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關節;上聞,實時敕遣出,獨留兩輔臣宿文華殿宮中,賜卧具,内小豎司飲馔,關防特嚴。
拆卷日,鴻胪傳齊各官侍班,上出禦文華殿。
輔臣将閱過卷分上中下進呈拆号,上诏科道面舉情弊,以示至公。
且曰:『朕自即位來,纔有是舉用此數人;毋于用後,爾等又多言也』。
每拆一名,禦筆親為填寫。
填過六卷,遽命已;輔臣再三奏請,更允兩卷,合得八人,俱改庶吉士。
輔臣以諸臣有資俸深者,引先朝推知考選例,請授編簡;上雲:『此朕特典,與考選不同』。
次早,上親灑宸翰,敕内閣吏部:『朕親試取士,劉■〈艹洍〉、錢秉镫、楊在、李來、吳龍桢、姚子壯、塗宏猷、楊緻和等八員,着即授翰林院庶吉士官。
特谕』。
上命輔臣即擇日送館教習,推禮、詹、翰大臣有品行者為館師。
是時,黃奇遇、郭之奇俱以詹事兼禮部侍郎;之奇曰:『黃由推知考選,安知庶吉士典故』?奇遇曰:『郭以庶吉士浮躁出禮部,營轉福建學佥。
宏光時,通賄馬士英,轉升詹事。
品行如此,可為館師乎』?相争久之。
輔臣黃士俊,亦粵人也;請并推候上親自點定,乃巳。
留守疏報湖南情形,言北兵已抵長沙。
據胡一青、趙印選書有雲:『北來之帥,所稱定南王孔有德也;實抵衡州。
水陸并進,一面發寶慶,一面大隊來永州』等語。
是時永州為王永祚、張明綱圍五月矣。
其将李東鬥堅守不下;有德命辰常鎮帥馬蛟麟為前鋒以拔永。
十二月十二日,一青方薄城下。
北兵銜枚疾趨,遠出永州河外,一青不設備,遂大敗。
是夜複被劫營,滇将普明全軍俱沒。
報至,總督張同敞馳赴全州,檄武陵侯楊國棟駐全州策應。
全州為粵西門戶,危如累卵;北兵既解永圍不敢深入者,曹志建兵屯龍虎關(即鎮峽)為衡、永之左路,馬進忠屯瓜裡為武、寶之右路,兩相犄角也。
而除夕前一日,北兵自江西來者已踰嶺破南雄;粵東門戶已失,粵西亦勉強支持而已。
永曆四年庚寅正月元旦,上禦行殿,受朝賀。
初六日,南雄報至,南韶守将羅成耀棄韶州走。
上将移跸西幸,召對群臣,皆言車駕不宜輕動;給事金堡、禦史彭佺争之尤力。
上命堡同戎政侍郎劉遠生往廣州敕谕諸将;諸将初欲棄城航海為飓風折回,始定死守計。
遠生與堡複溯流上清遠,聞南雄雖望風奔潰,北兵尚未至也。
馬吉翔自李成棟疏廠衛不得幹機務;大恚。
久與李元允共事,外合中離;急欲上移舟,棄東如屣。
嗾夏國祥趣上,以初八日登舟。
百官倉皇就道,粵東人皆奔回;惟輔巨黃士俊獨坐閣中,不去。
上念其年且九十不能從行,敕令回籍,候亂定再召;乃去。
袁彭年亦請随駕。
南陽伯李元允奏曰:『百官皆去,将委空城,以待敵耶?上自西來,今日仍歸西;元允留之,恐宵人謂吾有異志。
一朝不戒,生劫入舟;至今思之,獨負芒刺。
但廣東一塊土,臣父成棟立功于此、殒命于此;皇上若猶顧念東土,臣願留督肇慶一帶,與江甯伯杜永和互相堵禦,以壯聲援。
此元允之職也』。
上遂發筆,命元允留守,督理各營軍務。
十三日,解維。
