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象列仙全傳卷之一

關燈
漢武帝封裕為廬山君。

     彭祖錢铿 帝颛顼玄孫,至殷之末世,年巳七百餘歲而不衰。

    好恬靜,惟以養神治生為事。

    穆王聞之,以為大夫,稱疾不與政事。

    善于補導之術,并服水晶、雲母、粉麋角。

    常有少容采女,乘辎軿,往問道于彭祖。

    采女俱受識要,以教王。

    王試為之有驗。

    彭祖知之,乃去,不知所往。

    其後七蔔餘年,門人于流沙西見之。

    一雲:周衰,始浮遊四所。

    晚入蜀,抵武陽留家,喪四十九妻,失五十四子。

     青烏公 者,彭祖之弟子也,身受明師之教,精審仙姒之理,乃入華陰山中學道,積四百七十一歲。

    十二試之,有三,不過,後服金液而升天。

    太極道君以為三試不過仙人而巳,不得為真人。

     呂尚 冀州人。

    生而内智,豫知存亡。

    避纣亂,隐遼東三十年,西适,隐于南山,釣于下溪,三年不獲魚。

    或曰:可以止矣。

    尚曰:非爾所及也。

    果得大鯉,有兵鈴狂腹中。

    乃服澤之地,衣石髓,二百年而告亡,葬之無戶,惟有玊鈴六篇在棺中。

     範蠡 宇少伯。

    徐人也。

    事周師太,公望好服桂飲水,為越大夫,佐勾踐破吳,後乘輕舟入海,變名姓,适齊,為鸱夷子。

    更後百餘年,見于陶,為陶朱公,财有億萬,複棄之,往蘭陵賣藥,後人世世見之。

     劉越 周時有匡先生名續,修道幹南嶂山。

    後,有一少年,數來相訪,言論奇偉。

    先生異之,問曰:睹子風猷有日矣。

    僭問鄉邦姓字。

    答曰:予姓劉名越,居在山之左,山下有石高二丈許,叩之即,應當相延。

    先生如其語訪之,叩石,石忽自開,雙戶洞啟,一小鬟迎先生,行數十步,繼有二青衣绛節前導,漸見台榭參差,金碧掩映,珍禽奇獸,草木殊異。

    真人冠玊冠,朱绂劍佩來迎。

    先生意欲留居之,真人巳覺,謂先生曰:子陰功未滿,後會可期。

    他曰:相從不晚也。

    飲玊酒三爵,延齡保命湯,一啜而出。

    先生返顧,所蔻石,宛然如初。

    他日複叩,無所應矣。

    今盧山太平興國宮三門外,即石建亭,名曰仙石,石上尚有劉仙二字存焉。

     匡續 字君平,南楚人,号匡阜先生。

    生而神靈,兒時便有物外志。

    周武王時,師老聃,得長生之道,結茅南障山虎溪之上隐焉。

    室中無所有,惟置一榻,簡書數篇而巳。

    武王屢征不起。

    一日,有少年詣之,自通曰:姓劉名越,家在前山之左。

    邀先生過之,曰:百至山下,有石高二丈許,即予家也。

    續後如約而往,至山下,四顧無人家,惟有一石。

    乃叩之,石為之開,若雙扉然。

    有二青衣執終節前導,入其中,瓊樓玉宇,見前少年,傳以仙訣,由此得道,遂煉丹于其所。

    漢武帝元封元年,南巡狩,登祀天柱,嘗望秩焉。

    繼而射蛟浔陽江中,複封先生為南極大明公,仍命立祠于虎溪舊隐,列于祀典。

    迨至東晉,鴈門僧慧遠遊羅浮。

    夜宿祠下,愛其溪山之勝,谒郡守桓伊曰:昨夢匡先生,願舍祠為寺。

    伊從之,而遷先生祠于山口。

    唐開元間,再加興建,尊為仙廟。

    凡水旱疠疫,禱之皆應。

     葛由 者,羌人也,周成王時,好刻木羊賣之,一曰騎羊入蜀。

    蜀中王侯貴人追之,上綏山。

    綏山在峨嵋山西南,最高無極,随之者不複還,皆得仙道。

    故諺曰:若得綏山一眺,雖不得仙亦豪。

     蔡瓊 字伯瑤,師老子,受太玄陽生符還丹方。

    合服得道,白日升天。

    常用陽生符活巳死人,但骸骨存者,以符投之即起。

     彭宗 字法先,彭城人。

    年二十,學于杜沖。

    嘗從之采藥,忽堕深谷,手足傷損,逮至危困,良久蘇,自肅恭如初。

    又使之采樵,被蛇中,亦無愠色。

    沖憫之,乃授丹經五千文及守一之道。

    宗寶而修之,日臻幽妙。

    嘗宵中有神燈數枚,浮空映席,又五色雲霞霏霏繞座間,能三晝夜為一息。

    或自卧水底,竟日方出,或瞑目僵卧,辄一年許不動。

    塵委其上,積厚如指,見者皆疑巳殒。

    及起,顔色愈鮮。

    能以一氣誦五千文,通為兩遍。

    山中毒蛇猛虎,能以氣禁之,潛伏終不能動,宗解之方去。

    嘗有獵者遙相毀罵,且及門,欲相淩辱,宗用氣禁之,獵者手足不覺自拘,蠢然屍□,使幽靈擎之。

    傍人惟聞杖楚之聲,莫測其所以。

    俟其悔過,乃釋之。

    年一百五十餘歲,常如二十許。

    厲王□□□正月,老君遣仙官下迎,授為大清真人,治赤城□□□。

     馮長 骊山人,周宣王時,為柱下史。

    睹天文之變,乃退隐攝生,遇鄧真人,授以靈書,功行垂成,複遇彭真人,授以太上隐書,遂得仙,用術活人。

    平王二十年春,升化而去。

     王子喬 周靈王大子晉也。

    好吹笙,作鳳鳴,遊伊、洛之間。

    道人浮丘公接晉上嵩高山,三十餘年。

    後見柏良,謂曰:可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山頭。

    至期,果乘白鶴駐山頭,可望不可到,俯首謝時人,數曰方去。

    後立祠缑氏山下。

     沈義 吳郡人,學道蜀中,善醫,一心救人,功德感天。

    周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