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因循不覺韶光換(3)
關燈
小
中
大
境。
我仿佛在鏡中看到自己穿旗袍的身影,短暫的瞬間,呈現出當年清麗的剪影。
在人生況味的背景裡,旗袍多了些成熟的風韻,而我的年華也塗抹了人生滄桑。
我曾假如過自己能在瞬間老去,那樣就可以免去紛繁的一生,無論是離合還是悲歡,可那隻是假如,我的假如從未成真。
此刻,卻猶恐時光流失得太快,因為我再也沒有多餘的青春可以消耗了。
還是塵封起來吧,連同往事,更多時候,我甯願淺淡地回憶,回憶是一種古老的美麗,不會因為年華而褪色,不會因為歲月而流失。
我不穿旗袍,旗袍不合我的身段,我的心境亦不合旗袍。
明月照不見我因穿旗袍而孤獨的身影,也照不見我寡歡的心,我放不下紅塵,放不下在重樓深閨處吟哦歎怨的心事,不能挑盡燈花不成眠。
寂靜的夜,倚着窗子,我聽見月光流淌的聲音,卻又了無痕迹。
明月還在中天,我不穿旗袍,已有好多年。
情緣有限,盟誓無憑,也許我與旗袍的這段緣分不能維系一生,那份不問滄桑的諾言也暗自藏于心底。
有限的情緣又豈止是旗袍,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會有終結的時候,聚散無定,誰才會是誰滄海桑田的家?經年如水的平淡,在得與失之間,自有一種怅惘,存在于繼往的時日之中。
最是這無端的回憶惹人疲憊,由來如夢的不是旗袍,不是往事,而是我漸行漸遠的情懷。
我不穿旗袍,這樣我可以更平庸,尋常的人生,才會幸福。
趁這個春暖花開的日子,我打開被時光封存的衣櫃,看見垂挂在衣架上的旗袍,一件件,清雅柔美,碧如水,明如玉。
那些過往的情節如同淡墨在紙上淺淺地暈開,原來,我穿旗袍,已有好多年。
我不去寺廟好多年 自寫完《我不穿旗袍好多年》,那份塵封的美麗讓我紛亂的心慢慢地趨于沉靜。
人生原本就有許多的事無法預測,那些曾經茫然的故事在今夜仿佛漸次地清晰。
誰說日子過得久了,連感傷也會變得遙遠起來。
似乎真的是這樣,在歲月面前,我的感傷已不再銳利,那些疼痛也在老去。
因為心也會變老,當心老了,所有的感覺都不會再有初時的新奇。
今晚,我試圖讓自己在月光的幽徑下行走,隻是滿地的落花,帶着暮春的味道,讓心底滋生了些許的清涼。
一個女子,攜着月色的心情,懷揣落寂的思緒,獨自在惆怅的夜色裡黯然地行走。
我希望,這是一條通往寺廟的古道,我并沒有一顆出世的心,并不想皈依山水禅境,遠離煙火紅塵。
隻是想沐浴着這無邊的月色,沿着落花的幽徑,尋覓一個清淨無塵的地方。
那兒必須有深掩的重門,有雕花的窗棂,有青苔的石階,有幽淡的檀香,倘若還有缥缈的木魚聲會更好。
我得找個僧者,煮一壺香茗,點一盞香油燈,下幾盤圍棋,或者參悟經文。
那将是一種極其甯靜的境界,所有的意念都會變得空靈。
很多時候,我都是在夢境中徜徉,想象着廟堂裡清淨的梵音,氤氲的香霧,随着月光流進我的心裡。
我去寺廟,已有好多年。
我并非一個極端厭世的女子,也沒有超然脫俗的氣韻,亦無飄逸高古的情懷。
我去寺廟,不是因為崇信神聖的佛教,不是祈求衆佛的庇護,也不是為了逃離今生的苦難。
