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象列仙全傳卷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嚼之,是舊飯也。
能指石人使行,指蝦蟆及諸昆蟲燕雀之屬,歌舞弦節,皆如人狀。
或宴客,冬設生瓜、棗,夏緻。
冰雪。
又以數十錢使人散投井中,持一器于井上,呼錢向錢,一一飛出,與客飲,無人傳杯,杯自至前,如酒不盡杯不去也。
晉武帝召問曰:百姓思雨,可緻乎?玄曰:易重。
乃書符著社中。
俄頃大雨。
偶行,遇一神廟,凡過者離百步下車,否則有警。
廟傍有太樹數十株,上有禽鳥,人畏莫犯。
仙公乃命車直趨,辄太風驟起,塵埃蔽天,從者驚怖。
仙公怒曰:小邪敢爾!舉手指風,風即止。
書一符,令從者投廟中,禽鳥皆墜死,廟屋自焚。
仙公過武康,見一人家,病作,請巫祀妖邪。
邪附巫者與仙公飲。
仙公故不飲,而妖邪出語不遜。
仙公厲聲叱曰:奸鬼敢爾!敕五伯拽妖邪頭。
附柱鞭背,但聞鞭聲,出血流地,妖邪伏罪乃止。
仙公過華陰,見一士人,溺于蛇精之家,迷而不悟。
仙公化作一田夫,驅黃犢而耕,因說士人曰:汝陷身于非地,汝婦。
蛇精也。
前後啖人不計其數。
士人不之信,乃引士人看古井,井中白骨盈積。
士人恐,遂教士人密窺其迹。
士人乃窺之,果蛇也,張牙弩目,在帷帳中,身傍附一小蛇。
仙公禁而斬之,即有無數小蛇來救援。
仙公盡為誅戮畢,以一符與士人服,即瀉下蚯蚓蝦蟆之類無數,遂得全生。
仙公又嘗在荊門軍紫蓋山修煉,值天寒大凍,仙公跣足,衣衫褴縷。
時有屈家二女,偶見憐之,寅夜優成雙履。
次日獻之煉丹之所,仙公巳去,似存爐灰尚溫。
二女撥灰得丹一粒,姊妹分而服之。
自後神氣沖沖,不饑不渴,惟慕清靜。
後隐去,時人鹹謂得仙矣。
仙公嘗從吳主各船行,至三江口,遇風,船多漂沒,仙公船亦不知所在。
吳主歎曰:葛仙公有道,何不能免此?逾伯勿見仙公水上步來。
既至,尚有酒态,謝曰:昨伍子胥強邀留飲,是以淹屈陛下。
一日遊會稽,有賈人自海中還,過一神廟,廟吏邀賈人曰:煩??箋葛仙公。
言訖,即以書擲舟中。
及還,達仙公。
仙公開函,乃東華山童君書,題曰太極左宮。
仙書。
世人愈知仙公名在天阙舊矣。
仙公嘗于西峰石壁上石臼之中,槝藥,遺墜一粟許,有飛禽遇而食之,遂得不死。
至今夜靜月白風清之時,其禽猶作下當杵臼之聲,名曰搗藥烏。
仙人琴高,聞仙公得道,自東海跨雙鯉來訪仙公,與之酣飲。
既醉,高??白雲閑。
酒醒,雙鯉化為石。
矣。
仙公贈以雙鶴,跨之而還,石至今存。
嘗有客從仙公泛舟,見囊中有十數符。
客曰:此符驗,可見不?仙公即取一符,投水中,逐水而下。
仙公曰:何如?客曰:常人投之亦然。
仙公複取一符投之,逆水而上。
仙公曰:何如?客曰:異矣。
仙公複取一符投之,符即不上不下,須臾,上符下符,會于中流,三符聚為一處,良久收之。
又于水濱,見鬻大魚者,謂魚主曰:欲假此魚到河伯。
魚者曰:巳死矣,日亦可。
以丹書紙,納魚口中,投于水,躍然而去。
嘗有客來谒,既坐,有繼至者,複見仙公,迎與俱入,而座上仙公自與客談笑不辍。
時苦寒,謂客曰:居貧不能設爐緻煖,試作火以供諸君。
于是張口吐氣,火赫然而出,須臾屋中火滿。
又盛暑中醉卧,使人傅粉腹上,謂客曰:苦熱,不能作他戲。
乃以腹徐徐上摩屋梁,而粉者梁上。
如此神異,不能盡述。
後仙去。
??紙二女附 梁谌,字考成,扶風人。
初事鄭法師于樓觀。
晉惠帝求興二年,老君命真人尹軌降于樓觀,授以煉氣隐形之法,及水石還丹術。
谌乃隐于終南山,餐氣吞符,廣索丹砂為餌。
