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春花秋月何時了(1)

關燈
流水的人家,把芬芳留給了春回的大地。

     春雨初歇,留下清新溫濕的風景。

    它滋養千古又滋養今朝,它洗淨清風又洗淨白雲,它催醒了世間萬物的神奇靈韻。

    &ldquo屋中春鸠鳴,樹邊杏花白。

    持斧伐遠楊,荷鋤觇泉脈。

    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曆。

    臨觞忽不禦,惆怅遠行客。

    &rdquo王維詩中的燕子,穿過江南的畫梁,攜帶着生命的重量,拾撿起二月的杏花。

    隻是這隻由南向北的歸燕,它曾經追風逐雲,縱然飛過了泱泱的流水,又能丈量匆匆流淌的光陰嗎?翻過了年輪的新曆,又有多少美好的過往,被收藏在歲月的迷霧之中,永遠地沉澱舊事的芬芳?這些經久的記憶,仿佛是大自然曾經許給春天的諾言,在驚蟄開始的日子裡,悄然地醞釀着甜蜜的情懷。

     絕句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在初春的堤岸,一隻銜泥築巢的燕子,穿越季節的林梢,飛過芳草青青的田野和村莊。

    它輕靈的翅膀,掠過澄淨的湖面,撩開一幅春日融融的錦繡畫卷。

    &ldquo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rdquo就連經年流離的杜工部也放下了一身的風塵,選擇在浣花溪畔吟詠着清新的詩行。

    面對秀麗的河山、明媚的春光,他或許已經看淡了生命的花開花落,釋懷于天邊的雲卷雲舒。

    那一片絢麗的陽光,照亮了浣花溪畔明淨無塵的春景,照亮了水上鴛鴦那餘溫猶存的愛情,也照亮了杜甫一生的風雨路程。

     讓如流的思緒停留在二月的渡口,在季節往返的輪回裡尋找着每一個驚蟄所遺留過的痕迹。

    古往今來,收藏了多少桃花流水的情誼,又醞釀了多少蠢蠢欲動的精靈?那些在天地間繁衍生息的鳥獸,憑着大自然賦予的靈性,翻開二十四節氣裡一頁頁春秋。

    那些青蓑衣、綠鬥笠的農夫,揮舞着堅實的鋤頭,鋤開腳下曆經無數朝代的沃土。

    那些吟春賞景的詩人,用濃淡各異的筆墨,書寫着時代裡清新婉轉的篇章。

     置身于細雨中的樓台,臨着浩蕩的江風,看那蒼茫的煙水,流經了春夏與秋冬,又湮沒了秦漢與唐宋,也打濕了曆史的昨天與今天。

    那一葉在水上漂浮的小舟,它前生是鳥,來生是魚,它越過春天的栅欄,潛入到歲月最深沉的角落。

    以後的日子,它依舊可以載動許多凝重的人事和風雨。

     千裡莺啼,總是在春風醒轉的節氣裡将生命喚醒。

    驚蟄,這個被歲月漂洗得泛白卻依舊清新如初的節氣,這個令萬物為之蘇醒、為之沉吟的節氣,它穿越似水的流年,将月光挂在柳葉青青的枝頭,将芳菲鋪滿春意盎然的人間。

     千秋清明 煙雨掠過歲月古老的城牆,夢境一般地流淌在江南杏花的詩情中。

    塞北孤煙在無邊的曠野間消散,一些青梅已成往事,一些時光依舊如流。

    秦漢古風吹過唐宋的天空,零落于今世的風塵中。

    回首處,山河共一色,日月照古今。

    在這個千紅萬紫的時節,可還有一位婉約懷古的詩人,在苔藓斑駁的雨巷中,在恣意輾轉的四季間,在落花流水的生涯裡,默默地吸納着清明的千古精魂? 拂動塵埃的風将斑駁的曆史漸次剝落,撥動文明的琴弦閃耀着銳利與溫婉的光芒。

    追溯到兩千五百多年前,晉文公重耳與介子推的故事依舊流傳不息。

    當年重耳逃亡在外,食不果腹,忠臣介子推割肉救主。

    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飲水思源,厚賞衆臣,獨忘介子推。

    輾轉多時才恍然記起,心懷羞愧,親自請介子推還朝受封。

    然介子推深掩門扉,攜母避至深山。

    重耳不得已縱火相逼,三日夜後卻見得兩具屍身,介子推扶柳而殁。

    後世為之祭奠,數日内不可動煙火,寒食清明便是由此相傳。

    沒有慷慨悲歌,亦無蒼涼浩歎,隻是為這傲然千古的靈魂沉吟至今。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順着曆史長巷在唐風宋雨裡穿行,于萬境的蒼茫中遙看古老的人文風景,一種滄桑在古今的時空裡彌散。

    &ldquo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rdquo唐人的這首詩,記載了清明時節,百姓寒食數日,最後王公分燭火的習俗。

    那些古老相傳的民俗,在唐朝的土地上清晰地流淌。

    山野樓台疏落的楊花,近亭湖岸依垂的青柳,還有那一彎不施粉黛的明月,溫婉的弧度,清澈的光華,難道不正預示着大唐江山的清明繁盛嗎? 厚重的民族文化镂刻在留存的史冊裡,許多的記憶在山水中沉默。

    回到風清雲淡的今天,去重溫消逝千年的風景,那些精緻細膩的中原文化,在明亮的光陰裡逐漸地豐盈。

    置身樓台觀江濤雲海,憑欄遠眺歎奇峰險壑,薄薄的霧氣,籠罩着綽約的初春景緻。

    &ldquo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rdquo,杜甫的《麗人行》再現三月三長安水畔的香衣秀影。

    唐朝的繁華是真的繁華,浩渺無邊的山水,澄淨無塵的風月,就連踏野尋春的清明也醞釀着婉轉飄逸的詩情。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