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關燈
小
中
大
《緻死的病症》這個标題來自《約翰福音》的第十一章節中所說的&ldquo這病不至于死&rdquo。
安提-克利馬庫斯(Anti-Climacus)這個筆名構成《哲學片斷》(1844)和《最後的、非科學的附言》(1846)的作者約翰納斯·克利馬庫斯的對比。
拉丁語的别名&ldquo克利馬庫斯&rdquo是由希臘語&ldquo梯子或者台階(klimaks)&rdquo衍生出來的。
約翰納斯·克利馬庫斯就是走上台階或者沿梯子攀登的人,就是說,沿着他的(比如說關于&ldquo不同存在層面&rdquo的)概念發展,從一種不完美的梯級向更完美的梯級運動。
在安提-克利馬庫斯關聯中的前綴&ldquo安提(anti)&rdquo意味了&ldquo反對&rdquo或者&ldquo反&rdquo,用來标示出與約翰納斯·克利馬庫斯的對立關系。
正如一個克利馬克斯(klimaks)也标示了一個修辭形象,各種詞句思想以這樣一種方式排列,使得其效果逐步上升,一個安提-克利馬克斯(anti-klimaks)則标示了反過來的形象,比如說,在&ldquo梯子&rdquo上的位置越高,不完美性就越高。
封二引文在丹麥文版中是德文: Herr!giebunsblödeAugen fürDinge,dienichtstaugen, undAugenvollerKlarheit inalledeineWahrheit. 根據《德語修辭手冊》第一卷,布道辭來自約翰·馮·阿爾貝提尼,但約翰·馮·阿爾貝提尼卻沒有說出這四句贊美詩句的出處。
在1778年JohannesPlitt所寫的關于歌本的論文中曾提及NicolausLudwigvonZinzendorf(1700&mdash1760)為這些詩句的作者。
但克爾凱郭爾隻知道它們是出自約翰·馮·阿爾貝提尼。
*** [1][如果把它看成是嚴格地科學性的,那麼它又過于教化]所謂&ldquo嚴格地科學的&rdquo首先是指思辨性的(尤其是黑格爾主義的)哲學和神學。
在1840年的一段筆記中,克爾凱郭爾寫道:&ldquo黑格爾所具的對&lsquo那陶冶的&rsquo的恨很奇怪,它在所有地方都冒出來;但是,&lsquo那陶冶的&rsquo不是一種催人入眠的安眠藥,它是有限的精神的&lsquo阿門&rsquo,是認識的不應被忽視的一方面。
&rdquo [2]那陶冶性的(detOpbyggelige)。
[3][在基督教的立場上看,就是一切,&mdash&mdash一切都應當為&ldquo陶冶&rdquo服務]見保羅在《哥林多前書》所說(14∶26):&ldquo弟兄們,這卻怎麼樣呢。
你們聚會的時候,各人或有詩歌,或有教訓,或有啟示,或有方言,或有翻出來的話。
凡事都當造就人。
&rdquo 按丹麥語的《聖經》翻譯過來,最後一句就是&ldquo一切為&lsquo陶冶&rsquo而發生&rdquo。
中文聖經中與&ldquo陶冶&rdquo相對應的是&ldquo造就人&rdquo。
[4][一個醫生在病床前的說法方式]歐魯夫·邦對此有專門的描述。
[5][迷戀于&ldquo純粹的人&rdquo的概念]&ldquo純粹的人&rdquo,就是說,作為純粹抽象的人,這一表述是在影射黑格爾和黑格爾的&ldquo純粹的在&rdquo的範疇:在所有現象的特殊特征和性質都被抽象掉之後,所剩下的就是&ldquo在&rdquo。
[6]驚奇遊戲:&ldquo驚奇遊戲&rdquo是丹麥的一種集體遊戲。
一個人坐在中央而許多人圍成圈子,另一個人沿圈子走動發問關于人們對中央所坐人的&ldquo驚奇&rdquo,而中央人則通過問題而猜測問題的來源。
在這裡&ldquo那純粹的人&rdquo和&ldquo世界曆史&rdquo是針對黑格爾和黑格爾主義者。
比如說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中意識(自我)以&ldqu