丹成,能飛行變化,目能視地中物,耳能聽數裡聲。
一日,謂門人曰:有發召吾于南峰,今往矣。
辄冠服而出,則雲氣缭繞,不見其形,惟聞鼓吹之音,隐隐從空而去。
曹仙媪,不知何許人,常攜幼女,引一犬,息馬鬥關柳下。
一日,至河問渡,舟師拒之。
媪攜女與犬,淩波禦風,須臾登岸。
俄又登東岸石龛,與女及犬化龛中。
土人立廟祀焉。
鮑靓,字太玄,陳留人。
師左元放,受中部法及三皇五嶽。
劾。
召之要,能役使鬼神,封山制魔。
晉元帝大興元年,靓往江東,于蔣山北道,見一人,年可十六七許,好顔色,俱行數裡,其人徐徐動足。
靓奔馬,不及因遙問曰:相君行步,必有道者。
其人曰:吾仙人陰長生也。
君有心于道,故得見我。
靓即下馬叩拜。
陰君曰:子慕道久矣,吾當度爾。
仙法。
凡非仙胎,得仙者必由屍解。
上屍解,用刀。
下屍解,用竹木,以神丹染筆,書太上太玄陰生符于刀。
其刀須臾。
即如所度者,面目奄然于床上矣。
其真人遁去,其家人。
似見死人,不見刀也。
陰君乃傳靓此道。
又與靓論晉室修短之期。
又雲:此地十年後,當大流血。
後值蘇峻之亂,果皆驗。
羅浮圖志雲:靓為南海太守,以道術見稱。
嘗行部入海,遇風,饑甚,取白石煮食之。
與葛稚川善。
時稚川居羅浮,常往來山中。
或語論達旦,乃夫人見其來,門無車馬,獨雙燕往來,怪而窺之,則雙履也。
墉城集仙錄雲:靓以女妻葛洪。
靓還丹陽,卒,葬于石子岡。
後蘇峻亂,發棺無戶,但有一大刀。
賊欲取,乃聞冢近有兵馬之聲,棺中刀訇然有聲,若雷震,衆賊驚走。
賊平後,收刀别葬之。
晉書雲:鮑靓,字太玄,東海人。
年五歲,語父母雲:本是曲陽李家兒,九歲堕井死。
其父母尋訪李氏,皆符驗。
靓學兼内外,明天文、河洛書。
後見仙人陰君,授道訣,百餘歲卒。
孫登,字公和,不知何許人。
于汲郡北山上窟中,住無家夏。
則編草為裳,冬則披發自覆。
善長嘯,好讀易,鼓一弦琴。
性無喜怒。
或沒諸水,出而觀之,登複大笑。
嵇康從之遊三年,問其所圖,終不答。
然神謀所存良妙。
康每薾然歎。
息,将别,謂曰:先生竟無言乎?登曰:子識火乎?火生而有光而不用其光,果然在于用光;人生而有才而不用其才,果然在于用才。
故用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耀;用才在乎識物,所以全其年。
康又請學琴,登不教之曰:子才。
多識寡,難乎免于今之世矣。
後康果遭呂,安事在獄為。
詩,自責雲:昔慚下惠,今愧孫登。
登竟白日升天。
王烈,字長休,邯鄲人,入海東抱犢山中。
嘗與嵇叔夜遊烈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半留與叔夜。
叔夜既至,皆凝為石。
入入一石室,室中有兩卷素書,烈不知其字,未敢取,頗記十數字形體,歸示叔夜,叔夜盡知之。
烈喜,乃與叔夜同至其處,失石所在。
烈因語弟子曰:叔夜未應共得仙也。
嵇康,字叔夜,谯國铚人。
铚有嵇山,家于其側,因氏焉。
身長七尺八寸,土木形骸,不加飾厲,龍章鳳姿,天質自然。
時王伯通造一館,但有人宿必死。
伯通累見其兇,常閉之。
至是,康請??宿館中,乃取琴彈。
二更時,有八鬼從館出,康始懼,微誦乾元亨利真數遍,徐問鬼曰:王伯通造此館,凡有人宿辄死,無乃若輩殺之耶?鬼曰:我輩非殺人者,乃是舜時掌樂官,兄弟八人,号曰伶倫。
舜受佞臣之言,枉殺我兄弟,葬埋于此。
王伯通于吾蒙上築牆,吾等苦其壓,見人來宿者出,拟告之。
彼見吾等自懼而死,非殺之也。
今願先生與伯通言,取吾等骸骨,遷葬他處,期半年,伯通當為本郡太守,今授先生以廣陵一曲,聊相酬耳。
