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濱
關燈
小
中
大
去收集回來了。
”老太太說着還比出收攏的動作,接着張開兩手模仿抱着很多一升酒瓶的樣子,“我那口子剛剛才抱回來這麼多呢!” “有那麼多酒,那就夠喝了。
”我終于放下心來,“那就用這個鐵壺熱酒。
馬上拿四五壺清酒……哎,太麻煩了,送個六壺來吧!”我琢磨着得趁老太太還沒改變心意前,多叫些酒擺在這裡才妥當,“飯菜稍後再上就好。
” 老太太依我的吩咐,用托盤端來了六小壺清酒。
喝了一兩壺之後,飯菜也送上來了。
“客官請慢用。
” “謝謝。
” 不到眨眼工夫,六壺清酒就見底了。
“酒已經沒了?”我十分驚訝,“怎麼那麼快?喝太快了啦!” “真的喝了那麼多嗎?”N君同樣滿臉狐疑,還依序拿起一隻隻空酒壺晃動加以确認,“沒了。
可能是太冷了,所以我們鉚起來喝。
” “每隻酒壺可都裝得滿滿的哩!這麼快就喝光了,要是叫老太太再送六壺過來,她說不定會懷疑我們是妖怪呢;要是老太太胡思亂想,怕了起來,不讓咱們喝酒那就麻煩了。
我看,還是先把自己帶來的酒熱了喝,過一會兒再叫六壺酒,這樣才是上策。
咱們今晚就在這本州島最北端的旅舍喝個通宵吧!” 沒有想到,我出的這個馊主意成了今晚最大的失策。
我們把水壺裡的酒倒進酒壺裡,盡量慢慢喝。
喝着喝着,N君忽然有了醉意。
“不成了!今晚我恐怕要醉了。
”他豈止是恐怕要醉了,根本已經是醉醺醺的了。
“不成啦!今晚……我要醉啦!可以嗎?我可以喝醉吧?” “當然可以。
我今晚也打算醉個痛快。
咱們悠着點喝吧。
” “我來獻唱一曲吧!你沒聽過我唱歌吧?我很少唱。
可是,今天晚上我想來一首。
我說啊,我唱一首給你聽,行吧?” “真拿你沒辦法。
那我就洗耳恭聽吧!”我已經有了心理準備。
“涉過幾條河,越過幾重山……”(30)N君閉着眼睛,開始低聲吟唱那首若山牧水(31)的旅歌,所幸不如想象中的可怕。
我靜靜地聆聽,意外地頗為感動。
“怎麼樣?怪嗎?” “不怪,我還有點感動了。
” “那好,再來一首。
” 這回可就糟透了。
或許是因為來到了本州島最北端的旅館,他跟着變得豪氣幹雲,居然扯開教人膽戰心寒的大嗓門吼唱起來了。
“那東海小島的海邊……”(32)他唱起了石川啄木(33)的短歌,嗓音豪邁粗犷,連屋外的狂風大作都被他的歌聲蓋過去了。
“太糟了……”我評論道。
“很糟嗎?那我重唱一遍!”他深吸一口氣,轟然爆出了更可怕的鬼吼,而且還錯唱成“那東海海邊的小島”。
接下來,他又沒來由地突然詠起“今朝記史如增鏡……”(34),居然連《增鏡》的和歌都吟誦出來了,既如呻吟,又像呐喊,亦像嘶吼,真是太不妙了。
我心驚膽戰地祈求,千萬别讓裡面的老太太聽見了。
豈料天不從人願,隔扇唰地拉開,老太太果真來了。
“好了,歌也唱了,該睡覺了。
”說完,老太太便撤下飯菜,利索地鋪好了床被。
看來,她确實被N君豪氣幹雲的鬼吼吓得魂飛魄散了。
我還想着要開懷暢飲呢,真是敗興得很。
“都怪你壞事!都怪你歌唱壞事啦!要是唱個一兩首打住就好了。
