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章
關燈
小
中
大
來說,金閣年收人估計在500萬元以上,寺廟的生活是禅家之常,加上水電及,一年費用充其量是20多萬元。
餘下的錢是怎樣處理的?一提起這件事,大家都相繼發言了。
有人說寺廟讓小和尚吃冷飯,老和尚自己卻每晚到抵園去尋歡作樂。
寺廟的收入也不用上稅,是同享受治外法權一樣。
像這種地方,就必須無情地要求他們捐獻。
那秃頭老人依然用手用指手,人們的話頭一中斷,他就開口說道: “真傷腦筋啊!” 這句話就成了大家的結論。
老人一個勁兒地指,一個勁兒地擦,手上連煤煙的痕迹也沒有了,放出了像小墜子般的光澤。
實際上這雙現成的手,與其說是手,毋甯說是手套更确切。
說也奇怪,這是第一次傳到我耳朵裡的社會批評。
我們屬于僧侶的世界,學校也是在這個世界裡,寺廟彼此之間沒有開展批評。
但是,老董事們的這番對話,絲毫也不使我感到震驚。
這些都是明擺着的事情!我們是吃了冷飯。
老師是常去逛了抵園……對我來說,用老董事們的這種理解方法來理解我,使我産生了一種不可言喻的厭惡感。
以“他們的語言”來理解我,使我難以容忍。
“我的語言”同“他們的語言”是截然不同的。
即使看到老師同抵園的藝妓一起行走,我希望他們也能想起我不會陷入任何道德上的厭惡。
老董事們的對話,隻在我的心靈上留下猶如見庸的移動的香味和些許的厭惡,爾後逝去了。
我無意仰仗社會支持我的思想,也無意将社會上容易被人理解的框框套在自己的思想上。
正如我一再說過向那樣,不被人所理解才是我存在的理由。
……車廂的門扉突然打開了,公鴨嗓的小販胸前挂着一個大籃子出現了。
我忽然覺得肚子餓,買了一盆盛滿像是用海藻做的綠色面條吃了。
霧散了,天空依然是一片陰沉沉。
丹波山脊的貧瘠土地上,開始望見種植桔樹的戶戶造紙人家。
不知為什麼,舞鶴灣這個名字像以往一樣引起了我的心潮激蕩。
我的童年是在志樂村度過的,從我童年時起,它就是看不見山海的總稱,終于成了“海的預感”這個名字了。
這看不見的海,從聳立在志樂村後面的青葉山頂上就可以清楚地望及。
我曾兩次登上了青葉山。
第二次攀登時,我正好望見聯合艦隊進舞鶴軍港的情節。
停泊在粼光閃閃的灣内的艦隊,也許是在秘密地集結吧。
凡是與這支艦隊有關的事都屬于機密,我們甚至懷疑這支艦隊是真的存在嗎?因此遠遠望見的聯合艦隊,就像隻知其名,隻在圖片上看到的威嚴的黑水鳥群,它們不曉得自己被别人所窺視,隻顧在兇猛的老鳥警戒的庇護下,悄然在那裡嬉戲沐浴。
……乘務員來回通報前方站是西舞鶴,聲音把我驚醒了。
如今,乘客中已經沒有那些匆匆挑行李的水兵了。
除了我以外,隻有兩三個黑市商人模樣的男人開始做下車的準備。
一切都變了。
這裡那裡都像被英文交通标志所威脅似的,市街已成了優良的外國的港口城市。
許多美國兵熙來攘往。
初冬陰郁的天空下,寒冷的微風帶着幾分鹹味,從寬闊的軍用公路吹了過去。
與其說是海的氣味,莫如說是無機物質的鐵鏽般的氣味。
