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
關燈
小
中
大
為「兩日」,私憂兩勳之不能久也。
一時海内響應,乃不即乘勢東下直取江南,聽江右迂儒謬計,以「甯庶人起兵不破贛州,卒贻後患」;因并力攻贛州。
久之不下,而北帥譚泰乘虛襲南昌,始舍贛州,退保南昌。
南昌兵頗盛,每出戰,勝負相當;後為奸僧所绐,擇日決戰。
于是閉城自守,北兵乃益築壘、掘深塹;圍合,求出一戰不可得矣。
七月,惠國公李成棟提兵三萬出庾嶺攻贛州,以救南昌;軍容甚盛。
贛州守将高進庫僞約降,其實堅城以綴惠國之師,使南昌坐困也。
惠國信之,遂還軍嶺上。
十一月初一日,督師何騰蛟率保昌侯曹志建、宜章侯盧鼎、新興侯焦琏、新甯侯趙印選克複永州,殺其鎮将餘世忠、巡撫李懋祖。
永州堅守曆三月,前後大小四十餘戰,殺傷過半,所存羸兵不滿千。
糧盡,咽糠吃草;初食馬,繼食人,城中婦女老弱皆食盡。
城破之日,灑掃官署,所剔婦人陰棄不食者出之,計十五石。
初五日,監軍禦史餘鵬起、職方司主事李申春領兵複寶慶兩府。
捷音同日并奏,軍聲大振。
二十九日,督師露布至,恢複衡州;又據忠貞營李赤心捷報,已取益陽,直抵湘潭。
于是瞿式耜密疏請上西幸,有雲:『天下大勢在楚、不在粵;粵東三面險阻,易入難出。
臣不敢争者,以成棟一片血忱,方倚為江右聲援;一旦拂其望幸之心,何以勸忠?今衡、永恢複,遊魂東竄,粵西之背愈厚;贛州愈困,江圍未解,粵東之齒尚寒。
在成棟奉皇上去危就安,既無内顧,可畢力以圖贛;而楚師得萬乘親臨,勇增十培,便可乘勝以長驅矣』。
時陳邦傅恃恩驕橫,夤緣禁近,與馬吉翔相為表裡。
初,冒封富川伯;以迎駕功,封思恩侯,已晉封慶國公。
又冒功,封其妻父茅守憲甯端伯、中軍胡執恭武康伯。
複奉世守廣西之敕,行文巡按禦史查核通省錢糧。
式耜特疏參之,兵科給事中吳其靁疏論世守非制,并劾撰敕中書張立光。
廣西巡撫魯可藻、巡按禦史吳德操皆有疏參,騰蛟亦上疏駁正,湖南勳鎮曹志建等皆嘩然不平,事遂寝。
究其故,皆由吉翔與桂林留守不悅;故加邦傅世守,以擅全省予奪,以撓留守之事權。
立光小臣,奉旨承行。
及迫于公論,吉翔乃稱原頒敕書,止「居守」、非「世守」也。
外議益重邦傅以改敕之罪,然國體大亵矣。
吉翔與邦傅皆浙東人;崇祯時,執恭為兵部火房舞文,吉翔、邦傅皆由以得官,執弟子禮于執恭。
故執恭雖為邦傅中軍,而邦傅猶稱之為老師,惟其指揮是聽。
三人者,一線關通、内外呼應。
滇南半壁,實壞此三豎子手也。
誅襄平伯佟養甲。
養甲有密表北去,李成棟搜得之。
上不欲顯其罪,于初十日命往梧州代祭興陵,李元允遣健兒殺之于江中。
國姓朱成功自海上遣官陳士京入朝;封成功為延平王。
十二月,李成棟帥師再出南安,陛辭;面奏:『南雄以下事,諸臣任之;庾關以外事,臣獨任之』。
又疏言『朝廷功賞不宜濫。
文武職,各宜分。
言官直氣,宜獎進;内臣、衛臣,不宜幹預内閣機務』。
蓋有所指也;馬吉翔銜之。
成棟出,以其子元允留行在,掌錦衣衛事,與聞朝政。
時,粵東以反正叙官者滿朝列;惟從蘇觀生擁立唐藩者,禁锢不用。
然其中亦有賢者,皆從此廢,謂之紹武一案。
元允,本姓賈,河南人;成棟養為己子。
因與袁彭年交善,彭年益引其同鄉丁時魁、蒙正發及陝西劉湘客與同決事。
