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拈花笑佛自逍遙(2)
關燈
小
中
大
第8章拈花笑佛自逍遙(2)
我離開的時候,回首看身後的路,已經尋找不到一絲走過的痕迹。
路邊遙挂的店旗上,一個古典的&ldquo茶&rdquo字,在風中飄搖。
擱下離塵出世的心,坐下來品一壺西湖的龍井。
不知是誰隔着朱簾,還在彈奏着已經老去的古調。
收拾起一段青蓮的心情,走過西湖楊柳依依的堤岸,朝着煙浪迷離的城市,繼續遠行。
江天佛影金山寺 在紅塵轉彎的路口,撐一支長篙,獨上蘭舟。
順着東流的江水,一路上打撈消逝的人文風景,撿拾沉澱的曆史舊迹,亦收存悠遠的佛光山色。
煙霧中的樓台佛塔,在江天流雲下兀自蒼茫。
把船停泊在揚子江岸,攜帶一身的風塵向金山古刹走去。
其實紅塵與佛界隻隔着一道門檻,檻外是滾滾的煙塵舊夢,檻内是渺渺的雲水禅心。
如果說生命裡載着一段空靈的記憶,那麼這段記憶應該參透着高深的禅意與清醒的了悟。
行走在梵音沖洗過的石徑,會被大朵大朵萦繞而來的煙火熏醉。
從生命之初到生命之終,一路匆匆不能回頭,沒有一個季節可以省略,沒有一段過程可以遲疑,期間的風景與故事卻是屬于自己的。
這裡最早走過的是東晉的先賢與高僧,之後又留下了唐、宋、元、明、清的煙火與痕迹。
超脫者不少,困頓者也很多。
站在時間的檐下,感受被歲月沖洗過的金山寺,山水還是山水,古刹依舊是古刹,而行客永遠隻是風,風過無痕。
縱然那些王侯将相、名人雅士留下讓後人景仰的故事與筆墨,卻也隻是物是人非,不能如山水那般真實永恒地存在。
更何況是平凡的過客,平凡的隻是佛前的一粒渺小的粉塵。
然而,無論你是高貴的生命還是平凡的粉塵,一樣可以感染廟宇的禅機仙氣,可以觸摸佛主的銅像金身。
金山寺 宋·王令 萬頃清江浸碧山,乾坤都向此中寬。
樓台影落魚龍駭,鐘磬聲來水石寒。
日暮海門飛白鳥,潮回瓜步見黃灘。
當時戶外風波惡,隻得高僧靜處看。
夕照閣 一輪紅日落在帝王的腳下,燃燒了整個大清王朝的天空。
那位俊逸風流的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他來到金山古寺,留下一瓣心香,也留下了禦筆寶墨。
當年滿洲八旗精兵的鐵騎,踏平了中原遼闊的疆土,開拓出一條大氣磅礴的古禦道。
那個君王就這樣用馬鞭改寫了曆史,擁有了整座盛世江山。
曾經奔騰的戰馬湮沒在黃塵古道,曾經閃爍的刀光黯淡了日月星辰,曾經帝王的霸業消逝成昨日風雲。
天地間回歸一種亘古的靜穆,隻有浩蕩奔流的長江水,還在抒情一段遠古的輝煌。
同樣是大清的帝王,卻有不一樣的人生抉擇。
順治皇帝勘破紅塵世事,放下了祖宗南征北讨打拼而來的江山,放下了萬萬千千的臣民,也放下人世間的愛恨情仇,從此黃袍換袈裟,玉玺換木魚,奏折換經卷,芒鞋竹杖,潛心修行。
他所頓悟的,是那些所謂千秋萬代、永世長存的基業自有盡頭,而百年富貴、紙上功名也終歸塵土。
莫如靜坐蒲團,不惹俗世塵埃,在幽靜的山林尋得清樂,又何須榮封萬戶王侯,接受輪回六道的循環命運。
佛度有緣人,看似清閑悠然的了悟,卻是曆經了滄海桑田的變遷。
如今,這座亭閣靜默在夕照下,仿佛在提醒着世人,這兒留存着帝王尊貴的背影與佛國空靈的禅意。
慈壽塔 題薦慈塔 宋·王安石 數重樓台層層石,四壁窗開面面風。
忽見鳥飛平地上,始驚身在半空中。
插雲金碧虹千丈,倚漢峥嵘玉一峰。
想得高秋涼月夜,分明人世蕊珠宮。
走過一道深邃的風景,又會落入另一道悠遠的風景中。
從江頭到江尾,究竟是你在看風景,還是風景在看你?擡頭仰望,那一座巍峨挺立的慈壽塔以從容淡定的姿态,矗立于金山之巅,禅坐于蓮花之境,悠閑度日,無意春秋。
登塔而上,踏着一階一階古舊的木樓梯,幾處轉彎,仿佛與曾經的某段時光交錯,又與許多擦肩而過的身影相撞。