像運河似的狹窄的海,深深地通到市鎮的中心,死一般靜止的水面、系在岸邊的美國小艦艇……這裡确是和平的,但是過分周到的衛生管理卻使人感到仿佛剝奪了過去的軍港雜亂的肉體的活力,把整個市街變成了醫院。
我并不想在這裡與海親切會見。
吉普車也許會從後面駛來,半開玩笑地把我植入海裡。
現在回想起來,激發我做這番旅行的沖動中,有海的啟示,這海恐怕不是那種人工港口的海,而是幼時在成生呷故鄉接觸過的、天生的、自然形象的、洶湧澎湃的海。
是粗礦豪放的、始終含着怒氣的、令人煩躁的裡日本的海。
因此我決計去由良。
夏季,那裡的海水浴異常熱鬧,而這季節一定很冷清,誰有陸地和海以灰暗的力量在互相争鬥。
我的腳模糊地記得從西舞鶴到由良約莫是十一二公裡的路程。
路,是從舞鶴市沿着海灣底部向西,與它津線成直角交叉,不久就越過泷尻嶺,出由良川。
過了大川橋後,沿由良川西岸北上。
接着就是曆着河流一直導入河口。
我走在市街上…… 我走累了,就這樣自問道: “由良有什麼呢?究竟是為了尋找什麼實據值得我這樣拼命地走卿那裡不是隻有裡日本的海和阒無人影的海濱嗎?” 我的腳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不管走向哪兒或走到哪兒,我都要達到目的。
我要去的地方的名字,也沒有任何的意義。
不管是什麼,我心中都産生一股直面達到的目的的勇氣、幾乎是不道德的勇氣。
有時,天氣變化無常,射出了微弱的陽光,誘使我想到路旁的大山毛榉樹下那從樹葉間隙流瀉下來的激光下歇歇腳,可不知為什麼,我卻總覺得沒有閑暇歇息,消磨時光。
越接近河流的寬闊流域,地勢就越是平坦,由良川的流水仿佛是從山谷裡突然出現的。
河水湛藍,河面寬闊,流水在陰沉沉的灰暗無空下,無可奈何似地緩緩流向大海。
來到河西岸,汽車、行人都絕迹了。
沿途不時地看見複桔園,卻渺無人影。
那裡有個名叫和江的小村莊,從那裡歡然傳來了撥開草叢的聲音,原來是一隻尖鼻的黑狗探出險來。
我知道附近的名勝中有來曆可疑的山椒大夫宅邸的遺址。
我無意順道去參觀,不覺間就從宅邸門前走了過去,可能是隻顧眺望河對岸的緣故吧。
河中有一片被竹林包圍的大沙洲。
我沿路走來,沒有風地,可是,沙洲那邊的竹林子卻随風搖曳。
沙洲上有一塊靠雨水耕作的水田,面積約百餘公畝,水裡卻看不見農夫的身影,隻見一個人背向這邊正在垂釣。
隔了許久才看見人影,使我倍感親切。
我心想: “他大概是在釣鲻魚吧。
倘使是垂釣鲻魚,那麼這就說明距河口已經不遠了。
” 這時,搖曳着的竹林子的沙沙聲,蓋過了流水聲。
那裡彌漫着悠悠的昏霧,似是在下雨。
雨滴濡濕了沙洲的幹燥的河灘。
轉眼間,我頭上也落下了雨滴。
我淋着雨,可望見的沙洲卻早已不下雨了。
垂釣人恢複了原樣,坐在那裡紋絲不動。
我頭上的陣雨也過去了。
每到路的拐角處,芒草和秋草都遮擋着我的視野。
凜冽的海風迎面撲來,河口即将在我的眼前展現了。
由良川快到盡頭,露出了好幾處令人感到寂寞的沙洲。
河水确實靠近海了,海潮侵犯了河水。
但是,水面越沉靜就越沒有浮現任何的征兆。
就像一個神志昏迷将死過去的人一樣。
河水意外地狹窄。
在這裡與河水互相融合又見相侵犯的海,在堆積着密密層層的烏雲的蒼穹下,朦胧地躺在那裡。
