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象列仙全傳卷之一

關燈
不燒。

    至昆侖山,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風雨上卞。

    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

    高辛時為雨師,間遊人間。

     容成公 容成公者,自稱為黃帝之師,見周穆王,言補道之事,煉精于玄牝,其要谷神不死,守生養氣,發白返黑,齒落更生,道與老子同。

    容成公 廣成子 軒轅時人,隐居崆峒山石室中。

    黃帝造焉,問以至道之要。

    答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

    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

    抱神以靜,形将自正。

    必靜必清。

    母勞爾形,毋搖爾精,毋俾爾思慮營營,乃可長生。

    慎内閉外,多智多敗。

    我守其一而處其和,故千二百年,未嘗衰老。

     黃帝 立為天子,十九年,聞廣成子在崆峒之上,乃往見之,曰:敢問至道之精。

    廣成子曰:自汝治天下,雲氣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黃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奚足以語至道?黃帝退居三月,複往見之。

    廣成子南首而卧,黃帝從下風膝行而進,再拜稽首問曰:敢問治身,奈何而可?以長久。

    廣成子蹶然起曰:善哉問乎!吾語汝: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

    抱神以靜,形将自正。

    心靜神清,無勞汝形,無搖汝情。

    乃可以長生,帝再拜曰:廣成子之謂天矣。

    退而養心服形,晝而魂遊于華胥氏之國。

    國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離中國幾千萬裡,蓋非舟車足力所及,神遊而巳。

    其國無師長,民無嗜欲,不知樂生惡死,故無夭殇;不知親巳疏物故,無愛憎,不知背逆向順,故無利害。

    都無所愛惜,都無所畏忌。

    入水不溺,入火不執,乘空若履實,寝虛若枕床,雲霧不垓其勢,雷霆不亂其聽,美惡不滑其心,山嶽不踬其步,神行而已。

    黃帝既窹,惺然自得,召力牧等語之曰:眹閑居三月,思有以養身矣,而于治物之道,弗獲其術也。

    今所夢若此,方知至道不可以情求矣,不可以告若矣。

    其後天下大治,幾若華胥氏之國。

    帝後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之下。

    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

    黃帝乃乘乏,後宮及群臣從之者七十餘人,餘臣悉持龍髯,龍髯拔,因堕黃帝弓。

    百姓仰望。

    帝既上,乃抱其弓與髯而号,故後因名其處曰鼎湖,弓曰烏号。

     甯封子 為黃帝陶正,有異人過之,為其掌火,能出五色煙,久則以教封子。

    封子積火自燒,能随煙氣上下。

     赤将子輿 赤将子輿者,黃帝時人,不食五谷,而噉百花草。

    至堯時為木正,能随風雨上下,時與市中貨繳,亦謂之繳父。

     洪厓先生 或曰:黃帝之臣伶倫也。

    得道仙去,姓張氏。

    或曰:堯時巳三千歲矣。

    漢仙人衛叔卿,在終南絕頂,與數人博,其子度世問卿曰:同與博者為誰?叔卿曰:洪厓先生輩也。

     馬師皇 者,黃帝時治馬醫也。

    知馬形氣死生之胗,理之辄愈。

    後有龍下向之,垂耳張口。

    師皇曰:此龍有病,知我能理。

    乃針其唇下口中,以甘草湯飲之,一且龍負而去。

     王倪 即老君弟子,得道于羲、農之間。

    黃帝過之,因傳道要。

    曆少昊、颛顼之世,常遊人間。

    帝喾以前,為齧缺師,行飛走之道。

    堯、舜之時,猶有見者。

    後升天。

     何侯 者,堯時隐蒼梧山,慕長生,三百餘口皆耕耘。

    舜南狩,止何侯家。

    天帝五老來謂舜曰:升舉有期。

    翌日,五帝下迎,舜白日升天。

    夏禹時,五帝以藥一器與何侯,使投酒中,一家三百餘口飲不竭,以餘酒灑屋宇,拔宅上升,位為太極仙人。

    今嶷山有何侯廟,在舜廟側。

     偓佺 采藥父也,好食松子,體毛數寸,能飛行,逐走馬,以松子遺堯,堯不受。

    時受食者皆三百歲。

     宛丘先生 服制命丸得道,至殷湯之末世,巳千餘歲以方。

    傳第子姜若春,服之三百年,視之如十五歲童子。

    彭祖師之,受其方三首。

    姜若春附。

     鐵拐先生 李其姓也。

    質本魁語,早得道,修真岩穴。

    時李老君與宛丘先生嘗降山齋,誨以道教。

    一日,先生将赴老君之約于華山,囑其徒曰:吾魄在此,傥遊魂七日而不返,若甫可化吾魄也。

    徒以母疾迅歸,六日而化之先生。

    至七日,果歸,失魄無依,乃附一餓莩之屍而起,故形跛惡非其質矣。

     務光 夏時人,耳長七寸,好服蒲韭根。

    湯伐桀,以天下讓于光,光辭曰:廢上非義也;殺人非仁也。

    人犯其難,我享其利,非廉也。

    乃負石自沉蓼水。

    後四百餘年,至武丁時複。

    見武丁,欲以為相,遂遊尚父山,不出。

     孟岐 清河逸人也,尋師不避險阻。

    漢武帝時,談及周初時事,了如目前。

    嘗雲:曾見周公旦抱成王朝于周廟。

    岐時侍周公升壇,公上,岐以手摩成王足,周公以玉笏遺岐,岐常執之,每以衣袂拂拭,笏,今銳欲折耳。

    嘗餌桂業,在華陰山下拾藥。

    聞帝好仙,披草萊而出。

     匡裕 周武王時人,兄弟七人,皆有道術,結廬山中,後得仙去,惟空廬在焉,故曰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