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五百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綿音入雲。
侵杳眇而将絕,随隤風而複聞。
齊宋鄭衛之樂,張于宮中;撞金擊石,草木競發;堅城雉坼,崇山峯墜;鳥獸狂悸,淮湖皆沸。
首飾戴千金,一膳傾千家。
恥不相及,人以粒計;倉祿之衆,半于平人;秣馬之費,倍于租入。
其餘绮麗之富,奉養之侈,率與是侔。
楚王甚泰而楚人甚病,申叔請老而不與政。
言未畢,晉侯舒氣而伸幹,曰:向先生吉亦可為也,何哉?客曰:此未足累楚,故曰可為也。
若張而無厭,則不可為也。
晉侯色生力起,斥禦者撤膳羞而請曰:先生終說寡人病,幸聞矣。
客乘時而動之曰:楚使令尹司馬理兵于北疆,以臨敝邑。
敞邑大夫,少者則請開關以戰,老者則曰君務息人。
楚恃其富強,因侈生欲,未足畏也。
寡君乃發府,将赒而四境,寡小君以四時之用為請,寡君曰:是出于人而歸于人,無人則無是矣,夫何愛焉!申命上大夫布币于人而謝之,曰:孤不德,使爾父子兄弟,不自保于楚師,故罄以相勞。
秦人感君皆泣,婦人處子亦請執報楚,楚朝聞而夕卷師。
君臣震伏而受職于秦,此先王不戰之術也。
晉侯恍以楚事而照于晉,遂辍謀秦。
由是大國修好,小國來朝,天下皆服。
客果以詞痊晉,故曰言醫。
迷醫【宋?龔鼎臣】 《周官》載醫掌養萬民之疾病。
蓋凡受疾者,舉可治也。
唯久之不治,遂革以死。
未見其有治疾而不可治者也。
巴楚之地,俗言巫鬼,實自古而然。
當五氣相沴,或緻厲疫之苦,率以謂天時被是疾,非醫藥所能攻,故請禱鬼神無少暇,雞豚鴨羊之薦,唯恐不豐。
迨其不能,則莫不自咎事鬼神之未至;或幸而愈,乃曰:由禱之勤也,薦之數也。
不然,烏能與天時抗乎?又有治之不早,其疾之毒日相熏灼,一家之人皆至乎病。
故雖親友之厚,百步之外,不敢望其門廬,以至得病之家,懼相遷染,子畏其父,婦避其夫。
若富财之人,尚得一巫觋守之;其窮匮者,獨僵卧呻吟一室而已。
如是則不特絕醫藥之饋,其飲食之給亦絕矣。
如是以死者,未嘗不十八九,而民終不悟。
餘嘗訪于人,其患非他,繇觋師之勝醫師耳。
嗚呼!觋者其能必勝諸醫哉!其所勝之者,蓋世俗之人易以邪惑也。
夫疾病幹諸内,鬼神冥諸外。
良藥,所以治内也。
今不務除疾于内,而專求外福之來,及其甚也,其存恤訊問之宜,不複相通,不其謬欤?夫稼茂田疇為螟蜮所害,唯能悉除螟蜮,則稼之秀可實也。
家蓄高貨而盜入其門,主人操刃持梃,或殺或捕,則赀之厚可全也。
人之身亦然。
冒陰陽之氣,辄遇疠疫,當得醫者察聲視色,按脈授藥,使離諸腹心肝膈,然後其體可平。
若不醫之用,易異不除螟蜮而望稼穑之實,不驅盜賊而求家赀之全,決不可得。
矧惟國家重醫藥之書,最為事要。
元朝編輯名方,頒布天下郡國,其間述時疫之狀,實為纖悉。
及慶曆中範文正公建言,俾自京師以逮四方學醫之人,皆聚而講習,以精其術,其黜庸謬,救生靈,倬然為治道之助。
而世俗罔識朝廷仁愛之意如此,而徒惑邪誕而夭性命,愚實憫之。
今已戒醫博士日與醫之徒,考神農子儀扁鵲秦和之術,一會于岐伯俞柎之道,以正黜邪,以誠消妄,使可治之疾,不終害人,亦濟民之一事也。
而慮巴賨之俗,尚安故态,不知醫效之神,倍禱淫祀之鬼,故刻詞以告。
醫銘【宋?呂誨】 晉人武泰,通醫術,守臣獻狀,補太醫正,還鄉裡,創起應聖侯廟。
藝既成,歸善于師,又将廣懋來學,其志有足稱者。
予谪官于是,遷守蒲中,既行,丐文以顯于廟,因作醫銘,嘉乃意勤,遂成其志。
知予言有以滋其善也。
銘曰: 六氣五行,人禀而生,三部九候,納諸和平。
昔稱絕技,湔腸滌胃,輔以砭石,因之決潰。
察脈之原,當于未然,不攻而勝,庶幾十全。
愈世之病,如持國柄,常使衆邪,不得幹正。
