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濱

關燈
鲷魚,走出了房間。

     “你聽懂了沒?”N君大概和我一樣,對那個女侍不是很放心,于是叫住她再次叮咛,“記得是撒了鹽整尾烤哦!雖然我們有三個人,不用切成三塊哦!千萬别特地切成三等分哦!聽懂了嗎?” 老實說,N君的補充并不高明。

    女侍仍是教人不放心地回了一聲“哦”。

     不久,飯菜送來了。

    那個貌似不機靈的女侍面無表情地說:“鲷魚正在撒鹽上爐烤,今天沒有酒。

    ” “沒辦法,那就喝咱們自己帶來的酒吧!” “隻能這樣啦!”N君性急地一把抓過水壺,“麻煩給我們兩個酒壺和三個酒杯。

    ” 我們還在談笑着多拿幾隻酒杯來也無妨的時候,鲷魚已經烤好送進來了。

    N君方才提醒不必刻意切成三等分,卻造成了啼笑皆非的結局——一隻單調又褪色的盤子上,孤零零地擱着五片切頭掐尾又去了骨的鹽烤鲷魚塊。

    我絕對無意挑剔食物,也不是因為想吃魚才買下了這尾兩尺長的鲷魚。

    我想,讀者應該能夠體會我的用意——我是希望店家把這尾鲷魚照原樣烤好,然後擺到大盤子上供作欣賞,吃不吃倒是其次。

    我渴望的是一面欣賞肥美的鲷魚,一面品嘗美酒,享受一種寬裕富足的心境。

    盡管N君叮咛的“千萬别特地切成三等分”不無語病,可店家竟然因此天外飛來一筆,幹脆切成了五塊,這種不解風情令我氣惱得捶胸頓足,恨得牙癢癢的。

     “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啊!”我望着堆在盤子裡那五塊愚蠢的烤魚(那已經不是鲷魚,充其量隻是烤魚塊罷了),簡直欲哭無淚。

    店家還不如切成生魚片,我或許還能摸摸鼻子作罷。

    瞧瞧現下,魚頭和魚骨上哪兒去了?那氣勢十足的大魚頭,莫非被扔掉了?這家旅館開在漁獲豐富的港口,反而因此不懂得珍惜海産,也不曉得該如何運用最适切的方式烹調。

     “别生氣了,魚很好吃哦!”處世圓融的N君毫不介意地夾起烤魚肉勸道。

     “是嗎?那你一個人全吃了吧!吃呀!我才不吃哩!弄成這副蠢樣子還能吃嗎?說來都怪你,沒事說什麼‘千萬别特地切成三等分’,就是因為你多嘴,用那種在蟹田町議會的預算總會上賣弄的口吻解釋,才把那個傻愣愣的女侍給弄糊塗了。

    這都是你的錯!我呀,恨透你啦!” N君一派悠哉,嘻嘻笑了起來:“不過,這樣不是挺有趣的嗎?我說不用特地切成三塊,他們就切成了五塊。

    逗趣呀,這裡的人真逗趣啊!來吧,幹杯!幹杯呀幹杯!” 我就這麼稀裡糊塗地被強迫幹杯。

    或許是因為鲷魚的事耿耿于懷,我很快就酩酊大醉,還險些發起酒瘋來,早早便躺進被窩裡去睡了。

    到現在想起那條鲷魚來,我還是氣惱得很。

    哪有人這麼煞風景的呢! 第二天早晨起床一看,雨勢未歇。

    下樓問了店家,說今天還是不開船。

    這麼一來,隻能沿着海岸走去龍飛了。

    我們決定雨一停立刻出發,然後又鑽到被窩閑聊等待放晴。

     “從前有一對姊妹……” 我忽然講起了一則童話故事。

    有位母親給了兩個女兒數量相同的松果,要她們用松果生火蒸米飯和做味噌湯。

    吝啬又謹慎的妹妹把松果小心翼翼一顆一顆扔進爐竈裡生火,結果别說是味噌湯了,連米飯都蒸不熟。

    至于生性穩重大方、不拘小節的姐姐則把拿到的松果毫不吝惜地一股腦兒全添進了爐竈,一下子就蒸熟了米飯,接着利用餘燼做出了味噌湯。

     “聽過這個故事嗎?喏,來喝吧!昨天晚上不是還留了一個水壺的酒,預備要帶去龍飛的嗎?現在拿來喝掉吧!小裡小氣的也沒用,倒不如大氣一點,一口氣喝光光,這樣說不定還能留下灰燼呢。

