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
關燈
小
中
大
特别制造的、前所未聞的生命就将開始。
……站長接電話去了。
不一會兒又走到鏡子前,端端正正地戴上鑲有金邊的制帽,清了清嗓子,挺起胸脯,仿佛要出席什麼儀式議的,來到了雨後的月台上。
轉瞬間,我應乘坐的列車發出轟隆隆聲,沿着懸崖峭壁上的鐵路傳送過來。
那轟隆聲帶有一種從而後的崖上傳來的濡濕了的新鮮感。
傍晚7點扣分抵達京都的我,在便衣警官的護送下來到了鹿苑寺的山門前。
這是一個冷飕飕的夜晚。
走出了黑xuxu的綿延的松林,山門的頑固形象通将過來的時候,我看到了站在門前的母親。
母親恰巧站在那塊寫上“違者将依國法懲罰”幾個字的告示牌旁。
在門燈的映照下,她那蓬亂的頭發,恍如一根根倒豎着的白毫。
母親的頭發還不至于那麼白,隻是在燈光的映照下顯得白花花而且。
她的頭發籠蓋下的小小面孔毫無表情。
在我的眼裡,身材矮小的母親竟這樣可怕地膨脹起來,變得如此龐大。
母親背後敞開着的大門内的前院,黑晗在擴展,以黑暗為背景,她身穿惟-一件出門用的和服,腰系磨破了的繡金絲腰帶,這身簡便的和服也完全穿走了樣。
這樣一副身影紋絲不動地位立在那裡,活像一具僵屍。
我有點躊躇,要不要走到母親的跟前。
我也有點納悶,為什麼母親會到這裡來。
後來我才明白老師知道我出走後,就到母親那裡打聽,母親驚慌失措地趕到鹿苑寺,就這樣住了下來。
便衣警官推了推我的後背。
我走近母親,她的身影竟然随之漸漸變小了。
她的臉就在我的眼下,醜陋地歪着仰望我。
感覺,大概未曾欺騙過我。
母親那雙細小而狡猾的凹陷的眼睛,仿佛如今才使我領會到我對母親的厭惡是正當的。
如前所述,我本來對自己是由這個人産生出來這件事,就感到有一種不耐煩的厭惡,還有一種莫大恥辱的思緒……這反而使我同母親絕緣,沒有給我報複的餘地。
然而,羁絆并沒有解開。
……但是,現在我看見母親幾乎大半個身心都沉浸在母性的悲歎之中,就突然感到我自由了。
為什麼會如此,我也不知道。
我隻是感到母親已經絕對不能威脅我了。
……母親号啕痛哭,又像是将被勒死似地嗚咽。
忽然間,她将手伸向我的臉頰,無力地扇了我一記耳光。
“你這個不孝的東西!忘恩負義!” 便衣警官默默地望着我挨打的情景。
由于手是亂接下來,手指的力量消失了,反而像是指甲尖散亂地落在我的臉頰上。
看到母親盡管打我而表情卻沒有忘卻哀歎,我便把視線移開了。
不大工夫,母親的語調變了。
“那麼遠……你跑到那麼遠的地方,哪兒來的錢?” “錢?向朋友借呗。
” “真的嗎?不是偷來的吧?” “不是偷的。
” 這似乎就是母親推一擔心的事。
所以,她如釋重負地松了口氣。
“是嗎?……沒幹什麼壞事嗎?” “沒有。
“是嗎?那就好。
你一定要好好向方丈道歉。
盡管我已經誠懇地向他賠過不是,但你也要誠心誠意地道歉,求得他的寬恕啊。
方丈是一位心胸開闊的人,我想他仍然會收留你的。
不過,這回你再不回心轉意,媽媽就死給你看!真的,如果你不希望媽媽死,那麼你就真心改悔,成為一名了不起的和尚……好了,快快去賠罪吧!” 我和便衣警官默默地跟在母親的後面。
母親連應向便衣警官招呼都給忘記了。
