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仙全傳卷之九
關燈
小
中
大
黃芽為田。
遂能口内煉汞成金,竟得仙去。
葉千韶,字魯聰,建昌人。
少事西山道士,學十二真君道術,辟谷服氣。
嘗獨居山中,大雷雨雹,忽一白衣人言:君道德臻備,仙籍褒升,猶當在人問役使鬼神。
今奉诏授君天書。
韶焚香讀之,若人間丘籍也。
自是能立緻風雨,驅使雷電,救人疾疫,其應如響。
後遍遊天下。
至唐鹹通間,遊至濠州。
剌史劉肪忽中風,召治,則書符三道,貼于肩脅腿處,曰:驅風從腳出。
風果冷,令然自腳心出,而俞。
後隐西山不見。
山圖,隴西人。
少好乘馬,馬踶之,折其腳。
遇山中道人,教令服地黃、苦參散,服之一歲而腳愈身輕。
複遇道人言:能随吾使汝不死。
圖即随之,遍遊名山,逾六十年。
一曰歸家,正母死,葬畢複去,遂莫知所之矣。
晏仙人嘗采樵鄞江山間,見一道人食桃餘半顆,與之食,遂能前知人之禍福。
汀人目曰晏仙人。
楊昭慶,志尚清虛,高景福中,自京兆至眉州,乃歎曰:昔史通平先生得三一之旨,修之巳白日升天,獨無繼者乎?遂住青神縣遊仙觀三十餘載。
感五嶽丈人希受真君降,授以朱明龍文,亦得屍解之道。
柴通玄,陜州阌鄉人,為道士于承天??,自言百餘歲,言唐未事,曆曆可紀。
善辟榖長嘯,最喜飲酒。
宋太宗召至,懇求還。
真宗祀汾陰,亦召對。
明年春,通玄作遺表遣弟子。
詣阙,又集官僚士庶言生死之要。
夜分盥濯然香,遲明而逝。
丁少微,亳州真源人,隐華山潼谷,密迩陳希夷所居,志尚清潔,善服氣,多餌藥,百餘歲,康強無疾。
宋太宗召至阙,以金丹、巨勝、南芝、玄芝為獻。
留月餘,請還山,尋卒。
趙自然居銅陵縣陶村耆,種杏煉丹。
宋太平興國中,一夕,夢真君授以篆法,遂能篆。
又夢食以柏枝,遂不食。
雍熙中,召至阙下,賜觀手鳳凰山。
張無夢,永嘉開元??羽士。
宋真宗召對,講易謙卦。
真宗問曰:獨說謙卦,何也?對曰:方大有時,宜守之以謙。
複命講還元篇,敷對詳明,真宗大悅,宸翰特賜以詩,寵其還。
無幾屍解。
徐道士居清溪天樂觀,年八十餘,夢大羅天賜詩,因白衆屍解而去。
抱一道士姓趙,梁泉人。
嘗遇一老人,箧中取物餌之,狀如??菔。
又與一小瓢,中有藥如荨豆,曰:遇有疾者施之。
自是絕粒。
宋真宗東封召見,賜名抱一。
石仲元,桂林人,号桂華子。
為道士于七星山。
于詩妙究精征。
宋天禧中,捋逝,謂門人曰:榮謝當然,未喪之文,子其嗣之。
盡出平生所作詩三百餘篇授之,曰:凡吾之所得,子之所知,必傳之。
有桂華集存世,後人見之于武夷。
林遇賢,宋鹹平初,來寓長洲之明覺禅院。
常以酒肉自縱。
酒家或遇其飲,則售酒數倍于他日,人稱為酒仙。
語人禍福必驗,以符治病必痊。
時創佛舍,助錢數百萬,未嘗稱丐于人,而人不知所自來。
郭上竈,宋天禧中,以傭瀹湯,滌器汴州橋茶肆。
一日,遇純陽,随去。
十餘年複歸,谒趙長官曰:太數垂盡,願施一棺,棺首可穿一穴,插通節竹于穴中。
趙許諾。
明日,汲水浣身,卧槐下,遂絕,葬于河岸。
是秋水漲,趙往視之,獲棺無屍。
甄栖真,字道淵,号神光子。
博涉經傳,長于詩賦,應舉不第,歎曰:勞神敝精,以博虛名。
遂讀道家書以自娛。
初訪空山華蓋先生,久之,遊京師,周曆四方,以樂術濟久。
宋祥符中,寓晉州紫極宮。
性和靜怡淡,晉人愛之。
年七十五,遇許旌陽曰:汝風神秀異,雖老亦可仙。
因授鍊形養元之訣。
行之二三年,顔童發黑,攀高蹑險,輕若飛舉,或月餘不食。
乾興元年冬,坐磗榻而卒,月餘,形如生,衆始知其屍解去。
管歸真,錢塘人。
天聖閑,遇一青衣,自言姓邊氏,有點化黃白之術,願以為贈。
歸真問曰:曆歲久遠不?曰:五百歲後當複爾。