過德慶,鎮将安定伯馬寶領兵扈駕,軍容甚肅。
寶,陝西人;亦拔自流賊中來者。
頗恭順知禮,好與士大夫交。
二月朔,上至梧州,駐跸水殿。
始聞北來者稱:為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二王久頓江西吉安府未發,惠潮道李士琏(本田仰中軍,吉安人)與潮州鎮将郝尚久密往投誠,自陳迫脅;繳敕印,受北官。
惠、潮兩郡謂:北有士琏,悉以國情輸之,督兩郡饷,接應北兵,導之入關。
凡江右宗室依士琏寓惠州者,盡殺之,沒其家;執郡王十三人以獻,北兵遂長驅而進。
是時,堵允錫已沒。
戶部尚書吳貞毓、禮部侍郎郭之奇、兵部侍郎程源、萬翺、禮科給事中李用楫、戶科給事張孝起、李日炜、吏科給事朱士鲲、禦史朱統銅、王命來、彭佺、陳光允等十二人合疏,參袁彭年、劉湘客,丁時魁、金堡、蒙正發号五虎者把持朝政,罔上行私,罪當死。
龍舟甫駐,即相率請對,極言其罪。
奉旨:下錦衣衛獄,敕掌衛事張鳴鳳嚴加鞫問;獨彭年以反正有功,免議。
閣臣嚴起恒請對,不得入;跪沙濱申救,不允。
先是,有呂爾嶼者,為吉翔門下士,冒入台班;金堡劾逐之。
爾嶼亦有疏,堡駁參雲:『臣何人也,爾嶼何人也,以仁傑之袍、賭昌宗之裘,志士猶為怏怏。
顧且肆言無忌也,語甚不倫』。
惡堡者,業以是語構于兩宮。
是日,程源在舟側揚言曰:『金堡即「昌宗之寵方新,仁傑之袍何在」兩語,便該萬死』。
其聲達慈甯舟中。
慈甯,上嫡母王皇太後也。
于是張鳴鳳奉密旨,必緻堡死,故堡受刑獨酷。
堡等下獄時,浔帥陳邦傅方擁兵入朝;上敕邦傅暫駐兵三水,防北兵西突。
式耜疏辯五人罪,且雲:『就使其罪狀一如其疏中所指,處分豈無時日,而急急于倉皇移跸之頃?又且不先不後,恰當邦傅到梧之時。
能無「吾雖不殺伯仁」之疑乎』?久之,上知堡無死法,與時魁俱減死,谪遠戍;湘客、正發贖徒追贓。
雲南孫可望所遣使始至,疏稱于某日接敕封臣秦王、于某日接敕封臣平遼王,莫知所從;絕不及原敕所封及諸臣矯诏事,意在必得「秦」也。
于是滇使接踵行在,亦時有貢獻。
貴州總督兵部尚書範礦、匡國公皮熊交章論胡執恭罪狀,留守式耜請斬執恭,并正邦傅指使之罪。
滇使候命日久,馬吉翔請于上封澄江王;滇使聞之,力陳非「秦」無以報命,廷議不能決。
輔臣嚴起恒語某曰:『滇必欲得「秦」,上意決不予「秦」,奈何』?某曰:『何不于「秦」字上加一字,或為「興秦」、或為「定秦」,既不失滇指要,猶是草澤王号耳』。
起桓以為然。
方欲奏聞,而忠貞營鄖國公高必正、興平侯黨守素入觐至梧州,聞滇使在梧,召至舟次,以大義責之;言『本朝無異姓封王例;若爾主要求王爵,吾豈不足以王耶』?因自數其破京城、逼死先帝滔天大罪,蒙上赦宥,加以爵賞。
『爾張氏乘聞竊據一隅,罪固減等。
今爵列上公,當與吾同心報國,洗去賊名,豈非大幸!勿欺朝廷孱弱!兩家兵馬彼此所知,鞭弭橐鞬足以相當也』。
随作書緻可望,纚纚數千言,詞義嚴正。
滇使唯唯而退,議遂寝。
