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象列仙全傳卷之七
關燈
小
中
大
立,一時久。
帝年為寫真,與昔太宗皇帝時寫者,無異帝,愈敬之。
又請見王母,靈素但燒一小符,王母即領諸玊女,乘雲而隆帝。
撚香再拜。
王母曰:東華帝君久不見矣。
帝請訓教。
王母乃授以神丹補益之法。
臨去曰:察奸臣遷都長安,法太祖、太宗行事,不然,後悔無及矣。
靈素居一室外常封鎖,雖駕到,亦不引入。
蔡京譛于帝曰:室中有黃羅帳、銷金龍床、椅卓皆朱,故不欲帝見耳。
願陛下親往觀之。
帝即幸神霄宮,與京徑入其室,但見粉壁明窗,椅卓二隻,他無一物。
京惶恐請罪。
靈素請問,帝語其故。
靈素笑指壁上見一金樓玊殿,龍床黃羅帳如錢大。
帝亦笑曰:先生遊戲自佳也。
後太子奏:林靈素俱妖術,陛下如不信,乞宣諸法師,破其邪法,正罪誅之。
時有十二人,俱善法術,帝命十二人會于凝神殿鬥法,宣太子、諸王暨群臣觀之。
靈素潠水一口,化成五色雲,雲中有金龍、獅子、仙鶴鳴躍殿前。
十二人奏曰:皆紙獅龍鶴耳。
臣等誦太神咒,當令返形。
衆念咒,龍鶴愈加多。
帝曰:負矣,更有何術?十二人奏:能咒水使沸,靈素取氣一口吹盂中,水即成冰。
靈素乃雲:乞聚炭為火洞,臣先入,令十二人随之。
靈素入火洞,火不着衣。
諸人伏地哀告乞赦。
帝怒,發開封府,剌面配遣。
靈素見朝政日非,密上疏雲:蔡京鬼之首,任之以重權;童貫國之賊,付之以兵柄。
慧星示變,陛下不能修德以禳之;太乙離宮,陛下不能遷善以避之。
若雲數不可逃,然古昔卻有過期之曆。
臣今暫辭龍顔,願陛下自愛。
帝隆诏不允。
靈素呼諸弟子,将前後給賜之物,約可三百擔,編号封鎖室中,竟私出國門而去。
帝乃賜觀溫州。
一日,謂弟子張如晦曰:塵世不可久戀,況大禍将及,吾将去矣。
他日神霄再會。
言訖,端坐而化。
先自指墳于郭外,遺命曰:可于正穴中更深五尺,見龜蛇,即下棺。
見五色氣出,不可蓋土,宜急走百步。
弟子依其言,下棺後,忽山崩石裂,不知所在。
大子即位,遣人伐靈素冢,三日不知去處。
見亂石縱橫,黑風雷雨,火光繞地,對面不能相睹。
使臣還秦,淵聖始悔異之,敕封通真達靈真人,立祠天慶觀,至今存焉。
趙鼎嘗作記口:先生肯起淵深,非博學士夫莫能曉識。
仆未仕時,先生曾許仆當中興作相,若遇春頭木會之賊,可以緻仕。
不然,則相遇于潮陽古驿中。
初不以為然。
後作相時,因奏事,果遭秦桧之害,被罪海島,道經潮陽驿中,方抵驿庭,見一小年,繡衣朱鞋,徑入驿中,視之,即先生也。
笑問曰:前言缪乎?始知先生是真仙也。
李鼻涕 宋紹聖初,劉延仲寓秀州,嘗有道人過門,或從求藥,則以鼻涕和垢膩為丸與之,病立效,因目為李鼻涕。
延仲延之坐,曰:今日适無酒為禮。
道人笑曰:床頭珍珠泉一尊,何不出以待客?劉大慚,呼童取尊。
道人曰:不必取,但将空尊來。