那副鬼哭神号的破鑼嗓子,叫誰聽了都會被吓破膽的嘛!”我嘀嘀咕咕地,滿腹牢騷地睡下了。
第二天早上,我在被窩裡聽到了一個小女孩清脆的歌聲。
這一天,風停了,晨光灑入房裡。
小女孩正在外面的路上唱着拍皮球歌。
我擡起頭來,側耳靜聽。
摘、摘、摘(35) 夏天快來八八夜(36) 平原山野滿新綠 紫藤随風輕擺動 我頓時感慨萬千。
本州島的北端至今仍被中部地區的人們蔑視為蝦夷之地,我實在沒有想到竟能聽到如此清脆的歌聲、如此美麗的歌曲。
就像那位佐藤理學士所說的: 假如要剖析現代的奧州,首先必須承認,今日的奧州具有和即将邁入文藝複興時期前的意大利,同樣旺盛的崛起力,無論是文化層面,抑或是産業層面皆然。
幸蒙明治大帝對教育的垂念,不但使得教育迅速推行至奧州的每一座大城小鎮,矯正了奧州腔的刺耳鼻音,更促進了标準話的普及,對從前沉淪于原始狀态之蒙昧蠻族居住地賜予教化之光,令人耳目一新……雲雲。
我從這個小女孩可愛的歌聲中,仿佛看到了充滿希望的曙光,不禁感慨萬千。
(1)“滿洲”:即“僞滿洲國”,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中國東北後建立的傀儡政權。
(2)一六一五年五月,豐臣家徹底被德川家康擊潰,随後日本更改年号為“元和”。
這也代表日本的“戰國時代”徹底結束,迎來和平。
“大坂”為大阪舊稱。
(3)日本五大節慶之一的三月三日女兒節。
起源于中國在三月三日齋戒沐浴的儀式,日本古時的朝廷貴族亦到河邊舉辦曲水宴席作為除穢儀式,民間則自古将此日定為婦女的節日,食用艾草麻糬和白甜酒以為慶祝,之後演變為女兒節。
(4)坂上田村麻呂(七五八—八一一):日本平安時代初期的武将,封号征夷大将軍,曆任桓武、平城、嵯峨三代天皇,于平定蝦夷與鎮撫藥子均立下軍功。
(5)東北:此處指日本的“東北地方”,即位于本州島北部的青森縣、岩手縣、宮城縣、秋田縣、山形縣、福島縣。
(6)燈籠褲:日本農村婦女從事勞動工作時穿着的防寒粗布褲。
(7)橘南溪(一七五四—一八○六):江戶時代中期的醫生及文人,生于伊勢國(現在的三重縣),于京都開業行醫,著有《傷寒論分注》;懸壺濟世之餘至各地遊曆,著有《西遊記》《東遊記》等旅遊記事。
(8)《東遊記》:江戶時代中期的旅遊記事,橘南溪著,分上下兩篇共十冊,記叙其于天明四年(一七八四年)為修習醫學而遠赴東海、東山、北陸各地遊曆的見聞。
另有姊妹篇的《西遊記》,合稱《東西遊記》。
(9)凡例:說明本著作的内容與編纂體例,相當于現代書籍中的序。
(10)高館:位于岩手縣平泉的奧州藤原氏府邸“衣川館”的别稱。
(11)裡:長度單位,在日本一裡約3.9公裡。
(12)尋:古時中國及日本使用的長度單位,一尋等于六尺(日本的一尺約為0.3米),約1.8米,現在日本主要用來計量水深。
(13)傳說安壽公主與廚子王是一對姊弟,父親原為奧羽五十六郡之太守,因遭讒言所害,一家四散,安壽公主和廚子王被賣給丹後國的三莊太夫當下人,受盡折磨。
安壽公主與廚子王密謀逃離,可惜事迹敗露,遭到嚴厲責罰,安壽公主因而殒命。
廚子王得到姐姐讓與的地藏菩薩像護體而存活下來,逃至京都,終于洗刷了父親的冤屈,并與母親重逢。
