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每糧一石,預借銀一兩。
每府差侍郎科道督征,闾裡騷然;民不樂從,反愆正供。
又令撫按官以下蠲俸助饷,鄉紳、大戶責令樂輸;又令察府縣曆年積榖銀兩未解者,悉解赴行在。
芝龍又請清理僧田,可得饷八十萬;不聽。
戶部侍郎李長倩請開事例,從之。
于是厮養隸卒,皆得給劄授官;雖止虛名,居然冠蓋谒公府。
晉江令金允治聽訟,兩造皆稱職宜;不跪,立而對簿。
或相毆于廷,官不能制。
其為害如此。
然猶苦饷不足,守關兵僅數百人,皆疲癃不堪用。
廷臣日請上出關,上屢下诏戒期親征,芝龍辄以饷缺為辭。
芝龍、鴻逵自恃有援立功,驕蹇無禮。
上嘗賜宴大臣,芝龍以侯爵位宰相上;首輔道周引祖制『武臣無班文臣右者』固争之,遂前道周;芝龍怏怏不悅。
諸生有佞芝龍者,上書言道周迂腐,非宰相才;上怒,敕督學禦史扶之。
芝龍又薦其門下士朱作楫吏科給事中、章正發戶部主事;皆不允。
于是益懷怨望。
及行郊天禮于南台,二鄭皆稱疾不出。
戶部尚書何楷劾『郊天大典,芝龍、鴻逵不出陪祭,無人臣禮;當正其罪』。
上賞楷有風裁,即令掌都察院事。
已而鴻逵揮扇殿上,楷呵止之,二鄭益怒。
楷知不為所容,亟請告;上欲曲全之,允其回籍,俟再召。
楷至中途,盜截其一耳。
抵家未久,死。
蓋芝龍令部曲楊耿害之也。
上心知芝龍志不欲出關,又所為多不法;然卒無以制之。
芝龍亦知不為衆所予,不出關無以弭衆議;乃請以鴻逵出浙東、彩出江西,各有兵數千,号為數萬。
既出關,稱候饷,駐不行。
鴻逵駐仙霞關,嚴禁仙霞關不許四方儒生出入;慮有上書言事者。
月餘,上屢檄出關不應;切責彩,彩踰關行百餘裡而還,仍疏稱饷絕,留如故。
九月二十四日,徽州陷;右佥都禦吏金聲被執至南京,死之。
于是首輔黃道周知鄭氏無出關志,自請出關,号召義師;芝龍若不聞知,聽其自去。
道周駐廣信,無兵無饷,徒以忠義激發人心。
旬月之間,有衆萬餘;親書诰身獎語,得之者榮于诰敕,以是為功賞焉。
然皆未練之兵,不能應敵。
部伍略定,趨衢州。
婺源令,其門人也;馳書誘之,許為内應。
至明堂裡,猝遇北兵,我兵潰。
張天祿執道周送南京,死焉。
事聞,上震悼,辍朝;谥「忠烈」(公到南京,清督洪承疇以同鄉誼,使人緻意。
公罵曰:『承疇死久矣。
松江之敗,先帝痛其死,賜祭九壇,親自哭臨,備極恤典;焉得尚存?此無藉小人冒名耳』。
遂被囚系。
門生往見者,講習吟詠如常。
都人士争索其書,終日握管,指目為之腫;皆藏弆以為寶。
臨難時過市,見市有豎福建門牌者,指「福建」二字曰:『我君在焉、我親在焉;死于此可也」。
南向再拜,不去。
監刑者憫公志,遂從之)。
某哭公詩:二月長于天晝昏,都人争舉李膺幡。
笑将涕淚辭知己,坐索衣冠謝主恩。
無路請還先轸首,何人招返屈原魂!當年北寺留皮骨,此日南朝仗爾存。
是時,闖賊李自成敗,奔至湖廣之通城有九宮山,為村民鋤梃擊死,獻其首于楚督何騰蛟以聞(自成敗出潼關,追至九宮山下,饑困。
親率十餘騎上山觇形勢;與金住僧,命炊飯。
僧疑為逃将,有重赀。
