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楊厥一奉命遊三殿 張大帝臨獄訊諸囚

關燈
使蔑禮忘祖之輩,得見斯文,定然感悟。

    〈(效必神速)〉厥一師弟,好好帶回壇中,慎勿遺忘也。

    」大帝言罷,就要告辭起身觀獄,大王立命兩判司,先行傳知各獄官,認真審訊,務令犯人自陳罪狀招供,不準隱諱,倘不聽命者,加倍用刑。

    二判司奉命去訖,大帝與厥一始離席告退,大王送至階下,拱手而別,厥一隨大帝出了宮門,仍騎上馬,直向黑繩大地獄而來,這黑繩大地獄,亦是磚石堆砌為城,極為堅固,二人到了城門下馬,各大小獄官,俱出來迎接,極表恭敬。

     大帝曰:「不必拘禮,吾要領厥一觀獄去也。

    」命獄宮上前引導,到了獄門外,厥一引首向獄裏一看,隻見有許多犯人,充滿獄中,都用黑索捆住,毫不放鬆。

    〈(豈肯輕饒)〉每十人拴成一串,有兩鬼使役牽曳之,眾鬼役見大帝到來,各各叩首行禮畢,即忙將犯人拖出獄場,綁在十字樁上,另用黑繩套在頸上,兩鬼役用大力一縛,隻聽得犯人大叫一聲,喉即梗塞,不能言語,面部通紅,眼珠突出,舌吐口外,涎沬直流,血亦噴湧,登時氣絕。

    猶如陽世絞人一般,〈(不錯)〉十分慘苦。

    厥一是初次入冥,未曾見過,不禁戰慄起來。

     大帝曰:「師弟勿懼,地府刑罰,原是如此,再延一刻,吾張就要問他的罪狀也。

    」正說話問,那些鬼役,已將眾犯一個一個處治完畢,〈(真個神速害怕)〉一霎時間,可憐獄場中死屍,堆積如山。

    〈(不知有多少人數也唉)〉鬼役用還魂扇一揮,孽風吹動,群屍盡起,復還原相,個個放聲大哭道:「好苦人也。

    」厥一細細一看,其中犯人,有為文官的,有為武弁的,及普通婦女的模樣,等等不一。

    問大帝曰:「這般犯人,如何尚還有官員在內?不分貴賤,純用黑繩,制其死命,不識何因?望乞指示。

    」 大帝曰:「說來可歎人也,這班人在生,不忠不孝,不弟不信,無禮無義,無廉無恥,都是些不守規則範圍的混帳忘八,〈(作惡之徒鹹會於此)〉故死後打入此獄,用黑繩拴住,教他受些拘束,師弟不信,待吾師到糾刑臺上,提他幾個犯人,從頭審問,叫他自供罪狀,師弟便知其詳。

    」眾獄吏聽說,即忙到臺上伺候,請大帝升座審訊,並將罪犯一齊提跪,大帝問曰:「爾等在生犯何罪過?一個個從實招來,若有半點支唔,善惡簿在此,萬難掩飾。

    〈(聲威並厲)〉吾命鬼卒再動大刑,那就更受苦了。

    」祇見有幾個犯人,同聲哭訴道:「小人等在前清時代,都是文官,因為那年鬧革命的時代,小人等見清廷大勢已去,沒奈何祇好隨聲附和,唯諾贊成,藉此求個進身之階,保全祿位,也就胡混過了幾年。

