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義仆還自守 浪子甯不回
關燈
小
中
大
第八回義仆還自守浪子甯不回
天生豪傑無分地,屠沽每見英雄起,馬前曾說衛車騎。
難勝紀,淮南黔面開王邸。
偶然淪落君休鄙,滿腔義俠人相似,赤心力挽家聲堕。
真堪數,個人絕勝童縫士。
《漁家傲》 如今人鄙薄人,便罵道:“奴才”,不知忘恩負義、貪利無恥,冠益中偏有人奴。
抱赤披忱、傾心戮力,人奴中也多豪傑。
人說他是奴,不過道他不知書不曉道理,那道理何嘗定在書上?信心而行,偏有利不移、害不奪的光景。
古來如英布、衛青,都是大豪雄,這當别論。
隻就平常人家說,如漢時李善,家主已亡,隻存得一個兒子,衆家奴要謀殺了分他家财,獨李善不肯,又恐[被]人暗害,反帶了這小主逃難遠方,直待撫養長大,方歸告理,把衆家奴問罪,家财複歸小主。
元時又有個劉信甫,家主順鳳曹家,也隻存一孤,族叔來占産,是他竭力出官告理清了。
那族叔之子又把父親藥死誣他,那郡守聽了分上,要強把人命坐過來。
信甫卻挺身把這人命認了,救了小主。
又傾家把小主上京奏本,把這事辯明,用去萬金。
家主要還他,他道:“我積下的,原是家主财物,怎麼要還?”這都是希有的義仆。
我如今再說一個,話說四川保甯府合溪縣有一個大财主,姓沈名阆,是個監生。
他父也曾做個舉人同知,家裡積有錢财。
因艱于得子,娶有三個妾,一個李氏,一個黎氏,一個楊氏。
後來黎氏生得一個兒子,此時沈阆已四十餘歲了,晚年得子,怎不稀奇?把來做一個珍寶一般,日日放在錦繡叢中,肥甘隊裡。
到六歲時,也取了個學名,叫做沈剛。
請一個先生開蒙,隻是日午,才方二個丫頭随了出來。
那先生便是個奶公,他肯讀,便教他讀幾句;若不肯,不敢去強他。
肯寫,與他寫幾個;不肯,再不敢去教他。
一日出來沒一個時辰,又要停幾刻與他吃果子,緣何曾讀得書。
到了十三歲,務起名來,請一個經學先生,又尋上兩個(伴讀,一個是先生兒子)花紋,一個是鄰家(子甘毳,有了一個老陪堂,又加上)兩個小幫閑,也不曉得什麼樣的是書,什麼樣的是經,什麼樣的是時文。
輪着講書,這便是他打盹時候,酣酣的睡去了。
輪着作文,這便是他嚼作時節,午後要什魚面、肉面,晚間要什金酒、荳酒。
夢也不肯拈起書,才拈起,花紋道:“哥!有了三百兩,怕不是個秀才?讨這等苦!” 才捉着筆,月毳道:“哥!待學典吏麼?場中不看字的!” 這沈剛略也有些資質,都不叫他把在書上,倒教他下得好棋,鋪得好牌,擲得好色子。
先時抛磚引玉,與他睹東道,先輸幾分與他,後邊漸漸教他睹起錢來。
先時在館中兩個人把後邊拱他,到後漸漸引他去闖寡門,吃空茶。
那沈剛後生家,怎有個見佛不拜之理?這花紋、甘毳兩個本是窮鬼,卻偏會說大話,道:“錢财臭腐,怎麼戀着他做個守錢虜?”沒主意的小夥子,被這兩個人一扛,扛做輝金如土。
先時娘身邊要,要得不如意,漸漸去偷。
到後邊沒得偷,兩個叫去借,人不肯借,叫他把房屋作□(抵),一時沒利還,都寫一本一利借票,“待父天年”後還足。
此時他家有個家人,叫做沈實,他是本縣宋江口人,父親沈儉也是沈家家人。