尊至,索紙覆之,少焉,香溢于外,成美酒矣。
坐者皆醉。
明曰,劉有他客,出所謂珍珠泉者,而尊中無涓滴矣。
一日,詣劉别,雲:後二十年某月某日,當于真州相見。
至期,劉卒于真州。
吹角老兵 高州人,忘其姓名。
宋紹聖初,一日,題詩樵樓上曰:畫角吹來歲月深,誰樓無古亦無今。
不如歸我龍山去,松竹青青何處尋。
遂遁形,莫知所終。
張俞 字叔才,明縣人,為道士,自稱白雲片鶴。
宋紹聖初,遊汴,見趙鼎,大呼曰:中興名相。
人驚異乏。
他日又遇鼎,曰:吉陽相逢。
後鼎紹興五年為相,晚竄吉陽,忽與白雲相遇,白雲曰:憶疇昔之言乎?公将歸矣。
未幾,鼎果卒。
莎衣道人 淮陽軍朐山人,姓□。
祖執禮,仕至朝議大夫。
道人避亂渡江,嘗舉進士,不第。
紹聖未,來平江,身衣白襕,久之衣敝,緝之以莎。
嘗臨池照影,朗然大悟。
人問休咎,罔不奇中。
會有瘵者求治,□一草,此之即愈。
求而不得者,病遂不起。
孝宗連召不至,賜号通神先生,賜衣數襲,皆不受。
後莫知所之。
莎衣道人 王文卿 撫州臨川。
人解呼雷緻雨,役使鬼神之術。
宋政和初,召見時将有事明堂,雨不正。
上命禱晴,天即開霁,禮成複雨,賜号沖虛通妙先生,凝神殿侍宸。
時楊州大旱,诏求雨,侍宸為仗檢,潠水曰:借黃河水三尺。
後數日,楊州奏得雨,水皆黃濁。
後歸紹興,一日,謂其徒曰:西北有裡雲起,當速報我。
移時果然,即入室解化。
乾道初,人有見之于成都者,陶道人黎州卒也。
宋政和間,入卿子山采薪,遇異人,得道。
與王畫龍同時王每畫龍,必有所缺,不然,則随雷雨變化。
陶每見□□,以杖擊之,曰:此龍妖也。
後俱不知所往。
王畫能附。
李思廣 吉水人。
自幼志操特異,放情山水間,得錢即易酒,或獨飲于市。
年七十餘,容貌愈少。
宋政和四年,遊螺川,常住習溪橋酒家。
酒妪以山異,來則飲之,不問其值。
一日,謝别老妪,晨起,視巳死矣,報所親殡葬之。
月餘,有客見思廣于千裡之外,衣冠如故,乃開棺,不見其屍。
羅晏 阆州人。
兒時牧山下,見二道人奕,晏釋牧觀之。
道人出囊中餅與食。
食巳歸家,覺腹中如燎,因發狂。
累日,自是惟飲水,稍稍預言禍福,無不神驗。
宋宣和中,賜靜慈妙應處士。
張浚延至軍中,晏曰:相公勿恐。
明曰:虜退,果然,加号太和沖夷先生,年一百七八十始逝。
張虛白 鄧州南陽人。
通太乙六壬術,留心丹竈,遇真人,得秘訣。
宋徽宗聞其名,召管太乙官,恩赉無虛曰宮太虛大夫,金門羽客,出入禁中,終日論道,無一言及時政,曰:朝廷事有宰相,非予所知也。
金人尤重之,呼為神仙。
一曰曰:某年月日,吾當化去。
至期果然。
魏二翁 濮州雷澤人,遇異人得道,手持蒲箑,時時語人禍福,裡闬重之,每制纩,奉以禦寒。
倫兒夜至,欲竊之,二翁辄呼其名曰:爾欲我纩乎?盜驚謝而去。
宋徽宗聞其名,遣使召之,至其廬,但聞鼻息齁?如雷,不見形影,惟得頌一章以歸。
宣和初,屍解仙去。
羅升 宋宜春人。
