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五百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醫術名流列傳
明
程國輔
按《休甯縣志》:程國輔,字廷輔,榆村人,通儒術,尤長于醫。
驸馬王克恭鎮新安,每延訪之。
守閩,值公主疾,遣使迎至,一劑奏效,自為文以贈。
汪副護 按《休甯縣志》:汪副護,字天相,城西人。
少通儒術,改業醫,師祁門汪機。
尋曆姑蘇京口訪明師,遂精醫學。
袓東垣老人,專以扶元氣為主,因号培元。
醫行四十餘年,全活甚衆。
生平樂善好施,四城通道,并建亭憩行者,兼修遠近廟宇,悉出賣藥金。
着有《試效集成》暨諸醫書行世。
劉松泉 按《儀真縣志》:劉松泉,世醫也。
道經坐草婦未娩而死,診曰:此可活,一藥立蘇,并全其子。
邑人求視疾,無貧富悉奔其急,每夜歸,釋所受藥資,不篝燈,人诘其故?答曰:恐有豐啬好惡,不如不分别為愈也。
夜見偷兒洞璧入,即以養所得金與之。
誡之曰:度此足汝生計。
此何事?今勿為也!後有及時鮮品,每日必獲自藥台,莫知其自,如是者數年。
一日,欲新含桃以薦,忽見一人置一籠,疾趨而出,挽訊其故,即當年暮夜受金者也。
劉複誡之,饋始絕。
有弟啖魚羹而咽,與人言則通,下勺水便塞。
松泉診之,命取象牙鎊屑,以沸酒和飲之,立下飲食。
弟亦知醫,請故,答曰:此非骨鲠,乃魚鱗橫氣門也。
鱗性輕,語出則肺氣外沖而開,外物入則掩而閉。
象故龍種,性能化諸骨,以熱酒下之,未有不融者。
晚年失偶,其子買婢以進,乃顧謂其子曰:吾今老矣,奈何誤人少女?制裝嫁之,其德厚如此。
壽至七十餘。
一日,語其子曰:三日後,予當逝,上帝命我承乏泰興城隍。
越三日遂終。
吳士龍 按《休甯縣志》:吳士龍,号渤海,臨溪人。
穎敏任俠,初業儒不售,博通韬钤擊刺,琴箫詩畫,而尤精于醫,岐黃以下書悉精勘,切脈針灸,投多奇中,羣醫莫識,考之皆古方書所載也。
起病不責糈橐,有蓄辄散之擠乏。
子文衮夭,未婚妻死烈,士龍傾橐為上請旌表。
貧老怡然,自題其小齋有句雲:一錢罄矣還栽菊,四壁蕭然不賣琴。
可想其概。
年踰七十卒。
宋武 按《鳳陽府志》:宋武,字汝南。
家世業醫,武尤精其學,有治辄奏效。
總兵周仕鳳遘急疾,在彌留間,武命剉蔥一束置臍上,以火熨之,須臾目開,乃啟其口,一藥而愈。
設局施藥數載,全活者千餘人。
又好賢敦誼,能詩文,所著有《青溪草堂集》。
王貫 按《蘇州府志》:王貫,幼讀書,家貧,乃攻醫。
知府曹鳳偶得疾,遍求醫不愈,有薦貫者,曹閱其用藥與諸醫同,而貫獨效,問之,對曰:醫者意也。
公體魁梧,使與常人等,則一身之間,藥力豈能周到?今以一人而兼兩人之劑,用藥同而成功異,非有他也。
後曹有恙,通貫即瘳,醫名大播。
施文彬 按《蘇州府志》:施文彬,字宗文。
父惟德,膺薦入太醫。
至文彬,學益明習,定方審藥,無出其右。
絕不矜能責報,遇貧者,急往治之。
嘗曰:貧人自忽其疾,而我亦忽之,不急往,恐緩不可為矣。
有亡賴嘗侵以非禮,弗較。
既病困,昏夜往救,投劑立愈。
人鹹道其心術之良。
年六十,事母依依有孺慕情。
弟文惠早世,撫其遺孤,為之婚嫁焉。
王敏 按《蘇州府志》:王敏,字時勉。
少孤貧,從韓有盛學醫,名日起。
一婦人病血蠱,衆治之不愈,敏曰:娠耳,當得男。
