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四百九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凸起且作癢,請予。
予曰:此風熱也。
用人參敗毒散加防風、荊芥一服安。
後有患此者,用荊芥敗毒散加人參服之,外浴水楊湯,皆效。
一小兒落痂後,瘢毒不平,人問予。
予曰:痘家戒食姜,恐靥不齊,瘢不平也。
問之,果然。
一小兒落痂後,瘢腫複成瘡,久不愈,請予治。
予曰:此痘毒瘡也。
由犯手挦掐,不得自脫,故皮肉受傷而複作瘡,以苦參丸與服愈。
郡别駕蕭壬峯一女乙醜冬出痘,請全調治。
緣嬌惜太過,非雞與煎熬厚味不食,而彼處風俗,有病必食雄雞,全請戒之,不聽。
全告曰:不肯慎口,他日蓄毒作病,必費調理。
公不肯信,自丙寅年後,兩目出淚,眼弦亦爛。
全曰:此毒發于肝,肝火旺也。
公曰:目上下睑屬脾,脾有熱乎:全曰:此因淚出不止,浸淫爛潰也。
乃用瀉青丸方去大黃加柴胡、黃芩、密蒙花,煉蜜為丸,服半年後而目不出淚,眼弦平複。
丁卯夏又小便如靛青,點滴着肉處,皆爛成瘡泡。
全曰:此亦肝火也。
公曰:膀胱之熱。
全曰:肝色青,乃肝移熱于膀胱也。
又用瀉青丸方去大黃加柴胡、木通、車前子,煉蜜為丸,服之安。
公曰:悔不早聽佳論耳。
邑文學胡近濱長女出痘不甚密,亦不十分光壯飽滿,與藥點滴不入口,蓋平生不肯服藥也。
收靥時,一片薄殼,逆痘也。
足膝發癰毒,與藥一飲而盡。
近濱夫婦喜,餘曰:勿喜,病不可為也。
近濱問故?予曰:脾主味,開竅于口。
經曰:口和則知五味。
令愛素不肯服藥,今肯服藥且盡,是不知味而脾敗矣。
況膝膑之處,脾實主之,脾敗則亦不能成膿。
及請方士蔡谷陽針之,果皆清水。
次日死。
蕲水夏佐南長子痘後,手足發癰,請予視之,見其面色黎黑,精神疲困,飲食且少。
予曰:令嗣之痘,未得起壯,收靥太急,今發癰毒,乃倒陷歸腎證也,必不能成膿而死。
果然。
一小兒痘後發癰,急請予治,予用十全大補湯加連翹、金銀花治之愈。
蓋其癰已潰,故用是方。
凡潰癰者,以是治之,未有不愈者。
一小兒痘後發癰,即請予治,予用解毒内托散調理愈。
黃岡蔡丹泉子痘後卵腫,吾子邦正視之,作厥陰肝經病是也。
丹泉不自安,使人問予。
予曰:非癰,乃厥陰肝病。
因寄一方,用小柴胡湯加青皮、木通、山楂肉,調理愈。
邑丞雷省齋一孫出痘,七日倒陷,予往視,發出。
雷問曰:再服何藥?予曰:痘即發出,毒猶太甚。
欲解其毒,中氣素虛,恐傷中氣,又緻倒靥;欲補其中,恐助毒火,又傷其目。
不如節飲食,适寒溫,以待自安。
時萬世喬欲進補中藥,聞予言止。
偶因傷食發熱,予不在,世喬言于衆曰:昔欲用藥,密齋力阻,今亟矣,奈何?雷怒,乃作參、芪溫補劑服之,韓鳳岐與吾子邦治不敢止。
予聞之,往問曰:勸勿服藥,恐其傷目,何求效速耶?雷曰:但得生,雖帶疾何妨,蓋謂必不得生也。