為了接觸大海,我要迎着從原野、田間吹拂過來山風再走一程。
勁風刮遍了北邊的海。
這般凜冽的風,在渺無人影的原野上如此浪費地勁吹,全然是為了大海。
可以說,它是覆蓋着這地方的冬天的、氣體的大海,是命令式的、支配式的、看不見的大海。
河口對面是千層波濤,徐徐地向灰色的海面擴展。
河口正面浮現出一座形似圓頂禮帽的小島。
它就是高河口約莫30多公裡的冠島,是自然保護鳥--大水雉鳥的栖息地。
我步入一塊旱地。
環顧四周,是一片荒涼的土地。
這時,仿佛某種意義在我的心中閃爍。
這閃爍一間即逝,意義也消失了。
我仁立良久,勁吹的寒風奪走了我的思緒。
我又迎着寒風向前行走。
貧瘠的旱田向多石的荒地延伸,野草多半已經枯萎,尚未枯萎而呈現綠色的,隻有緊貼地面上的苔藓般的雜草。
這種雜草的葉子也卷曲了,走了。
那一帶已是一片沙土了。
傳來了一陣顫抖似的微弱聲音,聽來像是人聲。
這是我不由得背向勁風、仰望背後的由良嶽時聽到的聲音。
我尋找人的在處。
要到海濱去,倒是有一颀低售而下的小徑。
我這才知道,那裡正在勉強從事一項護岸工程,阻止嚴重的海水浸蝕。
四處東倒西歪地躺着鋼筋水泥柱子,活像一堆堆白骨。
沙堆上這些新的鋼筋水泥柱的顔色,顯得格外有生氣。
震顫的微弱的聲音,原來是震動倒人模子的水泥所發出的攪拌機的聲音。
四五個鼻頭通紅的工人,帶着驚訝的神色望了望身穿學生服的我。
我也瞥了他們一眼。
人與人的相互招呼就此結束了。
海,從沙灘急劇地陷為研缽形,我踏着花岡岩質的沙子,向河線邊沿走去,這時候确實感到一步步地靠近了剛才在心頭閃爍的某種意義。
一種喜悅再次襲上了我的心頭。
寒風凜冽,沒有戴手套,手幾乎凍僵了。
這也沒有什麼。
這裡正是裡日本的海啊!是我所有的不幸和灰暗思想的源泉、我一切醜陋和力量的源泉。
海,波濤洶湧。
海濤後浪推前浪地接踵而來,前浪與後浪之間可以窺見通暢的灰色深淵。
昏暗的海面上空,密密層層的積雲既凝重又纖細。
無境界的凝重的積雲不斷地鑲嵌着無比輕盈而冰冷的羽毛般的花邊,圍着中央隐約可見的淡藍的天空。
鉛色的海,又背靠着黑紫色的海角上的群山。
所有的東西都有一種動搖和不動。
不斷活動着的黑暗力量和像礦物似地凝結了的感覺。
我忽然想起初次與柏木相會時他對我說過的一句話:“我們所以突然變得殘暴,那是在這樣一瞬間,即一個晴朗的春天的下午,在精心修剪過的草坪上茫然地望着透過葉隙篩落下來的陽光嬉戲的一瞬間。
” 現在我正面對波濤,迎着狂暴的北風。
這裡沒有晴朗的春天的下午,也沒有擔心修剪過的草坪,可是這荒涼的自然,比春天午後的草坪更讨我的歡心,更親近我的存在。
在這裡,我心滿意足了。
我可以不受任何威脅了。
我腦海裡突然生起的念頭,難道就是柏木所說的殘暴的念頭嗎?不管怎麼說,這種念頭摔然在我内心中産生,從剛才起就啟示了閃耀着的意義,明晃晃地照亮了我的内心。
我還沒顧及深思,這種念頭就猶如閃光,在我的心中一閃而過。
僅此而已。
但是,這個迄今從未想過的想法産生了,同時立即給我增添了力量,增添了莫大的力量。
毋甯說我被它包圍了。
這種念頭是什麼呢?就是: “我一定要把金閣燒掉!”