投之安胎劑,果得男。
海道總帥燕客飾伶人為女子佐酒,無疾也,敏視其頰,頳面青羸而氣微促,語帥曰:火克金之兆也,火令司天其殆矣。
明年六月嘔血死。
千戶申志年近二十,忽瞑眩谵語,體熱而欬,衆以傷寒治。
敏曰:痘也。
與升均湯而瘡出。
一人疽發背不起,瘍醫言起則治矣。
敏曰:是擊指脈,即起亦不治。
衆劫以艾,疽起如栗。
衆曰:無傷矣!三日死。
敏與張頤同時,敏年差少,頤瞽敏聩,而皆有名吳下。
李守道 按《建甯府志》:李守道,字存吾,浦城人。
少治壁經,讀元化傳,撫案太息曰:獄吏畏法,不敢受遺書,曷不授吳普、樊阿,僅為五禽之戲耶?日仰卧帳中,繹《素問》、《靈樞》之旨,久之悟,診療不出陰陽,試辄驗。
有中痰痫證者,殊怪,諸醫環視,技皆窮。
道手扪其腕曰:疾易耳。
令俯首,砌艾灸顱後,口(口銜)刀圭少許,随補以糜,病尋愈。
尤善療貧兒,謂若輩何從得(口父)咀。
每出門,輿前擁乞,罄籠不取值。
貧者借全活,多詣門,加額頌祝而去。
曹德 按《蘇州府志》:曹德,字子新,無錫人。
幼讀《孟子》,至術不可不慎,歎曰:吾其業醫乎?來師錢氏為兒醫,盡得其傳,術加神焉。
徙居胥江,診視投藥,計日可愈。
一達官家以孫病迎德,子告曰:老父病瘧,請諸醫療。
德曰:先愈袓而及孫可乎?兩日間,袓孫并霍然起,人始知德非專幼科也。
年踰九十,無疾而終。
鄭欽谕 按《蘇州府志》:鄭欽谕,字三山,吳縣人。
性孝友,沖和樂易,與之處者,如坐春風中。
先代習帶下醫,因世其業。
四方造請,饋遺所入,辄以濟人。
凡飼饑絮寒,埋胔掩骼,不可勝數。
家有杏圃,花竹交錯,日與高人逸士往來。
年七十六卒。
沈與齡 按《蘇州府志》:沈與齡,号竹亭,吳江人。
工醫,能決生死。
着《醫便》行世。
沈颋 按《蘇州府志》:沈颋,字朗仲,颢弟,以醫擅名,品行高雅,士論重之。
按《吳縣志》:颋究心岐黃術,得東垣派,為吳名醫。
汪梧 按《婺源縣志》:汪梧,字濟鳳,大畈人。
聞衢之開化有林氏,善岐黃術,往從學焉。
盡得其傳以歸,治疾投劑即效,四方求療者,車馬填門。
尤精于太素脈,斷人終身休咎,無爽。
張沖虛 按《蘇州府志》:張沖虛,善醫,多奇效。
有道人就竈吹火,一蜈蚣伏火筒,誤吸入,腹痛不可忍。
沖虛視之,命碎雞子數枚,傾白碗中,令啜之,良久痛少定;索生油與咽,須臾大吐,則雞子與蜈蚣纏束而下。
蓋二物氣類相制,入腹則合為一。
人服其得醫意雲。
沈真 按《蘇州府志》:沈真,字士怡,别号絕聽老人。
精于醫。
患傷寒難治,因以仲景論為主,取李浩《或問》、郭雍《補亡》,由漢迄今,凡論傷寒者,集而為傳,諸名家稱之。
張溫 按《婺源縣志》:張溫,甲道人。
少習儒,以親老業醫,妙得其解。
尤精仲景方書,凡傷寒諸證,半劑即起,人号為張半貼。
太平進士李元調父患手麻木,不能屈伸,累醫不效,溫投數劑即愈。
其人善書,揮翰以贈。
蘇浚 按《福建通志》:蘇浚,南安人,善岐黃術,有秘方,求藥者無不予,亦不受直,人皆德之。
江一道 按《婺源縣志》:江一道,字養初,江灣人。
少負俠氣,遇異人授以軒岐奇術。
兄都禦史一麟,督漕淮上河,工人以疫死者相枕籍。
麟言道善醫狀于河道,尚書潘以禮召緻之,道按證療治,所活甚衆。
特薦于朝,授太醫院吏目。
蔣曉 按《鎮江府志》:蔣曉,字東明,丹陽人,世業醫。
偶見黃冠賣蔔于市者,自稱味元子,從之遊,得其《保幼一綿》以治疾,皆奇驗。