初,吳貞毓等以閣臣嚴起恒數為丁時魁、金堡等所指
拆卷日,鴻胪傳齊各官侍班,上出禦文華殿。
輔臣将閱過卷分上中下進呈拆号,上诏科道面舉情弊,以示至公。
且曰:『朕自即位來,纔有是舉用此數人;毋于用後,爾等又多言也』。
每拆一名,禦筆親為填寫。
填過六卷,遽命已;輔臣再三奏請,更允兩卷,合得八人,俱改庶吉士。
輔臣以諸臣有資俸深者,引先朝推知考選例,請授編簡;上雲:『此朕特典,與考選不同』。
次早,上親灑宸翰,敕内閣吏部:『朕親試取士,劉■〈艹洍〉、錢秉镫、楊在、李來、吳龍桢、姚子壯、塗宏猷、楊緻和等八員,着即授翰林院庶吉士官。
特谕』。
上命輔臣即擇日送館教習,推禮、詹、翰大臣有品行者為館師。
是時,黃奇遇、郭之奇俱以詹事兼禮部侍郎;之奇曰:『黃由推知考選,安知庶吉士典故』?奇遇曰:『郭以庶吉士浮躁出禮部,營轉福建學佥。
宏光時,通賄馬士英,轉升詹事。
品行如此,可為館師乎』?相争久之。
輔臣黃士俊,亦粵人也;請并推候上親自點定,乃巳。
留守疏報湖南情形,言北兵已抵長沙。
據胡一青、趙印選書有雲:『北來之帥,所稱定南王孔有德也;實抵衡州。
水陸并進,一面發寶慶,一面大隊來永州』等語。
是時永州為王永祚、張明綱圍五月矣。
其将李東鬥堅守不下;有德命辰常鎮帥馬蛟麟為前鋒以拔永。
十二月十二日,一青方薄城下。
北兵銜枚疾趨,遠出永州河外,一青不設備,遂大敗。
是夜複被劫營,滇将普明全軍俱沒。
報至,總督張同敞馳赴全州,檄武陵侯楊國棟駐全州策應。
全州為粵西門戶,危如累卵;北兵既解永圍不敢深入者,曹志建兵屯龍虎關(即鎮峽)為衡、永之左路,馬進忠屯瓜裡為武、寶之右路,兩相犄角也。
而除夕前一日,北兵自江西來者已踰嶺破南雄;粵東門戶已失,粵西亦勉強支持而已。
永曆四年庚寅正月元旦,上禦行殿,受朝賀。
初六日,南雄報至,南韶守将羅成耀棄韶州走。
上将移跸西幸,召對群臣,皆言車駕不宜輕動;給事金堡、禦史彭佺争之尤力。
上命堡同戎政侍郎劉遠生往廣州敕谕諸将;諸将初欲棄城航海為飓風折回,始定死守計。
遠生與堡複溯流上清遠,聞南雄雖望風奔潰,北兵尚未至也。
馬吉翔自李成棟疏廠衛不得幹機務;大恚。
久與李元允共事,外合中離;急欲上移舟,棄東如屣。
嗾夏國祥趣上,以初八日登舟。
百官倉皇就道,粵東人皆奔回;惟輔巨黃士俊獨坐閣中,不去。
上念其年且九十不能從行,敕令回籍,候亂定再召;乃去。
袁彭年亦請随駕。
南陽伯李元允奏曰:『百官皆去,将委空城,以待敵耶?上自西來,今日仍歸西;元允留之,恐宵人謂吾有異志。
一朝不戒,生劫入舟;至今思之,獨負芒刺。
但廣東一塊土,臣父成棟立功于此、殒命于此;皇上若猶顧念東土,臣願留督肇慶一帶,與江甯伯杜永和互相堵禦,以壯聲援。
此元允之職也』。
上遂發筆,命元允留守,督理各營軍務。
十三日,解維。
過德慶,鎮将安定伯馬寶領兵扈駕,軍容甚肅。
寶,陝西人;亦拔自流賊中來者。
頗恭順知禮,好與士大夫交。
二月朔,上至梧州,駐跸水殿。