森鷗外的知名小說《山椒大夫》即根據此故事為底本撰寫。
(14)森鷗外(一八六二—一九二二):日本小說家、翻譯家、軍醫,生于島根縣,本名為林太郎。
遠赴德國留學歸國後,緻力于翻譯、創作與評論,對日本文學的現代化有莫大的貢獻,代表作包括《舞姬》《青年》《雁》《阿部一家》《高濑舟》《最後的一句》《山椒大夫》《澀江抽齋》等。
(15)《和漢三才圖會》:江戶時代百科圖鑒,共一百零五部,由寺島良安于一七一二年編著完成。
該書仿效明朝的王圻編撰并于一六○九年出版的《三才圖會》圖錄百科辭典,将和漢古今萬物分為天地人三才,各自配上插圖加上漢文解說。
(16)一○八一年。
(17)出羽:現今日本秋田縣與山形縣的舊時合稱。
(18)西鄉隆盛(一八二七—一八七七):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軍人與政治家,九州島薩摩藩(領地包含現今的鹿兒島縣與宮崎縣的西南部)出身,号南洲。
主張推翻幕府,和木戶孝允及大久保利通并稱“維新三傑”。
經過談判得以成功兵不血刃進入江戶城,對明治維新有極大貢獻,其後以參議身份獨排衆議,大刀闊斧施行廢藩置縣政策。
後因主張征韓論未獲支持憤而歸鄉開墾,于一八七七年的西南戰争節節敗退之際切腹身亡。
現今的東京上野公園豎有其銅像。
(19)小地爐:農家将屋内地闆挖出一塊四方形的地坑,鋪上沙土後生火,可作為取暖或炊煮用途。
(20)泉鏡花(一八七三—一九三九):日本小說家,生于石川縣金澤,為尾崎紅葉之弟子,早期多寫“觀念小說”,如《夜間巡警》《外科室》,其後作品《湯島之戀》《高野聖》奠定其神秘而浪漫的文風,其他代表作還有《照葉狂言》《歌行燈》《婦系圖》等。
(21)圓:日本貨币單位,一八七一年至一九四六年間流通的貨币上均使用“圓”字。
後被日文漢字“円”正式取代。
此文寫作時期一圓的購買力是現在一日元的幾百甚至上千倍。
一錢等于百分之一圓。
(22)中興之祖:使已趨沒落的寺院重新香火鼎盛的僧人。
(23)大野九郎兵衛:江戶時代中期,赤穗藩的家臣大老,因與另一大老大石良雄意見對立而亡命天涯,其後為取回家産而返回藩内,立遭逮捕,大石良雄允其取得家産後再度逃亡,不知去向。
(24)三花五葉龍膽:氏族徽紋名稱。
上方三朵龍膽花,下方的五片龍膽葉如扇狀竹葉。
使用該徽紋的知名貴族為清和源氏及村上源氏。
(25)武藏坊弁慶(?—一一八九):日本平安時代末期的僧兵,身材魁梧,相傳追随源義經一起讨伐平氏。
相關傳說常作為神話與小說等的素材。
(26)九郎判官:源義經的别名。
(27)華嚴瀑布:由木縣中禅寺湖沖灌而下的瀑布。
(28)點景:山水畫作中用來點綴的形象,如小人、小橋、小房子等。
(29)伊凡·亞曆山大羅維奇·岡察洛夫(一八二二—一八九一):俄羅斯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曾于一八五三年參與于長崎舉行的日俄外交談判,其長篇小說《奧勃洛莫夫》大獲好評,其他代表作尚有《平凡的故事》《懸崖》等。