會給事中金堡服阕,自湖南赴行在,湘客令元允折節與交;交日密,朝士中不無異同,漸有黨人之目。
永曆三年己醜正月元旦,雨;免朝。
上在肇慶。
督師何騰蛟疏至,奏湖南千裡一空。
前恢複諸城,一旦盡棄;引罪自劾。
蓋督師初據忠貞營塘報稱:『于十月二十一日自常德發兵,二十二日恢取益陽。
于十一月初一日分兵三路;一取湘潭、一取湘陰、一取衡山,殺衡山縣令。
于本月初二日過甯鄉,初三日巳時抵湘潭,于十一月十一日直抵長沙矣』。
随聞常德、寶慶一帶因忠貞營闌入,皆燒營棄城東走,湖南為之魚爛;故再有是疏。
忠貞營者,闖賊後營李赤心十三部也;隆武時受撫,賜号忠貞營也。
散入施州衛擄糧,巡撫堵允錫向同督師騰蛟入營撫,與有舊。
而馬進忠者,亦降寇,素号混十萬;既降,封武昌伯,隸督師麾下。
元年秋,常德陷,進忠退保永定;于二年八月與北兵戰于麻河大捷,斬首七千餘級,恢複常德,封鄂國公。
是時,堵允錫已加制輔銜;與馬進忠有隙。
允錫陰入夔,檄赤心從夔門徑抵常德,欲令進忠讓城屯其老營。
未至常德百餘裡,允錫先至,與進忠椎牛歃血盟誓,同獎王室。
進忠心知其謀,終盟無一語。
盟訖及入城,即命起營,盡驅百姓無老弱悉出城,因縱火燒城中屋,不遺一椽,遂空其城而去,直走武岡。
寶慶守将王進才聞之,亦棄寶慶走。
各郡鎮帥,莫不聞風驚潰。
忠貞所至,得空城;旋亦棄之而去,東趨長沙。
督師騰蛟駐衡州,奏入,朝議令讓衡州與忠貞屯駐老營;即促其從衡出茶陵,往援江省,諸帥皆由寶慶進取長沙。
诏未至,督師已檄進忠由益陽抄出長沙,下截北來援兵,期諸将盡入長沙城下;身往忠貞營邀之入衡。
聞其兵已東,随尾之趨湘潭。
湘潭,空城也。
督師标兵六千人聞往迎,恐為忠貞所襲;皆不肯随,僅從隸三十人以往。
于是進忠等業奉檄前發,聞督師輕身往,遣部将宣威伯楊某追護之。
未至,而忠貞營亦不守湘潭。
時北兵乍退,長沙孤懸,湖外城崩三丈;我軍壁長、湘聞者烽火相望。
北将徐勇計且不守,一日以輕騎數百出城偵探;徑至湘潭,聞知城守無兵,僅督師一人在焉。
遂入城,帥諸将羅拜勸降。
勇,故督師标将降北者也;督師大罵,遂擁之而去。
既去,楊始至城,已為北兵所守。
急入城求督,凡師七出七入不得;最後出至橋,遇伏兵,矢中其吭,遂自擲于橋下以死。
北兵尋亦大至,馬進忠等聞之皆退,而忠貞營潰走臨武藍山,由懷集、賀縣入粵西。
沿途肆掠,衡、永、柳、桂皆為蹂躏矣。
督師遂死于長沙。
死之日,城外内兵民皆為之舉哀。
蓋正月事也。
滇帥胡一青等亦棄永州而還,凡已收複各郡縣,從此複陷。
報至,行在震動。
上辍朝哀臨,予祭九壇,贈騰蛟中湘王。
十三日,吏科給事中丁時魁等帥科道十六人入朝,免冠、繳印内閣而出;閣臣朱天麟罷。
初,金堡赴行在将有建白,過桂林以示留守;留守令至肇慶,湘客酌之。
疏參八款,李成棟、陳邦傅、龐天壽、馬吉翔皆在所參,湘客削去其二,去李而用陳、去龐而用馬。
封上,一時風采赫然;補兵科給事中。
當成棟未反正時,邦傅潛通降啟,心鄙之;及是,爵位相等,甚恥與哙等為伍。
得堡疏,大喜;故元允交益密,實不知成棟初亦在參中也。
是時,袁彭年掌都察院事,劉湘客以詹事兼副都禦史,丁時魁掌吏科、蒙正發戶科、金堡兵科;五人者,日終聚會,國是由其主張。
諸不得志者,目為「五虎」;以元允為黨魁雲。
