾果、色巴斯蒂阿尼将軍、塞爾伏尼、阿巴杜齊、呂西安和拿破侖·波拿巴、阿雷納,擁有九十萬居民的北方省份卻不能誇口列舉這樣的名單。
但在科西嘉任何一個出門的人都得冒被槍擊的危險倒是事實,不過科西嘉人首先是為他自己報仇,其次才是盡力自衛,與此相反,一個真正的基督徒是軟弱屈服得做不到這一點的。
拿破侖的才幹、個性就是這樣造就的。
這與一個貴族和管家作為遊戲夥伴的宮廷大不相同,或者與甚至在對老爺本人說話時被迫說服自己不尊敬大十二歲的老爺的費納龍大不相同。
參見這位大作家的作品。
&mdash&mdash原注 ◎在巴黎為表明舉止高尚,就要注意千千萬萬的細節。
然而有一個很強烈的不同意見,在巴黎為愛情而自殺的婦女遠遠超過意大利所有城市的總和。
這一事實使我大惑不解;我并非為了暫時知道如何解釋,可是它不能改變我的觀點。
也許在目前,死對法國人來說是無足輕重的,所以極度文明的生活的無聊是那麼偉大;更有甚者,虛榮心受到傷害,一個人也會斃了自己。
&mdash&mdash原注 ◎蒙米雷:法國東部城市,拿破侖一八一四年在該地擊敗俄普聯軍。
◎我羨慕路易十四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他們常常生活在馬爾利的客廳内,說不定三天内到達塞内夫和拉米利戰場,妻子、母親和情人總是提心吊膽。
參見塞維尼夫人的信。
在危險面前,他們在說話時仍保持一種活力和直率真誠;如今我們是沒有這種膽略的,但同時,拉美特先生殺害了他妻子的情夫,如果瓦爾特·司各特給我們寫一本路易十四時的小說,我們定會大為驚愕。
&mdash&mdash原注 ◎歐梅拉(1786&mdash1836):愛爾蘭外科醫生,拿破侖一世在聖赫勒拿島時的醫生。
◎缪拉(1767&mdash1815):法國元帥,拿破侖的妹夫,曾被封為那不勒斯國王(1808&mdash1815)。
拿破侖失敗後,缪拉企圖重登王位,被俘後遭槍決。
◎撒拉丁(1138&mdash1193):埃及和叙利亞的伊斯蘭教君主,一一七四年,他在海丁擊敗基督教徒,占領耶路撒冷。
◎獅心理查(1157&mdash1199):英國金雀花王朝國王,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中起重要作用。
◎内伊(1767&mdash1815):法國元帥,被拿破侖封為莫斯科親王,是拿破侖最著名的親信,被人稱為&ldquo勇士中的勇士&rdquo,百日王朝時期協助拿破侖作戰,波旁王朝複辟後被判處死刑。
◎G.佩齊奧在他熱情的信中和一個美麗的英國姑娘談到了自由的西班牙女郎。
她生活在中世紀,與衆不同,但總是很活躍。
他說:西班牙人追求的不是榮譽,而是獨立。
西班牙人隻為名聲所打動。
戰争随着圖德拉戰鬥結束停止。
名聲來自奇妙的本性,扭轉了方向,使人失去行動的全部力量。
西班牙軍隊被戰敗,甚至名聲也受到損害(指的是現代歐洲)。
如果思想誤入歧途,整個名聲會毀于一旦。
&mdash&mdash原注(為意大利文) ◎一六二〇年,一個男人謙卑地、一刻不停地背誦:&ldquo國王,我的主人。
&rdquo這句話給自己帶來了榮譽(見諾阿伊、托爾西和路易十四時代所有大使的回憶錄),道理十分簡單:在國王的臣民間反複誦讀國王宣布給他的銜位。
在後者的考慮和尊重中,他從國王那兒所領受的這個銜位比得上一個人在古羅馬時代擔當的頭銜,這個頭銜是根據他的同伴們的意見授予的,他們曾看見他在特拉西姆諾斯的戰鬥和古羅馬廣場演說。