餘下的錢是怎樣處理的?一提起這件事,大家都相繼發言了。
有人說寺廟讓小和尚吃冷飯,老和尚自己卻每晚到抵園去尋歡作樂。
寺廟的收入也不用上稅,是同享受治外法權一樣。
像這種地方,就必須無情地要求他們捐獻。
那秃頭老人依然用手用指手,人們的話頭一中斷,他就開口說道: “真傷腦筋啊!” 這句話就成了大家的結論。
老人一個勁兒地指,一個勁兒地擦,手上連煤煙的痕迹也沒有了,放出了像小墜子般的光澤。
實際上這雙現成的手,與其說是手,毋甯說是手套更确切。
說也奇怪,這是第一次傳到我耳朵裡的社會批評。
我們屬于僧侶的世界,學校也是在這個世界裡,寺廟彼此之間沒有開展批評。
但是,老董事們的這番對話,絲毫也不使我感到震驚。
這些都是明擺着的事情!我們是吃了冷飯。
老師是常去逛了抵園……對我來說,用老董事們的這種理解方法來理解我,使我産生了一種不可言喻的厭惡感。
以“他們的語言”來理解我,使我難以容忍。
“我的語言”同“他們的語言”是截然不同的。
即使看到老師同抵園的藝妓一起行走,我希望他們也能想起我不會陷入任何道德上的厭惡。
老董事們的對話,隻在我的心靈上留下猶如見庸的移動的香味和些許的厭惡,爾後逝去了。
我無意仰仗社會支持我的思想,也無意将社會上容易被人理解的框框套在自己的思想上。
正如我一再說過向那樣,不被人所理解才是我存在的理由。
……車廂的門扉突然打開了,公鴨嗓的小販胸前挂着一個大籃子出現了。
我忽然覺得肚子餓,買了一盆盛滿像是用海藻做的綠色面條吃了。
霧散了,天空依然是一片陰沉沉。
丹波山脊的貧瘠土地上,開始望見種植桔樹的戶戶造紙人家。
不知為什麼,舞鶴灣這個名字像以往一樣引起了我的心潮激蕩。
我的童年是在志樂村度過的,從我童年時起,它就是看不見山海的總稱,終于成了“海的預感”這個名字了。
這看不見的海,從聳立在志樂村後面的青葉山頂上就可以清楚地望及。
我曾兩次登上了青葉山。
第二次攀登時,我正好望見聯合艦隊進舞鶴軍港的情節。
停泊在粼光閃閃的灣内的艦隊,也許是在秘密地集結吧。
凡是與這支艦隊有關的事都屬于機密,我們甚至懷疑這支艦隊是真的存在嗎?因此遠遠望見的聯合艦隊,就像隻知其名,隻在圖片上看到的威嚴的黑水鳥群,它們不曉得自己被别人所窺視,隻顧在兇猛的老鳥警戒的庇護下,悄然在那裡嬉戲沐浴。
……乘務員來回通報前方站是西舞鶴,聲音把我驚醒了。
如今,乘客中已經沒有那些匆匆挑行李的水兵了。
除了我以外,隻有兩三個黑市商人模樣的男人開始做下車的準備。
一切都變了。
這裡那裡都像被英文交通标志所威脅似的,市街已成了優良的外國的港口城市。
許多美國兵熙來攘往。
初冬陰郁的天空下,寒冷的微風帶着幾分鹹味,從寬闊的軍用公路吹了過去。
與其說是海的氣味,莫如說是無機物質的鐵鏽般的氣味。
像運河似的狹窄的海,深深地通到市鎮的中心,死一般靜止的水面、系在岸邊的美國小艦艇……這裡确是和平的,但是過分周到的衛生管理卻使人感到仿佛剝奪了過去的軍港雜亂的肉體的活力,把整個市街變成了醫院。
我并不想在這裡與海親切會見。
吉普車也許會從後面駛來,半開玩笑地把我植入海裡。