他從小在沈阆書房中伏事。
沈阆見他小心忠厚,卻又能幹,自己當家後,把一個當鋪前後房産,還有隔縣木山,俱着他掌管。
隻是這人心直口快,便沈阆有些不好,他也要說他兩句。
沈阆曉得他一團好心,再不責備他,越好待他。
隻是沈阆年紀有了,隻在家中享福,哪知兒子所為?到是沈實耳朵兜看,眼睛抹着,十分過意不去,常在沈阆面前,勸他教沈剛讀書。
沈阆道:“我獨養兒子,讀出病來怎處?好歹與他納個監罷!” 後邊又勸他擇個好先生,又道:“左右是讀書不成的,等他胡亂教教罷!”沈實見老家主這等将就,在外嫖賭事也不敢說了。
隻是沈剛已是十七歲,在先一周時,也曾為他用了三百兩,定下一個樊舉人女兒,平日嘗來借貸,會試一次,送一次禮,所費也不下數百兩了。
這番去要做親,還不曾尋(得個)女兒到手,也不知故意掯勒,道:“有幾個連襟都是在學,且進學作親。
”再三)去說,隻是不□(肯,沈剛見未得作親,越去嫖,先生怕失了館,也)不來管他。
這兩個伴讀的,隻圖吃酒插趣,也不管他銀子怎麼來的。
東道、歇錢之外,還又撺掇他打首飾,做衣服,借下債負豈止千金,隻瞞得個沈阆。
似此半年,喜得學道按臨。
去央樊舉人開公折,樊舉人道:“我有了親子,又是七、八個女婿,哪裡開得許多?隻好托同袍轉封。
”開端隻出了三、四十金。
沈阆怕這時不進,樊舉人還要作難,去尋分上,尋得一個,說是宗師母舅,三面議成,隻等進見,應承了封物,按臨這日,親見他頭巾、圓領進去,便就信了。
不知他是混在舉人隊裡一見,宗師原不細查,正是一起脫空神棍。
見了宗師出來,便說:“已應承了,先封起銀子,待考後我與送破題進去查取。
” 沈阆聽了,一發歡喜得緊,
難勝紀,淮南黔面開王邸。
偶然淪落君休鄙,滿腔義俠人相似,赤心力挽家聲堕。
真堪數,個人絕勝童縫士。
《漁家傲》 如今人鄙薄人,便罵道:“奴才”,不知忘恩負義、貪利無恥,冠益中偏有人奴。
抱赤披忱、傾心戮力,人奴中也多豪傑。
人說他是奴,不過道他不知書不曉道理,那道理何嘗定在書上?信心而行,偏有利不移、害不奪的光景。
古來如英布、衛青,都是大豪雄,這當别論。
隻就平常人家說,如漢時李善,家主已亡,隻存得一個兒子,衆家奴要謀殺了分他家财,獨李善不肯,又恐[被]人暗害,反帶了這小主逃難遠方,直待撫養長大,方歸告理,把衆家奴問罪,家财複歸小主。
元時又有個劉信甫,家主順鳳曹家,也隻存一孤,族叔來占産,是他竭力出官告理清了。
那族叔之子又把父親藥死誣他,那郡守聽了分上,要強把人命坐過來。
信甫卻挺身把這人命認了,救了小主。
又傾家把小主上京奏本,把這事辯明,用去萬金。
家主要還他,他道:“我積下的,原是家主财物,怎麼要還?”這都是希有的義仆。
我如今再說一個,話說四川保甯府合溪縣有一個大财主,姓沈名阆,是個監生。
他父也曾做個舉人同知,家裡積有錢财。
因艱于得子,娶有三個妾,一個李氏,一個黎氏,一個楊氏。
後來黎氏生得一個兒子,此時沈阆已四十餘歲了,晚年得子,怎不稀奇?把來做一個珍寶一般,日日放在錦繡叢中,肥甘隊裡。
到六歲時,也取了個學名,叫做沈剛。
請一個先生開蒙,隻是日午,才方二個丫頭随了出來。
那先生便是個奶公,他肯讀,便教他讀幾句;若不肯,不敢去強他。