予又告曰:令孫必無事,他日損目,須記吾言。
今果兩目俱盲,雷始悔不用予言,遽疏世喬。
邑司訓王月山子,痘後兩目畏明,予曰:肝火太旺,宜服瀉肝散加柴胡、蟬蛻、黃芩。
初一劑,用酒制大黃,其子畏藥苦不服,果成内障目盲。
邑人徐少柳子痘後兩目不開,吾兒邦治醫不效,乃請予視之。
予曰:兩泡高腫而不流淚,決非痘遺,乃脾經濕熱也。
遂制一方,用蒼朮童便浸、黃連酒炒、防風、升麻、生甘草為末,蜜水調服愈。
邑人蕭天秩子痘後,目有白瞖,延予視之,曰:此痘瘢也,治之無功。
果盲。
蕲水徐淑道出痘不靥,先君命全治之。
蕭桂屏再請團風李醫視之,用陳氏木香散一服。
予曰:悞也,必損目矣。
果損一目。
蕲水周望峯女出痘後,目閉不開。
予曰:令愛痘順無餘毒,必羞明證也。
乃試之,向暗則開,目不赤,向明則閉,又不流淚,此肝經火邪未除耳。
乃用羌活、防風、當歸梢、川芎、柴胡、蔓荊子、密蒙花、生甘草、淡竹葉,一服而目開,遍身痘瘢腫凸而起;再用四物湯加防風、荊芥、人參、連翹、生甘草服之愈。
吾邑多雲山周宅一小兒九歲,痘後出外,忽頭腫兩目不開,請甘大文視之。
大文問予,予曰:此非毒痘,乃風熱也。
因口授一方,用羌活、防風、升麻、柴胡、當歸、川芎、藁本、蔓荊子、細辛、甘菊花、黃芩酒炒。
大文依予往治之愈。
邑人張國重子痘,靥時面瘡潰腫,膿水浸淫,洩下膿血,後重不食,先請聞延南,作噤口痢治,不效,請予治之。
予察其證,乃是倒靥,非痢也。
在痘科中利下膿血痂皮者生,水谷不化者死。
在《傷寒》厥陰經病論則曰:熱畜于裡,當便膿血,勿治,利盡膿血自愈。
予思此疾不死,不可亟治,乃買藥制藥,故延緩以待之。
數日後度其膿血将盡,乃用四君子湯加白芍藥、枳殼、黃連、木香,一服後重除利稍止,再服而能食,三服而痘靥告痊。
一小兒痘後發熱,大小便難,瘡瘢帶赤,他醫言虛,欲用保元湯。
予曰:不可!此實熱也,因食辛熱之物得之。
果食雞而得。
以連翹飲服之,愈。
一小兒痘後發熱不止,食少喜睡,延予視之,瘡瘢黑黯,乃知痘毒有陷也。
予問此兒痘瘡膿水必清,痂皮必薄否?其家答曰:果然不成膿,不結疕,但水出皮脫而幹也。
予告之曰:凡痘出初壯熱昏睡,常候也。
痘既收後,則邪氣已盡,正氣當複,熱漸退,食漸加,精神漸爽,亦常候也。
今皆不然,吾恐術無用矣。
遂辭歸。
半月後,忽昏冒死。
邑染匠徐姓者,一子痘後發熱,諸醫或用小柴胡湯,或用竹葉湯,或用黃連解毒湯,皆不效,熱益甚,請予治之。
予用保元湯加當歸、炒黑幹姜,一服熱去。
邑令唐肖峯子十二歲,戊辰正月出痘,時唐要吾偕入京,乃延予四子邦治、八子邦靖同韓鳳岐醫治。
痘靥後,右肩發一紅腫,非癰也,韓以針刺之,其手不能舉。
三月末,肖峯北歸,至上蔡聞之,甚憂。
予慰之曰:勿憂!及至察之,其手不痛,但軟弱無力,不能自舉,必用左手持之乃能舉。
唐問故?予曰:此肝熱氣虛也。
蓋肝主筋,資血以養,寒則縮,熱則張,惟補氣養血,則病自痊。
