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五百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醫術名流列傳
明
吳元溟
按《杭州府志》:吳元溟,字澄甫,自歙徙錢塘,先世精于醫。
萬曆間,浙大疫,從父道川治療,日活數十百人。
晚年述父意著書,曰《痘科切要》、《兒科方要》。
事繼母以孝聞。
女弟少寡,無所依,迎養于家,終身無間言。
故人程生負課千金,久系,元溟代償之。
崇祯庚辰,歲大饑,元溟出橐金于江右,籴米五百斛,悉散與親故。
年八十二而卒。
子孫至八十餘人。
劉貴柄 按《旌德縣志》:劉貴柄,十二都人。
資性明敏,得異人傳授,精岐黃之術,遵古方而不執,每治奇證辄效。
崇祯六年,疫甚,施藥療病,施粥赈饑,活人無數。
查萬合 按《江南通志》:查萬合,号了吾,甯國府人。
針術最精,人稱半仙。
有陳貞一者,久以醫自負,及遇萬合,深悔所學,執弟子禮惟謹。
或問萬合所活幾何?應曰:我非能生人,但不殺人耳。
邝賢貞 按《臨武縣志》:邝賢貞,字文甯。
少嗜學,數奇不售,七困棘闱。
崇祯戊辰,應貢選,入北雍,授江西定南令,居官四載,以治行卓異,晉雲南維摩知州。
未幾,以母老乞終,遂絕意仕進。
性嗜古,博覽羣書,尤精岐黃術,《脈訣》、《難經》,躬自繕寫,全活不可勝計。
陶養恒 按《天台縣志》:陶養恒,諱茂術,精岐黃。
崇祯間,時疾遍行,縣令設局施藥,命恒調劑,獲全萬餘人。
各當道給扁旌獎,冠帶榮身。
子端雍,号君巍,夙性至孝,年十三,即能刲股起母氏疴。
業儒未就,亦踵其業,舉為醫學訓科。
郭民安【郭民康】 按《巢縣志》:郭民安,字華台,訓導藩之子,望雲先生之後,為邑庠生。
精于醫學大小方脈,傾鄰邑就醫者填門,仍輕财好施,遇病者如痌瘝在己。
崇祯八年,寇陷城,民安時同邑令及諸生巡城協守,被賊執,皆不屈,賊次第殺之。
将及公,忽一賊奔救,曰:八十老翁,降之何用?殺之何為?得不殺。
後憶之,乃是上年過路病夫施藥愈之者也。
弟民康,号平海,以醫聲聞遠迩,其為人雅懷曠緻,更出羣流,先民安卒。
徐宗彜 按《休甯縣志》:徐宗彜,字孝威,南街人,由國學授太醫院吏目歸,活人無算,不受資。
從弟妻殉烈,以次子後之。
金有奇 按《休甯縣志》:金有奇,字養純,上溪口人,精岐黃術,投太醫院吏目。
崇祯辛巳,山寇披猖,官兵駐剿,多嬰疠疫瀕危者,悉賴以生,裹糧踵謝,卻弗受。
家雖貧,事老母必供甘旨。
凡所入,皆與弟共之。
着有《杏春齋詩》、《孝悌歌》行世。
李光武 按《休甯縣志》:李光武,字袓岩,中市人。
世習軒岐業,活人殊多。
兄艱子,為之買妾育後;及兄嫂殁,竭力殡葬,人稱其友。
鮑宗益 按《巢縣志》:鮑宗益,字若虞,為邑廪生,聰敏絕倫,舉業之外,博通曲藝,凡星相蔔筮之類,無不臻妙,而尤精于醫,雖專門名手,莫能過。
晚年,頗歸宗門,學出世法,遂棄舉子業。
以貧故,稍稍為人理病,手辄奏效,大為時推。
素滑稽,善調笑。