我一邊望着母親系着腰帶、邁着碎步、無精打采的背影,一邊在尋思:是什麼東西讓母親變得格外的醜陋的呢?讓母親變得醜陋的……原來就是希望。
這種希望如頑固的皮癬,潮乎乎呈淡紅色,不斷使人發癢,不輸給世上任何東西地盤踞在肮髒的皮膚上。
這就是一種無可救藥的希望。
冬天來了。
我的決心愈發變得堅定了。
盡管計劃一再拖延,但我對這種漸漸的拖延,并不感到厭煩。
此後半年期間,我所苦惱的,毋甯說是另一件事。
每到月底,柏木總要向我摧債,還要加上利息,還要責罵幾句髒話。
我已無意還錢了。
為了不與柏木照面,曠課就好了。
一旦下了這樣的決心,我就不談對種種情況産生的動搖,也不談來來回回的經過。
這是不足為奇的。
我的思想不再易變。
這半年我的目光凝視着一個未來而堅定不移。
這期間的我,大概值得了幸福的意義。
首先是,寺廟的生活變得快樂了。
一想到金閣遲早會被燒掉,本來難以忍受的事物也變得容易忍受了。
像是預感到死亡的人似的,我對待寺廟的人的态度變得和藹可親,待人接物變得明朗大度,辦任何事也變得以和為貴。
甚至對大自然也采取和解的态度。
對各天每日早晨飛來啄食殘存的落霜紅果的小鳥的胸毛也抱有一種親切感。
我連對老師的憎恨也忘卻了!我已經從母親、朋友、所有一切事物中擺脫出來,成了自由之身。
但是,我還不至于愚蠢到産生這樣的錯覺,以為這新的日子住着舒暢,沒有必要下手就可以實現世界面貌的改變。
任何事情,從結尾的角度來看,都是可以寬恕的。
我感到已經把從結尾的角度來觀察事物的目光變成自己的目光,而且還親自着手我斷這種結尾。
這正是我的自由的根據。
那樣的念頭雖說是突然産生,但是焚毀全閱這種想法,就猶如定做的西服穿起來特别會身。
仿佛生下來就立志要這樣做。
至少仿佛從與父親相伴,初次邂逅金閣這天起就在我的體内孕育着等待開花。
在少年的眼裡,金閣是世上非同尋常的美,憑借這一點,我早已具備日後成為一名縱火者的種種理由了。
1950年3月17日,我修完大谷大學的預科課程。
第三天,即19日正好是我滿21歲的生日。
預料三年級的成績是相當可觀的,名次是對人中的第對名。
各科中成績最差的是國語,42分。
曠課時數在總時數的610小時中占218小時,超過三分之一。
盡管如此,多虧佛爺的慈悲心,這所大學沒有留級生,所以我能夠進人本科。
老師也默認了這一事實。
我置學業于不顧,以遊覽免費參觀的寺廟和神社度過了從晚春到初夏的這段美好的日子。
隻要是足所能及的地方,我都去了。
我想起這樣一天的事: 我走過妙心寺的大街寺前可,發現一個以同樣快漫步伐走在我前面的學生的身影。
他伫立在一爿古老的低房檐的香煙市買香煙時,我看見了他在制帽下的側臉。
這是一副緊蹙雙眉、白皙、機敏的側臉,一看他的制帽,就知道他是京都大學的學生。
他用眼角瞥了我一眼。
這是一雙活像濃重的影子流瀉過來的視線。
這時候,我直覺地感到“他無疑是個縱火者”。
下午三點。
這時刻多麼不适宜于縱火。
一隻迷途在柏油馬路上飛舞的蝴蝶,翩翩翻翻地圍繞着香煙鋪前播在小花瓶裡的衰萎了的山茶花。
白山東花枯萎的部分是茶褐色,如同被火燎後一樣。
公共汽車總也不到站,馬路上的時間停滞了。
不知為什麼,我感到這個學生正朝着縱火的道路一步步地往前走。