安提-克利馬庫斯(Anti-Climacus)這個筆名構成《哲學片斷》(1844)和《最後的、非科學的附言》(1846)的作者約翰納斯·克利馬庫斯的對比。
拉丁語的别名&ldquo克利馬庫斯&rdquo是由希臘語&ldquo梯子或者台階(klimaks)&rdquo衍生出來的。
約翰納斯·克利馬庫斯就是走上台階或者沿梯子攀登的人,就是說,沿着他的(比如說關于&ldquo不同存在層面&rdquo的)概念發展,從一種不完美的梯級向更完美的梯級運動。
在安提-克利馬庫斯關聯中的前綴&ldquo安提(anti)&rdquo意味了&ldquo反對&rdquo或者&ldquo反&rdquo,用來标示出與約翰納斯·克利馬庫斯的對立關系。
正如一個克利馬克斯(klimaks)也标示了一個修辭形象,各種詞句思想以這樣一種方式排列,使得其效果逐步上升,一個安提-克利馬克斯(anti-klimaks)則标示了反過來的形象,比如說,在&ldquo梯子&rdquo上的位置越高,不完美性就越高。
封二引文在丹麥文版中是德文: Herr!giebunsblödeAugen fürDinge,dienichtstaugen, undAugenvollerKlarheit inalledeineWahrheit. 根據《德語修辭手冊》第一卷,布道辭來自約翰·馮·阿爾貝提尼,但約翰·馮·阿爾貝提尼卻沒有說出這四句贊美詩句的出處。
在1778年JohannesPlitt所寫的關于歌本的論文中曾提及NicolausLudwigvonZinzendorf(1700&mdash1760)為這些詩句的作者。
但克爾凱郭爾隻知道它們是出自約翰·馮·阿爾貝提尼。
*** [1][如果把它看成是嚴格地科學性的,那麼它又過于教化]所謂&ldquo嚴格地科學的&rdquo首先是指思辨性的(尤其是黑格爾主義的)哲學和神學。
在1840年的一段筆記中,克爾凱郭爾寫道:&ldquo黑格爾所具的對&lsquo那陶冶的&rsquo的恨很奇怪,它在所有地方都冒出來;但是,&lsquo那陶冶的&rsquo不是一種催人入眠的安眠藥,它是有限的精神的&lsquo阿門&rsquo,是認識的不應被忽視的一方面。
&rdquo [2]那陶冶性的(detOpbyggelige)。
[3][在基督教的立場上看,就是一切,&mdash&mdash一切都應當為&ldquo陶冶&rdquo服務]見保羅在《哥林多前書》所說(14∶26):&ldquo弟兄們,這卻怎麼樣呢。
你們聚會的時候,各人或有詩歌,或有教訓,或有啟示,或有方言,或有翻出來的話。
凡事都當造就人。
&rdquo 按丹麥語的《聖經》翻譯過來,最後一句就是&ldquo一切為&lsquo陶冶&rsquo而發生&rdquo。
中文聖經中與&ldquo陶冶&rdquo相對應的是&ldquo造就人&rdquo。
[4][一個醫生在病床前的說法方式]歐魯夫·邦對此有專門的描述。
[5][迷戀于&ldquo純粹的人&rdquo的概念]&ldquo純粹的人&rdquo,就是說,作為純粹抽象的人,這一表述是在影射黑格爾和黑格爾的&ldquo純粹的在&rdquo的範疇:在所有現象的特殊特征和性質都被抽象掉之後,所剩下的就是&ldquo在&rdquo。
[6]驚奇遊戲:&ldquo驚奇遊戲&rdquo是丹麥的一種集體遊戲。
一個人坐在中央而許多人圍成圈子,另一個人沿圈子走動發問關于人們對中央所坐人的&ldquo驚奇&rdquo,而中央人則通過問題而猜測問題的來源。
在這裡&ldquo那純粹的人&rdquo和&ldquo世界曆史&rdquo是針對黑格爾和黑格爾主義者。
比如說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中意識(自我)以&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