肯寫,與他寫幾個;不肯,再不敢去教他。
一日出來沒一個時辰,又要停幾刻與他吃果子,緣何曾讀得書。
到了十三歲,務起名來,請一個經學先生,又尋上兩個(伴讀,一個是先生兒子)花紋,一個是鄰家(子甘毳,有了一個老陪堂,又加上)兩個小幫閑,也不曉得什麼樣的是書,什麼樣的是經,什麼樣的是時文。
輪着講書,這便是他打盹時候,酣酣的睡去了。
輪着作文,這便是他嚼作時節,午後要什魚面、肉面,晚間要什金酒、荳酒。
夢也不肯拈起書,才拈起,花紋道:“哥!有了三百兩,怕不是個秀才?讨這等苦!” 才捉着筆,月毳道:“哥!待學典吏麼?場中不看字的!” 這沈剛略也有些資質,都不叫他把在書上,倒教他下得好棋,鋪得好牌,擲得好色子。
先時抛磚引玉,與他睹東道,先輸幾分與他,後邊漸漸教他睹起錢來。
先時在館中兩個人把後邊拱他,到後漸漸引他去闖寡門,吃空茶。
那沈剛後生家,怎有個見佛不拜之理?這花紋、甘毳兩個本是窮鬼,卻偏會說大話,道:“錢财臭腐,怎麼戀着他做個守錢虜?”沒主意的小夥子,被這兩個人一扛,扛做輝金如土。
先時娘身邊要,要得不如意,漸漸去偷。
到後邊沒得偷,兩個叫去借,人不肯借,叫他把房屋作□(抵),一時沒利還,都寫一本一利借票,“待父天年”後還足。
此時他家有個家人,叫做沈實,他是本縣宋江口人,父親沈儉也是沈家家人。
他從小在沈阆書房中伏事。
沈阆見他小心忠厚,卻又能幹,自己當家後,把一個當鋪前後房産,還有隔縣木山,俱着他掌管。
隻是這人心直口快,便沈阆有些不好,他也要說他兩句。
沈阆曉得他一團好心,再不責備他,越好待他。
隻是沈阆年紀有了,隻在家中享福,哪知兒子所為?到是沈實耳朵兜看,眼睛抹着,十分過意不去,常在沈阆面前,勸他教沈剛讀書。
沈阆道:“我獨養兒子,讀出病來怎處?好歹與他納個監罷!” 後邊又勸他擇個好先生,又道:“左右是讀書不成的,等他胡亂教教罷!”沈實見老家主這等将就,在外嫖賭事也不敢說了。
隻是沈剛已是十七歲,在先一周時,也曾為他用了三百兩,定下一個樊舉人女兒,平日嘗來借貸,會試一次,送一次禮,所費也不下數百兩了。
這番去要做親,還不曾尋(得個)女兒到手,也不知故意掯勒,道:“有幾個連襟都是在學,且進學作親。
”再三)去說,隻是不□(肯,沈剛見未得作親,越去嫖,先生怕失了館,也)不來管他。
這兩個伴讀的,隻圖吃酒插趣,也不管他銀子怎麼來的。
東道、歇錢之外,還又撺掇他打首飾,做衣服,借下債負豈止千金,隻瞞得個沈阆。
似此半年,喜得學道按臨。
去央樊舉人開公折,樊舉人道:“我有了親子,又是七、八個女婿,哪裡開得許多?隻好托同袍轉封。
”開端隻出了三、四十金。
沈阆怕這時不進,樊舉人還要作難,去尋分上,尋得一個,說是宗師母舅,三面議成,隻等進見,應承了封物,按臨這日,親見他頭巾、圓領進去,便就信了。
不知他是混在舉人隊裡一見,宗師原不細查,正是一起脫空神棍。
見了宗師出來,便說:“已應承了,先封起銀子,待考後我與送破題進去查取。
” 沈阆聽了,一發歡喜得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