竊下山語村民,競持鋤梃上山亂擊之,皆斃。
解其衣,中有金龍衣者,箭镞集于其目,乃知為自成;枭其首報。
騰蛟遂據實奏聞,略無誇張冒功之語;舉朝歎服之)。
其衆無所歸,推其兄子李錦(号一隻虎)為主;同自成妻高氏乞降。
騰蛟遣長沙知府周二南迎之;未至,中流矢死。
賊帥欲得騰蛟親至乃降,騰蛟即同道臣堵允錫徑造賊營,賊帥驚喜,悉聽命;一時增兵十餘萬。
上大喜,告廟。
進騰蛟大學士,封定興侯;升允錫副都禦史,巡撫湖南。
降将皆授總兵官,李錦賜名李赤心、高氏弟賜名高必正,号其營為「忠貞營」。
已因湖南糧不給,降者稍稍解去。
李、高十三部散入施州衛,因糧歇馬;其郝搖旗(改名永忠)、馬進忠、王進才、張光翠、袁應第、午萬才、張先璧等十餘營,悉隸騰蛟麾下,受節制,聲勢頗壯。
九月,兩廣總制丁魁楚以桂林捷聞。
先是,靖江王亨嘉于八月僭稱監國,以楊國威為大将,踞有桂林。
閩中頒诏,不受。
廣西新任巡撫瞿式耜甫至梧州聞變,即移書魁楚為備;檄思恩參将陳邦傅防梧。
亨嘉自桂平道井濟,促式耜赴桂林任,不應;親率兵至梧,執式耜,劫其敕印,先用小艇載回桂林。
而魁楚調邦傅及趙千驷、嚴遵诰、馬吉翔等與亨嘉戰,敗之;追至桂林。
靖江既敗回,窘蹙,仍以敕印還式耜,趣出視事,令止東師;而師已抵城下矣。
式耜在城,陰結國威标将焦琏為己用。
兵至,琏與邦傅合。
守城者皆琏兵,邦傅缒而入,遂破桂林。
俘亨嘉及楊國威、顧奕等(奕,桂林推官,為靖江吏科給事中)至閩,戮于市;廢亨嘉為庶人,幽死。
封魁楚平粵伯,晉式耜兵部右侍郎。
十月,遣兵科給事中劉中藻頒诏浙東。
浙東于六月初一日,張國維、方逢年、熊汝霖、孫嘉績、鄭遵謙、朱大典等已迎魯王于台州,監國紹興。
中藻頒诏至,魯王下令仍返台州。
國維曰:『今日之事,凡為高皇帝子孫,皆同心并力,共複國仇。
有功之後,入關者王,此時未可定上下也』。
即具疏上言;且言『監國當人心奔散之日,倡集為勞。
一旦南拜正朔,猝然有變,鞭長不及,唇亡齒寒,悔莫可追。
臣老臣也,豈若朝秦暮楚之客有左右其間哉』!汝霖等皆曰:『吾知奉主上而已;不知其它』。
遂不奉诏。
中藻廢然返,而閩與浙分水火矣。
上痛國事之壞,皆由守令以貪,失民心;欲殺貪吏數人;以懲其餘。
建陽知縣施■〈火豦〉,首以貪酷被逮。
邵武推官朱健行部近邑,訛傳北兵至,倉皇返郡,即潛遣其孥出城;知府吳炆炜繼之,百姓有争門死者,實未有兵也。
健無以自解,乃揭炆炜倡逃,并其平日贓穢狀;炆炜亦揭健。
上并逮至,■〈火豦〉與炆炜論斬,健亦棄市;勳輔以下皆為申救,不聽。
原任兵部侍郎王朝升及彭遇凱至行在陛見,上加期升總督、遇凱佥都禦史;大學士路振飛、曾櫻封還内降。
上曰:『方今多事,用人勿拘常調』。
振飛言:『遇凱新進士,降賊而南;附馬士英,改禦史巡按浙江,因搜括闾閻,以至激變。
期升在太湖奉宗室盛征稱通城王,居然帝制;派饷賣劄,強奪民女,為兩山百姓不容,乃逃入閩。
臣等非有私隙也』。
上乃止。
是時熊開元以大學士掌都察院事,頗重資格,惡以口舌得官者。
上既特授錢邦芑禦史,邦芑疏辭;開元因奏改兵部司務,台中合疏争之。