人們通過消除虛榮,打破稱之為習俗常規的外表防禦層,逐漸削弱君主專制政治統治。
有關莎士比亞和拉辛的争論不休,僅僅是路易十四和大憲章之間論戰的形式之一而已。
&mdash&mdash原注 ◎隻能通過未經事先計劃的行為來做評價。
&mdash&mdash原注 ◎一七四〇年,見多識廣的吉拉爾神甫*在巴黎這樣寫道:雖然婦女中的雜亂是容許的,但是愛情使她們顯得愚蠢可笑。
&mdash&mdash原注*吉拉爾(1677&mdash1748):法國語法學家,王室斯拉夫語翻譯,著有《法語同義詞》。
◎達蘭庫爾(1789&mdash1856):法國詩人,小說家,著有史詩《查理大帝》,小說《巴黎被圍》等,喜用倒裝句法,有&ldquo倒裝子爵&rdquo之稱。
◎嫉妒是我向其要求的唯一證據。
見一八二一年的《愛丁堡評論》、德國和意大利的文學報紙,以及阿爾菲耶裡的《西米奧蒂格勒》。
&mdash&mdash原注 ◎克拉伯(1754&mdash1832):英國詩人,其詩篇曾描繪現實中窮人的痛苦。
◎蒙蒂(1754&mdash1828):意大利詩人,寫過許多政治詩。
◎一八一九年九月三十日。
&mdash&mdash原注
《比安卡和法裡埃羅》是羅西尼作曲的歌劇,根據意大利作家蒙佐尼(1785&mdash1873)的悲劇《卡瑪諾拉伯爵》改編。
◎康波萊西(1785&mdash1830):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原文為意大利文。
羅西尼作曲的歌劇《阿米達》系根據塔索的《解放了的耶路撒冷》改編。
◎梅朗(1736&mdash1803):法國政論家。
◎貝裡公爵(1778&mdash1820):查理十世的次子,因遭自由派仇視,一八二〇年二月在巴黎歌劇院門口為鞍具制造工盧韋爾所殺。
◎這是曆史事實,許多人盡管愛管閑事,聽到這消息時仍然大為震驚,但又生怕顯得比告訴他們這一消息的人遜色。
&mdash&mdash原注 ◎萊阿利埃-迪馬先生的《回憶錄》。
科西嘉就其十八萬人來說,還不足法國大多數省份人口的一半,幾年來已産生了薩利塞蒂、勃佐·第、波爾果、色巴斯蒂阿尼将軍、塞爾伏尼、阿巴杜齊、呂西安和拿破侖·波拿巴、阿雷納,擁有九十萬居民的北方省份卻不能誇口列舉這樣的名單。
但在科西嘉任何一個出門的人都得冒被槍擊的危險倒是事實,不過科西嘉人首先是為他自己報仇,其次才是盡力自衛,與此相反,一個真正的基督徒是軟弱屈服得做不到這一點的。
拿破侖的才幹、個性就是這樣造就的。
這與一個貴族和管家作為遊戲夥伴的宮廷大不相同,或者與甚至在對老爺本人說話時被迫說服自己不尊敬大十二歲的老爺的費納龍大不相同。
參見這位大作家的作品。
&mdash&mdash原注 ◎在巴黎為表明舉止高尚,就要注意千千萬萬的細節。
然而有一個很強烈的不同意見,在巴黎為愛情而自殺的婦女遠遠超過意大利所有城市的總和。
這一事實使我大惑不解;我并非為了暫時知道如何解釋,可是它不能改變我的觀點。
也許在目前,死對法國人來說是無足輕重的,所以極度文明的生活的無聊是那麼偉大;更有甚者,虛榮心受到傷害,一個人也會斃了自己。
&mdash&mdash原注 ◎蒙米雷:法國東部城市,拿破侖一八一四年在該地擊敗俄普聯軍。
◎我羨慕路易十四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他們常常生活在馬爾利的客廳内,說不定三天内到達塞内夫和拉米利戰場,妻子、母親和情人總是提心吊膽。
