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表、啟
關燈
小
中
大
謝知制誥表
臣某言:伏奉制命,蒙恩特授臣右正言、知制誥者。
伏以王者尊居萬民之上,而誠意能與下通,奄有四海之大,而惠澤得以遍及者,得非號令告詔發揮而已哉!然其為言也,質而不文,則不足以行遠而昭聖謨;麗而不典,則不足以示後而為世法。
居是職者,古難其人。
乃以愚臣,而當此選。
伏惟皇帝陛下,茂仁聖之姿,荷祖宗之業,日慎一日,曾未少懈。
而自羌夷負固,邊鄙用師,勤儉率先於聖躬,焦勞常見於玉色。
雖有憂民之志而億姓未蘇,雖有欲治之心而群臣未副。
故每進一善,則未嘗不欲勸天下之能;每官一賢,則未始不欲盡人材之用。
雖以爵祿而砥礪,尚須訓誡之丁寧,尤假能言,以諭至意。
可稱是者,不大艱歟?伏念臣雖以儒術進身,本無辭藝可取,徒值向者時文之弊,偶能獨守好古之勤,誌欲去於雕華,文反成於樸鄙。
本懼不適當世之用,敢期自結聖主之知?陛下獎之特深,用之太過。
此臣所以懇讓三四,至於辭窮。
而天意不回,寵命難止,尚慮頑然之未諭,更加使者以臨門。
恩出非常,理難屢瀆。
及俯而受命,伏讀訓辭,則有必能復古之言,然後益知所責之重,夙夜惶惑,未知所措。
伏況文字之職,廁於侍從之班,在於周行,是為超擢。
不徒揮翰以為效,自當死節以報恩。
惟所使之,期於盡瘁。
滁州謝上表 臣伏蒙聖恩,授臣依前右正言、知制誥、知滁州軍州事,已於今月二十二日赴任訖者。
謗讒始作,大喧群口而可驚;誣罔終明,幸賴聖君之在上。
列職尚叨於清近,為邦仍竊於安閑。
祗荷恩榮,惟知感涕。
臣某伏念臣生而孤苦,少則賤貧。
同母之親,惟存一妹,喪厥夫而無讬,攜孤女以來歸。
張氏此時,生才七歲。
臣愧無蓍龜前知之識,不能逆料其長大所為,在人情難棄於路隅,緣臣妹遂養於私室。
方今公私嫁娶,皆行姑舅婚姻。
況晟於臣宗,已隔再從;而張非己出,因謂無嫌。
乃未及笄,遽令出適。
然其既嫁五六年後,相去數千裡間,不幸其人自為醜穢,臣之耳目不能接,思慮不能知。
而言者及臣,誠為非意,以至究窮於資產,固已吹析於毫毛。
若以攻臣之人,惡臣之甚,苟罹纖過,奚逭深文?蓋荷聖明之主張,得免羅織之冤枉。
然臣自蒙睿獎,嘗列諫垣,論議多及於貴權,指目不勝於怨怒。
若臣身不黜,則攻者不休,苟令讒巧之愈多,是速傾危於不保。
必欲為臣明辯,莫若付於獄官;必欲措臣少安,莫若置之閑處。
使其脫風波而遠去,避陷阱之危機。
雖臣善自為謀,所欲不過如此。
斯蓋皇帝陛下,推天地之賜,廓日月之明,知臣幸逢主聖而敢危言,憫臣不顧身微而當眾怨,始終愛惜,委曲保全。
臣雖木石之心頑,實知君父之恩厚。
敢不虔遵明訓,上體寬仁,永堅不轉之心,更勵匪躬之節。
揚州謝上表 臣修言:準樞密院遞到誥敕一道,伏蒙聖恩,授臣起居舍人,依前知制誥、知揚州軍州事,已於今月二十二日赴任訖者。
貶所脫身,遽叨臨於督府;歲成無狀,仍敘進於官聯。
被渥以優,撫心增懼。
伏念臣材非適用,行輒違時,徒知好古之勤,自勵匪躬之節。
誤蒙獎拔,驟玷寵榮。
小器易盈,固已宜於顛覆;盡言取禍,仍多結於怨仇。