乃制一方,用人參、黃芪、當歸、川芎、白芍藥、川續斷、甘草節、白朮、桔梗、木香、薏苡仁、防風為末,山藥作糊為丸,服至半月愈。
蕲水汪元士子癸醜四月出痘,靥後忽然悶絕,目閉口合,一家大哭。
予曰:勿哭,吾固知有此病也。
乃命吾次子邦孝作調元湯加麥門冬濃煎汁,斡開口少與咽之;又令煮粥湯相間進之,須臾平複如故。
元士曰:神哉術也!敢問何以預知有此?予曰:正氣虛弱,邪氣方盛,壯火食氣,氣益弱矣。
今邪氣既退,正氣将生,乃否極泰來之兆,所以戒勿擾亂,待其自蘇。
人不知此意,卒見悶絕,便将抱動,呼喚号哭,神氣一散,其不救者多矣。
時有二醫在側,周醫雲:向者起病日犯太乙天符,尚恐有變。
予曰:運氣之論,岐黃之秘旨,專論其年,非謂起病日也。
況主客之氣,勝複之變,一歲之中,難以預料,豈可以是料病吉兇也。
信如爾言,太乙天符日起病者兇,然則太乙天符年有病者,皆不可治也?向醫曰:尚有餘毒。
予笑曰:取錢氏小兒書來!痘後餘毒有三:一者疥,二者癰,三者目赤,未言有昏瞀也。
蓋痘瘡或出不盡,發不透,靥不齊,或空殼無水,或清水非膿,此則有餘毒也。
今此痘起發胖壯,膿水飽滿,有何餘毒哉? 黃岡陶前墩子出痘将靥時,欬嗽喘急,吾子邦正醫之,用甘桔湯加牛蒡子、麥門冬服之未效,請予視之。
予謂正曰:汝用方是。
此證肺有火邪,火郁宜發之。
即如前方去麥門冬加紫蘇、地骨皮,一服即效。
一小兒痘後洗浴,面目一身盡腫,請予治。
予曰:此水氣也。
用四君子湯以補脾去濕,加黃芪以實表,防風以勝肌表之濕,麻黃以逐皮間之水,一服而腫減。
後以錢氏異功散加豬苓、澤瀉,調理而愈
予曰:此風熱也。
用人參敗毒散加防風、荊芥一服安。
後有患此者,用荊芥敗毒散加人參服之,外浴水楊湯,皆效。
一小兒落痂後,瘢毒不平,人問予。
予曰:痘家戒食姜,恐靥不齊,瘢不平也。
問之,果然。
一小兒落痂後,瘢腫複成瘡,久不愈,請予治。
予曰:此痘毒瘡也。
由犯手挦掐,不得自脫,故皮肉受傷而複作瘡,以苦參丸與服愈。
郡别駕蕭壬峯一女乙醜冬出痘,請全調治。
緣嬌惜太過,非雞與煎熬厚味不食,而彼處風俗,有病必食雄雞,全請戒之,不聽。
全告曰:不肯慎口,他日蓄毒作病,必費調理。
公不肯信,自丙寅年後,兩目出淚,眼弦亦爛。
全曰:此毒發于肝,肝火旺也。
公曰:目上下睑屬脾,脾有熱乎:全曰:此因淚出不止,浸淫爛潰也。
乃用瀉青丸方去大黃加柴胡、黃芩、密蒙花,煉蜜為丸,服半年後而目不出淚,眼弦平複。
丁卯夏又小便如靛青,點滴着肉處,皆爛成瘡泡。
全曰:此亦肝火也。
公曰:膀胱之熱。
全曰:肝色青,乃肝移熱于膀胱也。
又用瀉青丸方去大黃加柴胡、木通、車前子,煉蜜為丸,服之安。
公曰:悔不早聽佳論耳。
邑文學胡近濱長女出痘不甚密,亦不十分光壯飽滿,與藥點滴不入口,蓋平生不肯服藥也。
收靥時,一片薄殼,逆痘也。
足膝發癰毒,與藥一飲而盡。
近濱夫婦喜,餘曰:勿喜,病不可為也。
近濱問故?予曰:脾主味,開竅于口。
經曰:口和則知五味。
令愛素不肯服藥,今肯服藥且盡,是不知味而脾敗矣。
