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斷橋情跡
關燈
小
中
大
時眼熱,恨不盡數拿來,揣在懷裡,故先打發了這幾個人回去,再四顧無人,便將鐵鋤把棺蓋著實打了幾下,那棺蓋就鬆開一條縫。
原來李夫先前用了賊智,便預準備著這個意思,於釘釘時節,就不著實釘緊,所以一敲就開,再將鐵鋤去於口邊撬將開來,把棺蓋掀開,放在一邊;正要伸手去小姐頭上拔那首飾,你道世上有這樣遇巧的事!一邊李夫去取首飾,一邊文世高遠魂轉來,哼嘰一聲。
那李夫著實吃一驚,隻道是死鬼作怪,慌了手腳,連忙便跑。
隻聽見呼呼的,有鬼從後趕來,愈覺心慌,負極的往前奔走,一連跑了四五裡路,方才放心。
口轉頭來一看,並沒一個人影。
低頭一看,原來腳上帶了一條大荊棘草,索索的,不住拖著。
四邊荒草亂響,不覺疑心生暗鬼起來。
李夫原不是久慣劫墳之人,所以一驚便走回去,那裡還再來。
正是: 鼇魚脫卻金鉤釣,擺尾搖頭再不來。
且說文世高還魂轉來,遍身疼痛難當;又不知何處,舉目茫然。
但見淡月彎彎,殘星點點,荒蒿滿眼,古木參天。
見自己存身棺內,誰知棺內又有一屍,料是秀英小姐了,抱著小姐的屍首哭道:「我固為卿而死,卿必因我而亡。
既得生同情,死同穴,志亦足矣。
」因以面對面,抱著隻是哭。
見小姐不能回生,便欲再尋死地。
忽見鼻孔中微有氣息,文生急按耳哀呼,以氣接氣。
良久,秀英星眼微開,文生大喜,漸漸扶起,覺音容如舊。
二人既醒,悲喜交集。
秀英道:「今宵死而復生,實出意表,這是天意不絕爾我之配。
但我父母謂爾我己陷於死亡,無復再生之理,不可驟歸。
不若妾與君同去晦跡山林,甘守清貧,何如?」文生點頭道:「此言甚是有理。
」兩人從壙中走出,文生因跌壞,步履艱難。
秀英隻得幫著文生,將棺內被褥打了一包;又將自己金銀首飾收拾藏好;再將棺蓋蓋好,把鐵鋤鋤些浮土掩了棺木,攜了包裹,二人你攙我扶,乘著星月之下,慢慢的一步一步走出山來。
走到天亮,方才到得水口。
文生僱了一隻阿娘船,扶了秀英小姐下船,便與船家長幾錢銀子,買些魚肉酒果之類,燒個平安神福紙,大家吃了神福酒,遂解纜開船而去。
正是: 偷去須從月下移,好風偏似送歸期。
傍人不識扁舟意,惟有新人仔細知。
這文生載了秀英小姐,就如範大夫載西施遊五湖的一般,船中好不歡悅。
又是死而復生之後重做夫妻,尤覺不同。
隻是身體被跌傷之後,少不暢意,每到村鎮,便買些酒肉將息。
過了三日,早到了蘇州地面,文生走上去,叫了一乘暖轎下來,收拾了包裹,放在轎內。
兩人擡到家裡,歇下轎子,請那新娘子出來,那時更自不同。
不道是嫦娥下降,也說是仙子臨凡。
原來文生父母雙亡,他獨自當家,就叫家中婢女收拾內房,打掃潔淨,立時買了花燭紙馬,拜起堂來,吃了交杯酒,方才就寢。
從此夫妻相敬如賓,自不必說。
且說老夫人當日打發了這棺材出門,暗暗啼哭不住。
隻因止此一女,日常不曾與他早定得親,以緻今日做出醜事來,沒緊要,把一塊肉屈屈斷送了。
心裡又懊恨,又記掛,不知埋葬的如何。
次日去尋施媽媽,正要問他埋葬的事。
叫人去問,並無人答應。
推開門看時,細軟俱無,隻乘得幾件粗傢夥。
家人忙回復了夫人,夫人愈加傷感道:「恐我與他日後計較,故此乘夜逃去了。
」正是: 千方百計虔婆子,逃向天涯滅影蹤。
那文生與秀英在家,正自歡娛,誰知好事多磨。
其時至正未年,元順帝動十七萬民夫,濬通黃河故道,一時民不聊生,人人思叛。
妖人劉福通,以紅巾倡亂,軍民遇害。
劉萬戶以世冑人才,欽取調用。
