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象列仙全傳卷之二

關燈
人,合為殉者,同脫骊山之禍,匿此。

    不知今幾甲子。

    二生曰:幸遇大仙,願求金丹大藥。

    古文夫曰:我本幾人,初餌柏子,後食松脂,歲久淩虛,毛發绀綠,不知金丹大藥為何物也。

     毛女在華陰山中,山客獵師世世見之,形體生毛,自言始皇宮人。

    秦亡,入山,食松葉,遂不饑寒,身輕如飛。

     徐福,字君房,秦始皇時,枉死者滿道路。

    有鳥如烏狀,銜草覆死人面,皆登時而活。

    始皇使人持草以問鬼谷先生。

    先生雲:海中有十洲,祖洲有不死之草,生瓊田中,名養神芝。

    其葉似菰,叢生十株,可活三人。

    始皇乃遣道士徐福入海尋祖洲,不返,後不知所在。

    逮沈羲得道,老君遣徐福為使,乘白虎車迎義。

    後人始知徐福為仙。

    又唐開元中,有十人患半身枯黑,禦醫張上客等,俱不能活。

    因謂曰:聞大海中有神仙,盍求治之。

    士人乃從登州下海,随風行十餘日,近一孤島,島上有數百人,須臾至岸,岸邊有婦人洗藥,問彼皆何人?婦人指雲:中坐須發白者,徐君也。

    又問:徐君是誰?婦人雲:君知秦始皇時徐福否曰。

    知之曰:此即是也。

    士人遂登岸,緻謂求治。

     徐君初以美飯哺乏,器物皆奇小,士人心嫌其薄。

    徐君覺之曰:但恐食不能盡爾。

    士人連啖之,如數大瓯,至飽而竭。

    複以小器盛酒,飲之至醉。

    翌日,以黑藥數丸與食,利黑水數鬥,其病辄愈。

    士人求住奉侍。

    徐君曰:爾有祿位,未宜即留,當以東風相送,毋愁歸路遠也。

    複與黃藥一袋,治一切病,持歸救人。

    士人還數曰,至登州,以藥奏聞,玄宗令有疾者服之即愈。

     孔丘明,秦時人,與駱法通等十人避亂,相與結友,遠訪大道,在三笥山修煉,歲久道成,騰空而去。

    惟仙良一人,漫遊不與,但成地仙雲。

     黃石公漢張良。

    于下邳圯橋,遇老父箕踞,令良取履,良每曲事之,老父喜曰:孺子可教。

    遂授良書,且謂曰:後十三年,齊北榖城山。

    下黃石即我也。

    後良功成,封留侯,從高祖于谷城山,果得黃石。

    良請立祠以祀焉。

     控鶴仙人,名屬仁,天台元虛老君第七子也。

    常控鶴至武夷山,校定仙籍。

    時魏王子骞等禱雨龍潭之上,仙人适過其處,魏王與張湛等十二人,因得谒見。

    仙人見魏王等主骨異常,乃遣何鳳兒往天台取仙籍檢視,果載子骞與張湛等名,于是賜魏王等胡麻飯、九品丹書。

    仙人以飲酒過度,故谪居武夷,須八百年後,六得脫骨仙化。

     鬼谷子,春秋晉平公時人,姓王名诩,嘗入雲夢山采藥得道,顔如少童,居青溪之鬼谷。

    蘇秦、張儀嘗問道,三年辭去,子遺之書曰:二足下功名赫上,但春華至秋,不得久茂。

    今二子好朝露之榮,忽長久之功,輕喬松之永延,貴丁旦之浮爵。

    夫女愛不極席,男歡不畢輪,痛哉!鬼谷處人間,數百歲後,不知所之。

    有陰符、鬼谷子二書行于世。

     馬成子,秦扶風人,志專修道,棄家訪師,遇黃蓋童子,授以胎元煉氣之法。

    乃入蜀之鶴鳴山石洞中。

    複遇異人,授以神丹曰:氣為内丹,藥為外丹,今授子此丹,服之當列為高真矣。

    言訖而去,成子遂白日升天。

     茅蒙,字初成,鹹陽人。

    博學深鑒,知周室将衰,不求仕進,歎曰:人生若流電爾,奈何久迷塵寰中?于是師鬼谷先生,受長生之術,遂入華山修煉。

