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錢塘霸跡
關燈
小
中
大
順矣。
」董昌聽了大喜,因急遣將吏多資金幣,清於周寶。
寶果庸懦貪財,雖明知董昌據杭之為僭竊,卻畏其兵威,又利其重賂,遂欣然為之表奏其平王郢之功,深得浙民之心,若命為杭州刺史,則浙土安矣。
正是: 荀息片言擒虢主,錢鏐一計定杭州。
憑君漫論經邦事,謨什勝算有誰儔? 朝廷見節度使表奏,以為合理,不日命下,而董昌已實為杭州刺史矣。
董昌自做了杭州刺史之後,十分敬重錢鏐,百事皆聽他張主,浙民到也相安。
不期朝廷微弱,不能制伏群盜,竟陡升了劉漢宏到浙東來做觀察使。
你道這劉漢宏是個甚麼人?原是充州人,乘黃巢之亂,遂在江陵起而為盜,一時黨羽浸盛。
遂侵掠宋境,既而又南掠中州。
朝廷被擾,因徵東方諸道兵討之,漢宏恐不敵,因而諸降。
朝廷見其降,遂以為宿州刺史,漢宏又怪朝廷賞薄,口出怨言,朝廷不能制。
故又汁他做浙東觀察使,他既到浙東,又嫌浙東偏僻,因遣弟劉漢有,與馬步軍都虞候辛約,共將兵二萬,屯於錢塘江上。
欲謀兼併浙西。
一時報到杭州,董昌聞知,不勝驚恐,道:「劉漢宏,大盜也。
與黃巢共擾中原,為害不小。
今坐擁浙東之重兵。
而遣將以窺浙西,吾杭兵將雖有,恐非其敵,為之奈何?」錢鏐道:「劉漢宏雖為大盜,騷擾中原,實未逢勁敵,今又輕覷浙西,遣將來窺,好生無禮。
請乘彼未備,痛擊之,令其片甲不還,以振先聲,彼方知我浙西之有人也。
」董昌方大喜。
即命錢鏐領兵三千,駐紮錢塘江口以禦之。
錢鏐既至江,以探知劉漢有與辛約,懼立營對岸,因想道:「彼眾我寡,與其旗鼓相當,方與對敵,又不若乘其未備,出其不意而擊之,必獲全勝。
」這一夜,恰又值大霧漫大,錢鏐遂率眾兵乘霧渡江。
比及登岸,而劉兵尚熟睡不知。
錢鏐遂指揮將士,奮勇殺人。
劉漢宿與辛約夢中驚覺,但聞得滿營中喊聲動地,鑼鼓震天,隻嚇得魂膽俱亡。
忙忙走起,止帶得幾個貼身將士,跨馬出後營而逃,那裡還顧得營中的事。
突然被劫,將士尤主,惟有逃竄而已;逃竄不及的,俱被殺死。
二萬兵馬,早已喪去七八。
正是: 紛紛兵甲自天來,將令軍聲四散開。
任我揮戈誰敢遇?招搖羽扇識雄才。
劉漢宏聞知兵敗,不勝大怒,道:「錢鏐何人?敢乘機襲我,殊可痛恨,誓必擒而斬之。
」因又命上將王鎮,統兵七萬,往取杭州。
王鎮既至杭州,訪知劉漢脊之敗,是立營江岸,為其乘霧所襲,非對敵之故,因遠遠屯兵於西興,先打了一封戰書,責董昌暗襲劉漢行之罪,單索錢鏐出戰,錢鏐既敗劉漢宥之後,料定劉漢宏必遣兵重來,因在江之上下灣曲處,看了兩條渡兵之所。
今見王鎮打了戰書來討戰,遂批定「來日渡江大戰」。
因在江口虛立了一個大營,以為明日交戰之地。
王鎮見了,信以為真,激勵將士,來臨陣,必要奮勇,以擒錢鏐,斷不防錢鏐又來劫寨。
不期錢鏐到了半夜,竟率三千精勇之士,上從虎爪山,下從牛頭堰兩江,悄悄的渡了過來,兩頭殺入西興寨內。
孰知寨內將士未曾防備,一時驚起,人不及甲,馬不及鞍,槍刀不知何處,隻思量逃走,那裡還敢對敵?錢鏐率眾兵將,逢人便殺,直殺得血流成河,屍積如山。
