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在歐洲各國中,法國如何成為這樣的國家,其首都已取得壓倒外省的重要地位,并吸取全帝國的精華

關燈
之相仿的出版發行運動。

    ”但在巴黎以外,他覺得一片死氣沉沉;人們很少印行小冊子,根本沒有報紙。

    可是外省民情激動,一觸即發,隻是尚未采取行動;公民們即便有時集會,也是為了聽取巴黎傳來的消息。

    在每座城市,阿瑟·揚都詢問居民們打算做什麼。

     “回答到處都一樣,”他說道,“我們隻不過是一個外省城市;必須看看巴黎是怎麼幹的。

    ”他進一步說道:“這些人甚至不敢有主見,除非他們已經知道巴黎在想些什麼。

    ” 制憲議會竟能一舉廢除法國所有舊省份,實在令人驚異,這些舊省份有好多比君主制還古老,制憲議會将王國很有條理地劃分為83塊不同部分,就像在新世界劃分處女地一樣。

     沒有什麼事情比這更使全歐洲驚奇甚至恐怖了,因歐洲對此毫無準備。

    伯克說道:“看到人們将自己的國家用這樣野蠻的方法進行分割,這還是第一次。

    ”的确,人們似乎在撕裂活生生的軀體,其實隻是在分割屍體罷了。

     巴黎就這樣終于從外部取得了至高無上的權力,與此同時,在巴黎内部也完成了另一個同樣值得曆史注意的轉變。

    巴黎不再隻是交換、貿易、消費和娛樂的城市,巴黎已成為工場和制造業的城市;這第二個事實賦予第一個事實一種嶄新的更令人生畏的特點。

     事情由來久遠;自中世紀起,巴黎似乎已是王國内最大、手藝最巧的城市。

    這點到了近代愈為明顯。

    随着行政事務全部集中到巴黎,工業也集中到這裡。

    巴黎越來越成為時尚的典範和仲裁者,成為權力和藝術的唯一中心,成為全國活動的主要起源地,法國的工業生活更加收縮集中于巴黎。

     盡管舊制度的統計文獻常常不足為信,可是我認為,人們可以有把握地說,法國革命前60年間,巴黎工人數字已增長兩倍;而在同時期,巴黎總人口僅增長三分之一。

     除上文所講的普遍原因之外,還有一些極其特殊的原因将工人從法國各個角落吸引到巴黎,并逐漸使他們聚集在某幾個區内,這些區最終成為工人區。

    巴黎當時對工業設置的财政立法障礙比法國其他地方要少;任何地方也沒有巴黎那樣易于逃脫行會師傅的束縛。

    某些郊區,如聖安托萬區和唐普爾區,在這方面尤其享有極大特權。

    路易十六更加擴大了聖安托萬區的這些特權,竭力在該區積聚大量的工人人口,“要給與聖安托萬區工人我們實行保護的新标志,使他們擺脫那些損害他們利益也損害貿易自由的種種障礙,”這位不幸的國王在一份敕令中這樣說道。

     巴黎的工廠、制造業、高爐在大革命前夕大量增長,終于使政府警覺起來。

    看到工業的發展,政府充滿若幹臆想的恐懼。

    我們在文件中發現1782年禦前會議的判決,它說道:“鑒于制造業的飛躍發展導緻木材的消耗,損及城市的供應,國王禁止今後在城市方圓15裡之内建造這類工廠。

    ”至于這種人口聚集會産生的真正危險,當時并無人察覺。

     這樣,巴黎變成了法蘭西的主人,并且已經彙集起一支軍隊,這支軍隊将成為巴黎的主人。

     看來,今天人們已相當一緻地認為,行政上的中央集權制和巴黎的至高無上權力,是40年來在我們眼前不斷更疊的所有政府垮台的重要原因。

    我無需費力便将使大家看到,舊君主制突然之間猛烈毀滅,很大一部分原因即在于此;它也是孕育所有其他革命的第一場革命的主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