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止嗔戒怒名師規徒 報德酬恩愛女作妾

關燈
的菜,可多弄幾樣來給我吃。

    吃完了,我可多給你幾兩銀子。

    &rdquo堂倌聽了多給幾兩銀子的話,忍不住兩隻小眼睛,就和捕班遇了強盜一般,隻管圓鼓鼓地向朱鎮嶽遍身上下打量。

    雪門和尚隻作不理會,掉轉臉望旁邊。

    明知自己徒弟是個公子爺出身,外面的世情,一些兒也不懂得。

    在報恩寺的時候,雖不及在府衙裡那般供養,隻是飲食并不粗劣,因此朱鎮嶽不覺得十分口淡。

    自從西安出來,每日都隻勉強充饑,哪裡有一樣可口的東西下肚呢?一來荒村逆旅,本沒有甚可吃的;二來雪門和尚,這次帶朱鎮嶽出遊,原是有意要給他些勞苦受,并使他熟練些世情。

    所以堂倌過來招呼,故意不作理會,看朱鎮嶽怎生發付。

    聽了他對堂倌說的話,心裡自免不了好笑,卻忍住不做聲。

     朱鎮嶽被堂倌打量得氣憤起來,登時兩眼一瞪,唗了一聲道:&ldquo你這人怎這麼混賬,我問你的話,你聾了麼?隻管打量我幹什麼哦,你見我這外衣破了,隻當我吃不起葷鮮,吃了不給你錢麼?&rdquo堂倌見朱鎮嶽發怒,便連忙賠笑說道:&ldquo客官不要生氣,我起初疑心客官是外路人,後來卻又聽出是本省的口音,所以不知不覺地多望幾眼。

    客官快不要着惱,我們幫生意的人,怎敢這麼無禮。

    &rdquo 朱鎮嶽見堂倌一賠不是,氣憤就立時消了,揮手說道:&ldquo隻要你不是怕我沒錢就罷了。

    好,好!不要多說閑話,耽誤了時候,快去揀好吃的,弄來給我吃。

    我師父吃素,素菜也多弄幾樣來。

    酒不用問,我師徒二人都從來不喝的。

    &rdquo朱鎮嶽一口氣,将這些話說完,複連連揮手,教堂倌快去。

    樓上坐了好幾個喝茶的客,都望着朱鎮嶽好笑。

    堂倌也就笑道:&ldquo客官弄錯了,我們這裡是茶樓,隻有茶賣,從來不賣菜的。

    客官要吃葷鮮,須到酒菜館裡去。

    &rdquo 朱鎮嶽不禁詫異道:&ldquo你們這裡專賣茶嗎?&rdquo随掉過臉,向雪門和尚道:&ldquo師父,我們走錯了,我口又不渴,誰要喝茶呢?&rdquo和尚道:&ldquo要吃葷鮮,這時候還早。

    饅頭饽饽,這裡是葷素都有的,胡亂吃些兒當點心,且等酒菜館開了市,我再領你去吃。

    &rdquo朱鎮嶽聽了,不好再說什麼,低着頭,咕嘟着嘴,不則一聲,堂倌和那些喝茶的客人,都望着暗笑。

     雪門和尚向堂倌說道:&ldquo你就去拿幾盤葷素點心來吧,我們吃了還要趕路呢。

    &rdquo堂倌應着去了。

    一會兒送上茶和點心來,師徒二人正吃喝着,隻見王長勝,引着一個公差打扮的人上來,走近跟前,公差向師徒二人請了安,立起來恭恭敬敬地說道:&ldquo敝上差小的來,奉請老師父和朱公子到衙門裡去。

    &rdquo公差的話說到這裡,王長勝便接着說道:&ldquo果不出老師父所料,我們進了衙門,門上二太爺就說,大老爺已經吩咐下來了,辦馬猴案的随時辦活了,要随時傳報,不必等候堂期。

    當下門上二太爺見我們一到,立刻傳報進去,不到一會兒,縣大老爺已經升坐大堂,傳我上去問話。

    我将昨夜的情形據實禀明了,老爺現出非常歡喜的樣子,帶着笑問我道:&lsquo報恩寺的師父和朱公子同你們來了,此刻還在外面嗎?&rsquo我回兩位在高升茶樓喝茶。

    老爺連連說道,那如何使得?随叫這位公差爺上去,教了幾句話,要我同來,請兩位到衙裡去。

    &rdquo 雪門和尚笑向公差道:&ldquo我兩個原是路過西太華山,無意中幹了這回事,算不了什麼。

    承貴大老爺來請,我本應帶着我這徒弟去請安,奈我們昨夜整夜不曾合眼,此刻精神已不濟,并且我們還有要緊的事須得趕路。

    請你拜覆貴大老爺,我們回頭在此地經過的時候,準帶這徒弟到衙門裡,向貴大老爺請安。

    這回恕不奉命了。

    &rdquo 公差哪裡肯走呢,暗暗推着王長勝,要王長勝求請。

    王長勝自是說了又說,無奈和尚執意不肯。

    二人隻得回身下樓,打算将和尚的話去回覆那縣大老爺。

    剛走到樓梯口,即見有兩個跟班打扮的人,擁着一個十七八歲的公子上來。

    這公差一見,忙讓路,垂手立在一旁,口裡叫了一聲&ldquo少爺&rdquo。

    那公子問道:&ldquo老師父和朱公子在哪裡?&rdquo王長勝知道是縣太爺恐怕請和尚不動,特教自己少爺來請的。

    連忙用手指着答道:&ldquo兩位都在上面坐着。

    &rdquo 那公子随着指處一望,已經看見了,急走了幾步,先向和尚一揖到地,回身向朱鎮嶽也是一揖。

    和尚與朱鎮嶽見了那公子雍容華貴的樣子,不覺都立起身來答禮。

     不知那公子姓甚名誰,請動了師徒二人沒有,且俟下回再寫。

     憶鳳樓主評曰: 楊海峰遭官司事,卻從王長勝口中原原本本寫出,此虛寫法也,較之實地叙來者,更為有神矣。

     朱鎮嶽入茶肆而索酒食,活寫出一不谙世情之公子哥兒,令人為之絕倒,宜觀者之竊笑其旁矣!而雪門和尚竟不加糾正,聽其自然,尤覺傳神阿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