仰恃公朝,臣雖自信;在於物理,豈有不危?矧利口之中人,譬含沙之射影,謂時之眾嫉者易為力,謂事之陰昧者易為誣。
上繄天聽之聰,終辨獄辭之濫。
苟此冤之獲雪,雖永棄以猶甘,而況得善地以長人,享及親之厚祿。
坐安優逸,未久歲時,亟就易於方州,仍陟遷於秩序。
有以見聖君之意,未嘗忘言事之臣。
孤拙獲全,忠善者皆當感勵;奸讒不效,傾邪者可使息心。
非惟愚臣,獨以為幸。
此蓋伏遇皇帝陛下,乾坤覆載,日月照臨,察人常務於究情,行賞必思於有勸,緻茲恩典,施及儒庸。
誓堅終始之心,少答生成之造。
謝宣召入翰林狀 使車入裡,君命在門。
閭巷驚傳,豈識朝廷之故事;搢紳竦歎,以為儒者之至榮。
在臣之愚,何以堪此?竊以文章之任,自古非輕。
待遇寵榮,至有私人之目;詢謀獻納,因加內相之名。
恩既異於常倫,人愈難以稱職。
伏念臣器非宏遠,識匪該明,學不通古今之宜,材不識方圓之用。
久叨塵於侍從,曾莫著於勞能。
而自出守外藩,近遭家禍,苟存餘喘,復齒周行。
風波流落者十年,天日再瞻於雙闕。
進對之際,已蕭颯於霜毛;慰勞有加,賜憫憐於玉色。
形神若此,誌意可知。
身已分於早衰,心敢萌於希進?加以羈危之跡,仇嫉交攻,進退動係於群言,論議多煩於睿聽。
雖覆載之造,每賜保全;而孤蹇偷安,常思引去。
伏蒙皇帝陛下,俯憐舊物,曲軫宸慈,因內署之闕員,俾備官而承乏。
臣敢不勉尋舊學,益勵前修,感遺簪未棄之仁,竭駑馬已疲之力。
庶伸薄效,少答鴻恩。
再辭侍讀學士表 右臣準中書劄子,以臣辭免侍讀學士恩命,奉聖旨,不許辭讓者。
伏念臣猥以庸虛,過蒙獎擢。
禁署為一時清選,既已忝竊;經筵況近例多兼,何必辭讓?蓋以
伏以王者尊居萬民之上,而誠意能與下通,奄有四海之大,而惠澤得以遍及者,得非號令告詔發揮而已哉!然其為言也,質而不文,則不足以行遠而昭聖謨;麗而不典,則不足以示後而為世法。
居是職者,古難其人。
乃以愚臣,而當此選。
伏惟皇帝陛下,茂仁聖之姿,荷祖宗之業,日慎一日,曾未少懈。
而自羌夷負固,邊鄙用師,勤儉率先於聖躬,焦勞常見於玉色。
雖有憂民之志而億姓未蘇,雖有欲治之心而群臣未副。
故每進一善,則未嘗不欲勸天下之能;每官一賢,則未始不欲盡人材之用。
雖以爵祿而砥礪,尚須訓誡之丁寧,尤假能言,以諭至意。
可稱是者,不大艱歟?伏念臣雖以儒術進身,本無辭藝可取,徒值向者時文之弊,偶能獨守好古之勤,誌欲去於雕華,文反成於樸鄙。
本懼不適當世之用,敢期自結聖主之知?陛下獎之特深,用之太過。
此臣所以懇讓三四,至於辭窮。
而天意不回,寵命難止,尚慮頑然之未諭,更加使者以臨門。
恩出非常,理難屢瀆。
及俯而受命,伏讀訓辭,則有必能復古之言,然後益知所責之重,夙夜惶惑,未知所措。
伏況文字之職,廁於侍從之班,在於周行,是為超擢。
不徒揮翰以為效,自當死節以報恩。
惟所使之,期於盡瘁。
滁州謝上表 臣伏蒙聖恩,授臣依前右正言、知制誥、知滁州軍州事,已於今月二十二日赴任訖者。
謗讒始作,大喧群口而可驚;誣罔終明,幸賴聖君之在上。
列職尚叨於清近,為邦仍竊於安閑。
祗荷恩榮,惟知感涕。
臣某伏念臣生而孤苦,少則賤貧。
同母之親,惟存一妹,喪厥夫而無讬,攜孤女以來歸。