況膝膑之處,脾實主之,脾敗則亦不能成膿。
及請方士蔡谷陽針之,果皆清水。
次日死。
蕲水夏佐南長子痘後,手足發癰,請予視之,見其面色黎黑,精神疲困,飲食且少。
予曰:令嗣之痘,未得起壯,收靥太急,今發癰毒,乃倒陷歸腎證也,必不能成膿而死。
果然。
一小兒痘後發癰,急請予治,予用十全大補湯加連翹、金銀花治之愈。
蓋其癰已潰,故用是方。
凡潰癰者,以是治之,未有不愈者。
一小兒痘後發癰,即請予治,予用解毒内托散調理愈。
黃岡蔡丹泉子痘後卵腫,吾子邦正視之,作厥陰肝經病是也。
丹泉不自安,使人問予。
予曰:非癰,乃厥陰肝病。
因寄一方,用小柴胡湯加青皮、木通、山楂肉,調理愈。
邑丞雷省齋一孫出痘,七日倒陷,予往視,發出。
雷問曰:再服何藥?予曰:痘即發出,毒猶太甚。
欲解其毒,中氣素虛,恐傷中氣,又緻倒靥;欲補其中,恐助毒火,又傷其目。
不如節飲食,适寒溫,以待自安。
時萬世喬欲進補中藥,聞予言止。
偶因傷食發熱,予不在,世喬言于衆曰:昔欲用藥,密齋力阻,今亟矣,奈何?雷怒,乃作參、芪溫補劑服之,韓鳳岐與吾子邦治不敢止。
予聞之,往問曰:勸勿服藥,恐其傷目,何求效速耶?雷曰:但得生,雖帶疾何妨,蓋謂必不得生也。
予又告曰:令孫必無事,他日損目,須記吾言。
今果兩目俱盲,雷始悔不用予言,遽疏世喬。
邑司訓王月山子,痘後兩目畏明,予曰:肝火太旺,宜服瀉肝散加柴胡、蟬蛻、黃芩。
初一劑,用酒制大黃,其子畏藥苦不服,果成内障目盲。
邑人徐少柳子痘後兩目不開,吾兒邦治醫不效,乃請予視之。
予曰:兩泡高腫而不流淚,決非痘遺,乃脾經濕熱也。
遂制一方,用蒼朮童便浸、黃連酒炒、防風、升麻、生甘草為末,蜜水調服愈。
邑人蕭天秩子痘後,目有白瞖,延予視之,曰:此痘瘢也,治之無功。
果盲。
蕲水徐淑道出痘不靥,先君命全治之。
蕭桂屏再請團風李醫視之,用陳氏木香散一服。
予曰:悞也,必損目矣。
果損一目。
蕲水周望峯女出痘後,目閉不開。
予曰:令愛痘順無餘毒,必羞明證也。
乃試之,向暗則開,目不赤,向明則閉,又不流淚,此肝經火邪未除耳。
乃用羌活、防風、當歸梢、川芎、柴胡、蔓荊子、密蒙花、生甘草、淡竹葉,一服而目開,遍身痘瘢腫凸而起;再用四物湯加防風、荊芥、人參、連翹、生甘草服之愈。
吾邑多雲山周宅一小兒九歲,痘後出外,忽頭腫兩目不開,請甘大文視之。
大文問予,予曰:此非毒痘,乃風熱也。
因口授一方,用羌活、防風、升麻、柴胡、當歸、川芎、藁本、蔓荊子、細辛、甘菊花、黃芩酒炒。
大文依予往治之愈。
邑人張國重子痘,靥時面瘡潰腫,膿水浸淫,洩下膿血,後重不食,先請聞延南,作噤口痢治,不效,請予治之。
予察其證,乃是倒靥,非痢也。
在痘科中利下膿血痂皮者生,水谷不化者死。
在《傷寒》厥陰經病論則曰:熱畜于裡,當便膿血,勿治,利盡膿血自愈。
予思此疾不死,不可亟治,乃買藥制藥,故延緩以待之。