(30)出自若山牧水的短歌,大意是“究竟要跋涉過幾條河,越過幾重山,方能抵達寂寞的終點呢?來吧,今天繼續踏上這條旅途!”收錄于其第一本歌集《海之聲》。
(31)若山牧水(一八八五—一九二八):日本自然主義歌人,生于宮崎縣,早稻田大學英文系畢業,師事尾上柴舟,于一九一一年創辦詩歌雜志《創作》,喜好喝酒與旅遊,歌風簡明。
(32)出自石川啄木的短歌,大意是“在東海小島的海邊流着淚和螃蟹嬉戲”,詠歎其年輕歲月的哀愁。
收錄于歌集《一握之砂》。
(33)石川啄木(一八八六—一九一二):日本明星派的歌人與詩人,生于岩手縣,師事與謝野鐵幹、與謝野晶子夫妻,擅長以白話文書寫三行短歌,内容生活化。
曾撰寫評論《時代閉塞之現狀》對自然主義提出批判,顯示其思想轉變為傾向社會主義。
代表作包括歌集《一握之砂》《可悲的玩具》《叫子與口哨》,以及小說《白雲是天才》。
(34)日本南北朝時代(一三三六—一三九二)的曆史故事,共十七卷,亦有增補本有第十九與二十卷,相傳作者為二條良基,完成于應安年間,以和文撰寫自後鳥羽天皇誕生至後醍醐天皇從隐岐賦歸之間一百五十多年的曆史。
書名出自作者吟寫的和歌,大意是“現今記載史事應如澄鏡般清晰映照出曆代相傳的事迹,謹将本書名為《增鏡》,盼能接續往昔承傳的曆史故事”。
(35)出自日本小學唱遊課本的《采茶歌》。
除了邊拍皮球邊唱以外,亦可由兩個小朋友面對面,一邊唱,一邊拍手、握手與模仿采茶的動作。
(36)八八夜:日本特有的節氣,以立春為第一天起算的第八十八天,此時為晚霜到來的日子,茶農認為這天摘采的茶葉最為上等。
”老太太說着還比出收攏的動作,接着張開兩手模仿抱着很多一升酒瓶的樣子,“我那口子剛剛才抱回來這麼多呢!” “有那麼多酒,那就夠喝了。
”我終于放下心來,“那就用這個鐵壺熱酒。
馬上拿四五壺清酒……哎,太麻煩了,送個六壺來吧!”我琢磨着得趁老太太還沒改變心意前,多叫些酒擺在這裡才妥當,“飯菜稍後再上就好。
” 老太太依我的吩咐,用托盤端來了六小壺清酒。
喝了一兩壺之後,飯菜也送上來了。
“客官請慢用。
” “謝謝。
” 不到眨眼工夫,六壺清酒就見底了。
“酒已經沒了?”我十分驚訝,“怎麼那麼快?喝太快了啦!” “真的喝了那麼多嗎?”N君同樣滿臉狐疑,還依序拿起一隻隻空酒壺晃動加以确認,“沒了。
可能是太冷了,所以我們鉚起來喝。
” “每隻酒壺可都裝得滿滿的哩!這麼快就喝光了,要是叫老太太再送六壺過來,她說不定會懷疑我們是妖怪呢;要是老太太胡思亂想,怕了起來,不讓咱們喝酒那就麻煩了。
我看,還是先把自己帶來的酒熱了喝,過一會兒再叫六壺酒,這樣才是上策。
咱們今晚就在這本州島最北端的旅舍喝個通宵吧!” 沒有想到,我出的這個馊主意成了今晚最大的失策。
我們把水壺裡的酒倒進酒壺裡,盡量慢慢喝。
喝着喝着,N君忽然有了醉意。
“不成了!今晚我恐怕要醉了。
”他豈止是恐怕要醉了,根本已經是醉醺醺的了。
“不成啦!今晚……我要醉啦!可以嗎?我可以喝醉吧?” “當然可以。
我今晚也打算醉個痛快。
咱們悠着點喝吧。
” “我來獻唱一曲吧!你沒聽過我唱歌吧?我很少唱。
可是,今天晚上我想來一首。