上重違
每府差侍郎科道督征,闾裡騷然;民不樂從,反愆正供。
又令撫按官以下蠲俸助饷,鄉紳、大戶責令樂輸;又令察府縣曆年積榖銀兩未解者,悉解赴行在。
芝龍又請清理僧田,可得饷八十萬;不聽。
戶部侍郎李長倩請開事例,從之。
于是厮養隸卒,皆得給劄授官;雖止虛名,居然冠蓋谒公府。
晉江令金允治聽訟,兩造皆稱職宜;不跪,立而對簿。
或相毆于廷,官不能制。
其為害如此。
然猶苦饷不足,守關兵僅數百人,皆疲癃不堪用。
廷臣日請上出關,上屢下诏戒期親征,芝龍辄以饷缺為辭。
芝龍、鴻逵自恃有援立功,驕蹇無禮。
上嘗賜宴大臣,芝龍以侯爵位宰相上;首輔道周引祖制『武臣無班文臣右者』固争之,遂前道周;芝龍怏怏不悅。
諸生有佞芝龍者,上書言道周迂腐,非宰相才;上怒,敕督學禦史扶之。
芝龍又薦其門下士朱作楫吏科給事中、章正發戶部主事;皆不允。
于是益懷怨望。
及行郊天禮于南台,二鄭皆稱疾不出。
戶部尚書何楷劾『郊天大典,芝龍、鴻逵不出陪祭,無人臣禮;當正其罪』。
上賞楷有風裁,即令掌都察院事。
已而鴻逵揮扇殿上,楷呵止之,二鄭益怒。
楷知不為所容,亟請告;上欲曲全之,允其回籍,俟再召。
楷至中途,盜截其一耳。
抵家未久,死。
蓋芝龍令部曲楊耿害之也。
上心知芝龍志不欲出關,又所為多不法;然卒無以制之。
芝龍亦知不為衆所予,不出關無以弭衆議;乃請以鴻逵出浙東、彩出江西,各有兵數千,号為數萬。
既出關,稱候饷,駐不行。
鴻逵駐仙霞關,嚴禁仙霞關不許四方儒生出入;慮有上書言事者。
月餘,上屢檄出關不應;切責彩,彩踰關行百餘裡而還,仍疏稱饷絕,留如故。
九月二十四日,徽州陷;右佥都禦吏金聲被執至南京,死之。
于是首輔黃道周知鄭氏無出關志,自請出關,号召義師;芝龍若不聞知,聽其自去。
道周駐廣信,無兵無饷,徒以忠義激發人心。
旬月之間,有衆萬餘;親書诰身獎語,得之者榮于诰敕,以是為功賞焉。
然皆未練之兵,不能應敵。
部伍略定,趨衢州。
婺源令,其門人也;馳書誘之,許為内應。
至明堂裡,猝遇北兵,我兵潰。
張天祿執道周送南京,死焉。
事聞,上震悼,辍朝;谥「忠烈」(公到南京,清督洪承疇以同鄉誼,使人緻意。
公罵曰:『承疇死久矣。
松江之敗,先帝痛其死,賜祭九壇,親自哭臨,備極恤典;焉得尚存?此無藉小人冒名耳』。
遂被囚系。
門生往見者,講習吟詠如常。
都人士争索其書,終日握管,指目為之腫;皆藏弆以為寶。
臨難時過市,見市有豎福建門牌者,指「福建」二字曰:『我君在焉、我親在焉;死于此可也」。
南向再拜,不去。
監刑者憫公志,遂從之)。
某哭公詩:二月長于天晝昏,都人争舉李膺幡。
笑将涕淚辭知己,坐索衣冠謝主恩。
無路請還先轸首,何人招返屈原魂!當年北寺留皮骨,此日南朝仗爾存。
是時,闖賊李自成敗,奔至湖廣之通城有九宮山,為村民鋤梃擊死,獻其首于楚督何騰蛟以聞(自成敗出潼關,追至九宮山下,饑困。
親率十餘騎上山觇形勢;與金住僧,命炊飯。
僧疑為逃将,有重赀。
竊下山語村民,競持鋤梃上山亂擊之,皆斃。
解其衣,中有金龍衣者,箭镞集于其目,乃知為自成;枭其首報。
