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永曆紀年(下)
三年四月□□日,上禦經筵。
初,式耜屢疏請開經筵,薦詹事劉湘客為講官。
至是,乃加副都兼銜,與詹事黃奇遇同直進講。
然彭年、時魁等每有建議,必決于湘客而後行。
彭年所恃者,正紀綱、慎名器;其實,祗争體統、重資格而已。
湘客好言典制;然所習者,皆先朝陋規也。
湘客,本諸生;由薦舉起家,受知于留守。
初以編修兼禦史,繼以詹事兼副都禦史,亦随彭年等以資格繩人,人益不服。
丁時魁頗招權,剛狠有氣習;同輩亦不善其所為。
蒙正發惟依附諸公,聽其指使。
獨金堡素負清直,遇事敢言;然性溪刻、不近人情,筆鋒甚銳,人頗憚之。
袁彭年先朝給谏,有名譽;既降北,物情大減。
及總憲,核資俸、清冒濫,不少寬假;怨者尤衆。
又每自恃有同謀反正功,嘗争論上前,語不遜。
上責以君臣之義,彭年曰:『使去年此日惠國公以五千鐵騎鼓行而西,此日君臣之義安在』?聞者咋舌。
由是,上心不善五人。
彭年初為給事,吳其靁特疏參;上不問。
至是,有張載述者,泾縣人,原任江西盧溪知縣,以節義自命;至行在,久不得官,謂彭年輩抑之也。
于是伏阙,疏彭年罪;或雲司禮監夏國祥使之。
國祥為宏光幸珰,入粵新用事;與載述同鄉,能探知上意者,故有是疏。
彭年自是氣稍沮。
久之聞母艱,李元允疏請奪情,不允;遂解任,僑居肇慶城外。
先是,朝士有東、西之分。
自粵東來者,以反正功氣淩西人;而粵西随駕至者,亦衿其發未薙以嗤東人。
而東、西又各自為類,久之遂分吳、楚兩局。
主持吳局者,閣臣朱天麟、吏部侍郎吳貞毓、給事張孝起、李用楫,外則制輔堵允錫也;而江右之王化澄、萬翺、雷德複、蜀中之程源、粵東之郭子奇,實為之魁。
主持楚局者,丁時魁、蒙正發、袁彭年。
彭年楚人,然私粵而不私楚;陝西劉湘客、杭州金堡既與時魁等合,桂林留守耜式耜亦每事關白,居然一體矣。
至于禮部尚書吳暻、文選司郎中施召征,皆吳人;吏部尚書晏清,楚人。
俱浮沉吳、楚之間。
其不得為局中人者甚多:如工部尚書耿獻忠、兵部侍郎曹烨、吏部侍郎洪天擢、大理寺卿潘曾緯、通政使毛毓祥、廣東學道李绮,雖與彭年同為粵東反正,而于楚人氣脈不通。
凡自湖南、廣西随駕至,出于督師留守門下者,大半歸楚。
吳人謂楚東恃元允、西恃留守。
然吳亦内倚吉翔、外倚邦傅;特其蹤迹秘密,不似時魁等招搖人目耳。
五月,惠國公李成棟喪至自嶺北,元允回廣州治喪受吊;上賜祭九壇。
事畢,诏赴行在。
時惠國舊部董方策、楊大甫各據一鎮;大甫尤驕悍不法。
至是入觐,元允招飲于宅,即席稱诏斬之。
自成棟殁,庾關不守。
聞北兵将有窺粵意,粵督杜永和奏請寶豐伯羅成耀出鎮韶州,許割南韶屬之;要賄萬餘金始行。
六月,留守式耜疏題尚寶司丞張同敞複原官翰林學士兼兵部右侍郎,總督各路兵馬;又題佥都禦史毛壽敦監督襄國公王進才、鄧國公馬進忠兩路軍務。
皆奉旨給敕印。
