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禮

關燈
話一出口我就局促不安了——我就找不到别的好說的了嗎? “那樣反倒教人不愉快了。

    ”T君像是也敏感地察覺到了,“我在金木町是你家的用人,而你是主人。

    如果你不這樣想的話,我可不高興了。

    說來奇怪,日子都過去二十年了,我到現在還常夢見你在金木町的家,連上戰場時也做過夢——完了!我忘了喂雞啦!然後就從夢裡驚醒。

    ” 巴士發車的時間到了,T君陪我一起出了門。

    外頭已經不冷,天氣很好,再加上我喝了熱酒,别說不冷,額頭都還冒了汗呢。

    我們聊到了合浦公園現在正是櫻花盛開的時節。

    青森市的街道幹燥又潔白,哦不,醉眼惺忪看到的朦胧景象還是閉口不提才好。

    青森市目前正傾力發展造船工業。

    我半路順道去給中學時代照顧過我的豐田伯父上了墳,然後就趕去巴士車站了。

    假如是以前的我,可能會随口邀T君同行:“走吧,跟我一起去蟹田吧?”可我畢竟長了些歲數,多少學會了一點人情世故,要不就是……唉,那種複雜的心情暫且按下不表。

    總之,我們雙方都已成為大人了。

    所謂大人,就得忍受孤獨,即使友情濃厚,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相互客套。

    為什麼非得小心翼翼不可呢?答案是:不為什麼。

    隻因為已經遇過太多受騙上當、丢人現眼的事了。

    不能相信别人,這是從青年蛻變成大人的第一堂課。

    大人就是曾經受騙上當的青年所映出來的身影。

    我保持沉默,向前走去。

    這時,T君突然開了口: “我明天會去蟹田,搭明天一早的第一班車去。

    我們就在N先生家碰面吧!” “醫院那邊呢?” “明天是星期天。

    ” “唉,原來如此!你怎麼不早點說啊?” 看來,我們心裡都還保有當年的那個純真少年。

     (1)正岡子規(一八六七—一九○二):日本俳人與歌人,生于四國松山,以簡明淺顯的寫生文辭确立了日本派俳句。

    對友人柳原極堂一八九七年創立之《杜鵑雜志》支援不遺餘力。

    提倡寫生文,發起根岸短歌會,極力改革短歌,奠定了短歌詩壇之“阿羅羅木派”的基礎。

     (2)尾崎紅葉(一八六七—一九○三):日本小說家,生于江戶,明治文壇的大家,發起硯友社并發行文學同人志《我樂多文庫》,代表作為《金色夜叉》。

     (3)齋藤綠雨(一八六七—一九○四):日本小說家與評論家,生于三重縣,明治文壇的大家,師事假名垣魯文學習劇作,以充滿諷刺、诙諧與戲谑的作品風格而受到矚目,代表作有《油地獄》《捉迷藏》等。

     (4)國木田獨步(一八七一—一九○八):日本小說家與詩人,生于千葉縣,初期文風屬于浪漫主義,逐漸轉為寫實與知性,成為自然主義文學的先驅。

    代表作包括《武藏野》《春鳥》《源老頭》《篝火》《少年的悲哀》等。

     (5)長冢節(一八七九—一九一五):日本歌人與小說家,生于茨城縣,師事正岡子規,為《馬醉木雜志》之同人,歌風纖細而清澄,寫生文小說《土》為其代表作。

     (6)芥川龍之介(一八九二—一九二七):日本小說家,生于東京,三期、四期《新思潮》同人,作品《鼻》獲得夏目漱石肯定而躍上文壇,發表多篇充滿感性的短篇小說,代表作包括《羅生門》《地獄變》《齒輪》《軌道列車》等。

     (7)嘉村礒多(一八九七—一九三三):日本小說家,生于山口縣,将個人生活暴露在作品中,形成獨特的私小說寫法,代表作有《業苦》《崖下》等。

     (8)指一九四四年,作者該年三十六歲。

     (9)指一九四四年。

     (10)太宰治于一九四四年五月十二日至六月五日前往津輕旅行。

     (11)勤勞服務:為了社會利益而無償從事公益活動,此處指太平洋戰争時日本政府推行之征集勞動力的政策。

     (12)夾衣:有内裡的和服外褂。

     (13)哔叽:一種精紡布料,表面光潔平整,多為素色斜紋。

     (14)語出“安禅不必須山水,滅得心中火自涼”。

    意指無論遇到任何苦難,隻要内心能夠超越外在,就不會感覺到痛苦。

     (15)太宰治的父親是入贅女婿,位于津輕金木町的津島家是太宰治母親的娘家。

    在本書第202頁對此有詳細說明。

     (16)形容武士即便窮困潦倒而無從果腹,也會叼着牙簽假裝剛已飽餐一頓。

    亦即,注重體面的武士即使陷入貧困,亦佯裝安于清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