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陰陽界偷聆琴曲 鬼門關靜聽哭歌
關燈
小
中
大
馬就而讀之,乃是十王奉五聖通敕諭文一道,其略曰:「照得三期末劫,正人鬼共度之時。
午會延康,實仙凡同修之日。
足以宗風大闡,聖教宏開,神仙飛鸞於乩壇。
善士觀獄於冥府,俾明果報,以資勸懲。
匪惟世人得受其陶鎔,即幽冥亦沾其福利。
吾十王等,恭奉 五聖敕令,大中華國滇西、洱源、紹善、大壇弟子,親奉 上皇玉旨,頒演《洞冥寶記》一書傳世,舉凡地府,關津隘口官吏,理當保護迎送;並宜掃除淨室。
敬謹招待,以表誠虔。
其一切孤魂野鬼,尤當潛形遠避,不可妄生阻攔。
倘不遵令,一經查覺,定予收入無間,永不輪迴。
切切。
等因,奉此,為此仰關津隘口官吏,並一切鬼魂等,一體遵照可也。
此諭。
實貼陽界曉諭。
」 〈【何等鄭重】〉 當時定一子將通敕諭文讀完,大帝已不見了,心中焦急,催馬前行,約走了四五裡許,隻見前面有一官廳,趕到廳前下馬,方欲詢問;忽然門內琴韻悠揚,有人唱歌和之,定一肅然靜聽,其歌曰:「末世人心如蛇蠍,癡愛貪嗔誰斷絕;箇箇爭名逐利忙,銀錢是你心頭血。
子不孝兮父不慈,結髮火妻中道別;朋友無信弟兄乖,五倫喪盡綱維折。
博奕飲酒不顧親,狐朋狗友誇相得;損人利己逞豪強,害命殺生心最熱。
釀成瘟疫與刀兵,水火蟲蝗饑饉劫;收爾敗類入陰曹,剝皮抽筋又拔舌。
萬死千生刻不停,憑你張儀三寸舌。
籲嗟乎!地獄輪迴何日空?令我傷心喉梗結。
」 〈【琴歌警世,喚醒癡迷。
】〉 歌罷,問定一子可曾到否?喚他進廳飲茶。
定一整衣而入,向前行禮,視之,乃大帝與一冥官,在廳內鼓琴唱歌者也。
大帝曰:「吾二人歌曲,爾曾得聽否?」定一曰:「弟子已竊聽誌之矣。
」大帝曰:「師弟快快飲茶數杯,今晚事冗,就要起行。
」 二人辭出,上馬登程,向鬼門關而進,更覺景物荒涼,慘人心目。
隻見左右有路兩條〈(善惡兩途)〉一上一下。
上條路,道途平坦,兩邊設有酒肆茶坊,來往之人,冠蓋輝煌,都是騎馬乘車坐轎,優遊自得,並無愁苦之容。
〈(何等自在)〉下條路,道路卑溼,崎嶇坑坎,雪積泥濘,甚難行走,道旁栽立樁木,罪犯高吊其上,路上之人,俱是鬼使拘來的犯人,蓬頭赤足,垢面裸體,手拳足折,痛楚哀號。
〈(這樣難堪)〉定一視之,心中不忍,問大帝曰:「此兩條路,相距不遠,何以苦樂迴若天淵?」〈(一步之差千裡之謬)〉 大帝曰:「上路之人,善男信女也。
在世積有大功大善,五倫八德不虧,三從四德兼備,壽終之後,隍司接引,親送至陰陽界,又復送往一殿,參觀地獄,查明功善,或授職天曹,或投生福地,故雖死亦道遙自在也。
〈(善報)〉 至若下路之鬼,皆狂徒潑婦也。
在生十惡八邪,無所不作,五倫八德,三從四德,毫不講究,惡貫滿盈之日,由隍司票提押解至此,復由陰陽司遞解一殿「孽鏡臺」前,照明罪孽,然後再查黑籍,發往各殿。
照律治之。
」〈(惡報)〉 定一聞言,深哀憫之,向大帝前代為求情,減免罪苦。
大帝未及回答,忽然狂風大作,風沙走石,向罪犯身上亂擊,〈(地府之沙石亦恨惡人可怪)〉號啕之聲,慘不忍聞。
〈(自作自受)〉 大帝曰:「作惡之人,天所不容,何必代為悲憫?不可留連,我師徒趕速前進。
」馬行得快,瞬息之間,果又走了二三百裡。
定一問大帝曰:「可要到鬼門關乎?」大帝曰:「未也。
師弟你看前面還有幾支山嶺阻隔,最近這山嶺,是何名目?爾可知道?」定一曰:「弟子初次遊冥,未曾經過,不詳其實,還望大帝指示。
」大帝曰:「此即世傳之思鄉嶺也,我師徒也要到彼一遊,速速催馬。
」轉瞬之間,果然又到了山下,大帝與定一,將馬拴住,二人攀援而上,定一問:「思鄉嶺的原由?」 大帝曰:「這支思鄉嶺,山最高峻,陡險異常,凡新亡之鬼魂,拴鎖到此,準其一望家鄉,以感動其生離死別之情。
」鬼魂登山,果然望見家中燈火熒熒,兒女啼哭之聲,亦了了聽聞。
惟是山太陡絕,下視壁立萬仞,可望而不可即。
隻得哀號頓足,徒喚奈何!定一登至山頂,祇見那些厲鬼,手執鋼叉,不許罪犯久立觀望,眾鬼犯依依不舍,汪洋下淚,飲恨吞聲,委頓下山,甚覺悽慘。
大帝吟曰:「思鄉領上鬼倉皇,望眼睜嚀淚兩行;兒女雙雙偎柩側,親朋濟濟聚靈堂。