歸真謝曰:得不誤後人也。
青衣以手加額曰:子真人也。
吾有紫府符法,珍藏已久,今&可隐乎?于是遂受之。
不逾年,符法大振。
祥符中,召赴阙,行符救病,無一不愈。
京師旱,召歸真作法,龍虎飛曜,膏雨大澍,加大法師,賜号正白先生。
一日,召其徒告之曰:繡衣使者告吾功業成,上帝召任職矣。
遂偃然而化。
熙甯中,趙拚守杭,記其行事。
魚肉道人不詳其姓氏,家成都。
生于宋天聖中。
兒時手足攣縮,瘖不能言。
遇異人,以藥一粒,納之口中,遂能言行。
知隐匿事,遇武當孫坦先生曰:羅浮山王野人,五代時惠州剌史棄官學道,宜往拜之。
道人至羅浮,緣藤上崖,見野人踞坐,拜畢拱立。
野人曰:子可教,取魚肉與食。
道人自此能食生肉。
紹興末,召封達真先生。
王野人附。
藍喬,宋龍川人。
舉進士,不弟,乃隐于霍山。
常吹笛賦詩雲:太一亭前是我家,滿床書史足生涯。
春深帶酒不歸去,老卻碧桃無限花。
嘗自雲是羅浮山仙人,一日飛升而去。
後有人見人洛陽,布衣百結,入酒肆中,二飲散鬥,常置紙百張于足下,令人片片拽之,無一破者,蓋身輕也。
是日,複置紙于足下,令人取盡,足浮風雲,倏倏而去。
有仙鶴南來迎之,空中曆曆聞笙箫聲。
趙棠,宋曹州人,棄官隐居番禺。
汴京景德寺有異僧曰志言,人傳棠與僧常以偈頌相寄,萬裡間,數日即達。
棠死,值盛夏,屍不變。
劉混康,晉陵人。
幼遇異人,授以咒術,治疾辄驗。
宋仁宗間而召之,事皆稱旨。
後住茅山,賜号葆真沖和先生。
侯谷神為沂州道正,貌古形臞,酷慕神仙黃白之術。
一曰一鹑衣道士入觀中,少話間,袖出丸藥一粒,與谷神啖之。
年八十有五,忽沭浴别諸弟子,枕肱而羽化。
楊父,号越漁翁,生一女,絕色。
有謝生求娶,父曰:吾女有詩一聯,能續之則可。
詩曰:朱奁半窗月,修竹一簾風。
生口:何事今宵景,無人解與同。
女曰:天生吾壻。
遂偶之。
七年,忽瞑目而逝。
後生見
遂能口内煉汞成金,竟得仙去。
葉千韶,字魯聰,建昌人。
少事西山道士,學十二真君道術,辟谷服氣。
嘗獨居山中,大雷雨雹,忽一白衣人言:君道德臻備,仙籍褒升,猶當在人問役使鬼神。
今奉诏授君天書。
韶焚香讀之,若人間丘籍也。
自是能立緻風雨,驅使雷電,救人疾疫,其應如響。
後遍遊天下。
至唐鹹通間,遊至濠州。
剌史劉肪忽中風,召治,則書符三道,貼于肩脅腿處,曰:驅風從腳出。
風果冷,令然自腳心出,而俞。
後隐西山不見。
山圖,隴西人。
少好乘馬,馬踶之,折其腳。
遇山中道人,教令服地黃、苦參散,服之一歲而腳愈身輕。
複遇道人言:能随吾使汝不死。
圖即随之,遍遊名山,逾六十年。
一曰歸家,正母死,葬畢複去,遂莫知所之矣。
晏仙人嘗采樵鄞江山間,見一道人食桃餘半顆,與之食,遂能前知人之禍福。
汀人目曰晏仙人。
楊昭慶,志尚清虛,高景福中,自京兆至眉州,乃歎曰:昔史通平先生得三一之旨,修之巳白日升天,獨無繼者乎?遂住青神縣遊仙觀三十餘載。
感五嶽丈人希受真君降,授以朱明龍文,亦得屍解之道。
柴通玄,陜州阌鄉人,為道士于承天??,自言百餘歲,言唐未事,曆曆可紀。
善辟榖長嘯,最喜飲酒。
宋太宗召至,懇求還。
真宗祀汾陰,亦召對。
明年春,通玄作遺表遣弟子。
詣阙,又集官僚士庶言生死之要。
夜分盥濯然香,遲明而逝。
丁少微,亳州真源人,隐華山潼谷,密迩陳希夷所居,志尚清潔,善服氣,多餌藥,百餘歲,康強無疾。
宋太宗召至阙,以金丹、巨勝、南芝、玄芝為獻。
留月餘,請還山,尋卒。
趙自然居銅陵縣陶村耆,種杏煉丹。
宋太平興國中,一夕,夢真君授以篆法,遂能篆。
又夢食以柏枝,遂不食。
雍熙中,召至阙下,賜觀手鳳凰山。
張無夢,永嘉開元??羽士。
宋真宗召對,講易謙卦。
真宗問曰:獨說謙卦,何也?對曰:方大有時,宜守之以謙。
