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學内篇三

關燈
淵獻且月江都汪中述 年表時政出處 高帝七年生 八年 九年 十年 十一年 十二年 孝惠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高後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十八歲以能誦詩書屬文稱于郡中河南守吳公召置門下 六年十九歲 七年二十歲 八年二十一歲淮南丞相張蒼為禦史大夫 孝文元年二十二歲征河南守吳公為廷尉召為博士超遷太中大夫 二年二十三歲帝親耕藉田賜天下田租之半/立皇子武為代王參為太原王揖為梁王/按文三王之立本紀在二年傳在三年代王武徙為淮陽王本紀在三年傳在四年紀據下诏之日傳據到國之日也為長沙王傅為賦吊屈原 三年二十四歲淮南王長殺辟陽侯審食其/匈奴入居北地河南為寇/濟北王興居反/代王武徙為淮陽王太原王參徙為代王并得太原都晉陽如故 四年二十五歲绛侯周勃逮詣廷尉诏獄卒複爵邑/禦史大夫張蒼為丞相 五年二十六歲除盜鑄錢令作鵩鳥賦 六年二十七歲梁懷王入朝征拜梁懷王太傅谏使民放鑄 七年二十八歲 八年二十九歲封淮南厲王長子四人為列侯谏接王淮南諸子 九年三十歲 十年三十一歲 十一年三十二歲六月梁懷王入朝墜馬死 十二年三十三歲徙淮陽王武為梁王徙城陽王喜為淮南王卒 右按本傳雲梁王勝墜馬死誼後歲餘亦死賈生之死秊三十二矣梁懷王之死本紀在十一年表雲十年參其前後以紀為正則賈生之卒在十二年其生在高帝之七年也文帝初立以吳公為廷尉吳公薦誼為博士是時生年二十二故傳雲年二十餘也經典序錄雲左氏傳陽武張蒼授洛陽賈誼據百官公卿表蒼于高後八年由淮南丞相入為禦史大夫明年而文帝卽位賈生受學于蒼必在其時矣傳雲誼為長沙傅三年有服飛入誼舍其賦曰單阏之歲按史記厯書太初元年焉逢攝提格上推孝文五年是為昭陽單阏賈生以孝文元年為博士歲中超遷至大中大夫旋出為長沙王傅至是适得三年傳雲後歲餘文帝思誼征之至拜為梁懷王太傅則當為六年事其年王入朝十一年再入朝則賈生自六年以後皆在梁其陳政事及谏王淮南王諸子并當此時哀帝紀令諸矦王朝得從其國二千石傅相中尉皆國二千石懷王朝則賈生當從至京師王薨亾子國除則王國官省可知而賈生方上書請益封梁淮陽則是以故二千石留長安也 石鼓文證 孫星衍編修以石鼓文為宇文周時物謂周書本紀數書狩于岐陽可據中請證之周書太祖本紀魏大統十一年西狩岐陽十三年太祖奉魏帝西狩于岐陽高祖紀保定元年狩于岐陽天和三年行幸岐陽有此四事今檢後漢書鄧骘傳遭元二之災注元二卽元元也古書字當再讀者卽于上字之下為小二字言此字當兩度言之今岐州石鼓銘凡重言者皆為二字明驗也詳此注之意緣石鼓是三代之物故取以釋漢事而以古書發其凡若使石鼓制自宇文則是以後證前雖愚者不出于此章懷太子與後周耳目相接張大安諸人均有文學無容不知一證也元和郡縣志引吏部侍郎蘇勖之言曰史籒之迹近在關中岐陽石鼓是也虞褚歐陽共稱其古妙按褚遂良年輩差後今不具論歐陽詢傳雲年八十餘卒旣不明箸其數且不知卒以何年考古者亦無從措意惟虞世南以貞觀十二年卒年八十一則以陳高祖永定二年生實當周世宗之二年洎陳滅入随世南年三十一矣是時周之亾才九年上距岐陽之狩遠者四十四年次四十二年次二十八年又次二十一年使石鼓立于後周則是甫經脫手之物以世南之博物精鑒豈得妄以為史籒筆迹而歎其古妙傳曰以今視古古猶今也今之為篆者有王澍給事中中生十歲而給事猶存然中見給事之篆固不以為李陽冰黨懷英也且歐陽及褚何以與之闇合二證也周太祖割據關隴軍國多虞未皇文敎其時文士惟有冀儁趙文淵及平江陵始得王褒褒儁之書今不傳于世文淵于碑牓是其所長所書骊山溫泉頌石刻見存其篆額筆法凡劣又不合六書以視石鼓文豈止霄壤使石鼓出自宇文之世究是何人所書豈得寂爾無聞三證也或謂周世蘇綽嘗仿尚書作大诰則石鼓仿小大二雅理固宐然然史稱綽穅秕魏晉憲章虞夏雖屬辭有師古之美矯枉非适時之用故莫能常行焉據武成元年五月戊子诏書巳變其格又世宗幸同州過故宮詩載于本紀猶是當時之體未嘗刻意摹古若以為出自綽手則蘇勖者綽之曾孫豈宐數典忘祖而遠傅之史籒四證也太祖本紀大統十四年奉魏太子巡撫西竟自新平出安定刻石紀事則刻石載于本紀矣若石鼓為當時所刻何以但書狩于岐陽不書刻石五證也編修之言本于馬定國馬定國之說今不得其詳編修旣有斯疑同人或多信之謹就其言辨之如此若其文字淳古百世之下猶見倉史制作遺意好學深思之士當自得之今不僃論也 廣陵曲江證 枚乗七發将以八月之望與諸矦遠方交遊兄弟并往觀濤乎廣陵之曲江廣陵漢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