康大悅,遂以琴與鬼,鬼彈一遍。
康郎能禅,遂彈。
至夜深,伯通往館
能指石人使行,指蝦蟆及諸昆蟲燕雀之屬,歌舞弦節,皆如人狀。
或宴客,冬設生瓜、棗,夏緻。
冰雪。
又以數十錢使人散投井中,持一器于井上,呼錢向錢,一一飛出,與客飲,無人傳杯,杯自至前,如酒不盡杯不去也。
晉武帝召問曰:百姓思雨,可緻乎?玄曰:易重。
乃書符著社中。
俄頃大雨。
偶行,遇一神廟,凡過者離百步下車,否則有警。
廟傍有太樹數十株,上有禽鳥,人畏莫犯。
仙公乃命車直趨,辄太風驟起,塵埃蔽天,從者驚怖。
仙公怒曰:小邪敢爾!舉手指風,風即止。
書一符,令從者投廟中,禽鳥皆墜死,廟屋自焚。
仙公過武康,見一人家,病作,請巫祀妖邪。
邪附巫者與仙公飲。
仙公故不飲,而妖邪出語不遜。
仙公厲聲叱曰:奸鬼敢爾!敕五伯拽妖邪頭。
附柱鞭背,但聞鞭聲,出血流地,妖邪伏罪乃止。
仙公過華陰,見一士人,溺于蛇精之家,迷而不悟。
仙公化作一田夫,驅黃犢而耕,因說士人曰:汝陷身于非地,汝婦。
蛇精也。
前後啖人不計其數。
士人不之信,乃引士人看古井,井中白骨盈積。
士人恐,遂教士人密窺其迹。
士人乃窺之,果蛇也,張牙弩目,在帷帳中,身傍附一小蛇。
仙公禁而斬之,即有無數小蛇來救援。
仙公盡為誅戮畢,以一符與士人服,即瀉下蚯蚓蝦蟆之類無數,遂得全生。
仙公又嘗在荊門軍紫蓋山修煉,值天寒大凍,仙公跣足,衣衫褴縷。
時有屈家二女,偶見憐之,寅夜優成雙履。
次日獻之煉丹之所,仙公巳去,似存爐灰尚溫。
二女撥灰得丹一粒,姊妹分而服之。
自後神氣沖沖,不饑不渴,惟慕清靜。
後隐去,時人鹹謂得仙矣。
仙公嘗從吳主各船行,至三江口,遇風,船多漂沒,仙公船亦不知所在。
吳主歎曰:葛仙公有道,何不能免此?逾伯勿見仙公水上步來。
既至,尚有酒态,謝曰:昨伍子胥強邀留飲,是以淹屈陛下。
一日遊會稽,有賈人自海中還,過一神廟,廟吏邀賈人曰:煩??箋葛仙公。
言訖,即以書擲舟中。
及還,達仙公。
仙公開函,乃東華山童君書,題曰太極左宮。
仙書。
世人愈知仙公名在天阙舊矣。
仙公嘗于西峰石壁上石臼之中,槝藥,遺墜一粟許,有飛禽遇而食之,遂得不死。
至今夜靜月白風清之時,其禽猶作下當杵臼之聲,名曰搗藥烏。
仙人琴高,聞仙公得道,自東海跨雙鯉來訪仙公,與之酣飲。
既醉,高??白雲閑。
酒醒,雙鯉化為石。
矣。
仙公贈以雙鶴,跨之而還,石至今存。
嘗有客從仙公泛舟,見囊中有十數符。
客曰:此符驗,可見不?仙公即取一符,投水中,逐水而下。
仙公曰:何如?客曰:常人投之亦然。
仙公複取一符投之,逆水而上。
仙公曰:何如?客曰:異矣。
仙公複取一符投之,符即不上不下,須臾,上符下符,會于中流,三符聚為一處,良久收之。
又于水濱,見鬻大魚者,謂魚主曰:欲假此魚到河伯。
魚者曰:巳死矣,日亦可。
以丹書紙,納魚口中,投于水,躍然而去。
嘗有客來谒,既坐,有繼至者,複見仙公,迎與俱入,而座上仙公自與客談笑不辍。
時苦寒,謂客曰:居貧不能設爐緻煖,試作火以供諸君。
于是張口吐氣,火赫然而出,須臾屋中火滿。
又盛暑中醉卧,使人傅粉腹上,謂客曰:苦熱,不能作他戲。
乃以腹徐徐上摩屋梁,而粉者梁上。
如此神異,不能盡述。
後仙去。
??紙二女附 梁谌,字考成,扶風人。
初事鄭法師于樓觀。
晉惠帝求興二年,老君命真人尹軌降于樓觀,授以煉氣隐形之法,及水石還丹術。
谌乃隐于終南山,餐氣吞符,廣索丹砂為餌。
丹成,能飛行變化,目能視地中物,耳能聽數裡聲。
一日,謂門人曰:有發召吾于南峰,今往矣。
辄冠服而出,則雲氣缭繞,不見其形,惟聞鼓吹之音,隐隐從空而去。