劉萬戶無可奈何,隻得同夫人進京。
經過蘇州,又值張士誠作耗,路途騷動。
那些軍士們紛紛四散劫掠,遇著的便殺,有行李的便奪行李。
到處父南子北,女哭兒啼,好不慘淒。
劉萬戶欲進不能,暫羈吳門。
過不幾日,那張士誠乘戰勝之勢,沿路侵犯到蘇州地面,合郡人民驚竄。
文生在圍城中,亦難存濟,隻得打疊行囊,挈了秀英,同眾奔出,也投泊到驛中。
秀英小姐遠遠望見一人,竟像父親模樣,急對丈夫道:「那是我父親,不知為何在此。
但我父親不曾認得你,你可上前細細訪問明白。
」 那文世高依了秀英之言,慢慢踱到劉萬戶面前,拱一拱手道:「老先生是杭州麼?」劉萬戶答道:「學生正是錢塘。
」文生又道:「老先生高姓?」萬戶道:「姓劉。
家下原係世冑,近因劉福通作亂,學生因取進京調用,並家眷羈滯在此。
不意逢此兵戈滿眼之際,不能前進,奈何?」文生聽了這一番話,別了回來,對秀英小姐道:「果係是我泰山,連你母親也來在此。
」小姐聽得母親也在這裡,急欲上前一見。
文生止住道:「未可造次。
你我俱是死而復生之人,恐一時涉疑,反要惹起風波,更為不美,且慢慢再作區處。
」小姐不好拂丈夫之意,隻得忍耐。
然至親骨肉,一朝見了,如何勉強打熬得住? 是夜,秀英暫宿館驛間壁,思念父母,竟不成眠,嗚嗚大哭,聲徹遠近。
劉萬戶與夫人細聽哭聲,宛然親女秀英之聲也,心中涉疑,急急往前一看,果是秀英。
老夫人不管是人是鬼,一把抱住了大哭。
獨劉萬戶尚然不信,因說女已死久,必然是個鬼祟,變幻惑人。
秀英聞言,細細說明前事。
父親隻是不信。
秀英見父親固執,無計可施,隻得說:「父親若果不信,可叫人回到大竺峰下,原舊葬埋之處,掘開一看。
若是空棺,則我二人不是鬼了。
」 劉萬戶依言,吩咐老僕劉道,速往西湖天竺峰下,面同施婆姪兒李夫,掘開舊葬之處,看其有無,速來回報。
劉道領了主人之命,走到湖上去尋
原來李夫先前用了賊智,便預準備著這個意思,於釘釘時節,就不著實釘緊,所以一敲就開,再將鐵鋤去於口邊撬將開來,把棺蓋掀開,放在一邊;正要伸手去小姐頭上拔那首飾,你道世上有這樣遇巧的事!一邊李夫去取首飾,一邊文世高遠魂轉來,哼嘰一聲。
那李夫著實吃一驚,隻道是死鬼作怪,慌了手腳,連忙便跑。
隻聽見呼呼的,有鬼從後趕來,愈覺心慌,負極的往前奔走,一連跑了四五裡路,方才放心。
口轉頭來一看,並沒一個人影。
低頭一看,原來腳上帶了一條大荊棘草,索索的,不住拖著。
四邊荒草亂響,不覺疑心生暗鬼起來。
李夫原不是久慣劫墳之人,所以一驚便走回去,那裡還再來。
正是: 鼇魚脫卻金鉤釣,擺尾搖頭再不來。
且說文世高還魂轉來,遍身疼痛難當;又不知何處,舉目茫然。
但見淡月彎彎,殘星點點,荒蒿滿眼,古木參天。
見自己存身棺內,誰知棺內又有一屍,料是秀英小姐了,抱著小姐的屍首哭道:「我固為卿而死,卿必因我而亡。
既得生同情,死同穴,志亦足矣。
」因以面對面,抱著隻是哭。
見小姐不能回生,便欲再尋死地。
忽見鼻孔中微有氣息,文生急按耳哀呼,以氣接氣。
良久,秀英星眼微開,文生大喜,漸漸扶起,覺音容如舊。
二人既醒,悲喜交集。
秀英道:「今宵死而復生,實出意表,這是天意不絕爾我之配。
但我父母謂爾我己陷於死亡,無復再生之理,不可驟歸。
不若妾與君同去晦跡山林,甘守清貧,何如?」文生點頭道:「此言甚是有理。
」兩人從壙中走出,文生因跌壞,步履艱難。
秀英隻得幫著文生,將棺內被褥打了一包;又將自己金銀首飾收拾藏好;再將棺蓋蓋好,把鐵鋤鋤些浮土掩了棺木,攜了包裹,二人你攙我扶,乘著星月之下,慢慢的一步一步走出山來。