王鎮慌忙逃走,竟奔往諸暨,而七萬人,殺死萬餘,其餘星散,報到劉漢宏,漢宏方大驚道:「錢鏐原來英雄如此!須謹防之。
」因調兵分屯黃嶺、岩下、真如三處,以為三鎮,固守越州之門戶。
錢鏐因說董昌道:「劉漢宏兩次大敗,已喪膽矣,今調兵分屯三鎮以自守,若再往攻破其三鎮,不但浙西安如盤石,而越州一境,亦將動搖矣。
但三千兵卒似乎太少。
」董昌道:「吾初起兵時,與錢塘劉孟安、阮結、富陽聞人宇、監官徐及、新城杜稜、餘杭淩文舉、臨平曹信,俱為都將,號稱『杭州八都』。
今其人雖存亡不一,然八都之兵俱在。
汝何不帥之往攻三鎮?」錢鏐大喜,遂領了八都之兵,由富春而先攻黃嶺。
劉漢宏原約一鎮有事,二鎮往援。
今黃嶺被攻,岩下鎮將史並,與真如鎮將楊元宗聞知,俱各引兵來救。
及至二鎮來救,而黃嶺己為錢鏐攻破矣。
史楊二將既已到鎮,退還不及,隻得與戰。
怎當得錢鏐驍勇異常,戰不數合,早已鞭打史棄落馬,而生擒楊元宗於馬上矣。
正是: 漢宏三敗卻如何?枉費精勤用力多。
強戰不知曾料敵,至今野鬼哭山河。
劉漢宏探知三鎮俱破,欲領精兵來救,辛約進議道:「三鎮既破,救之已無及矣;莫若領兵斷其歸路。
倘一戰勝之,則三鎮不救而自全矣。
」劉漢宏大以為是,遂引精兵屯於諸暨。
錢鏐探知,大笑道:「斷歸路,是邀截敗兵也,吾大勝之兵,是歸師也。
歸師莫遏,彼若遏之,吾又立見其敗矣。
」因將八都之兵,列做長蛇之形,振旅而還。
到了諸暨,劉漢宏不知好歹,竟引精兵從中突出,意欲衝做兩段,不知長蛇陣法擊腰則首尾相顧。
劉漢宏的兵才衝來,而一聲炮響,長蛇之腰往後一展,讓劉漢宏殺入,而長蛇之首尾早
」董昌聽了大喜,因急遣將吏多資金幣,清於周寶。
寶果庸懦貪財,雖明知董昌據杭之為僭竊,卻畏其兵威,又利其重賂,遂欣然為之表奏其平王郢之功,深得浙民之心,若命為杭州刺史,則浙土安矣。
正是: 荀息片言擒虢主,錢鏐一計定杭州。
憑君漫論經邦事,謨什勝算有誰儔? 朝廷見節度使表奏,以為合理,不日命下,而董昌已實為杭州刺史矣。
董昌自做了杭州刺史之後,十分敬重錢鏐,百事皆聽他張主,浙民到也相安。
不期朝廷微弱,不能制伏群盜,竟陡升了劉漢宏到浙東來做觀察使。
你道這劉漢宏是個甚麼人?原是充州人,乘黃巢之亂,遂在江陵起而為盜,一時黨羽浸盛。
遂侵掠宋境,既而又南掠中州。
朝廷被擾,因徵東方諸道兵討之,漢宏恐不敵,因而諸降。
朝廷見其降,遂以為宿州刺史,漢宏又怪朝廷賞薄,口出怨言,朝廷不能制。
故又汁他做浙東觀察使,他既到浙東,又嫌浙東偏僻,因遣弟劉漢有,與馬步軍都虞候辛約,共將兵二萬,屯於錢塘江上。
欲謀兼併浙西。
一時報到杭州,董昌聞知,不勝驚恐,道:「劉漢宏,大盜也。
與黃巢共擾中原,為害不小。
今坐擁浙東之重兵。
而遣將以窺浙西,吾杭兵將雖有,恐非其敵,為之奈何?」錢鏐道:「劉漢宏雖為大盜,騷擾中原,實未逢勁敵,今又輕覷浙西,遣將來窺,好生無禮。
請乘彼未備,痛擊之,令其片甲不還,以振先聲,彼方知我浙西之有人也。
」董昌方大喜。
即命錢鏐領兵三千,駐紮錢塘江口以禦之。
錢鏐既至江,以探知劉漢有與辛約,懼立營對岸,因想道:「彼眾我寡,與其旗鼓相當,方與對敵,又不若乘其未備,出其不意而擊之,必獲全勝。