時遼左吳某求醫,疾愈,贈以匾,額曰超然古處。
不得已往謝,途中口占詩二首,自嘲曰:超然何事見超然?赢得高題匾額懸。
草屋獸頭無處放,虎皮羊質有何妍。
豈知畏事偏多事,不道安襌轉累襌。
美譽不虞殊自愧,老年無計閉門堅。
古處甯輕談古處?枵腸空腹何須數。
豈真有學下徐榻,隻令非公入偃俯。
熱面不禁風雪寒,閑身無異利名苦。
何如十五年前事,國手儒林猶小補。
蓋前邑令,曾贈以儒林國手匾額也。
公幼多病,以病精醫,由醫更進于坐功學道,大有造諧。
年幾八十,無疾而終。
方鼎 按《合肥縣志》:方鼎,歙人,家于廬,工醫,能治異疾,屢試多效。
公卿鹹延緻之。
有貧不能具藥值者,施與無倦。
廬稱名醫,必曰:前有李恒,後有方鼎。
蔚之瑚 按《合肥縣志》:蔚之瑚,合肥人,精岐黃。
崇祯辛巳大疫,普施藥餌,全活甚多。
方超 按《合肥縣志》:方超,歙縣人,遊于廬,以善醫名。
子仁,庠生,亦精其術。
李潭 按《武城縣志》:李潭,善岐黃之學,晚年益精診視,定病者兇吉。
崇祯十四年,瘟疫流行,潭施藥救貧,病者大半生,全縣申請給冠帶表闾。
年八十,猶善飲,行步如飛。
八十四,無疾而終。
子八人,孫四十餘人。
今其子廷機八十四,亦壯捷無比。
吳邦甯 按《休甯縣志》:吳邦甯,字惟和,黎陽人。
本姓施,因紹吳雲川醫業,遂姓吳。
性剛直豪爽,每與人論說,善解人頤,士大夫無不羨其有仙風道骨。
以醫濟世五十年,臨危救活者甚衆。
尤精幼科,有《痘疹心法》一書。
教子以聖賢之學,嘗曰:世事變幻如浮雲,惟讀書明理,修身克己為究竟。
令長子璜複姓,故璜勉承父志,以學見重于有道先生雲。
汪汝桂 按《休甯縣志》:汪汝桂,字景南,渠口人。
幼體羸,學醫,遊姑熟,得名師傳,兼綜東垣、丹溪諸法,遠至黟、祁,所在奏奇功。
為人言不妄發,渾涵長厚,羣以有道歸之。
畢荩臣 按《新城縣志》:畢荩臣,字緻吾,贈副都禦史理五世孫,霍州知州成元孫也。
渾厚有古君子風,少喜讀書,家貧不能俱脡脯,乃去而學岐黃,從遊名醫劉南川之門。
久之,名噪遠近,授太醫院吏目冠帶。
其于病也,辨南北,審強弱,察四時陰陽氣候,投一二劑無不霍然。
其最精者,尤在傷寒痘疹,診視立辨生死,百不爽一,全活無算。
晨起,雖車騎盈門,必次第而至,不先富貴,不遺貧賤,時時懸藥施人,不索其直。
益都王太仆潆性嚴重,荩臣至,躬自執爨進食,俨如大賓。
青城令某病脹,絕粒數日,荩臣至,一匕而愈。
邑王大司馬建牙宣大,每病數千裡迎迓,非荩臣不他任也。
一日遠出,父病亟,家人環泣。
荩臣急診脈曰:無慮也。
才一劑,血出數升,病良已。
其術奇妙類如此。
崇祯壬午,城陷殉難,年四十八。
荩臣殁,靈爽如在。
子元宰及其妻女病痢瘧,或病癰痿,或痘疔,屢夢荩臣投以藥,且示以某日當痊,皆如言向應,異哉!知府李鴻霔撰傳。
侯周臣 按《蘇州府志》:侯周臣,字昆璧,先世嘉定人,性孝友,笃學好修。
因讀《素問》、《靈樞》諸篇,謂《内經》一書,與《周易》相表裡,天人性命之理,盡在是矣。
遂棄帖括,專精醫術。
後徙居長洲,投藥辄效,賴以全活者無算。
凡有所得,悉以赈貧。