曹仙媪,不知何許人,常攜幼女,引一犬,息馬鬥關柳下。
一日,至河問渡,舟師拒之。
媪攜女與犬,淩波禦風,須臾登岸。
俄又登東岸石龛,與女及犬化龛中。
土人立廟祀焉。
鮑靓,字太玄,陳留人。
師左元放,受中部法及三皇五嶽。
劾。
召之要,能役使鬼神,封山制魔。
晉元帝大興元年,靓往江東,于蔣山北道,見一人,年可十六七許,好顔色,俱行數裡,其人徐徐動足。
靓奔馬,不及因遙問曰:相君行步,必有道者。
其人曰:吾仙人陰長生也。
君有心于道,故得見我。
靓即下馬叩拜。
陰君曰:子慕道久矣,吾當度爾。
仙法。
凡非仙胎,得仙者必由屍解。
上屍解,用刀。
下屍解,用竹木,以神丹染筆,書太上太玄陰生符于刀。
其刀須臾。
即如所度者,面目奄然于床上矣。
其真人遁去,其家人。
似見死人,不見刀也。
陰君乃傳靓此道。
又與靓論晉室修短之期。
又雲:此地十年後,當大流血。
後值蘇峻之亂,果皆驗。
羅浮圖志雲:靓為南海太守,以道術見稱。
嘗行部入海,遇風,饑甚,取白石煮食之。
與葛稚川善。
時稚川居羅浮,常往來山中。
或語論達旦,乃夫人見其來,門無車馬,獨雙燕往來,怪而窺之,則雙履也。
墉城集仙錄雲:靓以女妻葛洪。
靓還丹陽,卒,葬于石子岡。
後蘇峻亂,發棺無戶,但有一大刀。
賊欲取,乃聞冢近有兵馬之聲,棺中刀訇然有聲,若雷震,衆賊驚走。
賊平後,收刀别葬之。
晉書雲:鮑靓,字太玄,東海人。
年五歲,語父母雲:本是曲陽李家兒,九歲堕井死。
其父母尋訪李氏,皆符驗。
靓學兼内外,明天文、河洛書。
後見仙人陰君,授道訣,百餘歲卒。
孫登,字公和,不知何許人。
于汲郡北山上窟中,住無家夏。
則編草為裳,冬則披發自覆。
善長嘯,好讀易,鼓一弦琴。
性無喜怒。
或沒諸水,出而觀之,登複大笑。
嵇康從之遊三年,問其所圖,終不答。
然神謀所存良妙。
康每薾然歎。
息,将别,謂曰:先生竟無言乎?登曰:子識火乎?火生而有光而不用其光,果然在于用光;人生而有才而不用其才,果然在于用才。
故用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耀;用才在乎識物,所以全其年。
康又請學琴,登不教之曰:子才。
多識寡,難乎免于今之世矣。
後康果遭呂,安事在獄為。
詩,自責雲:昔慚下惠,今愧孫登。
登竟白日升天。
王烈,字長休,邯鄲人,入海東抱犢山中。
嘗與嵇叔夜遊烈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半留與叔夜。
叔夜既至,皆凝為石。
入入一石室,室中有兩卷素書,烈不知其字,未敢取,頗記十數字形體,歸示叔夜,叔夜盡知之。
烈喜,乃與叔夜同至其處,失石所在。
烈因語弟子曰:叔夜未應共得仙也。
嵇康,字叔夜,谯國铚人。
铚有嵇山,家于其側,因氏焉。
身長七尺八寸,土木形骸,不加飾厲,龍章鳳姿,天質自然。
時王伯通造一館,但有人宿必死。
伯通累見其兇,常閉之。
至是,康請??宿館中,乃取琴彈。
二更時,有八鬼從館出,康始懼,微誦乾元亨利真數遍,徐問鬼曰:王伯通造此館,凡有人宿辄死,無乃若輩殺之耶?鬼曰:我輩非殺人者,乃是舜時掌樂官,兄弟八人,号曰伶倫。
舜受佞臣之言,枉殺我兄弟,葬埋于此。
王伯通于吾蒙上築牆,吾等苦其壓,見人來宿者出,拟告之。
彼見吾等自懼而死,非殺之也。
今願先生與伯通言,取吾等骸骨,遷葬他處,期半年,伯通當為本郡太守,今授先生以廣陵一曲,聊相酬耳。
康大悅,遂以琴與鬼,鬼彈一遍。
康郎能禅,遂彈。
至夜深,伯通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