有王生者,子方周,忽不乳食,肌肉盡削,醫以為疳,曉曰:此相思證也。
衆皆嗤笑之。
曉令取平時玩弄之物,悉陳于前,有小木魚,兒一見喜笑,疾遂已。
諸攻病皆此類。
孫乘龍世其術。
魏思敬 按《無錫縣志》:魏思敬,袓叔臯元,本州島醫學學錄,業婦人科。
思敬及子公哲,公哲子宗美,并世其業。
宗美官醫學訓科,子朝器、孫镛亦工醫。
汪顯高 按《婺源縣志》:汪顯高,大畈人,字道齋,以儒醫遊鄉紳間,多奇中,活人甚多。
嘗從遊中丞座上,得接黃冠,授性命秘旨,且屬廣稱,高術益神。
先艱嗣,後夢神人雲:汝德厚,當畀爾子。
果得三子。
次子守齋,三子接齋,俱世其業。
施教 按《無錫縣志》:施教,字子承,号心菊。
五歲喪父,有志為儒者,讀書研精深造,曆年不遇,求其舊業,已失所傳,不可考據,乃盡取《素問》、《難經》、劉、張諸家之書,互為參證。
讀書既久,乃易通曉,至于診切,若有神遇,因洞知百病之所由,投之無不立效。
不問貧富貴賤,報與不報,皆濟之。
好施予,樂周人之急,其後遂大昌焉。
江德泮 按《婺源縣志》:江德泮,字文育,旃坑人。
讀書屏風山中,适有異僧在山襌定,謂曰:子道味潇清,功名分薄,因以外科秘術授之。
戒曰:以此濟人,無罔利也!自是内外針灸諸科,洞灼玄微,怪證應手而蘇,全活甚衆。
遵僧訓,施藥濟貧。
其子天元、孫震亨、曾孫原岷,醫治世人,迄今杏成林焉。
莊履嚴 按《江陰縣志》:莊履嚴,字若旸,工醫能詩,診治有奇驗,活人不可勝紀。
着《醫理發微》,習醫者多宗尚之。
顧儒 按《江陰縣志》:顧儒,字成憲,少業儒,因侍父疾久,遂通醫,投劑無不立效。
病家嘗夢其袓先,告以疾非顧翁弗療,遠近争延緻。
貧者往往予之藥,複佐之薪米。
着《簡明醫要》五卷。
年八十終。
高叔宗
驸馬王克恭鎮新安,每延訪之。
守閩,值公主疾,遣使迎至,一劑奏效,自為文以贈。
汪副護 按《休甯縣志》:汪副護,字天相,城西人。
少通儒術,改業醫,師祁門汪機。
尋曆姑蘇京口訪明師,遂精醫學。
袓東垣老人,專以扶元氣為主,因号培元。
醫行四十餘年,全活甚衆。
生平樂善好施,四城通道,并建亭憩行者,兼修遠近廟宇,悉出賣藥金。
着有《試效集成》暨諸醫書行世。
劉松泉 按《儀真縣志》:劉松泉,世醫也。
道經坐草婦未娩而死,診曰:此可活,一藥立蘇,并全其子。
邑人求視疾,無貧富悉奔其急,每夜歸,釋所受藥資,不篝燈,人诘其故?答曰:恐有豐啬好惡,不如不分别為愈也。
夜見偷兒洞璧入,即以養所得金與之。
誡之曰:度此足汝生計。
此何事?今勿為也!後有及時鮮品,每日必獲自藥台,莫知其自,如是者數年。
一日,欲新含桃以薦,忽見一人置一籠,疾趨而出,挽訊其故,即當年暮夜受金者也。
劉複誡之,饋始絕。
有弟啖魚羹而咽,與人言則通,下勺水便塞。
松泉診之,命取象牙鎊屑,以沸酒和飲之,立下飲食。
弟亦知醫,請故,答曰:此非骨鲠,乃魚鱗橫氣門也。
鱗性輕,語出則肺氣外沖而開,外物入則掩而閉。
象故龍種,性能化諸骨,以熱酒下之,未有不融者。
晚年失偶,其子買婢以進,乃顧謂其子曰:吾今老矣,奈何誤人少女?制裝嫁之,其德厚如此。
壽至七十餘。
一日,語其子曰:三日後,予當逝,上帝命我承乏泰興城隍。
越三日遂終。
吳士龍 按《休甯縣志》:吳士龍,号渤海,臨溪人。