壽敦,湖廣公安人;禦史毛羽健之子。
好讀書,有謀略,能耐勞苦;楚奇才也。
同敞為江陵曾孫;以世蔭錦衣衛前戶。
先帝時,改中書科舍人;隆武帝愛其才敏,特授翰林院編修,累升學士。
在武岡忤劉承允,仍還任子之職。
至是,留守抗疏題複,且以知兵,兼總督之任;諸大帥皆以所舉為得人雲。
同敞為人健瘦而髯,有膽氣。
每出師,辄躍馬為諸将先;或敗,諸将奔,同敞危坐不去。
諸将複還,再與敵持,敵亦旋退,故卒以此全。
意氣慷慨,詩文數千言援筆立就。
年四十無子;妻死,蕭然一榻。
時焦、滇兩營兵鬥。
琏既受知留守,再保桂林;遂以桂為老餐具。
滇師久在督師标下,每赴疾人往(?),與琏兵有主客之分,多不和。
已而移琏駐不樂、陽朔。
元年冬,湖南潰,滇帥趙印選、胡一青等棄永州,率其兵奔入平樂,又與琏部将趙興于五月二十九日治兵相攻。
興兵敗,滇兵追至陽朔;遇糧道王奕昌,殺之。
留守引罪自劾,請恤奕昌,檄琏斬興以謝滇,而移鎮老營駐桂林。
滇兵自此,益驕不可用。
七月,留守糾舊撫魯可藻『久駐平樂戀任不解。
且既聞母憂,日以墨纕從事,但取錢糧、不理兵馬。
緻新撫餘心度觀望不前』。
奉旨切責。
先是,粵東反正信至,可藻希冒昧躐進,列銜自署。
兩廣舊例:東撫稱制,兼粵西;西撫稱撫。
留守劾其擅署官銜違制;奉旨:『革職;于留守軍前戴罪立功』。
八月初一日,焦琏部将劉起蛟輕兵出全州,深入重地,敗績;琏按軍法斬之。
初,留守聞北兵漸近,檄趙印選出全州,楊國棟、焦琏分兵堵截開州、海陽坪間。
琏病卧陽朔,不即行;其部将張明綱、劉起蛟奮勇争行,以全營疾趨興安而敗。
留守疏言:『起蛟貪功緻敗,法所不容;但今兵驕将悍時獨肯身先士卒,一往不顧,其忠義之氣,有足嘉者。
請以其子襲職』!從之。
九月初五日,太監秦宗蛟自湖南返;過桂林,言辰常總兵馬蛟麟有歸國心。
式耜疏請敕印,命宗蛟往;至則,蛟麟但修書報命而已。
監軍毛壽敦赴楚,路經柳慶,為邦傅标下曾海虎劫掠一空。
式耜飛檄地方嚴獲賊首,追取敕書,并鄂國營諸印信诰敕;立提海虎置之法,遠近稱快。
粵督杜永和入朝。
粵人黃奇遇、郭之奇以小忿争直于永和前,為永所笑;朝士恥之。
十一月二十一日,留守報王進才、劉子良于本月初四日恢複靖州;又報曹志建複永興、來陽二縣。
二十三日,報馬進忠于十月二十七日恢複武岡;胡一青進屯東安,直取永州;牛萬才、張光翠兵逼寶慶。
軍聲複振。
是月,上禦文華殿親政。
是時史官乏員,诰敕多出中書,上欲歸其職于翰林。
内閣輔臣黃士俊、嚴起恒奏請考選,留守瞿式耜疏薦部屬臣某等堪備宜職;上意特重科名,于是禮臣黃奇遇等議仿唐、宋開科取士。
有诏:廷臣三品以上各舉所知、卿貳等自舉其屬,彙送吏部;敕冢臣晏清會同禮、詹、翰諸臣嚴加考核,取及格者若而人,其乙榜知名未仕者亦與焉。
十二月二十四日,上臨軒親試經藝三道、論一道、詩一首。
取中八人,授翰林院庶吉士官。
先是,輔臣請詹、翰諸臣同入閱卷。