崇祯癸酉,巡按祁彪佳親訪耆碩,首舉周臣,輯其善事,嘉獎德行,有逸民古君子之稱。
卒年七十九。
子秉忠,字受璧,克繩其業,尤敦節義。
孫曰欽,字心翼,幼穎敏,讀書數行俱下,為舉子業,稍暇即習岐黃諸書,窺其堂奧,督學奇其文,拔置第二,有聲黉序。
後以诖誤,仍理舊業,竟成名醫,更字心璧。
士大夫鹹禮重之。
吳羲坤 按《蘇州府志》:吳羲坤,字太元,吳縣人,精于治疫。
崇祯末,多所全活。
雷時震 按《進賢縣志》:雷時震,字普春,以醫名,選為太醫院吏目,升禦醫光祿寺丞。
厥子應運世其官。
震尤善外科。
為人缜密謙謹,曆事神光熹愍四廟,不分外幹澤。
趙律 按《畿輔通志》:趙律,雄縣人。
性恬靜慈愛,居家孝友,幼嗜問學,長厭舉子業,遂精詩學,前後有司校,鹹以隐君子禮遇之。
後感母疾,乃學醫術,洞究軒岐之秘,以濟人為念,略不責報。
尤精太素脈,易州守某诖誤失官,屬診其脈,律曰:來春可辨明。
後如其言得白,除上蔡令。
過雄,複請診之,律驚惶不敢對,陰謂其子曰:此斬首分骸脈也,兇莫甚焉!後遭流賊之變,夫與婦俱死節。
姜(上山下成) 按《儀真縣志》:姜(上山下成),字如岡,太醫院判端九世孫。
幼治舉子業弗就,改習家藏《素問》、《靈樞》諸書,考究精博,得源彙流,于傷寒尤工。
萬曆甲辰癸卯間,疫氣傳染,人多不保其生,(上山下成)以家學治之,皆觸手驗。
遇貧乏一無所取,間出所有贈之,以資調攝。
生平不多言笑,而性尤謙和。
崇祯間,三舉賓筵,一獎善人。
巡按禦皮暨郡縣給有旌匾。
子振齊,邑庠生,今世其業。
來師會 按《桐廬縣志》:來師會,字成溪,崇祯年間,授太醫院吏目。
林時
萬曆間,浙大疫,從父道川治療,日活數十百人。
晚年述父意著書,曰《痘科切要》、《兒科方要》。
事繼母以孝聞。
女弟少寡,無所依,迎養于家,終身無間言。
故人程生負課千金,久系,元溟代償之。
崇祯庚辰,歲大饑,元溟出橐金于江右,籴米五百斛,悉散與親故。
年八十二而卒。
子孫至八十餘人。
劉貴柄 按《旌德縣志》:劉貴柄,十二都人。
資性明敏,得異人傳授,精岐黃之術,遵古方而不執,每治奇證辄效。
崇祯六年,疫甚,施藥療病,施粥赈饑,活人無數。
查萬合 按《江南通志》:查萬合,号了吾,甯國府人。
針術最精,人稱半仙。
有陳貞一者,久以醫自負,及遇萬合,深悔所學,執弟子禮惟謹。
或問萬合所活幾何?應曰:我非能生人,但不殺人耳。
邝賢貞 按《臨武縣志》:邝賢貞,字文甯。
少嗜學,數奇不售,七困棘闱。
崇祯戊辰,應貢選,入北雍,授江西定南令,居官四載,以治行卓異,晉雲南維摩知州。
未幾,以母老乞終,遂絕意仕進。
性嗜古,博覽羣書,尤精岐黃術,《脈訣》、《難經》,躬自繕寫,全活不可勝計。
陶養恒 按《天台縣志》:陶養恒,諱茂術,精岐黃。
崇祯間,時疾遍行,縣令設局施藥,命恒調劑,獲全萬餘人。
各當道給扁旌獎,冠帶榮身。
子端雍,号君巍,夙性至孝,年十三,即能刲股起母氏疴。
業儒未就,亦踵其業,舉為醫學訓科。
郭民安【郭民康】 按《巢縣志》:郭民安,字華台,訓導藩之子,望雲先生之後,為邑庠生。