穎敏任俠,初業儒不售,博通韬钤擊刺,琴箫詩畫,而尤精于醫,岐黃以下書悉精勘,切脈針灸,投多奇中,羣醫莫識,考之皆古方書所載也。
起病不責糈橐,有蓄辄散之擠乏。
子文衮夭,未婚妻死烈,士龍傾橐為上請旌表。
貧老怡然,自題其小齋有句雲:一錢罄矣還栽菊,四壁蕭然不賣琴。
可想其概。
年踰七十卒。
宋武 按《鳳陽府志》:宋武,字汝南。
家世業醫,武尤精其學,有治辄奏效。
總兵周仕鳳遘急疾,在彌留間,武命剉蔥一束置臍上,以火熨之,須臾目開,乃啟其口,一藥而愈。
設局施藥數載,全活者千餘人。
又好賢敦誼,能詩文,所著有《青溪草堂集》。
王貫 按《蘇州府志》:王貫,幼讀書,家貧,乃攻醫。
知府曹鳳偶得疾,遍求醫不愈,有薦貫者,曹閱其用藥與諸醫同,而貫獨效,問之,對曰:醫者意也。
公體魁梧,使與常人等,則一身之間,藥力豈能周到?今以一人而兼兩人之劑,用藥同而成功異,非有他也。
後曹有恙,通貫即瘳,醫名大播。
施文彬 按《蘇州府志》:施文彬,字宗文。
父惟德,膺薦入太醫。
至文彬,學益明習,定方審藥,無出其右。
絕不矜能責報,遇貧者,急往治之。
嘗曰:貧人自忽其疾,而我亦忽之,不急往,恐緩不可為矣。
有亡賴嘗侵以非禮,弗較。
既病困,昏夜往救,投劑立愈。
人鹹道其心術之良。
年六十,事母依依有孺慕情。
弟文惠早世,撫其遺孤,為之婚嫁焉。
王敏 按《蘇州府志》:王敏,字時勉。
少孤貧,從韓有盛學醫,名日起。
一婦人病血蠱,衆治之不愈,敏曰:娠耳,當得男。
投之安胎劑,果得男。
海道總帥燕客飾伶人為女子佐酒,無疾也,敏視其頰,頳面青羸而氣微促,語帥曰:火克金之兆也,火令司天其殆矣。
明年六月嘔血死。
千戶申志年近二十,忽瞑眩谵語,體熱而欬,衆以傷寒治。
敏曰:痘也。
與升均湯而瘡出。
一人疽發背不起,瘍醫言起則治矣。
敏曰:是擊指脈,即起亦不治。
衆劫以艾,疽起如栗。
衆曰:無傷矣!三日死。
敏與張頤同時,敏年差少,頤瞽敏聩,而皆有名吳下。
李守道 按《建甯府志》:李守道,字存吾,浦城人。
少治壁經,讀元化傳,撫案太息曰:獄吏畏法,不敢受遺書,曷不授吳普、樊阿,僅為五禽之戲耶?日仰卧帳中,繹《素問》、《靈樞》之旨,久之悟,診療不出陰陽,試辄驗。
有中痰痫證者,殊怪,諸醫環視,技皆窮。
道手扪其腕曰:疾易耳。
令俯首,砌艾灸顱後,口(口銜)刀圭少許,随補以糜,病尋愈。
尤善療貧兒,謂若輩何從得(口父)咀。
每出門,輿前擁乞,罄籠不取值。
貧者借全活,多詣門,加額頌祝而去。
曹德 按《蘇州府志》:曹德,字子新,無錫人。
幼讀《孟子》,至術不可不慎,歎曰:吾其業醫乎?來師錢氏為兒醫,盡得其傳,術加神焉。
徙居胥江,診視投藥,計日可愈。
一達官家以孫病迎德,子告曰:老父病瘧,請諸醫療。
德曰:先愈袓而及孫可乎?兩日間,袓孫并霍然起,人始知德非專幼科也。
年踰九十,無疾而終。
鄭欽谕 按《蘇州府志》:鄭欽谕,字三山,吳縣人。
性孝友,沖和樂易,與之處者,如坐春風中。
先代習帶下醫,因世其業。
四方造請,饋遺所入,辄以濟人。
凡飼饑絮寒,埋胔掩骼,不可勝數。
家有杏圃,花竹交錯,日與高人逸士往來。
年七十六卒。
沈與齡 按《蘇州府志》:沈與齡,号竹亭,吳江人。
工醫,能決生死。
着《醫便》行世。
沈颋 按《蘇州府志》:沈颋,字朗仲,颢弟,以醫擅名,品行高雅,士論重之。
按《吳縣志》:颋究心岐黃術,得東垣派,為吳名醫。