現在回想起來,激發我做這番旅行的沖動中,有海的啟示,這海恐怕不是那種人工港口的海,而是幼時在成生呷故鄉接觸過的、天生的、自然形象的、洶湧澎湃的海。
是粗礦豪放的、始終含着怒氣的、令人煩躁的裡日本的海。
因此我決計去由良。
夏季,那裡的海水浴異常熱鬧,而這季節一定很冷清,誰有陸地和海以灰暗的力量在互相争鬥。
我的腳模糊地記得從西舞鶴到由良約莫是十一二公裡的路程。
路,是從舞鶴市沿着海灣底部向西,與它津線成直角交叉,不久就越過泷尻嶺,出由良川。
過了大川橋後,沿由良川西岸北上。
接着就是曆着河流一直導入河口。
我走在市街上…… 我走累了,就這樣自問道: “由良有什麼呢?究竟是為了尋找什麼實據值得我這樣拼命地走卿那裡不是隻有裡日本的海和阒無人影的海濱嗎?” 我的腳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不管走向哪兒或走到哪兒,我都要達到目的。
我要去的地方的名字,也沒有任何的意義。
不管是什麼,我心中都産生一股直面達到的目的的勇氣、幾乎是不道德的勇氣。
有時,天氣變化無常,射出了微弱的陽光,誘使我想到路旁的大山毛榉樹下那從樹葉間隙流瀉下來的激光下歇歇腳,可不知為什麼,我卻總覺得沒有閑暇歇息,消磨時光。
越接近河流的寬闊流域,地勢就越是平坦,由良川的流水仿佛是從山谷裡突然出現的。
河水湛藍,河面寬闊,流水在陰沉沉的灰暗無空下,無可奈何似地緩緩流向大海。
來到河西岸,汽車、行人都絕迹了。
沿途不時地看見複桔園,卻渺無人影。
那裡有個名叫和江的小村莊,從那裡歡然傳來了撥開草叢的聲音,原來是一隻尖鼻的黑狗探出險來。
我知道附近的名勝中有來曆可疑的山椒大夫宅邸的遺址。
我無意順道去參觀,不覺間就從宅邸門前走了過去,可能是隻顧眺望河對岸的緣故吧。
河中有一片被竹林包圍的大沙洲。
我沿路走來,沒有風地,可是,沙洲那邊的竹林子卻随風搖曳。
沙洲上有一塊靠雨水耕作的水田,面積約百餘公畝,水裡卻看不見農夫的身影,隻見一個人背向這邊正在垂釣。
隔了許久才看見人影,使我倍感親切。
我心想: “他大概是在釣鲻魚吧。
倘使是垂釣鲻魚,那麼這就說明距河口已經不遠了。
” 這時,搖曳着的竹林子的沙沙聲,蓋過了流水聲。
那裡彌漫着悠悠的昏霧,似是在下雨。
雨滴濡濕了沙洲的幹燥的河灘。
轉眼間,我頭上也落下了雨滴。
我淋着雨,可望見的沙洲卻早已不下雨了。
垂釣人恢複了原樣,坐在那裡紋絲不動。
我頭上的陣雨也過去了。
每到路的拐角處,芒草和秋草都遮擋着我的視野。
凜冽的海風迎面撲來,河口即将在我的眼前展現了。
由良川快到盡頭,露出了好幾處令人感到寂寞的沙洲。
河水确實靠近海了,海潮侵犯了河水。
但是,水面越沉靜就越沒有浮現任何的征兆。
就像一個神志昏迷将死過去的人一樣。
河水意外地狹窄。
在這裡與河水互相融合又見相侵犯的海,在堆積着密密層層的烏雲的蒼穹下,朦胧地躺在那裡。
為了接觸大海,我要迎着從原野、田間吹拂過來山風再走一程。
勁風刮遍了北邊的海。
這般凜冽的風,在渺無人影的原野上如此浪費地勁吹,全然是為了大海。