數日後度其膿血将盡,乃用四君子湯加白芍藥、枳殼、黃連、木香,一服後重除利稍止,再服而能食,三服而痘靥告痊。
一小兒痘後發熱,大小便難,瘡瘢帶赤,他醫言虛,欲用保元湯。
予曰:不可!此實熱也,因食辛熱之物得之。
果食雞而得。
以連翹飲服之,愈。
一小兒痘後發熱不止,食少喜睡,延予視之,瘡瘢黑黯,乃知痘毒有陷也。
予問此兒痘瘡膿水必清,痂皮必薄否?其家答曰:果然不成膿,不結疕,但水出皮脫而幹也。
予告之曰:凡痘出初壯熱昏睡,常候也。
痘既收後,則邪氣已盡,正氣當複,熱漸退,食漸加,精神漸爽,亦常候也。
今皆不然,吾恐術無用矣。
遂辭歸。
半月後,忽昏冒死。
邑染匠徐姓者,一子痘後發熱,諸醫或用小柴胡湯,或用竹葉湯,或用黃連解毒湯,皆不效,熱益甚,請予治之。
予用保元湯加當歸、炒黑幹姜,一服熱去。
邑令唐肖峯子十二歲,戊辰正月出痘,時唐要吾偕入京,乃延予四子邦治、八子邦靖同韓鳳岐醫治。
痘靥後,右肩發一紅腫,非癰也,韓以針刺之,其手不能舉。
三月末,肖峯北歸,至上蔡聞之,甚憂。
予慰之曰:勿憂!及至察之,其手不痛,但軟弱無力,不能自舉,必用左手持之乃能舉。
唐問故?予曰:此肝熱氣虛也。
蓋肝主筋,資血以養,寒則縮,熱則張,惟補氣養血,則病自痊。
乃制一方,用人參、黃芪、當歸、川芎、白芍藥、川續斷、甘草節、白朮、桔梗、木香、薏苡仁、防風為末,山藥作糊為丸,服至半月愈。
蕲水汪元士子癸醜四月出痘,靥後忽然悶絕,目閉口合,一家大哭。
予曰:勿哭,吾固知有此病也。
乃命吾次子邦孝作調元湯加麥門冬濃煎汁,斡開口少與咽之;又令煮粥湯相間進之,須臾平複如故。
元士曰:神哉術也!敢問何以預知有此?予曰:正氣虛弱,邪氣方盛,壯火食氣,氣益弱矣。
今邪氣既退,正氣将生,乃否極泰來之兆,所以戒勿擾亂,待其自蘇。
人不知此意,卒見悶絕,便将抱動,呼喚号哭,神氣一散,其不救者多矣。
時有二醫在側,周醫雲:向者起病日犯太乙天符,尚恐有變。
予曰:運氣之論,岐黃之秘旨,專論其年,非謂起病日也。
況主客之氣,勝複之變,一歲之中,難以預料,豈可以是料病吉兇也。
信如爾言,太乙天符日起病者兇,然則太乙天符年有病者,皆不可治也?向醫曰:尚有餘毒。
予笑曰:取錢氏小兒書來!痘後餘毒有三:一者疥,二者癰,三者目赤,未言有昏瞀也。
蓋痘瘡或出不盡,發不透,靥不齊,或空殼無水,或清水非膿,此則有餘毒也。
今此痘起發胖壯,膿水飽滿,有何餘毒哉? 黃岡陶前墩子出痘将靥時,欬嗽喘急,吾子邦正醫之,用甘桔湯加牛蒡子、麥門冬服之未效,請予視之。
予謂正曰:汝用方是。
此證肺有火邪,火郁宜發之。
即如前方去麥門冬加紫蘇、地骨皮,一服即效。
一小兒痘後洗浴,面目一身盡腫,請予治。
予曰:此水氣也。
用四君子湯以補脾去濕,加黃芪以實表,防風以勝肌表之濕,麻黃以逐皮間之水,一服而腫減。
後以錢氏異功散加豬苓、澤瀉,調理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