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狀

關燈
之人,皆四方之遊士,齎其一身而來,烏合群處,非如古人在家在學,自少至長,親戚朋友,鄰裏鄉黨眾察徐考其行實也。

    不過取於同舍一時之毀譽,而決於學官數人之品藻爾。

    然則同學之人,蹈利爭進,愛憎之論,必分朋黨。

    昔樂漢之俗尚名節,而黨人之禍及天下,其始起於處士之橫議而相訾也。

    此其不可三也。

     夫人之材行,若不因臨事而見,則守常循理,無異眾人。

    苟欲異眾,則必為迂僻奇怪以取德行之名,而高談虛論以求材識之譽。

    前日慶曆之學,其弊是也。

    此其不可四也。

     今若外方專以文學貢士,而京師獨以德行取人,則實行素履,著於鄉曲,而守道丘園之士,皆反見遺。

    此其不可五也。

     近年朝廷患四方之士寓京師者多而不知其士行,遂嚴其法,使各歸於鄉裡。

    今又反使來聚於京師,雲欲考其德行。

    若不用四方之士,止取京師之士,則又示人以不廣。

    此其不可六也。

     夫儒者所謂能通古今者,在知其意,達其理,而酌時之宜爾。

    大抵古者教學之意緩而不迫,所以勸善興化,養賢勵俗,在於遲久,而不求近效急功也。

     臣謂宜於今而可行者,立為三舍可也,復五經博士可也。

    特創新學,雖不若即舊而修廢,然未有甚害,創之亦可也。

    教學之意在乎敦本,而修其實事,給以餱糧,多陳經籍,選士之良者,以通經有道之士為之師,而舉察其有過無行者黜去之,則在學之人皆善士也。

    然後取以貢舉之法,待其居官為吏,已接於人事,可以考其賢善優劣,而時取其尤出類者旌異之。

    則士知修身力行,非為一時之利,而可伸於終身,則矯偽之行不作,而俞薄之風歸厚矣。

    此謂實事之可行於今者也。

     臣等伏見論學者四人,其說各異,而朝廷又下臣等,俾之詳定。

    是以盡眾人之見,而采其長者爾。

    故臣等敢陳其所有,以助眾議之一,非敢好為異論也。

    伏望聖慈特賜裁擇。

     乞與尹構一官狀 右臣等伏見故起居舍人、直龍圖閣尹洙,文學議論,為當世所稱;忠義剛正,有古人之節。

    初蒙朝廷擢在館閣,而能不畏權臣,力排眾黨,以論範仲淹事,遂坐貶黜。

    其後元昊僭叛,用兵一方。

    當國家有西顧之憂,思得材謀之臣,以濟多事。

    而洙自初出師,至於元昊納款,始終常在兵間,比一時之人,最為宣力。

    而群邪醜正,誣構百端,卒陷罪辜,流竄以死。

    向蒙陛下仁聖恩憐,哀其冤枉,特賜清雪,俾復官資。

    足以感動群心,勸勵忠義。

    今洙孤幼並在西京,家道屢空,衣食不給。

    洙止一男構,年方十餘歲,惸然無依,實可嗟惻。

    伏見將來祫享大禮,在近群臣皆得奏蔭子孫。

    伏望聖慈錄洙遺忠,憫洙不幸,特賜其子一官,庶沾寸祿,以免饑寒,則天地之仁,幽顯蒙德。

    臣等忝列侍從,愧無獻納,苟有所見,不敢不言。

    謹具狀奏聞,伏候敕旨。

     舉丁寶臣狀 右臣竊見太常丞、湖州監酒務丁寶臣,前任知端州日,因遭儂智高事停官,敘理監當。

    方智高攻劫嶺南,州縣例以素無備禦,官吏各至奔逃。

    兼聞當時獨寶臣曾捉得智高探事人,便行斬決,及曾鬥敵。

    朝廷以其如此,故他人皆奪兩官,獨寶臣隻奪一官,以此見其比眾人情理之輕。

     臣伏見寶臣履行清純,頗有官業。

    惟海賊遽至,力屈緻敗,出於不幸。

    今者伏遇祫享恩赦,欲望聖慈特與不候監當滿任,牽復官資,就移一親民差遣。

    如後犯入己贓,臣甘當同罪。

    謹具奏聞,伏候敕旨。

     再論許懷德狀 臣竊以謂治天下在明號令,正朝廷在修紀綱。

    號令所行,紀綱所振,由人主有賞罰之柄也。

    若號令出而不從,紀綱弛而不整,又不以賞罰臨之,而欲正朝廷治天下,臣不知其可也。

     今者陛下親祀宗廟,不敢獨受其福,推恩群臣,遍及中外,此聖德之至深厚也。

    而臣下輒敢有所輕重,以謂例恩泛及,視以為輕而慢之,原其情理,其可恕乎!方祫享始畢,恩典推行,命出之日,宰相押班,百官在列,宣揚制誥,布告天下。

    而將臣偃蹇,不肯受命,稽停制書四十餘日,有司無所申舉,恬然不以為怪。

    是陛下號令不能行於朝廷,而紀綱弛壞於武士。

    凡士之知治體者,皆為陛下惜也。

     臣謂方今國家全盛,天下無虞,非有強臣悍將難製之患,而握兵之帥輒敢如此不畏朝廷者,蓋由從前不惜事體,因循寬弛,有以馴緻也。

    今若又不正其罪罰,而公為縱弛,則恐朝廷失刑,自此而始;武臣驕慢,亦自此而始;號令不行於下,紀綱遂壞於上,亦自此而始。

     夫古人所謂見於未萌者,智之明也。

    若事有萌而能杜其漸者,又其次也。

    若見其漸而與之,浸成後患者,深可戒也。

     臣前日為許懷德事曾有奏論,略陳大概。

    蓋以方今賞罰之行,隻據簿書法令以從事,而罕思治體。

    況如懷德,在法非輕,於事體又重。

    故臣復罄愚瞽,伏乞聖慈裁擇而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