    〈(虧他說得出來)〉不料陽壽已滿,〈(福享不得真可惜)〉厲鬼來拏,見了一二三殿大王都被斥責,〈(天下後世皆唾罵之)〉還望大帝包荒。

    」大帝曰:「呸!不要臉的跪過去,〈(罵得痛快)〉那幾個又招來。

    」隻見那幾個犯人,又供稱道:「小人等在清時,也是上級軍官之職,因辛亥革命風潮大起,小人等也隻好暗中鼓吹,〈(反唇噬主,忠字何存?真可誅殺。

    )〉厥後八月反正,推倒清廷,若論民國成立,小人等也算有功,不料身死之後,見了各位大王,都責小人等不是,除此而外,別無罪過了。

    」 大帝曰:「可惱,爾等文官武弁,食君之祿,不報君恩,到反背主求榮。

    反唇噬主,良心何在?面目何存?那八德中「忠」字怎講?〈(正名定罪筆挾風霜)〉昔王彥章一匹夫耳,身為梁將,兵敗被擒,不降而死,史冊稱之,為其能忠主也。

    今爾等大義不明,雖列官階,狗彘不若,合先受黑繩絞縊之災,此獄罪受滿時,再發他獄,將來嚴刑酷罰,夠爾等消受也。

    」大帝罵畢,又有幾犯訴道:「罪犯在生,未曾居官祇是多不聽親母的教訓,遊蕩江湖,久不歸家,二老日日倚閭懸望,以緻抑鬱而死,未及親視含殮,養老送終,至今思之,稍覺心上過下去,此外別無罪愆。

    」〈(大逆不孝,而雲稍覺過不去,其心可知。

    )〉 大帝曰:「可恨可惱,五刑之屬三千,罪莫大於不孝,爾等性情流蕩,不受父母的約束,遨遊在外,使爾父母齎恨以終,罪極重大,合先受黑繩拘束,此獄罪滿,還要受無數典刑,慢慢試之可也。

    」言畢,後面有數十犯人,亦賡續訴道:「小人等在生,因為見這世道,崇尚西學,講求開通,人人存平權、自由理想,小人等纔敢出乎範圍之外,非義而動,悖禮而行,不期積惡已多,卻被厲鬼將我等拴鎖至此,沈於獄底,日用繩索緊緊縛住,絲毫不肯放鬆,真真苦楚。

    回想當日小人等,原不敢越禮犯分,總為受那作俑者的影響,把我等教壞了,所以纔弄到這個地步。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就是實在情形,還望大帝開恩。

    」 〈【江湖流蕩客,快快發天良,莫待黑繩絞,淒涼淚溼裳。

    】〉 大帝曰:「自古迄今,那有不講五倫八德的世界,爾等不加思索,人雲亦雲,隨波逐流,既造了罪,焉能遽然赦免,祇怕受苦,還在後頭,更無窮無盡也。

    」大帝把這般男犯,俱已審完,還見有許多女犯,在一旁垂淚。

    大帝曰:「爾等因何悲泣?何不上前從實供來。

    」 那些女犯聞言,即上前哭訴道:「犯婦等因生不逢辰,闖遇這民國時代,要講開通,說男子要講平權,我婦女亦可講平權。

    男子講自由,我婦女亦可講自由。

    因此不守閫範,不遵父母的教訓,自行擇配,及至適人,依然不孝翁姑,不敬丈夫,稍不愜心,便行離異,不體三從四德,盡犯七出之條,〈(婦女自由之濫觴如足,甯不可悲。

    )〉當日以為得計,不料身死之後,大受冥譴。

    〈(冥曹不講自由不知何故)〉生前真真自由,今日在這獄底,日被繩索縛定,十分受窘,苦楚難捱,〈(焉知有了今日)〉望大帝察情,獄官面前,代為方便一二。

    」〈(大帝不講自由,代爾講情,怕難!)〉 〈【盲從瞎和,不自取裁,世界之壞,每每如斯,良深浩歎,心無宗主,聽人蠱惑,罪雖難逭,情亦可憫。

    】〉 大帝曰:「爾等婦女,在生惡孽深重,犯了天條,無寬縱理,祇要爾等自悟前非,痛加懺悔,將來地藏王大赦,將爾等引入度鬼亭中聽講,所講的乃是列女傳、女四書、女兒書、醒閨篇等書,爾等細心靜聽,便知本原,兼可望投生了。

    」 眾鬼犯聞言,同向大帝前稽首謝恩,大帝對獄吏道:「今夕這些犯人,到也據實招供,並不隱諱,可赦免他七日受刑之苦。

    吾要領厥一師弟,遊覽各小獄去也。

    」當時大帝離了糾刑臺,命判司上前領路,即向鹹鹵獄而來。

     卻說這鹹鹵獄,與大獄相距甚近,四人到了獄場,不見鬼卒處治犯人。

    旋有獄吏出來,向大帝叩頭緻辭曰:「本獄處治犯人,不在獄場,乃在獄池之內,池內盡是鹽水,每日處治犯人,以鹵水灌其頭頂,由口嚥入,腐其皮肉,潰及心肝,〈(此等慘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