吉翔陰鸷被參,略不為意;邦傅憤甚,上疏言:『堡謂臣無将無
一時海内響應,乃不即乘勢東下直取江南,聽江右迂儒謬計,以「甯庶人起兵不破贛州,卒贻後患」;因并力攻贛州。
久之不下,而北帥譚泰乘虛襲南昌,始舍贛州,退保南昌。
南昌兵頗盛,每出戰,勝負相當;後為奸僧所绐,擇日決戰。
于是閉城自守,北兵乃益築壘、掘深塹;圍合,求出一戰不可得矣。
七月,惠國公李成棟提兵三萬出庾嶺攻贛州,以救南昌;軍容甚盛。
贛州守将高進庫僞約降,其實堅城以綴惠國之師,使南昌坐困也。
惠國信之,遂還軍嶺上。
十一月初一日,督師何騰蛟率保昌侯曹志建、宜章侯盧鼎、新興侯焦琏、新甯侯趙印選克複永州,殺其鎮将餘世忠、巡撫李懋祖。
永州堅守曆三月,前後大小四十餘戰,殺傷過半,所存羸兵不滿千。
糧盡,咽糠吃草;初食馬,繼食人,城中婦女老弱皆食盡。
城破之日,灑掃官署,所剔婦人陰棄不食者出之,計十五石。
初五日,監軍禦史餘鵬起、職方司主事李申春領兵複寶慶兩府。
捷音同日并奏,軍聲大振。
二十九日,督師露布至,恢複衡州;又據忠貞營李赤心捷報,已取益陽,直抵湘潭。
于是瞿式耜密疏請上西幸,有雲:『天下大勢在楚、不在粵;粵東三面險阻,易入難出。
臣不敢争者,以成棟一片血忱,方倚為江右聲援;一旦拂其望幸之心,何以勸忠?今衡、永恢複,遊魂東竄,粵西之背愈厚;贛州愈困,江圍未解,粵東之齒尚寒。
在成棟奉皇上去危就安,既無内顧,可畢力以圖贛;而楚師得萬乘親臨,勇增十培,便可乘勝以長驅矣』。
時陳邦傅恃恩驕橫,夤緣禁近,與馬吉翔相為表裡。
初,冒封富川伯;以迎駕功,封思恩侯,已晉封慶國公。
又冒功,封其妻父茅守憲甯端伯、中軍胡執恭武康伯。
複奉世守廣西之敕,行文巡按禦史查核通省錢糧。
式耜特疏參之,兵科給事中吳其靁疏論世守非制,并劾撰敕中書張立光。
廣西巡撫魯可藻、巡按禦史吳德操皆有疏參,騰蛟亦上疏駁正,湖南勳鎮曹志建等皆嘩然不平,事遂寝。
究其故,皆由吉翔與桂林留守不悅;故加邦傅世守,以擅全省予奪,以撓留守之事權。
立光小臣,奉旨承行。
及迫于公論,吉翔乃稱原頒敕書,止「居守」、非「世守」也。
外議益重邦傅以改敕之罪,然國體大亵矣。
吉翔與邦傅皆浙東人;崇祯時,執恭為兵部火房舞文,吉翔、邦傅皆由以得官,執弟子禮于執恭。
故執恭雖為邦傅中軍,而邦傅猶稱之為老師,惟其指揮是聽。
三人者,一線關通、内外呼應。
滇南半壁,實壞此三豎子手也。
誅襄平伯佟養甲。
養甲有密表北去,李成棟搜得之。
上不欲顯其罪,于初十日命往梧州代祭興陵,李元允遣健兒殺之于江中。
國姓朱成功自海上遣官陳士京入朝;封成功為延平王。
十二月,李成棟帥師再出南安,陛辭;面奏:『南雄以下事,諸臣任之;庾關以外事,臣獨任之』。
又疏言『朝廷功賞不宜濫。
文武職,各宜分。
言官直氣,宜獎進;内臣、衛臣,不宜幹預内閣機務』。
蓋有所指也;馬吉翔銜之。
成棟出,以其子元允留行在,掌錦衣衛事,與聞朝政。
時,粵東以反正叙官者滿朝列;惟從蘇觀生擁立唐藩者,禁锢不用。
然其中亦有賢者,皆從此廢,謂之紹武一案。
元允,本姓賈,河南人;成棟養為己子。
因與袁彭年交善,彭年益引其同鄉丁時魁、蒙正發及陝西劉湘客與同決事。
會給事中金堡服阕,自湖南赴行在,湘客令元允折節與交;交日密,朝士中不無異同,漸有黨人之目。
永曆三年己醜正月元旦,雨;免朝。
上在肇慶。