騰蛟遂據實奏聞,略無誇張冒功之語;舉朝歎服之)。
其衆無所歸,推其兄子李錦(号一隻虎)為主;同自成妻高氏乞降。
騰蛟遣長沙知府周二南迎之;未至,中流矢死。
賊帥欲得騰蛟親至乃降,騰蛟即同道臣堵允錫徑造賊營,賊帥驚喜,悉聽命;一時增兵十餘萬。
上大喜,告廟。
進騰蛟大學士,封定興侯;升允錫副都禦史,巡撫湖南。
降将皆授總兵官,李錦賜名李赤心、高氏弟賜名高必正,号其營為「忠貞營」。
已因湖南糧不給,降者稍稍解去。
李、高十三部散入施州衛,因糧歇馬;其郝搖旗(改名永忠)、馬進忠、王進才、張光翠、袁應第、午萬才、張先璧等十餘營,悉隸騰蛟麾下,受節制,聲勢頗壯。
九月,兩廣總制丁魁楚以桂林捷聞。
先是,靖江王亨嘉于八月僭稱監國,以楊國威為大将,踞有桂林。
閩中頒诏,不受。
廣西新任巡撫瞿式耜甫至梧州聞變,即移書魁楚為備;檄思恩參将陳邦傅防梧。
亨嘉自桂平道井濟,促式耜赴桂林任,不應;親率兵至梧,執式耜,劫其敕印,先用小艇載回桂林。
而魁楚調邦傅及趙千驷、嚴遵诰、馬吉翔等與亨嘉戰,敗之;追至桂林。
靖江既敗回,窘蹙,仍以敕印還式耜,趣出視事,令止東師;而師已抵城下矣。
式耜在城,陰結國威标将焦琏為己用。
兵至,琏與邦傅合。
守城者皆琏兵,邦傅缒而入,遂破桂林。
俘亨嘉及楊國威、顧奕等(奕,桂林推官,為靖江吏科給事中)至閩,戮于市;廢亨嘉為庶人,幽死。
封魁楚平粵伯,晉式耜兵部右侍郎。
十月,遣兵科給事中劉中藻頒诏浙東。
浙東于六月初一日,張國維、方逢年、熊汝霖、孫嘉績、鄭遵謙、朱大典等已迎魯王于台州,監國紹興。
中藻頒诏至,魯王下令仍返台州。
國維曰:『今日之事,凡為高皇帝子孫,皆同心并力,共複國仇。
有功之後,入關者王,此時未可定上下也』。
即具疏上言;且言『監國當人心奔散之日,倡集為勞。
一旦南拜正朔,猝然有變,鞭長不及,唇亡齒寒,悔莫可追。
臣老臣也,豈若朝秦暮楚之客有左右其間哉』!汝霖等皆曰:『吾知奉主上而已;不知其它』。
遂不奉诏。
中藻廢然返,而閩與浙分水火矣。
上痛國事之壞,皆由守令以貪,失民心;欲殺貪吏數人;以懲其餘。
建陽知縣施■〈火豦〉,首以貪酷被逮。
邵武推官朱健行部近邑,訛傳北兵至,倉皇返郡,即潛遣其孥出城;知府吳炆炜繼之,百姓有争門死者,實未有兵也。
健無以自解,乃揭炆炜倡逃,并其平日贓穢狀;炆炜亦揭健。
上并逮至,■〈火豦〉與炆炜論斬,健亦棄市;勳輔以下皆為申救,不聽。
原任兵部侍郎王朝升及彭遇凱至行在陛見,上加期升總督、遇凱佥都禦史;大學士路振飛、曾櫻封還内降。
上曰:『方今多事,用人勿拘常調』。
振飛言:『遇凱新進士,降賊而南;附馬士英,改禦史巡按浙江,因搜括闾閻,以至激變。
期升在太湖奉宗室盛征稱通城王,居然帝制;派饷賣劄,強奪民女,為兩山百姓不容,乃逃入閩。
臣等非有私隙也』。
上乃止。
是時熊開元以大學士掌都察院事,頗重資格,惡以口舌得官者。
上既特授錢邦芑禦史,邦芑疏辭;開元因奏改兵部司務,台中合疏争之。
上重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