精于醫學大小方脈,傾鄰邑就醫者填門,仍輕财好施,遇病者如痌瘝在己。
崇祯八年,寇陷城,民安時同邑令及諸生巡城協守,被賊執,皆不屈,賊次第殺之。
将及公,忽一賊奔救,曰:八十老翁,降之何用?殺之何為?得不殺。
後憶之,乃是上年過路病夫施藥愈之者也。
弟民康,号平海,以醫聲聞遠迩,其為人雅懷曠緻,更出羣流,先民安卒。
徐宗彜 按《休甯縣志》:徐宗彜,字孝威,南街人,由國學授太醫院吏目歸,活人無算,不受資。
從弟妻殉烈,以次子後之。
金有奇 按《休甯縣志》:金有奇,字養純,上溪口人,精岐黃術,投太醫院吏目。
崇祯辛巳,山寇披猖,官兵駐剿,多嬰疠疫瀕危者,悉賴以生,裹糧踵謝,卻弗受。
家雖貧,事老母必供甘旨。
凡所入,皆與弟共之。
着有《杏春齋詩》、《孝悌歌》行世。
李光武 按《休甯縣志》:李光武,字袓岩,中市人。
世習軒岐業,活人殊多。
兄艱子,為之買妾育後;及兄嫂殁,竭力殡葬,人稱其友。
鮑宗益 按《巢縣志》:鮑宗益,字若虞,為邑廪生,聰敏絕倫,舉業之外,博通曲藝,凡星相蔔筮之類,無不臻妙,而尤精于醫,雖專門名手,莫能過。
晚年,頗歸宗門,學出世法,遂棄舉子業。
以貧故,稍稍為人理病,手辄奏效,大為時推。
素滑稽,善調笑。
時遼左吳某求醫,疾愈,贈以匾,額曰超然古處。
不得已往謝,途中口占詩二首,自嘲曰:超然何事見超然?赢得高題匾額懸。
草屋獸頭無處放,虎皮羊質有何妍。
豈知畏事偏多事,不道安襌轉累襌。
美譽不虞殊自愧,老年無計閉門堅。
古處甯輕談古處?枵腸空腹何須數。
豈真有學下徐榻,隻令非公入偃俯。
熱面不禁風雪寒,閑身無異利名苦。
何如十五年前事,國手儒林猶小補。
蓋前邑令,曾贈以儒林國手匾額也。
公幼多病,以病精醫,由醫更進于坐功學道,大有造諧。
年幾八十,無疾而終。
方鼎 按《合肥縣志》:方鼎,歙人,家于廬,工醫,能治異疾,屢試多效。
公卿鹹延緻之。
有貧不能具藥值者,施與無倦。
廬稱名醫,必曰:前有李恒,後有方鼎。
蔚之瑚 按《合肥縣志》:蔚之瑚,合肥人,精岐黃。
崇祯辛巳大疫,普施藥餌,全活甚多。
方超 按《合肥縣志》:方超,歙縣人,遊于廬,以善醫名。
子仁,庠生,亦精其術。
李潭 按《武城縣志》:李潭,善岐黃之學,晚年益精診視,定病者兇吉。
崇祯十四年,瘟疫流行,潭施藥救貧,病者大半生,全縣申請給冠帶表闾。
年八十,猶善飲,行步如飛。
八十四,無疾而終。
子八人,孫四十餘人。
今其子廷機八十四,亦壯捷無比。
吳邦甯 按《休甯縣志》:吳邦甯,字惟和,黎陽人。
本姓施,因紹吳雲川醫業,遂姓吳。
性剛直豪爽,每與人論說,善解人頤,士大夫無不羨其有仙風道骨。
以醫濟世五十年,臨危救活者甚衆。
尤精幼科,有《痘疹心法》一書。
教子以聖賢之學,嘗曰:世事變幻如浮雲,惟讀書明理,修身克己為究竟。
令長子璜複姓,故璜勉承父志,以學見重于有道先生雲。
汪汝桂 按《休甯縣志》:汪汝桂,字景南,渠口人。
幼體羸,學醫,遊姑熟,得名師傳,兼綜東垣、丹溪諸法,遠至黟、祁,所在奏奇功。