我說啊,我唱一首給你聽,行吧?” “真拿你沒辦法。
那我就洗耳恭聽吧!”我已經有了心理準備。
“涉過幾條河,越過幾重山……”(30)N君閉着眼睛,開始低聲吟唱那首若山牧水(31)的旅歌,所幸不如想象中的可怕。
我靜靜地聆聽,意外地頗為感動。
“怎麼樣?怪嗎?” “不怪,我還有點感動了。
” “那好,再來一首。
” 這回可就糟透了。
或許是因為來到了本州島最北端的旅館,他跟着變得豪氣幹雲,居然扯開教人膽戰心寒的大嗓門吼唱起來了。
“那東海小島的海邊……”(32)他唱起了石川啄木(33)的短歌,嗓音豪邁粗犷,連屋外的狂風大作都被他的歌聲蓋過去了。
“太糟了……”我評論道。
“很糟嗎?那我重唱一遍!”他深吸一口氣,轟然爆出了更可怕的鬼吼,而且還錯唱成“那東海海邊的小島”。
接下來,他又沒來由地突然詠起“今朝記史如增鏡……”(34),居然連《增鏡》的和歌都吟誦出來了,既如呻吟,又像呐喊,亦像嘶吼,真是太不妙了。
我心驚膽戰地祈求,千萬别讓裡面的老太太聽見了。
豈料天不從人願,隔扇唰地拉開,老太太果真來了。
“好了,歌也唱了,該睡覺了。
”說完,老太太便撤下飯菜,利索地鋪好了床被。
看來,她确實被N君豪氣幹雲的鬼吼吓得魂飛魄散了。
我還想着要開懷暢飲呢,真是敗興得很。
“都怪你壞事!都怪你歌唱壞事啦!要是唱個一兩首打住就好了。
那副鬼哭神号的破鑼嗓子,叫誰聽了都會被吓破膽的嘛!”我嘀嘀咕咕地,滿腹牢騷地睡下了。
第二天早上,我在被窩裡聽到了一個小女孩清脆的歌聲。
這一天,風停了,晨光灑入房裡。
小女孩正在外面的路上唱着拍皮球歌。
我擡起頭來,側耳靜聽。
摘、摘、摘(35) 夏天快來八八夜(36) 平原山野滿新綠 紫藤随風輕擺動 我頓時感慨萬千。
本州島的北端至今仍被中部地區的人們蔑視為蝦夷之地,我實在沒有想到竟能聽到如此清脆的歌聲、如此美麗的歌曲。
就像那位佐藤理學士所說的: 假如要剖析現代的奧州,首先必須承認,今日的奧州具有和即将邁入文藝複興時期前的意大利,同樣旺盛的崛起力,無論是文化層面,抑或是産業層面皆然。
幸蒙明治大帝對教育的垂念,不但使得教育迅速推行至奧州的每一座大城小鎮,矯正了奧州腔的刺耳鼻音,更促進了标準話的普及,對從前沉淪于原始狀态之蒙昧蠻族居住地賜予教化之光,令人耳目一新……雲雲。
我從這個小女孩可愛的歌聲中,仿佛看到了充滿希望的曙光,不禁感慨萬千。
(1)“滿洲”:即“僞滿洲國”,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中國東北後建立的傀儡政權。
(2)一六一五年五月,豐臣家徹底被德川家康擊潰,随後日本更改年号為“元和”。
這也代表日本的“戰國時代”徹底結束,迎來和平。
“大坂”為大阪舊稱。
(3)日本五大節慶之一的三月三日女兒節。
起源于中國在三月三日齋戒沐浴的儀式,日本古時的朝廷貴族亦到河邊舉辦曲水宴席作為除穢儀式,民間則自古将此日定為婦女的節日,食用艾草麻糬和白甜酒以為慶祝,之後演變為女兒節。
(4)坂上田村麻呂(七五八—八一一):日本平安時代初期的武将,封号征夷大将軍,曆任桓武、平城、嵯峨三代天皇,于平定蝦夷與鎮撫藥子均立下軍功。