複命講還元篇,敷對詳明,真宗大悅,宸翰特賜以詩,寵其還。
無幾屍解。
徐道士居清溪天樂觀,年八十餘,夢大羅天賜詩,因白衆屍解而去。
抱一道士姓趙,梁泉人。
嘗遇一老人,箧中取物餌之,狀如??菔。
又與一小瓢,中有藥如荨豆,曰:遇有疾者施之。
自是絕粒。
宋真宗東封召見,賜名抱一。
石仲元,桂林人,号桂華子。
為道士于七星山。
于詩妙究精征。
宋天禧中,捋逝,謂門人曰:榮謝當然,未喪之文,子其嗣之。
盡出平生所作詩三百餘篇授之,曰:凡吾之所得,子之所知,必傳之。
有桂華集存世,後人見之于武夷。
林遇賢,宋鹹平初,來寓長洲之明覺禅院。
常以酒肉自縱。
酒家或遇其飲,則售酒數倍于他日,人稱為酒仙。
語人禍福必驗,以符治病必痊。
時創佛舍,助錢數百萬,未嘗稱丐于人,而人不知所自來。
郭上竈,宋天禧中,以傭瀹湯,滌器汴州橋茶肆。
一日,遇純陽,随去。
十餘年複歸,谒趙長官曰:太數垂盡,願施一棺,棺首可穿一穴,插通節竹于穴中。
趙許諾。
明日,汲水浣身,卧槐下,遂絕,葬于河岸。
是秋水漲,趙往視之,獲棺無屍。
甄栖真,字道淵,号神光子。
博涉經傳,長于詩賦,應舉不第,歎曰:勞神敝精,以博虛名。
遂讀道家書以自娛。
初訪空山華蓋先生,久之,遊京師,周曆四方,以樂術濟久。
宋祥符中,寓晉州紫極宮。
性和靜怡淡,晉人愛之。
年七十五,遇許旌陽曰:汝風神秀異,雖老亦可仙。
因授鍊形養元之訣。
行之二三年,顔童發黑,攀高蹑險,輕若飛舉,或月餘不食。
乾興元年冬,坐磗榻而卒,月餘,形如生,衆始知其屍解去。
管歸真,錢塘人。
天聖閑,遇一青衣,自言姓邊氏,有點化黃白之術,願以為贈。
歸真問曰:曆歲久遠不?曰:五百歲後當複爾。
歸真謝曰:得不誤後人也。
青衣以手加額曰:子真人也。
吾有紫府符法,珍藏已久,今&可隐乎?于是遂受之。
不逾年,符法大振。
祥符中,召赴阙,行符救病,無一不愈。
京師旱,召歸真作法,龍虎飛曜,膏雨大澍,加大法師,賜号正白先生。
一日,召其徒告之曰:繡衣使者告吾功業成,上帝召任職矣。
遂偃然而化。
熙甯中,趙拚守杭,記其行事。
魚肉道人不詳其姓氏,家成都。
生于宋天聖中。
兒時手足攣縮,瘖不能言。
遇異人,以藥一粒,納之口中,遂能言行。
知隐匿事,遇武當孫坦先生曰:羅浮山王野人,五代時惠州剌史棄官學道,宜往拜之。
道人至羅浮,緣藤上崖,見野人踞坐,拜畢拱立。
野人曰:子可教,取魚肉與食。
道人自此能食生肉。
紹興末,召封達真先生。
王野人附。
藍喬,宋龍川人。
舉進士,不弟,乃隐于霍山。
常吹笛賦詩雲:太一亭前是我家,滿床書史足生涯。
春深帶酒不歸去,老卻碧桃無限花。
嘗自雲是羅浮山仙人,一日飛升而去。
後有人見人洛陽,布衣百結,入酒肆中,二飲散鬥,常置紙百張于足下,令人片片拽之,無一破者,蓋身輕也。
是日,複置紙于足下,令人取盡,足浮風雲,倏倏而去。
有仙鶴南來迎之,空中曆曆聞笙箫聲。
趙棠,宋曹州人,棄官隐居番禺。
汴京景德寺有異僧曰志言,人傳棠與僧常以偈頌相寄,萬裡間,數日即達。
棠死,值盛夏,屍不變。
劉混康,晉陵人。
幼遇異人,授以咒術,治疾辄驗。
宋仁宗間而召之,事皆稱旨。
後住茅山,賜号葆真沖和先生。
侯谷神為沂州道正,貌古形臞,酷慕神仙黃白之術。
一曰一鹑衣道士入觀中,少話間,袖出丸藥一粒,與谷神啖之。
年八十有五,忽沭浴别諸弟子,枕肱而羽化。
楊父,号越漁翁,生一女,絕色。
有謝生求娶,父曰:吾女有詩一聯,能續之則可。
詩曰:朱奁半窗月,修竹一簾風。
生口:何事今宵景,無人解與同。
女曰:天生吾壻。
遂偶之。
七年,忽瞑目而逝。
後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