可以說,它是覆蓋着這地方的冬天的、氣體的大海,是命令式的、支配式的、看不見的大海。
河口對面是千層波濤,徐徐地向灰色的海面擴展。
河口正面浮現出一座形似圓頂禮帽的小島。
它就是高河口約莫30多公裡的冠島,是自然保護鳥--大水雉鳥的栖息地。
我步入一塊旱地。
環顧四周,是一片荒涼的土地。
這時,仿佛某種意義在我的心中閃爍。
這閃爍一間即逝,意義也消失了。
我仁立良久,勁吹的寒風奪走了我的思緒。
我又迎着寒風向前行走。
貧瘠的旱田向多石的荒地延伸,野草多半已經枯萎,尚未枯萎而呈現綠色的,隻有緊貼地面上的苔藓般的雜草。
這種雜草的葉子也卷曲了,走了。
那一帶已是一片沙土了。
傳來了一陣顫抖似的微弱聲音,聽來像是人聲。
這是我不由得背向勁風、仰望背後的由良嶽時聽到的聲音。
我尋找人的在處。
要到海濱去,倒是有一颀低售而下的小徑。
我這才知道,那裡正在勉強從事一項護岸工程,阻止嚴重的海水浸蝕。
四處東倒西歪地躺着鋼筋水泥柱子,活像一堆堆白骨。
沙堆上這些新的鋼筋水泥柱的顔色,顯得格外有生氣。
震顫的微弱的聲音,原來是震動倒人模子的水泥所發出的攪拌機的聲音。
四五個鼻頭通紅的工人,帶着驚訝的神色望了望身穿學生服的我。
我也瞥了他們一眼。
人與人的相互招呼就此結束了。
海,從沙灘急劇地陷為研缽形,我踏着花岡岩質的沙子,向河線邊沿走去,這時候确實感到一步步地靠近了剛才在心頭閃爍的某種意義。
一種喜悅再次襲上了我的心頭。
寒風凜冽,沒有戴手套,手幾乎凍僵了。
這也沒有什麼。
這裡正是裡日本的海啊!是我所有的不幸和灰暗思想的源泉、我一切醜陋和力量的源泉。
海,波濤洶湧。
海濤後浪推前浪地接踵而來,前浪與後浪之間可以窺見通暢的灰色深淵。
昏暗的海面上空,密密層層的積雲既凝重又纖細。
無境界的凝重的積雲不斷地鑲嵌着無比輕盈而冰冷的羽毛般的花邊,圍着中央隐約可見的淡藍的天空。
鉛色的海,又背靠着黑紫色的海角上的群山。
所有的東西都有一種動搖和不動。
不斷活動着的黑暗力量和像礦物似地凝結了的感覺。
我忽然想起初次與柏木相會時他對我說過的一句話:“我們所以突然變得殘暴,那是在這樣一瞬間,即一個晴朗的春天的下午,在精心修剪過的草坪上茫然地望着透過葉隙篩落下來的陽光嬉戲的一瞬間。
” 現在我正面對波濤,迎着狂暴的北風。
這裡沒有晴朗的春天的下午,也沒有擔心修剪過的草坪,可是這荒涼的自然,比春天午後的草坪更讨我的歡心,更親近我的存在。
在這裡,我心滿意足了。
我可以不受任何威脅了。
我腦海裡突然生起的念頭,難道就是柏木所說的殘暴的念頭嗎?不管怎麼說,這種念頭摔然在我内心中産生,從剛才起就啟示了閃耀着的意義,明晃晃地照亮了我的内心。
我還沒顧及深思,這種念頭就猶如閃光,在我的心中一閃而過。
僅此而已。
但是,這個迄今從未想過的想法産生了,同時立即給我增添了力量,增添了莫大的力量。
毋甯說我被它包圍了。
這種念頭是什麼呢?就是: “我一定要把金閣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