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春花秋月何時了(1)
關燈
小
中
大
瓣傳遞着冰雪的相思。
紛繁的街巷,有柔風吹拂飄逸的裙裾,發出環佩和璎珞的叮當聲,那個帶着前世盟約的女子在水濱雲端行走了多少年?輾轉在如流的人群中,蓦然回首,那尋尋覓覓的身影,已在闌珊的燈火處,在傾斜的月光中。
元夜踏燈 清·董舜民 百枝火樹千金屧,寶馬香塵不絕。
飛瓊結伴試燈來,忍把檀郎輕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橋路滑缃釣蹑,向阿母低低說。
姮娥此夜悔還無?怕入廣寒宮阙。
不如歸去,難疇疇昔,總是團圓月。
一些寒梅穿過飛雪,一些飛雪舞盡東風。
輕煙過處,不絕的香塵在星光下淋漓地飄灑。
一盞盞紅紅的花燈搖漾着元夕愉悅的音符,飛瓊過處,是流年似水的蹁跹,是韶華過眼的花痕。
在明亮的夜中央,誰飲醉了一杯月光,誰輕别了多情的檀郎。
轉身離去的時候,煙花在天空高蹈,無邊地綻放。
晚風拂過細柳的簾幕,陌上寒煙薄雪,幾簇瑩亮的星子熠熠地訴說光陰流轉的故事。
有位風華絕代的女子倚着梅花的心事,輕輕地走過石橋,歸來于蟄聲碎雪的柴門。
那廣寒宮裡躊躇的月亮,阻隔了絮暖的春風,卻收藏了翠綠的年華。
皎潔的月色甯靜而溫婉地鋪向比蒼穹更遙遠的地方,曼妙的歌聲流淌在缥缈的心上。
正是這樣良夜佳節的逶迤奇景,醞釀了塵世間美好的幸福,一種莺歌燕舞、春暖花開的幸福。
一枝紅梅探入閨閣的軒窗,熠熠的燭光鮮活着誰的遐想。
倘若還有無處安置的情思,莫如托付給那輪團圓的月亮。
要多少個芳菲明媚的春天才能夠催醒一場嫣然留笑的春夢,要多少鵝黃柳綠的開始才能換回飛瓊爛漫的結局。
是誰在萬物舒卷的季節叩響了文明的音符,又将人間春色留給了蒼穹的明月,留給了近水的樓台。
在流光溢彩的街燈下,在花瓣盈香的白雪間,采撷佳節詩韻,寫意春風畫卷。
一雷驚蟄始 二月的驚雷催醒了沉睡的萬物,一隻叫白鹭的鳥兒舒展着靈性的翅膀,掠過山巒水畔,停泊在姹紫嫣紅的春光裡。
一些殘餘的冬天已經折疊,一些依依的楊柳正在抽芽。
那春光明媚的河岸,走過潔淨的白雲,走過成群的牛羊,走過浣衣歸來的綠衣女子,也走過了逐漸恍惚的世事。
驚蟄,這個二十四節氣裡最生動而又傳神的名字,是曆史深沉皺紋裡的清新記憶,又是收藏在春天故事裡的動人情節,它遺留着時光溫潤的痕迹,也流瀉着歲月遙遠的信息。
人類在幾千年的曆史長河裡曆經了無數次的變遷,唯有二十四節氣随着大自然的流轉依舊亘古不改。
這個叫驚蟄的節氣,它淌過秦漢的風煙,穿越唐宋的明月,飛渡明清的籬笆,輾轉到今生的渡口。
古人有雲:&ldquo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
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rdquo其含義是指在農曆二月,春雷始發,蟄伏在地下的昆蟲漸次地蘇醒,曆經寒冬的蛻變,複蘇在盎然生趣的春天。
桃花紅,李花白,黃莺初啼燕歸來。
青箬笠,綠蓑衣,田塍閑鴨列成行。
驚蟄,是萬物蘇醒的時節,也是春耕忙碌的時節。
拟古九首(其三) 晉·陶淵明 促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
衆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
先巢故尚在,相将還舊居。
自從分别來,門庭日荒蕪。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有一隻破繭而出的斑蝶穿過紅塵的暗香,用她那曼妙的身姿多情地舞動陽光,飛過莊周的清夢,又飛過年輪的薄霧與禅寂的光陰。