(5)東北:此處指日本的“東北地方”,即位于本州島北部的青森縣、岩手縣、宮城縣、秋田縣、山形縣、福島縣。
(6)燈籠褲:日本農村婦女從事勞動工作時穿着的防寒粗布褲。
(7)橘南溪(一七五四—一八○六):江戶時代中期的醫生及文人,生于伊勢國(現在的三重縣),于京都開業行醫,著有《傷寒論分注》;懸壺濟世之餘至各地遊曆,著有《西遊記》《東遊記》等旅遊記事。
(8)《東遊記》:江戶時代中期的旅遊記事,橘南溪著,分上下兩篇共十冊,記叙其于天明四年(一七八四年)為修習醫學而遠赴東海、東山、北陸各地遊曆的見聞。
另有姊妹篇的《西遊記》,合稱《東西遊記》。
(9)凡例:說明本著作的内容與編纂體例,相當于現代書籍中的序。
(10)高館:位于岩手縣平泉的奧州藤原氏府邸“衣川館”的别稱。
(11)裡:長度單位,在日本一裡約3.9公裡。
(12)尋:古時中國及日本使用的長度單位,一尋等于六尺(日本的一尺約為0.3米),約1.8米,現在日本主要用來計量水深。
(13)傳說安壽公主與廚子王是一對姊弟,父親原為奧羽五十六郡之太守,因遭讒言所害,一家四散,安壽公主和廚子王被賣給丹後國的三莊太夫當下人,受盡折磨。
安壽公主與廚子王密謀逃離,可惜事迹敗露,遭到嚴厲責罰,安壽公主因而殒命。
廚子王得到姐姐讓與的地藏菩薩像護體而存活下來,逃至京都,終于洗刷了父親的冤屈,并與母親重逢。
森鷗外的知名小說《山椒大夫》即根據此故事為底本撰寫。
(14)森鷗外(一八六二—一九二二):日本小說家、翻譯家、軍醫,生于島根縣,本名為林太郎。
遠赴德國留學歸國後,緻力于翻譯、創作與評論,對日本文學的現代化有莫大的貢獻,代表作包括《舞姬》《青年》《雁》《阿部一家》《高濑舟》《最後的一句》《山椒大夫》《澀江抽齋》等。
(15)《和漢三才圖會》:江戶時代百科圖鑒,共一百零五部,由寺島良安于一七一二年編著完成。
該書仿效明朝的王圻編撰并于一六○九年出版的《三才圖會》圖錄百科辭典,将和漢古今萬物分為天地人三才,各自配上插圖加上漢文解說。
(16)一○八一年。
(17)出羽:現今日本秋田縣與山形縣的舊時合稱。
(18)西鄉隆盛(一八二七—一八七七):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軍人與政治家,九州島薩摩藩(領地包含現今的鹿兒島縣與宮崎縣的西南部)出身,号南洲。
主張推翻幕府,和木戶孝允及大久保利通并稱“維新三傑”。
經過談判得以成功兵不血刃進入江戶城,對明治維新有極大貢獻,其後以參議身份獨排衆議,大刀闊斧施行廢藩置縣政策。
後因主張征韓論未獲支持憤而歸鄉開墾,于一八七七年的西南戰争節節敗退之際切腹身亡。
現今的東京上野公園豎有其銅像。
(19)小地爐:農家将屋内地闆挖出一塊四方形的地坑,鋪上沙土後生火,可作為取暖或炊煮用途。
(20)泉鏡花(一八七三—一九三九):日本小說家,生于石川縣金澤,為尾崎紅葉之弟子,早期多寫“觀念小說”,如《夜間巡警》《外科室》,其後作品《湯島之戀》《高野聖》奠定其神秘而浪漫的文風,其他代表作還有《照葉狂言》《歌行燈》《婦系圖》等。