分明隔絕歸陰府,尚欲哀求返故鄉;笑煞
午會延康,實仙凡同修之日。
足以宗風大闡,聖教宏開,神仙飛鸞於乩壇。
善士觀獄於冥府,俾明果報,以資勸懲。
匪惟世人得受其陶鎔,即幽冥亦沾其福利。
吾十王等,恭奉 五聖敕令,大中華國滇西、洱源、紹善、大壇弟子,親奉 上皇玉旨,頒演《洞冥寶記》一書傳世,舉凡地府,關津隘口官吏,理當保護迎送;並宜掃除淨室。
敬謹招待,以表誠虔。
其一切孤魂野鬼,尤當潛形遠避,不可妄生阻攔。
倘不遵令,一經查覺,定予收入無間,永不輪迴。
切切。
等因,奉此,為此仰關津隘口官吏,並一切鬼魂等,一體遵照可也。
此諭。
實貼陽界曉諭。
」 〈【何等鄭重】〉 當時定一子將通敕諭文讀完,大帝已不見了,心中焦急,催馬前行,約走了四五裡許,隻見前面有一官廳,趕到廳前下馬,方欲詢問;忽然門內琴韻悠揚,有人唱歌和之,定一肅然靜聽,其歌曰:「末世人心如蛇蠍,癡愛貪嗔誰斷絕;箇箇爭名逐利忙,銀錢是你心頭血。
子不孝兮父不慈,結髮火妻中道別;朋友無信弟兄乖,五倫喪盡綱維折。
博奕飲酒不顧親,狐朋狗友誇相得;損人利己逞豪強,害命殺生心最熱。
釀成瘟疫與刀兵,水火蟲蝗饑饉劫;收爾敗類入陰曹,剝皮抽筋又拔舌。
萬死千生刻不停,憑你張儀三寸舌。
籲嗟乎!地獄輪迴何日空?令我傷心喉梗結。
」 〈【琴歌警世,喚醒癡迷。
】〉 歌罷,問定一子可曾到否?喚他進廳飲茶。
定一整衣而入,向前行禮,視之,乃大帝與一冥官,在廳內鼓琴唱歌者也。
大帝曰:「吾二人歌曲,爾曾得聽否?」定一曰:「弟子已竊聽誌之矣。
」大帝曰:「師弟快快飲茶數杯,今晚事冗,就要起行。
」 二人辭出,上馬登程,向鬼門關而進,更覺景物荒涼,慘人心目。
隻見左右有路兩條〈(善惡兩途)〉一上一下。
上條路,道途平坦,兩邊設有酒肆茶坊,來往之人,冠蓋輝煌,都是騎馬乘車坐轎,優遊自得,並無愁苦之容。
〈(何等自在)〉下條路,道路卑溼,崎嶇坑坎,雪積泥濘,甚難行走,道旁栽立樁木,罪犯高吊其上,路上之人,俱是鬼使拘來的犯人,蓬頭赤足,垢面裸體,手拳足折,痛楚哀號。
〈(這樣難堪)〉定一視之,心中不忍,問大帝曰:「此兩條路,相距不遠,何以苦樂迴若天淵?」〈(一步之差千裡之謬)〉 大帝曰:「上路之人,善男信女也。
在世積有大功大善,五倫八德不虧,三從四德兼備,壽終之後,隍司接引,親送至陰陽界,又復送往一殿,參觀地獄,查明功善,或授職天曹,或投生福地,故雖死亦道遙自在也。
〈(善報)〉 至若下路之鬼,皆狂徒潑婦也。
在生十惡八邪,無所不作,五倫八德,三從四德,毫不講究,惡貫滿盈之日,由隍司票提押解至此,復由陰陽司遞解一殿「孽鏡臺」前,照明罪孽,然後再查黑籍,發往各殿。
照律治之。
」〈(惡報)〉 定一聞言,深哀憫之,向大帝前代為求情,減免罪苦。
大帝未及回答,忽然狂風大作,風沙走石,向罪犯身上亂擊,〈(地府之沙石亦恨惡人可怪)〉號啕之聲,慘不忍聞。
〈(自作自受)〉 大帝曰:「作惡之人,天所不容,何必代為悲憫?不可留連,我師徒趕速前進。
」馬行得快,瞬息之間,果又走了二三百裡。
定一問大帝曰:「可要到鬼門關乎?」大帝曰:「未也。
師弟你看前面還有幾支山嶺阻隔,最近這山嶺,是何名目?爾可知道?」定一曰:「弟子初次遊冥,未曾經過,不詳其實,還望大帝指示。
」大帝曰:「此即世傳之思鄉嶺也,我師徒也要到彼一遊,速速催馬。
」轉瞬之間,果然又到了山下,大帝與定一,將馬拴住,二人攀援而上,定一問:「思鄉嶺的原由?」 大帝曰:「這支思鄉嶺,山最高峻,陡險異常,凡新亡之鬼魂,拴鎖到此,準其一望家鄉,以感動其生離死別之情。
」鬼魂登山,果然望見家中燈火熒熒,兒女啼哭之聲,亦了了聽聞。
惟是山太陡絕,下視壁立萬仞,可望而不可即。
隻得哀號頓足,徒喚奈何!定一登至山頂,祇見那些厲鬼,手執鋼叉,不許罪犯久立觀望,眾鬼犯依依不舍,汪洋下淚,飲恨吞聲,委頓下山,甚覺悽慘。
大帝吟曰:「思鄉領上鬼倉皇,望眼睜嚀淚兩行;兒女雙雙偎柩側,親朋濟濟聚靈堂。
分明隔絕歸陰府,尚欲哀求返故鄉;笑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