走到天亮,方才到得水口。
文生僱了一隻阿娘船,扶了秀英小姐下船,便與船家長幾錢銀子,買些魚肉酒果之類,燒個平安神福紙,大家吃了神福酒,遂解纜開船而去。
正是: 偷去須從月下移,好風偏似送歸期。
傍人不識扁舟意,惟有新人仔細知。
這文生載了秀英小姐,就如範大夫載西施遊五湖的一般,船中好不歡悅。
又是死而復生之後重做夫妻,尤覺不同。
隻是身體被跌傷之後,少不暢意,每到村鎮,便買些酒肉將息。
過了三日,早到了蘇州地面,文生走上去,叫了一乘暖轎下來,收拾了包裹,放在轎內。
兩人擡到家裡,歇下轎子,請那新娘子出來,那時更自不同。
不道是嫦娥下降,也說是仙子臨凡。
原來文生父母雙亡,他獨自當家,就叫家中婢女收拾內房,打掃潔淨,立時買了花燭紙馬,拜起堂來,吃了交杯酒,方才就寢。
從此夫妻相敬如賓,自不必說。
且說老夫人當日打發了這棺材出門,暗暗啼哭不住。
隻因止此一女,日常不曾與他早定得親,以緻今日做出醜事來,沒緊要,把一塊肉屈屈斷送了。
心裡又懊恨,又記掛,不知埋葬的如何。
次日去尋施媽媽,正要問他埋葬的事。
叫人去問,並無人答應。
推開門看時,細軟俱無,隻乘得幾件粗傢夥。
家人忙回復了夫人,夫人愈加傷感道:「恐我與他日後計較,故此乘夜逃去了。
」正是: 千方百計虔婆子,逃向天涯滅影蹤。
那文生與秀英在家,正自歡娛,誰知好事多磨。
其時至正未年,元順帝動十七萬民夫,濬通黃河故道,一時民不聊生,人人思叛。
妖人劉福通,以紅巾倡亂,軍民遇害。
劉萬戶以世冑人才,欽取調用。
劉萬戶無可奈何,隻得同夫人進京。
經過蘇州,又值張士誠作耗,路途騷動。
那些軍士們紛紛四散劫掠,遇著的便殺,有行李的便奪行李。
到處父南子北,女哭兒啼,好不慘淒。
劉萬戶欲進不能,暫羈吳門。
過不幾日,那張士誠乘戰勝之勢,沿路侵犯到蘇州地面,合郡人民驚竄。
文生在圍城中,亦難存濟,隻得打疊行囊,挈了秀英,同眾奔出,也投泊到驛中。
秀英小姐遠遠望見一人,竟像父親模樣,急對丈夫道:「那是我父親,不知為何在此。
但我父親不曾認得你,你可上前細細訪問明白。
」 那文世高依了秀英之言,慢慢踱到劉萬戶面前,拱一拱手道:「老先生是杭州麼?」劉萬戶答道:「學生正是錢塘。
」文生又道:「老先生高姓?」萬戶道:「姓劉。
家下原係世冑,近因劉福通作亂,學生因取進京調用,並家眷羈滯在此。
不意逢此兵戈滿眼之際,不能前進,奈何?」文生聽了這一番話,別了回來,對秀英小姐道:「果係是我泰山,連你母親也來在此。
」小姐聽得母親也在這裡,急欲上前一見。
文生止住道:「未可造次。
你我俱是死而復生之人,恐一時涉疑,反要惹起風波,更為不美,且慢慢再作區處。
」小姐不好拂丈夫之意,隻得忍耐。
然至親骨肉,一朝見了,如何勉強打熬得住? 是夜,秀英暫宿館驛間壁,思念父母,竟不成眠,嗚嗚大哭,聲徹遠近。
劉萬戶與夫人細聽哭聲,宛然親女秀英之聲也,心中涉疑,急急往前一看,果是秀英。
老夫人不管是人是鬼,一把抱住了大哭。
獨劉萬戶尚然不信,因說女已死久,必然是個鬼祟,變幻惑人。
秀英聞言,細細說明前事。
父親隻是不信。
秀英見父親固執,無計可施,隻得說:「父親若果不信,可叫人回到大竺峰下,原舊葬埋之處,掘開一看。
若是空棺,則我二人不是鬼了。
」 劉萬戶依言,吩咐老僕劉道,速往西湖天竺峰下,面同施婆姪兒李夫,掘開舊葬之處,看其有無,速來回報。
劉道領了主人之命,走到湖上去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