」這一夜,恰又值大霧漫大,錢鏐遂率眾兵乘霧渡江。
比及登岸,而劉兵尚熟睡不知。
錢鏐遂指揮將士,奮勇殺人。
劉漢宿與辛約夢中驚覺,但聞得滿營中喊聲動地,鑼鼓震天,隻嚇得魂膽俱亡。
忙忙走起,止帶得幾個貼身將士,跨馬出後營而逃,那裡還顧得營中的事。
突然被劫,將士尤主,惟有逃竄而已;逃竄不及的,俱被殺死。
二萬兵馬,早已喪去七八。
正是: 紛紛兵甲自天來,將令軍聲四散開。
任我揮戈誰敢遇?招搖羽扇識雄才。
劉漢宏聞知兵敗,不勝大怒,道:「錢鏐何人?敢乘機襲我,殊可痛恨,誓必擒而斬之。
」因又命上將王鎮,統兵七萬,往取杭州。
王鎮既至杭州,訪知劉漢脊之敗,是立營江岸,為其乘霧所襲,非對敵之故,因遠遠屯兵於西興,先打了一封戰書,責董昌暗襲劉漢行之罪,單索錢鏐出戰,錢鏐既敗劉漢宥之後,料定劉漢宏必遣兵重來,因在江之上下灣曲處,看了兩條渡兵之所。
今見王鎮打了戰書來討戰,遂批定「來日渡江大戰」。
因在江口虛立了一個大營,以為明日交戰之地。
王鎮見了,信以為真,激勵將士,來臨陣,必要奮勇,以擒錢鏐,斷不防錢鏐又來劫寨。
不期錢鏐到了半夜,竟率三千精勇之士,上從虎爪山,下從牛頭堰兩江,悄悄的渡了過來,兩頭殺入西興寨內。
孰知寨內將士未曾防備,一時驚起,人不及甲,馬不及鞍,槍刀不知何處,隻思量逃走,那裡還敢對敵?錢鏐率眾兵將,逢人便殺,直殺得血流成河,屍積如山。
王鎮慌忙逃走,竟奔往諸暨,而七萬人,殺死萬餘,其餘星散,報到劉漢宏,漢宏方大驚道:「錢鏐原來英雄如此!須謹防之。
」因調兵分屯黃嶺、岩下、真如三處,以為三鎮,固守越州之門戶。
錢鏐因說董昌道:「劉漢宏兩次大敗,已喪膽矣,今調兵分屯三鎮以自守,若再往攻破其三鎮,不但浙西安如盤石,而越州一境,亦將動搖矣。
但三千兵卒似乎太少。
」董昌道:「吾初起兵時,與錢塘劉孟安、阮結、富陽聞人宇、監官徐及、新城杜稜、餘杭淩文舉、臨平曹信,俱為都將,號稱『杭州八都』。
今其人雖存亡不一,然八都之兵俱在。
汝何不帥之往攻三鎮?」錢鏐大喜,遂領了八都之兵,由富春而先攻黃嶺。
劉漢宏原約一鎮有事,二鎮往援。
今黃嶺被攻,岩下鎮將史並,與真如鎮將楊元宗聞知,俱各引兵來救。
及至二鎮來救,而黃嶺己為錢鏐攻破矣。
史楊二將既已到鎮,退還不及,隻得與戰。
怎當得錢鏐驍勇異常,戰不數合,早已鞭打史棄落馬,而生擒楊元宗於馬上矣。
正是: 漢宏三敗卻如何?枉費精勤用力多。
強戰不知曾料敵,至今野鬼哭山河。
劉漢宏探知三鎮俱破,欲領精兵來救,辛約進議道:「三鎮既破,救之已無及矣;莫若領兵斷其歸路。
倘一戰勝之,則三鎮不救而自全矣。
」劉漢宏大以為是,遂引精兵屯於諸暨。
錢鏐探知,大笑道:「斷歸路,是邀截敗兵也,吾大勝之兵,是歸師也。
歸師莫遏,彼若遏之,吾又立見其敗矣。
」因將八都之兵,列做長蛇之形,振旅而還。
到了諸暨,劉漢宏不知好歹,竟引精兵從中突出,意欲衝做兩段,不知長蛇陣法擊腰則首尾相顧。
劉漢宏的兵才衝來,而一聲炮響,長蛇之腰往後一展,讓劉漢宏殺入,而長蛇之首尾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