    不對,不留也無妨,去了龍飛總有辦法可想的。

    況且在龍飛也未必非喝不可嘛!不喝酒又死不了人。

    滴酒不沾地躺在被窩裡,靜靜地思考過去和未來,不也挺好的嗎?” “好啦,好啦!”N君霍然爬起來,“一切都按那位姐姐的方式做吧!咱們大口大口喝光吧!” 我們起身圍坐在地爐旁,拿鐵壺熱了酒,一邊等着雨停,一邊把特意存下來的酒全喝完了。

     到了中午,雨停了。

    我們吃了遲來的早飯,打點一下準備上路。

    我和N君在這透着冷意的陰天中,在旅館門前與M先生道别,向北出發了。

     “要不要爬上去看看?”N君在義經寺的石牌坊前停下了腳步。

    牌坊的柱子上刻有捐獻者松前某某的姓名。

     “嗯。

    ” 我們穿過那座石牌坊,沿着石階拾級而上。

    距離最上面有一段相當長的路要爬。

    雨滴從石階兩旁夾道的樹梢上淌了下來。

     “就是這裡嗎?” 爬完最後一級石階,映入眼簾的小丘頂站着一座古舊的祠堂,門扉上飾以三花五葉龍膽(24)的源氏家族徽紋。

    不知為何,我胸口湧出一股莫名的不快,又開口問了一遍:“就是這裡?” “就是這裡。

    ”N君心不在焉地回答。

     那部《東遊記》裡提到的就是這座寺院: 古時源義經逃出高館欲渡往蝦夷時來至此處,惜無渡海順風而逗留數日,此間急切難待,遂将所攜觀音像置于海底岩石之上祈求順風,忽而風向逆變,得以安然渡往對岸松前之地。

    其觀音像今存此地寺院,是謂“義經祈風觀音”。

     我們默然地步下了石階。

     “你瞧,石階上有很多凹坑吧?有人說是弁慶(25)的腳印,有人說是源義經坐騎的馬蹄印,衆說紛纭。

    ”N君說着,帶點無奈地笑了。

    我很想相信他,卻沒法昧着良心。

    我們走出牌坊,看到矗立着一塊巨岩。

    關于這塊岩石,《東遊記》裡也提到了:“另岸邊有一巨岩,岩體并排三窟形似馬廄,是為源義經拴系坐騎之處,即地名三馬屋之由來。

    ” 我們刻意加快腳步通過那塊巨岩。

    故鄉的這種傳說,實在令人感到一種難以言說的羞愧。

     “這肯定是在鐮倉時代,從外地流落到這裡的兩個結夥的不良青年想要掩飾什麼惡行,于是一個自稱是九郎判官(26),另一個蓄胡的宣稱叫武藏坊弁慶,到處诓騙鄉下姑娘讓他們借住一宿。

    津輕這邊關于源義經的傳說實在太多了,或許不僅僅是鐮倉時代,即便到了江戶時代,還有人繼續假冒源義經和弁慶,到處招搖撞騙哩!” “不過,扮演弁慶的人,好像挺吃虧的吧?”N君的胡須比我來得濃密,大概是擔心我強迫他飾演弁慶的角色吧,“他一路都得背着七種笨重的武器,實在是麻煩透頂。