是日,外廷密奏:閱卷官頗通
初,式耜屢疏請開經筵,薦詹事劉湘客為講官。
至是,乃加副都兼銜,與詹事黃奇遇同直進講。
然彭年、時魁等每有建議,必決于湘客而後行。
彭年所恃者,正紀綱、慎名器;其實,祗争體統、重資格而已。
湘客好言典制;然所習者,皆先朝陋規也。
湘客,本諸生;由薦舉起家,受知于留守。
初以編修兼禦史,繼以詹事兼副都禦史,亦随彭年等以資格繩人,人益不服。
丁時魁頗招權,剛狠有氣習;同輩亦不善其所為。
蒙正發惟依附諸公,聽其指使。
獨金堡素負清直,遇事敢言;然性溪刻、不近人情,筆鋒甚銳,人頗憚之。
袁彭年先朝給谏,有名譽;既降北,物情大減。
及總憲,核資俸、清冒濫,不少寬假;怨者尤衆。
又每自恃有同謀反正功,嘗争論上前,語不遜。
上責以君臣之義,彭年曰:『使去年此日惠國公以五千鐵騎鼓行而西,此日君臣之義安在』?聞者咋舌。
由是,上心不善五人。
彭年初為給事,吳其靁特疏參;上不問。
至是,有張載述者,泾縣人,原任江西盧溪知縣,以節義自命;至行在,久不得官,謂彭年輩抑之也。
于是伏阙,疏彭年罪;或雲司禮監夏國祥使之。
國祥為宏光幸珰,入粵新用事;與載述同鄉,能探知上意者,故有是疏。
彭年自是氣稍沮。
久之聞母艱,李元允疏請奪情,不允;遂解任,僑居肇慶城外。
先是,朝士有東、西之分。
自粵東來者,以反正功氣淩西人;而粵西随駕至者,亦衿其發未薙以嗤東人。
而東、西又各自為類,久之遂分吳、楚兩局。
主持吳局者,閣臣朱天麟、吏部侍郎吳貞毓、給事張孝起、李用楫,外則制輔堵允錫也;而江右之王化澄、萬翺、雷德複、蜀中之程源、粵東之郭子奇,實為之魁。
主持楚局者,丁時魁、蒙正發、袁彭年。
彭年楚人,然私粵而不私楚;陝西劉湘客、杭州金堡既與時魁等合,桂林留守耜式耜亦每事關白,居然一體矣。
至于禮部尚書吳暻、文選司郎中施召征,皆吳人;吏部尚書晏清,楚人。
俱浮沉吳、楚之間。
其不得為局中人者甚多:如工部尚書耿獻忠、兵部侍郎曹烨、吏部侍郎洪天擢、大理寺卿潘曾緯、通政使毛毓祥、廣東學道李绮,雖與彭年同為粵東反正,而于楚人氣脈不通。
凡自湖南、廣西随駕至,出于督師留守門下者,大半歸楚。
吳人謂楚東恃元允、西恃留守。
然吳亦内倚吉翔、外倚邦傅;特其蹤迹秘密,不似時魁等招搖人目耳。
五月,惠國公李成棟喪至自嶺北,元允回廣州治喪受吊;上賜祭九壇。
事畢,诏赴行在。
時惠國舊部董方策、楊大甫各據一鎮;大甫尤驕悍不法。
至是入觐,元允招飲于宅,即席稱诏斬之。
自成棟殁,庾關不守。
聞北兵将有窺粵意,粵督杜永和奏請寶豐伯羅成耀出鎮韶州,許割南韶屬之;要賄萬餘金始行。
六月,留守式耜疏題尚寶司丞張同敞複原官翰林學士兼兵部右侍郎,總督各路兵馬;又題佥都禦史毛壽敦監督襄國公王進才、鄧國公馬進忠兩路軍務。
皆奉旨給敕印。
壽敦,湖廣公安人;禦史毛羽健之子。
好讀書,有謀略,能耐勞苦;楚奇才也。
同敞為江陵曾孫;以世蔭錦衣衛前戶。
