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千,故又稱烏台、烏府或柏台。

    從來就相承作為是冷森森的地方的一種代表。

    蘇轼前此六年還給他一位當禦史的朋友寫過一首開玩笑的詩,中有"烏府先生鐵作肝,霜風卷地不知寒,猶嫌白發年前少,故點紅燈雪裡看。

    他日蔔鄰先有約,待君投刻我休官"等句。

    現在果然是輪到他被劾休官坐到這冰冷的監獄裡來了。

    他在獄裡所寫的詩,描述他一夕數驚,時時有喪命危險的感覺,如說:"柏台霜氣夜凄凄,風動琅珰月向低,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驚湯火命如雞",也正是特别描述那凄冷陰森之狀。

    在獄裡他還寫了"禦史台榆、槐、竹、柏四首",其中如:"誰言霜雪苦,生意殊未足,坐待春風至,飛英覆空屋"(榆);"栖鴉寒不去,哀叫饑啄雪,破巢帶空枝,疎影挂殘月"(槐);"蕭然風雪意,可折不可辱"(竹)。

    這些都是用植物能耐冰雪而保存生命和骨幹來比喻政治迫害下的掙紮圖生存、保氣節。

    蘇轼在審訊期間,得到一些同情者的援助,免了死罪,被貶谪到黃州。

    元豐三年(1080)二月他到黃州後,生活窮困,次年春得朋友幫助申請到一塊官府的荒地,親自墾耕,他把這塊荒地依白居易詩意取名東坡,便作了那《東坡八首》。

    詩前有一自序說: 餘至黃州二年〔其實隻一年左右,舊時習慣,過了年關便可如此說〕,日以困匮,故人馬正卿哀餘乏食,為于郡中請故營地數十畝,使得躬耕其中。

    地既久荒,為茨棘瓦礫之場,而歲又大旱;墾辟之勞,筋力殆盡。

    釋耒而歎,乃作是詩,自愍其勤。

    庶幾來歲之入,以忘其勞焉。

     這幾首詩表面上雖隻描述窮苦耕作之狀,背後卻流露着對宋朝那種惡劣官僚政治的不滿,如"我久食官倉,紅腐等泥土",和"良農惜地力,幸此十年荒"等,都可想見。

    其中第三首全詩如下: 自昔有微泉,來從遠嶺背, 穿城過聚落,流惡壯蓬艾。

     去為柯氏陂,十畝魚蝦會。

     歲旱泉亦竭,枯萍粘破塊。

     昨夜南山雲,雨到一犁外。

     泫然尋故渎,知我理荒荟。

     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獨在; 雪芽何時動,春鸠行可脍。

     (自注:蜀人貴芹芽脍,雜鸠肉為之。

    ) 這詩開頭說原有細小的泉水,從山上流過城鎮,變成垢穢,助長了雜草,使魚蝦聚集。

    後來天旱了,泉水也枯竭了,萍草皆已枯萎。

    忽然一夜雨來,本是可喜,但走去荒地一看,野草叢蔚。

    僥幸的是泥巴裡還留下一些芹菜的舊根,隻一寸來長,孤零零遺存在那裡。

    希望這耐過冰雪嚴寒的舊根,等春天一到,又重發生機,那時長出芹芽,就可以做成芹芽鸠肉脍了。

    初看起來,詩隻描寫了一種田園自然景象,但我們如了解他這一兩年來的生活經曆,就會明白,他是像陶淵明寫田園和"拟古"詩一般,詩句的深處實有無限的人生與社會意味。

    聯系着他近兩年做官被逮、搜家、入獄、貶谪這一連串的變故看來,就可知道這詩可能暗示着,過去的政府細惠,隻助長了惡吏專橫;而一旦恩惠枯竭,他的生活就艱困瀕于死境;隻因他能耐住冷酷的現實,在一些同情者的維護下,方得保存生機;但還要等待政局的春天到來時,才會真正快活。

    蘇轼在這詩裡用芹來比自己,也正如他前此不久在獄中作詩用榆、槐、竹、柏來自比。

    他在《東坡八首》之前的幾首詩裡,又常用梅花來做比興,如"去年今日關山路,細雨梅花正斷魂"和"蕙死蘭枯菊亦摧,返魂香入嶺頭梅,數枝殘綠風吹盡,一點芳心雀啅開",都是用來描寫這種心境。

    蘇轼把芹看得很重要,有如屈原的蘭蕙香草,這也許因為芹是他故鄉貴重有名的植物之故。

    元豐三年五月,正是他寫東坡詩前幾個月,和他最要好的堂表哥文同的靈柩經過黃州,他寫了一篇祭文,其中就說:"何以薦君,采江之芹。

    ” 曹雪芹的父輩把他取名霑,自然意味着霑了甘霖雨露之惠,也可能有霑了"皇恩"或"天恩祖德"之意。

    替他取的字,也正如汝昌所論,應該是"芹圃",有"泮水""采芹",希望他中科舉、得功名之意。

    雨露或泉水"霑"溉"芹圃",固然是順理成章,"采芹"遊泮得功名,也可說是"霑"了天恩;所以這名和字意義實相關聯。

    用"圃"作字本是從"甫"轉變而來。

    "甫"字傳統上多用作"字"的下一字,如吉甫、尼甫等。

    過去都說甫乃男子或丈夫之美稱,或男子始冠,可以為"父"之稱。

    《集韻》說:圃或省作甫。

    其實甫本是圃的原字,甲骨文的甫字作田上有草,後起的甫字才從用父。

    後來又加上一個外圍作成圃,正如或字加框成國,原是多餘的。

    《詩經》裡的"甫田"、"甫草",《毛傳》都誤訓作"大",其實就是"圃田"、"圃草"的意思。

    男子成人,可以為父的時候便取一"字",字從子,本意就是表示可生子了。

    甫字無論通父(斧)或通圃,都是樵蘇采集與農業社會裡求生産與生殖的願望下用來作"字"的。

    後代人喜歡用"圃"作字号,兼含有為農為圃的風雅詩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