督師何騰蛟疏至,奏湖南千裡一空。
前恢複諸城,一旦盡棄;引罪自劾。
蓋督師初據忠貞營塘報稱:『于十月二十一日自常德發兵,二十二日恢取益陽。
于十一月初一日分兵三路;一取湘潭、一取湘陰、一取衡山,殺衡山縣令。
于本月初二日過甯鄉,初三日巳時抵湘潭,于十一月十一日直抵長沙矣』。
随聞常德、寶慶一帶因忠貞營闌入,皆燒營棄城東走,湖南為之魚爛;故再有是疏。
忠貞營者,闖賊後營李赤心十三部也;隆武時受撫,賜号忠貞營也。
散入施州衛擄糧,巡撫堵允錫向同督師騰蛟入營撫,與有舊。
而馬進忠者,亦降寇,素号混十萬;既降,封武昌伯,隸督師麾下。
元年秋,常德陷,進忠退保永定;于二年八月與北兵戰于麻河大捷,斬首七千餘級,恢複常德,封鄂國公。
是時,堵允錫已加制輔銜;與馬進忠有隙。
允錫陰入夔,檄赤心從夔門徑抵常德,欲令進忠讓城屯其老營。
未至常德百餘裡,允錫先至,與進忠椎牛歃血盟誓,同獎王室。
進忠心知其謀,終盟無一語。
盟訖及入城,即命起營,盡驅百姓無老弱悉出城,因縱火燒城中屋,不遺一椽,遂空其城而去,直走武岡。
寶慶守将王進才聞之,亦棄寶慶走。
各郡鎮帥,莫不聞風驚潰。
忠貞所至,得空城;旋亦棄之而去,東趨長沙。
督師騰蛟駐衡州,奏入,朝議令讓衡州與忠貞屯駐老營;即促其從衡出茶陵,往援江省,諸帥皆由寶慶進取長沙。
诏未至,督師已檄進忠由益陽抄出長沙,下截北來援兵,期諸将盡入長沙城下;身往忠貞營邀之入衡。
聞其兵已東,随尾之趨湘潭。
湘潭,空城也。
督師标兵六千人聞往迎,恐為忠貞所襲;皆不肯随,僅從隸三十人以往。
于是進忠等業奉檄前發,聞督師輕身往,遣部将宣威伯楊某追護之。
未至,而忠貞營亦不守湘潭。
時北兵乍退,長沙孤懸,湖外城崩三丈;我軍壁長、湘聞者烽火相望。
北将徐勇計且不守,一日以輕騎數百出城偵探;徑至湘潭,聞知城守無兵,僅督師一人在焉。
遂入城,帥諸将羅拜勸降。
勇,故督師标将降北者也;督師大罵,遂擁之而去。
既去,楊始至城,已為北兵所守。
急入城求督,凡師七出七入不得;最後出至橋,遇伏兵,矢中其吭,遂自擲于橋下以死。
北兵尋亦大至,馬進忠等聞之皆退,而忠貞營潰走臨武藍山,由懷集、賀縣入粵西。
沿途肆掠,衡、永、柳、桂皆為蹂躏矣。
督師遂死于長沙。
死之日,城外内兵民皆為之舉哀。
蓋正月事也。
滇帥胡一青等亦棄永州而還,凡已收複各郡縣,從此複陷。
報至,行在震動。
上辍朝哀臨,予祭九壇,贈騰蛟中湘王。
十三日,吏科給事中丁時魁等帥科道十六人入朝,免冠、繳印内閣而出;閣臣朱天麟罷。
初,金堡赴行在将有建白,過桂林以示留守;留守令至肇慶,湘客酌之。
疏參八款,李成棟、陳邦傅、龐天壽、馬吉翔皆在所參,湘客削去其二,去李而用陳、去龐而用馬。
封上,一時風采赫然;補兵科給事中。
當成棟未反正時,邦傅潛通降啟,心鄙之;及是,爵位相等,甚恥與哙等為伍。
得堡疏,大喜;故元允交益密,實不知成棟初亦在參中也。
是時,袁彭年掌都察院事,劉湘客以詹事兼副都禦史,丁時魁掌吏科、蒙正發戶科、金堡兵科;五人者,日終聚會,國是由其主張。
諸不得志者,目為「五虎」;以元允為黨魁雲。
吉翔陰鸷被參,略不為意;邦傅憤甚,上疏言:『堡謂臣無将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