她随着這個叫驚蟄的節氣,從遠古的年代中逶迤而來,經曆多風多雨的季節,又總是在合時宜處悄然地回歸春天。
一聲犬吠,敲開了村巷的甯靜。
行走在田園小徑,迷蒙的春雨浸染着閑淡的心緒。
這條曲折的路徑,曾經被無數足印深情地叩擊過,又被許多鄉間故事淡淡地滋潤着。
遠處的南山下,有一位荷鋤的隐者,以青山為骨,白雲為心,澗水為衣,吟詠着&ldquo促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
衆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rdquo的田園詩句。
一聲驚雷,凝聚着大自然的雨露,拂醒了冬眠的蟲蟻,又舒展了縱橫的草木。
和風細雨中,仿佛看到一抹虛淡的身影徜徉在絕隔塵迹的桃花仙境,他倚着春風的柴門,舉起明月的杯盞,守望一份不被風塵湮沒的傲骨。
而我們隻是山水畫卷裡那些穿花拂葉的過客,在驚蟄的二月,追尋人閑花靜的幽遠情境。
觀田家 唐·韋應物 微雨衆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從遠古到今朝,一撥一撥的人在趕往春天的路上前行,他們走過爛漫的花叢,走過淙淙的溪水,也走過許多年輕的時光。
在苔藓斑駁的路徑漫步,會不經意邂逅韋應物詩中的意境。
&ldquo微雨衆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rdquo那些被季節閑置的田野,鋪疊在青天之下,擺放着春天的思想。
有辛勤的農夫把犁耙深深淺淺地劃進泥土,以一種膜拜生命的姿态植入大地的靈魂。
這一種勞作的姿态還是舊時的模樣,隻是這一場春雨卻不是當年的春雨。
它被曆史醞釀成瓊漿玉液,把清露送給
紛繁的街巷,有柔風吹拂飄逸的裙裾,發出環佩和璎珞的叮當聲,那個帶着前世盟約的女子在水濱雲端行走了多少年?輾轉在如流的人群中,蓦然回首,那尋尋覓覓的身影,已在闌珊的燈火處,在傾斜的月光中。
元夜踏燈 清·董舜民 百枝火樹千金屧,寶馬香塵不絕。
飛瓊結伴試燈來,忍把檀郎輕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橋路滑缃釣蹑,向阿母低低說。
姮娥此夜悔還無?怕入廣寒宮阙。
不如歸去,難疇疇昔,總是團圓月。
一些寒梅穿過飛雪,一些飛雪舞盡東風。
輕煙過處,不絕的香塵在星光下淋漓地飄灑。
一盞盞紅紅的花燈搖漾着元夕愉悅的音符,飛瓊過處,是流年似水的蹁跹,是韶華過眼的花痕。
在明亮的夜中央,誰飲醉了一杯月光,誰輕别了多情的檀郎。
轉身離去的時候,煙花在天空高蹈,無邊地綻放。
晚風拂過細柳的簾幕,陌上寒煙薄雪,幾簇瑩亮的星子熠熠地訴說光陰流轉的故事。
有位風華絕代的女子倚着梅花的心事,輕輕地走過石橋,歸來于蟄聲碎雪的柴門。
那廣寒宮裡躊躇的月亮,阻隔了絮暖的春風,卻收藏了翠綠的年華。
皎潔的月色甯靜而溫婉地鋪向比蒼穹更遙遠的地方,曼妙的歌聲流淌在缥缈的心上。
正是這樣良夜佳節的逶迤奇景,醞釀了塵世間美好的幸福,一種莺歌燕舞、春暖花開的幸福。
一枝紅梅探入閨閣的軒窗,熠熠的燭光鮮活着誰的遐想。
倘若還有無處安置的情思,莫如托付給那輪團圓的月亮。
要多少個芳菲明媚的春天才能夠催醒一場嫣然留笑的春夢,要多少鵝黃柳綠的開始才能換回飛瓊爛漫的結局。
是誰在萬物舒卷的季節叩響了文明的音符,又将人間春色留給了蒼穹的明月,留給了近水的樓台。
在流光溢彩的街燈下,在花瓣盈香的白雪間,采撷佳節詩韻,寫意春風畫卷。
一雷驚蟄始 二月的驚雷催醒了沉睡的萬物,一隻叫白鹭的鳥兒舒展着靈性的翅膀,掠過山巒水畔,停泊在姹紫嫣紅的春光裡。