我直截了當地把他看做是個縱火者。
他膽敢選擇
……站長接電話去了。
不一會兒又走到鏡子前,端端正正地戴上鑲有金邊的制帽,清了清嗓子,挺起胸脯,仿佛要出席什麼儀式議的,來到了雨後的月台上。
轉瞬間,我應乘坐的列車發出轟隆隆聲,沿着懸崖峭壁上的鐵路傳送過來。
那轟隆聲帶有一種從而後的崖上傳來的濡濕了的新鮮感。
傍晚7點扣分抵達京都的我,在便衣警官的護送下來到了鹿苑寺的山門前。
這是一個冷飕飕的夜晚。
走出了黑xuxu的綿延的松林,山門的頑固形象通将過來的時候,我看到了站在門前的母親。
母親恰巧站在那塊寫上“違者将依國法懲罰”幾個字的告示牌旁。
在門燈的映照下,她那蓬亂的頭發,恍如一根根倒豎着的白毫。
母親的頭發還不至于那麼白,隻是在燈光的映照下顯得白花花而且。
她的頭發籠蓋下的小小面孔毫無表情。
在我的眼裡,身材矮小的母親竟這樣可怕地膨脹起來,變得如此龐大。
母親背後敞開着的大門内的前院,黑晗在擴展,以黑暗為背景,她身穿惟-一件出門用的和服,腰系磨破了的繡金絲腰帶,這身簡便的和服也完全穿走了樣。
這樣一副身影紋絲不動地位立在那裡,活像一具僵屍。
我有點躊躇,要不要走到母親的跟前。
我也有點納悶,為什麼母親會到這裡來。
後來我才明白老師知道我出走後,就到母親那裡打聽,母親驚慌失措地趕到鹿苑寺,就這樣住了下來。
便衣警官推了推我的後背。
我走近母親,她的身影竟然随之漸漸變小了。
她的臉就在我的眼下,醜陋地歪着仰望我。
感覺,大概未曾欺騙過我。
母親那雙細小而狡猾的凹陷的眼睛,仿佛如今才使我領會到我對母親的厭惡是正當的。
如前所述,我本來對自己是由這個人産生出來這件事,就感到有一種不耐煩的厭惡,還有一種莫大恥辱的思緒……這反而使我同母親絕緣,沒有給我報複的餘地。
然而,羁絆并沒有解開。
……但是,現在我看見母親幾乎大半個身心都沉浸在母性的悲歎之中,就突然感到我自由了。
為什麼會如此,我也不知道。
我隻是感到母親已經絕對不能威脅我了。
……母親号啕痛哭,又像是将被勒死似地嗚咽。
忽然間,她将手伸向我的臉頰,無力地扇了我一記耳光。
“你這個不孝的東西!忘恩負義!” 便衣警官默默地望着我挨打的情景。
由于手是亂接下來,手指的力量消失了,反而像是指甲尖散亂地落在我的臉頰上。
看到母親盡管打我而表情卻沒有忘卻哀歎,我便把視線移開了。
不大工夫,母親的語調變了。
“那麼遠……你跑到那麼遠的地方,哪兒來的錢?” “錢?向朋友借呗。
” “真的嗎?不是偷來的吧?” “不是偷的。
” 這似乎就是母親推一擔心的事。
所以,她如釋重負地松了口氣。
“是嗎?……沒幹什麼壞事嗎?” “沒有。
“是嗎?那就好。
你一定要好好向方丈道歉。
盡管我已經誠懇地向他賠過不是,但你也要誠心誠意地道歉,求得他的寬恕啊。
方丈是一位心胸開闊的人,我想他仍然會收留你的。
不過,這回你再不回心轉意,媽媽就死給你看!真的,如果你不希望媽媽死,那麼你就真心改悔,成為一名了不起的和尚……好了,快快去賠罪吧!” 我和便衣警官默默地跟在母親的後面。
母親連應向便衣警官招呼都給忘記了。
我一邊望着母親系着腰帶、邁着碎步、無精打采的背影,一邊在尋思:是什麼東西讓母親變得格外的醜陋的呢?讓母親變得醜陋的……原來就是希望。