伫立在高高的塔頂,
路邊遙挂的店旗上,一個古典的&ldquo茶&rdquo字,在風中飄搖。
擱下離塵出世的心,坐下來品一壺西湖的龍井。
不知是誰隔着朱簾,還在彈奏着已經老去的古調。
收拾起一段青蓮的心情,走過西湖楊柳依依的堤岸,朝着煙浪迷離的城市,繼續遠行。
江天佛影金山寺 在紅塵轉彎的路口,撐一支長篙,獨上蘭舟。
順着東流的江水,一路上打撈消逝的人文風景,撿拾沉澱的曆史舊迹,亦收存悠遠的佛光山色。
煙霧中的樓台佛塔,在江天流雲下兀自蒼茫。
把船停泊在揚子江岸,攜帶一身的風塵向金山古刹走去。
其實紅塵與佛界隻隔着一道門檻,檻外是滾滾的煙塵舊夢,檻内是渺渺的雲水禅心。
如果說生命裡載着一段空靈的記憶,那麼這段記憶應該參透着高深的禅意與清醒的了悟。
行走在梵音沖洗過的石徑,會被大朵大朵萦繞而來的煙火熏醉。
從生命之初到生命之終,一路匆匆不能回頭,沒有一個季節可以省略,沒有一段過程可以遲疑,期間的風景與故事卻是屬于自己的。
這裡最早走過的是東晉的先賢與高僧,之後又留下了唐、宋、元、明、清的煙火與痕迹。
超脫者不少,困頓者也很多。
站在時間的檐下,感受被歲月沖洗過的金山寺,山水還是山水,古刹依舊是古刹,而行客永遠隻是風,風過無痕。
縱然那些王侯将相、名人雅士留下讓後人景仰的故事與筆墨,卻也隻是物是人非,不能如山水那般真實永恒地存在。
更何況是平凡的過客,平凡的隻是佛前的一粒渺小的粉塵。
然而,無論你是高貴的生命還是平凡的粉塵,一樣可以感染廟宇的禅機仙氣,可以觸摸佛主的銅像金身。
金山寺 宋·王令 萬頃清江浸碧山,乾坤都向此中寬。
樓台影落魚龍駭,鐘磬聲來水石寒。
日暮海門飛白鳥,潮回瓜步見黃灘。
當時戶外風波惡,隻得高僧靜處看。
夕照閣 一輪紅日落在帝王的腳下,燃燒了整個大清王朝的天空。
那位俊逸風流的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他來到金山古寺,留下一瓣心香,也留下了禦筆寶墨。
當年滿洲八旗精兵的鐵騎,踏平了中原遼闊的疆土,開拓出一條大氣磅礴的古禦道。
那個君王就這樣用馬鞭改寫了曆史,擁有了整座盛世江山。
曾經奔騰的戰馬湮沒在黃塵古道,曾經閃爍的刀光黯淡了日月星辰,曾經帝王的霸業消逝成昨日風雲。
天地間回歸一種亘古的靜穆,隻有浩蕩奔流的長江水,還在抒情一段遠古的輝煌。
同樣是大清的帝王,卻有不一樣的人生抉擇。
順治皇帝勘破紅塵世事,放下了祖宗南征北讨打拼而來的江山,放下了萬萬千千的臣民,也放下人世間的愛恨情仇,從此黃袍換袈裟,玉玺換木魚,奏折換經卷,芒鞋竹杖,潛心修行。
他所頓悟的,是那些所謂千秋萬代、永世長存的基業自有盡頭,而百年富貴、紙上功名也終歸塵土。
莫如靜坐蒲團,不惹俗世塵埃,在幽靜的山林尋得清樂,又何須榮封萬戶王侯,接受輪回六道的循環命運。
佛度有緣人,看似清閑悠然的了悟,卻是曆經了滄海桑田的變遷。
如今,這座亭閣靜默在夕照下,仿佛在提醒着世人,這兒留存着帝王尊貴的背影與佛國空靈的禅意。
慈壽塔 題薦慈塔 宋·王安石 數重樓台層層石,四壁窗開面面風。
忽見鳥飛平地上,始驚身在半空中。
插雲金碧虹千丈,倚漢峥嵘玉一峰。
想得高秋涼月夜,分明人世蕊珠宮。
走過一道深邃的風景,又會落入另一道悠遠的風景中。
從江頭到江尾,究竟是你在看風景,還是風景在看你?擡頭仰望,那一座巍峨挺立的慈壽塔以從容淡定的姿态,矗立于金山之巅,禅坐于蓮花之境,悠閑度日,無意春秋。
登塔而上,踏着一階一階古舊的木樓梯,幾處轉彎,仿佛與曾經的某段時光交錯,又與許多擦肩而過的身影相撞。
伫立在高高的塔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