一些殘餘的冬天已經折疊,一些依依的楊柳正在抽芽。
那春光明媚的河岸,走過潔淨的白雲,走過成群的牛羊,走過浣衣歸來的綠衣女子,也走過了逐漸恍惚的世事。
驚蟄,這個二十四節氣裡最生動而又傳神的名字,是曆史深沉皺紋裡的清新記憶,又是收藏在春天故事裡的動人情節,它遺留着時光溫潤的痕迹,也流瀉着歲月遙遠的信息。
人類在幾千年的曆史長河裡曆經了無數次的變遷,唯有二十四節氣随着大自然的流轉依舊亘古不改。
這個叫驚蟄的節氣,它淌過秦漢的風煙,穿越唐宋的明月,飛渡明清的籬笆,輾轉到今生的渡口。
古人有雲:&ldquo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
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rdquo其含義是指在農曆二月,春雷始發,蟄伏在地下的昆蟲漸次地蘇醒,曆經寒冬的蛻變,複蘇在盎然生趣的春天。
桃花紅,李花白,黃莺初啼燕歸來。
青箬笠,綠蓑衣,田塍閑鴨列成行。
驚蟄,是萬物蘇醒的時節,也是春耕忙碌的時節。
拟古九首(其三) 晉·陶淵明 促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
衆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
先巢故尚在,相将還舊居。
自從分别來,門庭日荒蕪。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有一隻破繭而出的斑蝶穿過紅塵的暗香,用她那曼妙的身姿多情地舞動陽光,飛過莊周的清夢,又飛過年輪的薄霧與禅寂的光陰。
她随着這個叫驚蟄的節氣,從遠古的年代中逶迤而來,經曆多風多雨的季節,又總是在合時宜處悄然地回歸春天。
一聲犬吠,敲開了村巷的甯靜。
行走在田園小徑,迷蒙的春雨浸染着閑淡的心緒。
這條曲折的路徑,曾經被無數足印深情地叩擊過,又被許多鄉間故事淡淡地滋潤着。
遠處的南山下,有一位荷鋤的隐者,以青山為骨,白雲為心,澗水為衣,吟詠着&ldquo促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
衆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rdquo的田園詩句。
一聲驚雷,凝聚着大自然的雨露,拂醒了冬眠的蟲蟻,又舒展了縱橫的草木。
和風細雨中,仿佛看到一抹虛淡的身影徜徉在絕隔塵迹的桃花仙境,他倚着春風的柴門,舉起明月的杯盞,守望一份不被風塵湮沒的傲骨。
而我們隻是山水畫卷裡那些穿花拂葉的過客,在驚蟄的二月,追尋人閑花靜的幽遠情境。
觀田家 唐·韋應物 微雨衆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從遠古到今朝,一撥一撥的人在趕往春天的路上前行,他們走過爛漫的花叢,走過淙淙的溪水,也走過許多年輕的時光。
在苔藓斑駁的路徑漫步,會不經意邂逅韋應物詩中的意境。
&ldquo微雨衆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rdquo那些被季節閑置的田野,鋪疊在青天之下,擺放着春天的思想。
有辛勤的農夫把犁耙深深淺淺地劃進泥土,以一種膜拜生命的姿态植入大地的靈魂。
這一種勞作的姿态還是舊時的模樣,隻是這一場春雨卻不是當年的春雨。
它被曆史醞釀成瓊漿玉液,把清露送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