(21)圓:日本貨币單位,一八七一年至一九四六年間流通的貨币上均使用“圓”字。
後被日文漢字“円”正式取代。
此文寫作時期一圓的購買力是現在一日元的幾百甚至上千倍。
一錢等于百分之一圓。
(22)中興之祖:使已趨沒落的寺院重新香火鼎盛的僧人。
(23)大野九郎兵衛:江戶時代中期,赤穗藩的家臣大老,因與另一大老大石良雄意見對立而亡命天涯,其後為取回家産而返回藩内,立遭逮捕,大石良雄允其取得家産後再度逃亡,不知去向。
(24)三花五葉龍膽:氏族徽紋名稱。
上方三朵龍膽花,下方的五片龍膽葉如扇狀竹葉。
使用該徽紋的知名貴族為清和源氏及村上源氏。
(25)武藏坊弁慶(?—一一八九):日本平安時代末期的僧兵,身材魁梧,相傳追随源義經一起讨伐平氏。
相關傳說常作為神話與小說等的素材。
(26)九郎判官:源義經的别名。
(27)華嚴瀑布:由木縣中禅寺湖沖灌而下的瀑布。
(28)點景:山水畫作中用來點綴的形象,如小人、小橋、小房子等。
(29)伊凡·亞曆山大羅維奇·岡察洛夫(一八二二—一八九一):俄羅斯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曾于一八五三年參與于長崎舉行的日俄外交談判,其長篇小說《奧勃洛莫夫》大獲好評,其他代表作尚有《平凡的故事》《懸崖》等。
(30)出自若山牧水的短歌,大意是“究竟要跋涉過幾條河,越過幾重山,方能抵達寂寞的終點呢?來吧,今天繼續踏上這條旅途!”收錄于其第一本歌集《海之聲》。
(31)若山牧水(一八八五—一九二八):日本自然主義歌人,生于宮崎縣,早稻田大學英文系畢業,師事尾上柴舟,于一九一一年創辦詩歌雜志《創作》,喜好喝酒與旅遊,歌風簡明。
(32)出自石川啄木的短歌,大意是“在東海小島的海邊流着淚和螃蟹嬉戲”,詠歎其年輕歲月的哀愁。
收錄于歌集《一握之砂》。
(33)石川啄木(一八八六—一九一二):日本明星派的歌人與詩人,生于岩手縣,師事與謝野鐵幹、與謝野晶子夫妻,擅長以白話文書寫三行短歌,内容生活化。
曾撰寫評論《時代閉塞之現狀》對自然主義提出批判,顯示其思想轉變為傾向社會主義。
代表作包括歌集《一握之砂》《可悲的玩具》《叫子與口哨》,以及小說《白雲是天才》。
(34)日本南北朝時代(一三三六—一三九二)的曆史故事,共十七卷,亦有增補本有第十九與二十卷,相傳作者為二條良基,完成于應安年間,以和文撰寫自後鳥羽天皇誕生至後醍醐天皇從隐岐賦歸之間一百五十多年的曆史。
書名出自作者吟寫的和歌,大意是“現今記載史事應如澄鏡般清晰映照出曆代相傳的事迹,謹将本書名為《增鏡》,盼能接續往昔承傳的曆史故事”。
(35)出自日本小學唱遊課本的《采茶歌》。
除了邊拍皮球邊唱以外,亦可由兩個小朋友面對面,一邊唱,一邊拍手、握手與模仿采茶的動作。
(36)八八夜:日本特有的節氣,以立春為第一天起算的第八十八天,此時為晚霜到來的日子,茶農認為這天摘采的茶葉最為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