為人言不妄發,渾涵長厚,羣以有道歸之。
畢荩臣 按《新城縣志》:畢荩臣,字緻吾,贈副都禦史理五世孫,霍州知州成元孫也。
渾厚有古君子風,少喜讀書,家貧不能俱脡脯,乃去而學岐黃,從遊名醫劉南川之門。
久之,名噪遠近,授太醫院吏目冠帶。
其于病也,辨南北,審強弱,察四時陰陽氣候,投一二劑無不霍然。
其最精者,尤在傷寒痘疹,診視立辨生死,百不爽一,全活無算。
晨起,雖車騎盈門,必次第而至,不先富貴,不遺貧賤,時時懸藥施人,不索其直。
益都王太仆潆性嚴重,荩臣至,躬自執爨進食,俨如大賓。
青城令某病脹,絕粒數日,荩臣至,一匕而愈。
邑王大司馬建牙宣大,每病數千裡迎迓,非荩臣不他任也。
一日遠出,父病亟,家人環泣。
荩臣急診脈曰:無慮也。
才一劑,血出數升,病良已。
其術奇妙類如此。
崇祯壬午,城陷殉難,年四十八。
荩臣殁,靈爽如在。
子元宰及其妻女病痢瘧,或病癰痿,或痘疔,屢夢荩臣投以藥,且示以某日當痊,皆如言向應,異哉!知府李鴻霔撰傳。
侯周臣 按《蘇州府志》:侯周臣,字昆璧,先世嘉定人,性孝友,笃學好修。
因讀《素問》、《靈樞》諸篇,謂《内經》一書,與《周易》相表裡,天人性命之理,盡在是矣。
遂棄帖括,專精醫術。
後徙居長洲,投藥辄效,賴以全活者無算。
凡有所得,悉以赈貧。
崇祯癸酉,巡按祁彪佳親訪耆碩,首舉周臣,輯其善事,嘉獎德行,有逸民古君子之稱。
卒年七十九。
子秉忠,字受璧,克繩其業,尤敦節義。
孫曰欽,字心翼,幼穎敏,讀書數行俱下,為舉子業,稍暇即習岐黃諸書,窺其堂奧,督學奇其文,拔置第二,有聲黉序。
後以诖誤,仍理舊業,竟成名醫,更字心璧。
士大夫鹹禮重之。
吳羲坤 按《蘇州府志》:吳羲坤,字太元,吳縣人,精于治疫。
崇祯末,多所全活。
雷時震 按《進賢縣志》:雷時震,字普春,以醫名,選為太醫院吏目,升禦醫光祿寺丞。
厥子應運世其官。
震尤善外科。
為人缜密謙謹,曆事神光熹愍四廟,不分外幹澤。
趙律 按《畿輔通志》:趙律,雄縣人。
性恬靜慈愛,居家孝友,幼嗜問學,長厭舉子業,遂精詩學,前後有司校,鹹以隐君子禮遇之。
後感母疾,乃學醫術,洞究軒岐之秘,以濟人為念,略不責報。
尤精太素脈,易州守某诖誤失官,屬診其脈,律曰:來春可辨明。
後如其言得白,除上蔡令。
過雄,複請診之,律驚惶不敢對,陰謂其子曰:此斬首分骸脈也,兇莫甚焉!後遭流賊之變,夫與婦俱死節。
姜(上山下成) 按《儀真縣志》:姜(上山下成),字如岡,太醫院判端九世孫。
幼治舉子業弗就,改習家藏《素問》、《靈樞》諸書,考究精博,得源彙流,于傷寒尤工。
萬曆甲辰癸卯間,疫氣傳染,人多不保其生,(上山下成)以家學治之,皆觸手驗。
遇貧乏一無所取,間出所有贈之,以資調攝。
生平不多言笑,而性尤謙和。
崇祯間,三舉賓筵,一獎善人。
巡按禦皮暨郡縣給有旌匾。
子振齊,邑庠生,今世其業。
來師會 按《桐廬縣志》:來師會,字成溪,崇祯年間,授太醫院吏目。
林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