少貧,以屠狗為業,晚乃貨藥市中,遇異人,授以方術,年幾百。
忽一日辭親故,奄然而逝,時政和二年也。
後有客見其在海陽市貨藥,有書寄鄉人,驗其日,乃其解去之明日也。
劉益 監田人,隐直庵廬六十年,肌膚如王雨泥徙,步騎不能及。
徽宗雖禮之甚厚,然非所樂也,力求還山。
宣和未常曰:山川草木,何腥膻之甚耶?遂屍解去。
巳而戎難果作矣。
武元照 紹興蕭山人。
方在女孩,母或茹葷,辄終日不乳,及菜食乃乳。
母異之。
後長議适人,女不樂,忽夢神人告曰:汝本玉女坐累,暫谪塵世,今可絕食。
及覺,欲不食,母強食之,又夢神怒曰:違吾戒也。
乃剖腹滌之,因授靈寶法。
自是能□□□□□□□□□□□□□□□□□□家訪之,雲巳死矣。
詣數十家之日,即屍解之日。
孫賣魚 不知其名。
嘗賣魚楚州市,暑中遇一道士,謂曰:汝魚餒矣,能飲我,可使魚活。
遂飲以鬥酒,因與談論而去。
魚果活。
自是言人禍福辄應。
宋宣和中,召至京師,賜号塵隐處士,複還楚州。
靖康初,忽于亳州太清宮号跳大哭,人莫之喻。
有記其時日者,乃汴京陷之日也。
梅志仙 檀州人,戒行嚴峻,修道黑山二十餘年,遂能出神,分身遠遊郡國,人莫能測。
有無根柏一株,使其徒栽之,立見茂盛。
卧于石嵓,浃辰不食,虎馴繞其側,年九十餘,屍解。
範子珉 處州道士,嗜酒落魄,談人意外事,多奇中。
善畫牛,忽訪郡守。
錢竿曰:負公畫田軸,故來相償。
畫成,俨然就逝。
将斂,得片紙于席間,書曰:庚申日,天帝召範子珉,即其解日也。
帝年為寫真,與昔太宗皇帝時寫者,無異帝,愈敬之。
又請見王母,靈素但燒一小符,王母即領諸玊女,乘雲而隆帝。
撚香再拜。
王母曰:東華帝君久不見矣。
帝請訓教。
王母乃授以神丹補益之法。
臨去曰:察奸臣遷都長安,法太祖、太宗行事,不然,後悔無及矣。
靈素居一室外常封鎖,雖駕到,亦不引入。
蔡京譛于帝曰:室中有黃羅帳、銷金龍床、椅卓皆朱,故不欲帝見耳。
願陛下親往觀之。
帝即幸神霄宮,與京徑入其室,但見粉壁明窗,椅卓二隻,他無一物。
京惶恐請罪。
靈素請問,帝語其故。
靈素笑指壁上見一金樓玊殿,龍床黃羅帳如錢大。
帝亦笑曰:先生遊戲自佳也。
後太子奏:林靈素俱妖術,陛下如不信,乞宣諸法師,破其邪法,正罪誅之。
時有十二人,俱善法術,帝命十二人會于凝神殿鬥法,宣太子、諸王暨群臣觀之。
靈素潠水一口,化成五色雲,雲中有金龍、獅子、仙鶴鳴躍殿前。
十二人奏曰:皆紙獅龍鶴耳。
臣等誦太神咒,當令返形。
衆念咒,龍鶴愈加多。
帝曰:負矣,更有何術?十二人奏:能咒水使沸,靈素取氣一口吹盂中,水即成冰。
靈素乃雲:乞聚炭為火洞,臣先入,令十二人随之。
靈素入火洞,火不着衣。
諸人伏地哀告乞赦。
帝怒,發開封府,剌面配遣。
靈素見朝政日非,密上疏雲:蔡京鬼之首,任之以重權;童貫國之賊,付之以兵柄。
慧星示變,陛下不能修德以禳之;太乙離宮,陛下不能遷善以避之。
若雲數不可逃,然古昔卻有過期之曆。