我去寺廟,隻是因為喜歡,喜歡那道厚重的門檻,喜歡院中幾株斑駁的梧桐,喜歡廟堂缥缈的雲霧,喜歡那些形象各異、姿态萬千的菩薩,喜歡僧客廂房裡那一方獨有的清淨。
在許多悠閑的日子裡,我總是懷着一段蓮花的心事,到寺廟去追尋那份空渺的意境。
江南的古刹多半坐落在人迹稀少的深山,倘若不遇燒香季節,廟裡總是透露出一種隔世的沉靜與蕭然。
也曾因為厭倦人世擁擠而去寺廟尋求清靜,也曾随着紛繁的人流同去廟宇,更多的時候,我喜歡獨自漫步在斜陽的山徑,踩着落葉去寺裡聽暮鼓禅音。
當那兩扇厚重的木門合上時,仿佛我的前世也被關在裡面,欲去叩門,卻知道自己隻是凡塵中的女子,那裡本不是我的歸宿。
于是,我有過很多次的徘徊,徘徊在寺院的門口,直到那些賣香燭的小店也陸續把門關上,直到那些為人稱骨相面的江湖術士收攤歸去,我才會懷着失落的心情離開。
酡紅的夕陽,照見我孤單的身影,我卻不知道該拾撿哪一條路,又該沿着誰的生命兀自行走。
其實,我常常會在煙雨時節去寺廟,踏着那條已被煙霧封鎖的山林小徑,撐一把淡色的雨傘,采幾莖竹枝或荷葉,去尋找沐臨山色的廟宇樓閣。
僧者們是否在廟堂聚會研經,汲取山中清泉,煮水烹茗,清興盈然,在漫長的出世生涯裡,他們以烹茶品茗來消度光陰。
&ldquo春煙寺院敲茶鼓,夕照樓台卓酒旗。
&rdquo詩中描繪出茶鼓聲下寺院幽靜蒼遠的意态,隐隐的又透露出一種歲月的薄涼。
我不知道那些僧者是否會對年複一年的生活而心生疲憊,面對綿密無休的煙雨而感到厭煩與浮躁。
細細想來,這又是多麼的尋常,他們原本就不是飄然淡遠的仙者,隻是凡塵中的出世隐者,有着一顆比世人稍微平靜的心。
我仿佛在鏡中看到自己穿旗袍的身影,短暫的瞬間,呈現出當年清麗的剪影。
在人生況味的背景裡,旗袍多了些成熟的風韻,而我的年華也塗抹了人生滄桑。
我曾假如過自己能在瞬間老去,那樣就可以免去紛繁的一生,無論是離合還是悲歡,可那隻是假如,我的假如從未成真。
此刻,卻猶恐時光流失得太快,因為我再也沒有多餘的青春可以消耗了。
還是塵封起來吧,連同往事,更多時候,我甯願淺淡地回憶,回憶是一種古老的美麗,不會因為年華而褪色,不會因為歲月而流失。
我不穿旗袍,旗袍不合我的身段,我的心境亦不合旗袍。
明月照不見我因穿旗袍而孤獨的身影,也照不見我寡歡的心,我放不下紅塵,放不下在重樓深閨處吟哦歎怨的心事,不能挑盡燈花不成眠。
寂靜的夜,倚着窗子,我聽見月光流淌的聲音,卻又了無痕迹。
明月還在中天,我不穿旗袍,已有好多年。
情緣有限,盟誓無憑,也許我與旗袍的這段緣分不能維系一生,那份不問滄桑的諾言也暗自藏于心底。
有限的情緣又豈止是旗袍,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會有終結的時候,聚散無定,誰才會是誰滄海桑田的家?經年如水的平淡,在得與失之間,自有一種怅惘,存在于繼往的時日之中。
最是這無端的回憶惹人疲憊,由來如夢的不是旗袍,不是往事,而是我漸行漸遠的情懷。
我不穿旗袍,這樣我可以更平庸,尋常的人生,才會幸福。
趁這個春暖花開的日子,我打開被時光封存的衣櫃,看見垂挂在衣架上的旗袍,一件件,清雅柔美,碧如水,明如玉。