    秦始皇三十年九月庚子。

    乘龍白日升天。

    先是,邑人謠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駕寵上升入太清,時下玄州戲赤城。

    繼業而往在我盈,帝若學之臘嘉平。

    秦始皇聞之,因攺臘為嘉平。

    玄孫盈、固、衷三人皆得仙,居茅山。

     魏真君名子骞,求道于武夷山,後遇控鶴仙人,授以換骨之訣,秦始皇時屍解。

    真君顱骨至今尚存,紅白堅潤。

     箫史得道,好吹箫,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遂教弄玉吹箫,作鳳鳴,有鳳來止其屋,公為作鳳台。

    後弄玉乘鳳,蕭史乘龍,共升天去。

    弄玉附。

     劉海蟾,汲郡白鶴觀知事崔重微,忽見道人,谒于堂下,揖之坐,不語,但微哂。

    重微起,取金相贈,未入房,曰,聞弄筆聲。

    急回視,己失道人。

    壁間有題字,以仙書證之,乃秦人劉海蟾之筆。

     盧侯二仙秦始皇遣盧生入海求神仙藥,不得。

    盧與侯生謀,隐入邵陵雲山。

    今山有侯仙迹、盧仙影,秦人古道、煉丹井、飛升台、掃壇竹,皆其遺迹。

     蔡女仙,裡陽人。

    幼善剌繡,忽有父老詣門,請繡鳳一雙,畢功之日,自當指點。

    既而繡成,老父指視安眼,功畢,俄雙鳳騰躍飛舞,老父與女仙各乘一鳳升去。

     白石生。

    中黃丈人弟子雲:彭祖時巳二千餘歲,不修飛升,但以長生為貴,不失人間之樂而巳。

    所行者,止以金液之藥為上。

    初患家貧,不能得藥,乃養豬牧羊,十數年,緻富萬金,乃買藥服之。

    嘗煮白石為糧,因就白石山居,遂号白石生。

    亦時食脯飲酒,亦時辟榖,日能行三四百裡,顔色如三十許人。

    或問:何以不愛飛升?答曰:天上未必樂于人間,且天上多至尊奉侍,更苦于人閑也。

     涉正字玄真巴東人,漢末說秦始皇時事了了。

    從二十弟子入吳,而正常閉,自雖行不開也。

    弟子随之二十年,莫有見其開目者。

    有一弟子固請之,正乃為開目。

    開時有聲如霹靂,有光如火電,弟子皆不覺,伏地,良久乃能起。

    正巳,複還閉目。

    後道成仙去。

    其所眠食施行,并授諸弟子,皆以行氣,絕房室,及服石腦小丹。

    時李八百呼正為四百歲兒。

     杜宇,古蜀主也。

    蜀嘗大水,宇與民人避水于長平山。

    後鼈靈開峽治水,人得安居。

    宇禅位與之,自居西山,得道升天。

     安期生,琅琊阜鄉人,賣藥海邊,時人皆呼千歲公。

    秦始皇請見,與語三夜,賜金帛數萬,出于阜鄉亭,皆置去,留書,并赤玉外一量,為報曰:後千歲求我于蓬萊山下。

    始皇遣使者數輩入海求之,未至蓬萊山,辄遇風波而還。

    乃立祠阜鄉亭,并海邊十處。

     朱仲,會稽人。

    漢高後時,下書募三寸珠,仲乃赍三寸珠詣阙上書,賜五百金。

    魯元公主複私以七百金從仲求珠,仲複獻四寸珠,至阙即去。

    帝下書會稽,征聘,不知所在。

    景帝時,複來獻二寸珠數十枚,辄去,竟不知所在。

     清平吉,漢沛國人,即高帝時衛乎也。

    至光武時,容色不老。

    後屍解去,百餘歲,複還鄉裡,數日間,又屍解去。

     劉京者,漢文帝侍郎,從邯鄲張君學道,受餌雲母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