始聞北來者稱:為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二王久頓江西吉安府未發,惠潮道李士琏(本田仰中軍,吉安人)與潮州鎮将郝尚久密往投誠,自陳迫脅;繳敕印,受北官。
惠、潮兩郡謂:北有士琏,悉以國情輸之,督兩郡饷,接應北兵,導之入關。
凡江右宗室依士琏寓惠州者,盡殺之,沒其家;執郡王十三人以獻,北兵遂長驅而進。
是時,堵允錫已沒。
戶部尚書吳貞毓、禮部侍郎郭之奇、兵部侍郎程源、萬翺、禮科給事中李用楫、戶科給事張孝起、李日炜、吏科給事朱士鲲、禦史朱統銅、王命來、彭佺、陳光允等十二人合疏,參袁彭年、劉湘客,丁時魁、金堡、蒙正發号五虎者把持朝政,罔上行私,罪當死。
龍舟甫駐,即相率請對,極言其罪。
奉旨:下錦衣衛獄,敕掌衛事張鳴鳳嚴加鞫問;獨彭年以反正有功,免議。
閣臣嚴起恒請對,不得入;跪沙濱申救,不允。
先是,有呂爾嶼者,為吉翔門下士,冒入台班;金堡劾逐之。
爾嶼亦有疏,堡駁參雲:『臣何人也,爾嶼何人也,以仁傑之袍、賭昌宗之裘,志士猶為怏怏。
顧且肆言無忌也,語甚不倫』。
惡堡者,業以是語構于兩宮。
是日,程源在舟側揚言曰:『金堡即「昌宗之寵方新,仁傑之袍何在」兩語,便該萬死』。
其聲達慈甯舟中。
慈甯,上嫡母王皇太後也。
于是張鳴鳳奉密旨,必緻堡死,故堡受刑獨酷。
堡等下獄時,浔帥陳邦傅方擁兵入朝;上敕邦傅暫駐兵三水,防北兵西突。
式耜疏辯五人罪,且雲:『就使其罪狀一如其疏中所指,處分豈無時日,而急急于倉皇移跸之頃?又且不先不後,恰當邦傅到梧之時。
能無「吾雖不殺伯仁」之疑乎』?久之,上知堡無死法,與時魁俱減死,谪遠戍;湘客、正發贖徒追贓。
雲南孫可望所遣使始至,疏稱于某日接敕封臣秦王、于某日接敕封臣平遼王,莫知所從;絕不及原敕所封及諸臣矯诏事,意在必得「秦」也。
于是滇使接踵行在,亦時有貢獻。
貴州總督兵部尚書範礦、匡國公皮熊交章論胡執恭罪狀,留守式耜請斬執恭,并正邦傅指使之罪。
滇使候命日久,馬吉翔請于上封澄江王;滇使聞之,力陳非「秦」無以報命,廷議不能決。
輔臣嚴起恒語某曰:『滇必欲得「秦」,上意決不予「秦」,奈何』?某曰:『何不于「秦」字上加一字,或為「興秦」、或為「定秦」,既不失滇指要,猶是草澤王号耳』。
起桓以為然。
方欲奏聞,而忠貞營鄖國公高必正、興平侯黨守素入觐至梧州,聞滇使在梧,召至舟次,以大義責之;言『本朝無異姓封王例;若爾主要求王爵,吾豈不足以王耶』?因自數其破京城、逼死先帝滔天大罪,蒙上赦宥,加以爵賞。
『爾張氏乘聞竊據一隅,罪固減等。
今爵列上公,當與吾同心報國,洗去賊名,豈非大幸!勿欺朝廷孱弱!兩家兵馬彼此所知,鞭弭橐鞬足以相當也』。
随作書緻可望,纚纚數千言,詞義嚴正。
滇使唯唯而退,議遂寝。
初,吳貞毓等以閣臣嚴起恒數為丁時魁、金堡等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