能盡己意,膏肓必起,苟利于藝,毫厘千裡。
泰也有為,心不忘師,義利之重,慎乎所治。
翰林醫官尚藥奉禦王永可依前尚藥奉禦直翰林醫官【宋?李清臣】 凡方技有益于人者,皆以備王官之一守,而爾原診察色,稱為明習,稽勤序課,遷爾之秩,其益勉哉! 蓋公堂記【宋?蘇轼】 始吾居鄉,有病寒而欬者問諸醫,醫以為蠱,不治且殺人,取其百金而治之。
飲以蠱藥,攻伐其胃腸,燒灼其體膚,禁切其飲食之美者,期月而百疾作,内熱惡寒而欬不已,累然真蠱者也。
又求于醫,醫以為熱,授之以寒藥,旦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懼而反之,則鐘乳烏喙,雜然并進,而漂疽癰疥眩瞀之狀,無所不至,三易醫而疾愈甚。
裡老父教之曰:是醫之罪,藥之過也!子何疾之有?人之生也,以氣為主,食為輔。
今子終日藥不釋口,臭味亂于外,而百毒戰于内,勞其主,隔其輔,是以病也。
子退而休之,謝醫卻藥而進所嗜,氣完而食美矣!則夫藥之良者,可以一飲而效。
從之,期月而病良已。
藥誦【前人】 嵇中散作幽憤詩,知不免矣,而卒章乃曰:采薇山阿,散發岩岫,永嘯長吟,頤性養壽者,悼此志之不遂也。
司馬景王既殺中散而悔,使悔于未殺之前,中散得免于死者,吾知其掃迹滅景于人間,如脫兔之投林也。
采薇散發,豈其所難哉?孫真人着大風惡疾論曰:神仙傳數十人,皆因惡疾而得仙道。
何者?割棄塵累,懷颍陽之風,所以因禍而取福也。
吾始得罪遷嶺表,不自意全,既逾年無後命,知不死矣。
然舊苦痔,至是大作,呻呼幾百日。
地無醫藥,有亦不效。
道士教吾去滋味,絕熏血,以清淨勝之。
痔有蟲,館于吾後,滋味熏血,既以自養,亦以養蟲。
自今日以往,旦夕食淡面四兩,猶複念食則以胡麻、茯苓麨足之,飲食之外,不啖一吻。
主人枯槁則客自棄去。
尚恐習性易流,故取中散真人之言,對病為藥,使人誦之日三,曰:東坡居士!汝忘逾年之憂,百日之苦乎?使汝不幸而有中散之禍,伯牛之疾,雖欲采薇散
侵杳眇而将絕,随隤風而複聞。
齊宋鄭衛之樂,張于宮中;撞金擊石,草木競發;堅城雉坼,崇山峯墜;鳥獸狂悸,淮湖皆沸。
首飾戴千金,一膳傾千家。
恥不相及,人以粒計;倉祿之衆,半于平人;秣馬之費,倍于租入。
其餘绮麗之富,奉養之侈,率與是侔。
楚王甚泰而楚人甚病,申叔請老而不與政。
言未畢,晉侯舒氣而伸幹,曰:向先生吉亦可為也,何哉?客曰:此未足累楚,故曰可為也。
若張而無厭,則不可為也。
晉侯色生力起,斥禦者撤膳羞而請曰:先生終說寡人病,幸聞矣。
客乘時而動之曰:楚使令尹司馬理兵于北疆,以臨敝邑。
敞邑大夫,少者則請開關以戰,老者則曰君務息人。
楚恃其富強,因侈生欲,未足畏也。
寡君乃發府,将赒而四境,寡小君以四時之用為請,寡君曰:是出于人而歸于人,無人則無是矣,夫何愛焉!申命上大夫布币于人而謝之,曰:孤不德,使爾父子兄弟,不自保于楚師,故罄以相勞。
秦人感君皆泣,婦人處子亦請執報楚,楚朝聞而夕卷師。
君臣震伏而受職于秦,此先王不戰之術也。
晉侯恍以楚事而照于晉,遂辍謀秦。
由是大國修好,小國來朝,天下皆服。
客果以詞痊晉,故曰言醫。
迷醫【宋?龔鼎臣】 《周官》載醫掌養萬民之疾病。
蓋凡受疾者,舉可治也。
唯久之不治,遂革以死。
未見其有治疾而不可治者也。
巴楚之地,俗言巫鬼,實自古而然。
當五氣相沴,或緻厲疫之苦,率以謂天時被是疾,非醫藥所能攻,故請禱鬼神無少暇,雞豚鴨羊之薦,唯恐不豐。
迨其不能,則莫不自咎事鬼神之未至;或幸而愈,乃曰:由禱之勤也,薦之數也。
不然,烏能與天時抗乎?又有治之不早,其疾之毒日相熏灼,一家之人皆至乎病。
故雖親友之厚,百步之外,不敢望其門廬,以至得病之家,懼相遷染,子畏其父,婦避其夫。
若富财之人,尚得一巫觋守之;其窮匮者,獨僵卧呻吟一室而已。
如是則不特絕醫藥之饋,其飲食之給亦絕矣。