臣今暫辭龍顔,願陛下自愛。
帝隆诏不允。
靈素呼諸弟子,将前後給賜之物,約可三百擔,編号封鎖室中,竟私出國門而去。
帝乃賜觀溫州。
一日,謂弟子張如晦曰:塵世不可久戀,況大禍将及,吾将去矣。
他日神霄再會。
言訖,端坐而化。
先自指墳于郭外,遺命曰:可于正穴中更深五尺,見龜蛇,即下棺。
見五色氣出,不可蓋土,宜急走百步。
弟子依其言,下棺後,忽山崩石裂,不知所在。
大子即位,遣人伐靈素冢,三日不知去處。
見亂石縱橫,黑風雷雨,火光繞地,對面不能相睹。
使臣還秦,淵聖始悔異之,敕封通真達靈真人,立祠天慶觀,至今存焉。
趙鼎嘗作記口:先生肯起淵深,非博學士夫莫能曉識。
仆未仕時,先生曾許仆當中興作相,若遇春頭木會之賊,可以緻仕。
不然,則相遇于潮陽古驿中。
初不以為然。
後作相時,因奏事,果遭秦桧之害,被罪海島,道經潮陽驿中,方抵驿庭,見一小年,繡衣朱鞋,徑入驿中,視之,即先生也。
笑問曰:前言缪乎?始知先生是真仙也。
李鼻涕 宋紹聖初,劉延仲寓秀州,嘗有道人過門,或從求藥,則以鼻涕和垢膩為丸與之,病立效,因目為李鼻涕。
延仲延之坐,曰:今日适無酒為禮。
道人笑曰:床頭珍珠泉一尊,何不出以待客?劉大慚,呼童取尊。
道人曰:不必取,但将空尊來。
尊至,索紙覆之,少焉,香溢于外,成美酒矣。
坐者皆醉。
明曰,劉有他客,出所謂珍珠泉者,而尊中無涓滴矣。
一日,詣劉别,雲:後二十年某月某日,當于真州相見。
至期,劉卒于真州。
吹角老兵 高州人,忘其姓名。
宋紹聖初,一日,題詩樵樓上曰:畫角吹來歲月深,誰樓無古亦無今。
不如歸我龍山去,松竹青青何處尋。
遂遁形,莫知所終。
張俞 字叔才,明縣人,為道士,自稱白雲片鶴。
宋紹聖初,遊汴,見趙鼎,大呼曰:中興名相。
人驚異乏。
他日又遇鼎,曰:吉陽相逢。
後鼎紹興五年為相,晚竄吉陽,忽與白雲相遇,白雲曰:憶疇昔之言乎?公将歸矣。
未幾,鼎果卒。
莎衣道人 淮陽軍朐山人,姓□。
祖執禮,仕至朝議大夫。
道人避亂渡江,嘗舉進士,不第。
紹聖未,來平江,身衣白襕,久之衣敝,緝之以莎。
嘗臨池照影,朗然大悟。
人問休咎,罔不奇中。
會有瘵者求治,□一草,此之即愈。
求而不得者,病遂不起。
孝宗連召不至,賜号通神先生,賜衣數襲,皆不受。
後莫知所之。
莎衣道人 王文卿 撫州臨川。
人解呼雷緻雨,役使鬼神之術。
宋政和初,召見時将有事明堂,雨不正。
上命禱晴,天即開霁,禮成複雨,賜号沖虛通妙先生,凝神殿侍宸。
時楊州大旱,诏求雨,侍宸為仗檢,潠水曰:借黃河水三尺。
後數日,楊州奏得雨,水皆黃濁。
後歸紹興,一日,謂其徒曰:西北有裡雲起,當速報我。
移時果然,即入室解化。
乾道初,人有見之于成都者,陶道人黎州卒也。
宋政和間,入卿子山采薪,遇異人,得道。
與王畫龍同時王每畫龍,必有所缺,不然,則随雷雨變化。
陶每見□□,以杖擊之,曰:此龍妖也。
後俱不知所往。