張氏此時,生才七歲。
臣愧無蓍龜前知之識,不能逆料其長大所為,在人情難棄於路隅,緣臣妹遂養於私室。
方今公私嫁娶,皆行姑舅婚姻。
況晟於臣宗,已隔再從;而張非己出,因謂無嫌。
乃未及笄,遽令出適。
然其既嫁五六年後,相去數千裡間,不幸其人自為醜穢,臣之耳目不能接,思慮不能知。
而言者及臣,誠為非意,以至究窮於資產,固已吹析於毫毛。
若以攻臣之人,惡臣之甚,苟罹纖過,奚逭深文?蓋荷聖明之主張,得免羅織之冤枉。
然臣自蒙睿獎,嘗列諫垣,論議多及於貴權,指目不勝於怨怒。
若臣身不黜,則攻者不休,苟令讒巧之愈多,是速傾危於不保。
必欲為臣明辯,莫若付於獄官;必欲措臣少安,莫若置之閑處。
使其脫風波而遠去,避陷阱之危機。
雖臣善自為謀,所欲不過如此。
斯蓋皇帝陛下,推天地之賜,廓日月之明,知臣幸逢主聖而敢危言,憫臣不顧身微而當眾怨,始終愛惜,委曲保全。
臣雖木石之心頑,實知君父之恩厚。
敢不虔遵明訓,上體寬仁,永堅不轉之心,更勵匪躬之節。
揚州謝上表 臣修言:準樞密院遞到誥敕一道,伏蒙聖恩,授臣起居舍人,依前知制誥、知揚州軍州事,已於今月二十二日赴任訖者。
貶所脫身,遽叨臨於督府;歲成無狀,仍敘進於官聯。
被渥以優,撫心增懼。
伏念臣材非適用,行輒違時,徒知好古之勤,自勵匪躬之節。
誤蒙獎拔,驟玷寵榮。
小器易盈,固已宜於顛覆;盡言取禍,仍多結於怨仇。
仰恃公朝,臣雖自信;在於物理,豈有不危?矧利口之中人,譬含沙之射影,謂時之眾嫉者易為力,謂事之陰昧者易為誣。
上繄天聽之聰,終辨獄辭之濫。
苟此冤之獲雪,雖永棄以猶甘,而況得善地以長人,享及親之厚祿。
坐安優逸,未久歲時,亟就易於方州,仍陟遷於秩序。
有以見聖君之意,未嘗忘言事之臣。
孤拙獲全,忠善者皆當感勵;奸讒不效,傾邪者可使息心。
非惟愚臣,獨以為幸。
此蓋伏遇皇帝陛下,乾坤覆載,日月照臨,察人常務於究情,行賞必思於有勸,緻茲恩典,施及儒庸。
誓堅終始之心,少答生成之造。
謝宣召入翰林狀 使車入裡,君命在門。
閭巷驚傳,豈識朝廷之故事;搢紳竦歎,以為儒者之至榮。
在臣之愚,何以堪此?竊以文章之任,自古非輕。
待遇寵榮,至有私人之目;詢謀獻納,因加內相之名。
恩既異於常倫,人愈難以稱職。
伏念臣器非宏遠,識匪該明,學不通古今之宜,材不識方圓之用。
久叨塵於侍從,曾莫著於勞能。
而自出守外藩,近遭家禍,苟存餘喘,復齒周行。
風波流落者十年,天日再瞻於雙闕。
進對之際,已蕭颯於霜毛;慰勞有加,賜憫憐於玉色。
形神若此,誌意可知。
身已分於早衰,心敢萌於希進?加以羈危之跡,仇嫉交攻,進退動係於群言,論議多煩於睿聽。
雖覆載之造,每賜保全;而孤蹇偷安,常思引去。
伏蒙皇帝陛下,俯憐舊物,曲軫宸慈,因內署之闕員,俾備官而承乏。
臣敢不勉尋舊學,益勵前修,感遺簪未棄之仁,竭駑馬已疲之力。
庶伸薄效,少答鴻恩。
再辭侍讀學士表 右臣準中書劄子,以臣辭免侍讀學士恩命,奉聖旨,不許辭讓者。
伏念臣猥以庸虛,過蒙獎擢。
禁署為一時清選,既已忝竊;經筵況近例多兼,何必辭讓?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