參見塞維尼夫人的信。
在危險面前,他們在說話時仍保持一種活力和直率真誠;如今我們是沒有這種膽略的,但同時,拉美特先生殺害了他妻子的情夫,如果瓦爾特·司各特給我們寫一本路易十四時的小說,我們定會大為驚愕。
&mdash&mdash原注 ◎歐梅拉(1786&mdash1836):愛爾蘭外科醫生,拿破侖一世在聖赫勒拿島時的醫生。
◎缪拉(1767&mdash1815):法國元帥,拿破侖的妹夫,曾被封為那不勒斯國王(1808&mdash1815)。
拿破侖失敗後,缪拉企圖重登王位,被俘後遭槍決。
◎撒拉丁(1138&mdash1193):埃及和叙利亞的伊斯蘭教君主,一一七四年,他在海丁擊敗基督教徒,占領耶路撒冷。
◎獅心理查(1157&mdash1199):英國金雀花王朝國王,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中起重要作用。
◎内伊(1767&mdash1815):法國元帥,被拿破侖封為莫斯科親王,是拿破侖最著名的親信,被人稱為&ldquo勇士中的勇士&rdquo,百日王朝時期協助拿破侖作戰,波旁王朝複辟後被判處死刑。
◎G.佩齊奧在他熱情的信中和一個美麗的英國姑娘談到了自由的西班牙女郎。
她生活在中世紀,與衆不同,但總是很活躍。
他說:西班牙人追求的不是榮譽,而是獨立。
西班牙人隻為名聲所打動。
戰争随着圖德拉戰鬥結束停止。
名聲來自奇妙的本性,扭轉了方向,使人失去行動的全部力量。
西班牙軍隊被戰敗,甚至名聲也受到損害(指的是現代歐洲)。
如果思想誤入歧途,整個名聲會毀于一旦。
&mdash&mdash原注(為意大利文) ◎一六二〇年,一個男人謙卑地、一刻不停地背誦:&ldquo國王,我的主人。
&rdquo這句話給自己帶來了榮譽(見諾阿伊、托爾西和路易十四時代所有大使的回憶錄),道理十分簡單:在國王的臣民間反複誦讀國王宣布給他的銜位。
在後者的考慮和尊重中,他從國王那兒所領受的這個銜位比得上一個人在古羅馬時代擔當的頭銜,這個頭銜是根據他的同伴們的意見授予的,他們曾看見他在特拉西姆諾斯的戰鬥和古羅馬廣場演說。
人們通過消除虛榮,打破稱之為習俗常規的外表防禦層,逐漸削弱君主專制政治統治。
有關莎士比亞和拉辛的争論不休,僅僅是路易十四和大憲章之間論戰的形式之一而已。
&mdash&mdash原注 ◎隻能通過未經事先計劃的行為來做評價。
&mdash&mdash原注 ◎一七四〇年,見多識廣的吉拉爾神甫*在巴黎這樣寫道:雖然婦女中的雜亂是容許的,但是愛情使她們顯得愚蠢可笑。
&mdash&mdash原注*吉拉爾(1677&mdash1748):法國語法學家,王室斯拉夫語翻譯,著有《法語同義詞》。
◎達蘭庫爾(1789&mdash1856):法國詩人,小說家,著有史詩《查理大帝》,小說《巴黎被圍》等,喜用倒裝句法,有&ldquo倒裝子爵&rdquo之稱。
◎嫉妒是我向其要求的唯一證據。
見一八二一年的《愛丁堡評論》、德國和意大利的文學報紙,以及阿爾菲耶裡的《西米奧蒂格勒》。
&mdash&mdash原注 ◎克拉伯(1754&mdash1832):英國詩人,其詩篇曾描繪現實中窮人的痛苦。
◎蒙蒂(1754&mdash1828):意大利詩人,寫過許多政治詩。
◎一八一九年九月三十日。
&mdash&mdash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