王畫能附。
李思廣 吉水人。
自幼志操特異,放情山水間,得錢即易酒,或獨飲于市。
年七十餘,容貌愈少。
宋政和四年,遊螺川,常住習溪橋酒家。
酒妪以山異,來則飲之,不問其值。
一日,謝别老妪,晨起,視巳死矣,報所親殡葬之。
月餘,有客見思廣于千裡之外,衣冠如故,乃開棺,不見其屍。
羅晏 阆州人。
兒時牧山下,見二道人奕,晏釋牧觀之。
道人出囊中餅與食。
食巳歸家,覺腹中如燎,因發狂。
累日,自是惟飲水,稍稍預言禍福,無不神驗。
宋宣和中,賜靜慈妙應處士。
張浚延至軍中,晏曰:相公勿恐。
明曰:虜退,果然,加号太和沖夷先生,年一百七八十始逝。
張虛白 鄧州南陽人。
通太乙六壬術,留心丹竈,遇真人,得秘訣。
宋徽宗聞其名,召管太乙官,恩赉無虛曰宮太虛大夫,金門羽客,出入禁中,終日論道,無一言及時政,曰:朝廷事有宰相,非予所知也。
金人尤重之,呼為神仙。
一曰曰:某年月日,吾當化去。
至期果然。
魏二翁 濮州雷澤人,遇異人得道,手持蒲箑,時時語人禍福,裡闬重之,每制纩,奉以禦寒。
倫兒夜至,欲竊之,二翁辄呼其名曰:爾欲我纩乎?盜驚謝而去。
宋徽宗聞其名,遣使召之,至其廬,但聞鼻息齁?如雷,不見形影,惟得頌一章以歸。
宣和初,屍解仙去。
羅升 宋宜春人。
少貧,以屠狗為業,晚乃貨藥市中,遇異人,授以方術,年幾百。
忽一日辭親故,奄然而逝,時政和二年也。
後有客見其在海陽市貨藥,有書寄鄉人,驗其日,乃其解去之明日也。
劉益 監田人,隐直庵廬六十年,肌膚如王雨泥徙,步騎不能及。
徽宗雖禮之甚厚,然非所樂也,力求還山。
宣和未常曰:山川草木,何腥膻之甚耶?遂屍解去。
巳而戎難果作矣。
武元照 紹興蕭山人。
方在女孩,母或茹葷,辄終日不乳,及菜食乃乳。
母異之。
後長議适人,女不樂,忽夢神人告曰:汝本玉女坐累,暫谪塵世,今可絕食。
及覺,欲不食,母強食之,又夢神怒曰:違吾戒也。
乃剖腹滌之,因授靈寶法。
自是能□□□□□□□□□□□□□□□□□□家訪之,雲巳死矣。
詣數十家之日,即屍解之日。
孫賣魚 不知其名。
嘗賣魚楚州市,暑中遇一道士,謂曰:汝魚餒矣,能飲我,可使魚活。
遂飲以鬥酒,因與談論而去。
魚果活。
自是言人禍福辄應。
宋宣和中,召至京師,賜号塵隐處士,複還楚州。
靖康初,忽于亳州太清宮号跳大哭,人莫之喻。
有記其時日者,乃汴京陷之日也。
梅志仙 檀州人,戒行嚴峻,修道黑山二十餘年,遂能出神,分身遠遊郡國,人莫能測。
有無根柏一株,使其徒栽之,立見茂盛。
卧于石嵓,浃辰不食,虎馴繞其側,年九十餘,屍解。
範子珉 處州道士,嗜酒落魄,談人意外事,多奇中。
善畫牛,忽訪郡守。
錢竿曰:負公畫田軸,故來相償。
畫成,俨然就逝。
将斂,得片紙于席間,書曰:庚申日,天帝召範子珉,即其解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