先帝時,改中書科舍人;隆武帝愛其才敏,特授翰林院編修,累升學士。
在武岡忤劉承允,仍還任子之職。
至是,留守抗疏題複,且以知兵,兼總督之任;諸大帥皆以所舉為得人雲。
同敞為人健瘦而髯,有膽氣。
每出師,辄躍馬為諸将先;或敗,諸将奔,同敞危坐不去。
諸将複還,再與敵持,敵亦旋退,故卒以此全。
意氣慷慨,詩文數千言援筆立就。
年四十無子;妻死,蕭然一榻。
時焦、滇兩營兵鬥。
琏既受知留守,再保桂林;遂以桂為老餐具。
滇師久在督師标下,每赴疾人往(?),與琏兵有主客之分,多不和。
已而移琏駐不樂、陽朔。
元年冬,湖南潰,滇帥趙印選、胡一青等棄永州,率其兵奔入平樂,又與琏部将趙興于五月二十九日治兵相攻。
興兵敗,滇兵追至陽朔;遇糧道王奕昌,殺之。
留守引罪自劾,請恤奕昌,檄琏斬興以謝滇,而移鎮老營駐桂林。
滇兵自此,益驕不可用。
七月,留守糾舊撫魯可藻『久駐平樂戀任不解。
且既聞母憂,日以墨纕從事,但取錢糧、不理兵馬。
緻新撫餘心度觀望不前』。
奉旨切責。
先是,粵東反正信至,可藻希冒昧躐進,列銜自署。
兩廣舊例:東撫稱制,兼粵西;西撫稱撫。
留守劾其擅署官銜違制;奉旨:『革職;于留守軍前戴罪立功』。
八月初一日,焦琏部将劉起蛟輕兵出全州,深入重地,敗績;琏按軍法斬之。
初,留守聞北兵漸近,檄趙印選出全州,楊國棟、焦琏分兵堵截開州、海陽坪間。
琏病卧陽朔,不即行;其部将張明綱、劉起蛟奮勇争行,以全營疾趨興安而敗。
留守疏言:『起蛟貪功緻敗,法所不容;但今兵驕将悍時獨肯身先士卒,一往不顧,其忠義之氣,有足嘉者。
請以其子襲職』!從之。
九月初五日,太監秦宗蛟自湖南返;過桂林,言辰常總兵馬蛟麟有歸國心。
式耜疏請敕印,命宗蛟往;至則,蛟麟但修書報命而已。
監軍毛壽敦赴楚,路經柳慶,為邦傅标下曾海虎劫掠一空。
式耜飛檄地方嚴獲賊首,追取敕書,并鄂國營諸印信诰敕;立提海虎置之法,遠近稱快。
粵督杜永和入朝。
粵人黃奇遇、郭之奇以小忿争直于永和前,為永所笑;朝士恥之。
十一月二十一日,留守報王進才、劉子良于本月初四日恢複靖州;又報曹志建複永興、來陽二縣。
二十三日,報馬進忠于十月二十七日恢複武岡;胡一青進屯東安,直取永州;牛萬才、張光翠兵逼寶慶。
軍聲複振。
是月,上禦文華殿親政。
是時史官乏員,诰敕多出中書,上欲歸其職于翰林。
内閣輔臣黃士俊、嚴起恒奏請考選,留守瞿式耜疏薦部屬臣某等堪備宜職;上意特重科名,于是禮臣黃奇遇等議仿唐、宋開科取士。
有诏:廷臣三品以上各舉所知、卿貳等自舉其屬,彙送吏部;敕冢臣晏清會同禮、詹、翰諸臣嚴加考核,取及格者若而人,其乙榜知名未仕者亦與焉。
十二月二十四日,上臨軒親試經藝三道、論一道、詩一首。
取中八人,授翰林院庶吉士官。
先是,輔臣請詹、翰諸臣同入閱卷。
是日,外廷密奏:閱卷官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