這種希望如頑固的皮癬,潮乎乎呈淡紅色,不斷使人發癢,不輸給世上任何東西地盤踞在肮髒的皮膚上。
這就是一種無可救藥的希望。
冬天來了。
我的決心愈發變得堅定了。
盡管計劃一再拖延,但我對這種漸漸的拖延,并不感到厭煩。
此後半年期間,我所苦惱的,毋甯說是另一件事。
每到月底,柏木總要向我摧債,還要加上利息,還要責罵幾句髒話。
我已無意還錢了。
為了不與柏木照面,曠課就好了。
一旦下了這樣的決心,我就不談對種種情況産生的動搖,也不談來來回回的經過。
這是不足為奇的。
我的思想不再易變。
這半年我的目光凝視着一個未來而堅定不移。
這期間的我,大概值得了幸福的意義。
首先是,寺廟的生活變得快樂了。
一想到金閣遲早會被燒掉,本來難以忍受的事物也變得容易忍受了。
像是預感到死亡的人似的,我對待寺廟的人的态度變得和藹可親,待人接物變得明朗大度,辦任何事也變得以和為貴。
甚至對大自然也采取和解的态度。
對各天每日早晨飛來啄食殘存的落霜紅果的小鳥的胸毛也抱有一種親切感。
我連對老師的憎恨也忘卻了!我已經從母親、朋友、所有一切事物中擺脫出來,成了自由之身。
但是,我還不至于愚蠢到産生這樣的錯覺,以為這新的日子住着舒暢,沒有必要下手就可以實現世界面貌的改變。
任何事情,從結尾的角度來看,都是可以寬恕的。
我感到已經把從結尾的角度來觀察事物的目光變成自己的目光,而且還親自着手我斷這種結尾。
這正是我的自由的根據。
那樣的念頭雖說是突然産生,但是焚毀全閱這種想法,就猶如定做的西服穿起來特别會身。
仿佛生下來就立志要這樣做。
至少仿佛從與父親相伴,初次邂逅金閣這天起就在我的體内孕育着等待開花。
在少年的眼裡,金閣是世上非同尋常的美,憑借這一點,我早已具備日後成為一名縱火者的種種理由了。
1950年3月17日,我修完大谷大學的預科課程。
第三天,即19日正好是我滿21歲的生日。
預料三年級的成績是相當可觀的,名次是對人中的第對名。
各科中成績最差的是國語,42分。
曠課時數在總時數的610小時中占218小時,超過三分之一。
盡管如此,多虧佛爺的慈悲心,這所大學沒有留級生,所以我能夠進人本科。
老師也默認了這一事實。
我置學業于不顧,以遊覽免費參觀的寺廟和神社度過了從晚春到初夏的這段美好的日子。
隻要是足所能及的地方,我都去了。
我想起這樣一天的事: 我走過妙心寺的大街寺前可,發現一個以同樣快漫步伐走在我前面的學生的身影。
他伫立在一爿古老的低房檐的香煙市買香煙時,我看見了他在制帽下的側臉。
這是一副緊蹙雙眉、白皙、機敏的側臉,一看他的制帽,就知道他是京都大學的學生。
他用眼角瞥了我一眼。
這是一雙活像濃重的影子流瀉過來的視線。
這時候,我直覺地感到“他無疑是個縱火者”。
下午三點。
這時刻多麼不适宜于縱火。
一隻迷途在柏油馬路上飛舞的蝴蝶,翩翩翻翻地圍繞着香煙鋪前播在小花瓶裡的衰萎了的山茶花。
白山東花枯萎的部分是茶褐色,如同被火燎後一樣。
公共汽車總也不到站,馬路上的時間停滞了。
不知為什麼,我感到這個學生正朝着縱火的道路一步步地往前走。
我直截了當地把他看做是個縱火者。
他膽敢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