如是以死者,未嘗不十八九,而民終不悟。
餘嘗訪于人,其患非他,繇觋師之勝醫師耳。
嗚呼!觋者其能必勝諸醫哉!其所勝之者,蓋世俗之人易以邪惑也。
夫疾病幹諸内,鬼神冥諸外。
良藥,所以治内也。
今不務除疾于内,而專求外福之來,及其甚也,其存恤訊問之宜,不複相通,不其謬欤?夫稼茂田疇為螟蜮所害,唯能悉除螟蜮,則稼之秀可實也。
家蓄高貨而盜入其門,主人操刃持梃,或殺或捕,則赀之厚可全也。
人之身亦然。
冒陰陽之氣,辄遇疠疫,當得醫者察聲視色,按脈授藥,使離諸腹心肝膈,然後其體可平。
若不醫之用,易異不除螟蜮而望稼穑之實,不驅盜賊而求家赀之全,決不可得。
矧惟國家重醫藥之書,最為事要。
元朝編輯名方,頒布天下郡國,其間述時疫之狀,實為纖悉。
及慶曆中範文正公建言,俾自京師以逮四方學醫之人,皆聚而講習,以精其術,其黜庸謬,救生靈,倬然為治道之助。
而世俗罔識朝廷仁愛之意如此,而徒惑邪誕而夭性命,愚實憫之。
今已戒醫博士日與醫之徒,考神農子儀扁鵲秦和之術,一會于岐伯俞柎之道,以正黜邪,以誠消妄,使可治之疾,不終害人,亦濟民之一事也。
而慮巴賨之俗,尚安故态,不知醫效之神,倍禱淫祀之鬼,故刻詞以告。
醫銘【宋?呂誨】 晉人武泰,通醫術,守臣獻狀,補太醫正,還鄉裡,創起應聖侯廟。
藝既成,歸善于師,又将廣懋來學,其志有足稱者。
予谪官于是,遷守蒲中,既行,丐文以顯于廟,因作醫銘,嘉乃意勤,遂成其志。
知予言有以滋其善也。
銘曰: 六氣五行,人禀而生,三部九候,納諸和平。
昔稱絕技,湔腸滌胃,輔以砭石,因之決潰。
察脈之原,當于未然,不攻而勝,庶幾十全。
愈世之病,如持國柄,常使衆邪,不得幹正。
能盡己意,膏肓必起,苟利于藝,毫厘千裡。
泰也有為,心不忘師,義利之重,慎乎所治。
翰林醫官尚藥奉禦王永可依前尚藥奉禦直翰林醫官【宋?李清臣】 凡方技有益于人者,皆以備王官之一守,而爾原診察色,稱為明習,稽勤序課,遷爾之秩,其益勉哉! 蓋公堂記【宋?蘇轼】 始吾居鄉,有病寒而欬者問諸醫,醫以為蠱,不治且殺人,取其百金而治之。
飲以蠱藥,攻伐其胃腸,燒灼其體膚,禁切其飲食之美者,期月而百疾作,内熱惡寒而欬不已,累然真蠱者也。
又求于醫,醫以為熱,授之以寒藥,旦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懼而反之,則鐘乳烏喙,雜然并進,而漂疽癰疥眩瞀之狀,無所不至,三易醫而疾愈甚。
裡老父教之曰:是醫之罪,藥之過也!子何疾之有?人之生也,以氣為主,食為輔。
今子終日藥不釋口,臭味亂于外,而百毒戰于内,勞其主,隔其輔,是以病也。
子退而休之,謝醫卻藥而進所嗜,氣完而食美矣!則夫藥之良者,可以一飲而效。
從之,期月而病良已。
藥誦【前人】 嵇中散作幽憤詩,知不免矣,而卒章乃曰:采薇山阿,散發岩岫,永嘯長吟,頤性養壽者,悼此志之不遂也。
司馬景王既殺中散而悔,使悔于未殺之前,中散得免于死者,吾知其掃迹滅景于人間,如脫兔之投林也。
采薇散發,豈其所難哉?孫真人着大風惡疾論曰:神仙傳數十人,皆因惡疾而得仙道。
何者?割棄塵累,懷颍陽之風,所以因禍而取福也。
吾始得罪遷嶺表,不自意全,既逾年無後命,知不死矣。
然舊苦痔,至是大作,呻呼幾百日。
地無醫藥,有亦不效。
道士教吾去滋味,絕熏血,以清淨勝之。
痔有蟲,館于吾後,滋味熏血,既以自養,亦以養蟲。
自今日以往,旦夕食淡面四兩,猶複念食則以胡麻、茯苓麨足之,飲食之外,不啖一吻。
主人枯槁則客自棄去。
尚恐習性易流,故取中散真人之言,對病為藥,使人誦之日三,曰:東坡居士!汝忘逾年之憂,百日之苦乎?使汝不幸而有中散之禍,伯牛之疾,雖欲采薇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