那些過往的情節如同淡墨在紙上淺淺地暈開,原來,我穿旗袍,已有好多年。
我不去寺廟好多年 自寫完《我不穿旗袍好多年》,那份塵封的美麗讓我紛亂的心慢慢地趨于沉靜。
人生原本就有許多的事無法預測,那些曾經茫然的故事在今夜仿佛漸次地清晰。
誰說日子過得久了,連感傷也會變得遙遠起來。
似乎真的是這樣,在歲月面前,我的感傷已不再銳利,那些疼痛也在老去。
因為心也會變老,當心老了,所有的感覺都不會再有初時的新奇。
今晚,我試圖讓自己在月光的幽徑下行走,隻是滿地的落花,帶着暮春的味道,讓心底滋生了些許的清涼。
一個女子,攜着月色的心情,懷揣落寂的思緒,獨自在惆怅的夜色裡黯然地行走。
我希望,這是一條通往寺廟的古道,我并沒有一顆出世的心,并不想皈依山水禅境,遠離煙火紅塵。
隻是想沐浴着這無邊的月色,沿着落花的幽徑,尋覓一個清淨無塵的地方。
那兒必須有深掩的重門,有雕花的窗棂,有青苔的石階,有幽淡的檀香,倘若還有缥缈的木魚聲會更好。
我得找個僧者,煮一壺香茗,點一盞香油燈,下幾盤圍棋,或者參悟經文。
那将是一種極其甯靜的境界,所有的意念都會變得空靈。
很多時候,我都是在夢境中徜徉,想象着廟堂裡清淨的梵音,氤氲的香霧,随着月光流進我的心裡。
我去寺廟,已有好多年。
我并非一個極端厭世的女子,也沒有超然脫俗的氣韻,亦無飄逸高古的情懷。
我去寺廟,不是因為崇信神聖的佛教,不是祈求衆佛的庇護,也不是為了逃離今生的苦難。
我去寺廟,隻是因為喜歡,喜歡那道厚重的門檻,喜歡院中幾株斑駁的梧桐,喜歡廟堂缥缈的雲霧,喜歡那些形象各異、姿态萬千的菩薩,喜歡僧客廂房裡那一方獨有的清淨。
在許多悠閑的日子裡,我總是懷着一段蓮花的心事,到寺廟去追尋那份空渺的意境。
江南的古刹多半坐落在人迹稀少的深山,倘若不遇燒香季節,廟裡總是透露出一種隔世的沉靜與蕭然。
也曾因為厭倦人世擁擠而去寺廟尋求清靜,也曾随着紛繁的人流同去廟宇,更多的時候,我喜歡獨自漫步在斜陽的山徑,踩着落葉去寺裡聽暮鼓禅音。
當那兩扇厚重的木門合上時,仿佛我的前世也被關在裡面,欲去叩門,卻知道自己隻是凡塵中的女子,那裡本不是我的歸宿。
于是,我有過很多次的徘徊,徘徊在寺院的門口,直到那些賣香燭的小店也陸續把門關上,直到那些為人稱骨相面的江湖術士收攤歸去,我才會懷着失落的心情離開。
酡紅的夕陽,照見我孤單的身影,我卻不知道該拾撿哪一條路,又該沿着誰的生命兀自行走。
其實,我常常會在煙雨時節去寺廟,踏着那條已被煙霧封鎖的山林小徑,撐一把淡色的雨傘,采幾莖竹枝或荷葉,去尋找沐臨山色的廟宇樓閣。
僧者們是否在廟堂聚會研經,汲取山中清泉,煮水烹茗,清興盈然,在漫長的出世生涯裡,他們以烹茶品茗來消度光陰。
&ldquo春煙寺院敲茶鼓,夕照樓台卓酒旗。
&rdquo詩中描繪出茶鼓聲下寺院幽靜蒼遠的意态,隐隐的又透露出一種歲月的薄涼。
我不知道那些僧者是否會對年複一年的生活而心生疲憊,面對綿密無休的煙雨而感到厭煩與浮躁。
細細想來,這又是多麼的尋常,他們原本就不是飄然淡遠的仙者,隻是凡塵中的出世隐者,有着一顆比世人稍微平靜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