汪梧 按《婺源縣志》:汪梧,字濟鳳,大畈人。
聞衢之開化有林氏,善岐黃術,往從學焉。
盡得其傳以歸,治疾投劑即效,四方求療者,車馬填門。
尤精于太素脈,斷人終身休咎,無爽。
張沖虛 按《蘇州府志》:張沖虛,善醫,多奇效。
有道人就竈吹火,一蜈蚣伏火筒,誤吸入,腹痛不可忍。
沖虛視之,命碎雞子數枚,傾白碗中,令啜之,良久痛少定;索生油與咽,須臾大吐,則雞子與蜈蚣纏束而下。
蓋二物氣類相制,入腹則合為一。
人服其得醫意雲。
沈真 按《蘇州府志》:沈真,字士怡,别号絕聽老人。
精于醫。
患傷寒難治,因以仲景論為主,取李浩《或問》、郭雍《補亡》,由漢迄今,凡論傷寒者,集而為傳,諸名家稱之。
張溫 按《婺源縣志》:張溫,甲道人。
少習儒,以親老業醫,妙得其解。
尤精仲景方書,凡傷寒諸證,半劑即起,人号為張半貼。
太平進士李元調父患手麻木,不能屈伸,累醫不效,溫投數劑即愈。
其人善書,揮翰以贈。
蘇浚 按《福建通志》:蘇浚,南安人,善岐黃術,有秘方,求藥者無不予,亦不受直,人皆德之。
江一道 按《婺源縣志》:江一道,字養初,江灣人。
少負俠氣,遇異人授以軒岐奇術。
兄都禦史一麟,督漕淮上河,工人以疫死者相枕籍。
麟言道善醫狀于河道,尚書潘以禮召緻之,道按證療治,所活甚衆。
特薦于朝,授太醫院吏目。
蔣曉 按《鎮江府志》:蔣曉,字東明,丹陽人,世業醫。
偶見黃冠賣蔔于市者,自稱味元子,從之遊,得其《保幼一綿》以治疾,皆奇驗。
有王生者,子方周,忽不乳食,肌肉盡削,醫以為疳,曉曰:此相思證也。
衆皆嗤笑之。
曉令取平時玩弄之物,悉陳于前,有小木魚,兒一見喜笑,疾遂已。
諸攻病皆此類。
孫乘龍世其術。
魏思敬 按《無錫縣志》:魏思敬,袓叔臯元,本州島醫學學錄,業婦人科。
思敬及子公哲,公哲子宗美,并世其業。
宗美官醫學訓科,子朝器、孫镛亦工醫。
汪顯高 按《婺源縣志》:汪顯高,大畈人,字道齋,以儒醫遊鄉紳間,多奇中,活人甚多。
嘗從遊中丞座上,得接黃冠,授性命秘旨,且屬廣稱,高術益神。
先艱嗣,後夢神人雲:汝德厚,當畀爾子。
果得三子。
次子守齋,三子接齋,俱世其業。
施教 按《無錫縣志》:施教,字子承,号心菊。
五歲喪父,有志為儒者,讀書研精深造,曆年不遇,求其舊業,已失所傳,不可考據,乃盡取《素問》、《難經》、劉、張諸家之書,互為參證。
讀書既久,乃易通曉,至于診切,若有神遇,因洞知百病之所由,投之無不立效。
不問貧富貴賤,報與不報,皆濟之。
好施予,樂周人之急,其後遂大昌焉。
江德泮 按《婺源縣志》:江德泮,字文育,旃坑人。
讀書屏風山中,适有異僧在山襌定,謂曰:子道味潇清,功名分薄,因以外科秘術授之。
戒曰:以此濟人,無罔利也!自是内外針灸諸科,洞灼玄微,怪證應手而蘇,全活甚衆。
遵僧訓,施藥濟貧。
其子天元、孫震亨、曾孫原岷,醫治世人,迄今杏成林焉。
莊履嚴 按《江陰縣志》:莊履嚴,字若旸,工醫能詩,診治有奇驗,活人不可勝紀。
着《醫理發微》,習醫者多宗尚之。
顧儒 按《江陰縣志》:顧儒,字成憲,少業儒,因侍父疾久,遂通醫,投劑無不立效。
病家嘗夢其袓先,告以疾非顧翁弗療,遠近争延緻。
貧者往往予之藥,複佐之薪米。
着《簡明醫要》五卷。
年八十終。
高叔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