    ” 聊談之際,我在腦海裡想象着那兩個不良青年的流浪生涯一定快活極了,甚至羨慕起他們了。

     “這一帶的美女還真不少呢!”我輕聲說道。

    這一路上經過的村落人家,偶爾能瞥見一眼姑娘們的身影,瞧她們個個膚色白晳、裝扮整潔,氣質挺不錯,手腳看來也不粗糙。

     “是嗎?說起來,好像是那樣吧。

    ”像N君這樣對女人漠不關心的人還真罕見。

    他隻對酒有興趣而已。

     “假如現在還冒充源義經,總不會有人相信了吧?”我犯傻地幻想着。

     起先我們還在争辯着那些無聊的話題,好整以暇地逛遊,可兩人的腳步逐漸加快,幾乎像在競走,也閉嘴不談了。

    因為從三廄來到這裡,酒氣已消,寒意逼人,不得不加緊趕路,兩人同樣行色匆匆。

    海風愈發強勁,好幾次險些卷飛了我的帽子,每一次我都得用力拽下帽檐,到最後終于把人造羊毛短纖的帽檐給扯破了。

    豆大的雨點一陣一陣地撲打,黑壓壓的厚雲壓在天邊,海浪也愈發洶湧。

    我們走在岸邊小徑,不時有浪沫濺上了面頰。

     “現在這條路已經算很好走了,六七年前可不是這個樣子的,有幾段路還得等浪潮退去才能趕快沖過去哩!” “不過,就算是現在,也不能趕夜路吧?簡直是寸步難行。

    ” “對,趕夜路可不成。

    哪怕是源義經還是弁慶,通通沒法子!” 我們認真地談論這個話題,并沒有放慢腳步。

     “累不累?”N君回頭問道,“沒想到你腳力還不錯嘛!” “嗯,我還寶刀未老呢!” 大約在走了兩個小時以後,四圍的風景似乎變得異樣凄涼,甚或可以用“凄怆”來形容。

    那已經稱不上是風景了。

    所謂的風景,會在悠久的歲月中得到許多人的觀賞和贊譽,亦即在人的凝視中變得溫柔,被人馴服後變得婉順。

    即便是高達一百米的華嚴瀑布(27),也宛如成了一頭籠中猛獸,可以從中隐約嗅到人味。

    舉凡自古以來出現在繪畫中、在和歌與俳句中被吟詠的名勝險境,一概毫無例外,皆可感受到有人存在的氛圍;然而,位于本州島北端的這處海岸,卻根本成不了風景,甚至不允許點景(28)人物的出現。

    倘若勉強要擺個點景人物到這裡,就隻能雇個身披白色樹皮衣的愛奴族老人了。

    像我這樣身穿紫色夾克外套、女氣陰柔的男子,肯定會慘遭拒絕。

    這裡既不會被畫成圖,也不會被寫成和歌。

    這裡有的隻是岩石和海水而已。

    記得好像是岡察洛夫(29)的經曆,他在大洋上航行遇到風暴的時候,老練的船長對他說:“你上甲闆看一看吧!這麼大的浪到底該怎樣形容才好呢?你們文學家肯定能幫這樣的海浪找出一個完美的形容詞來。

    ”岡察洛夫凝視着海浪,片刻過後,他隻歎着氣,說了一句“太可怕了”。

     正如同面對大洋的狂浪、沙漠的風暴時,什麼文學性的形容詞一個也想不出來,位于本州島這條路盡頭的岩石和海水,也隻能以“可怕”兩個字來形容而已。

    我撇開視線,隻管盯着自己的腳步往前走。

    直到距離龍飛三十分鐘腳程的時候,我才淺淺一笑:“早知道,還是該把那壺酒留下來才對。

    我猜龍飛的旅舍不會有酒,這天氣冷成這樣……”我忍不住發起了牢騷。

     “是啊,我也正在想這件事。

    前面不遠,有個朋友住在那裡,說不定會有配給的酒。

    他們家不喝酒的。

    ” “去幫我問問看啦!” “嗯,沒酒還是不行。

    ” 那戶朋友家在龍飛的前一座村落。

    N君摘下帽子,才進去沒多久,就忍着笑意出來了。

     “咱們這叫走狗屎運!他給我裝了滿滿一壺,不止半升哩!” “結果還真是‘餘燼猶存’哩!走吧!” 再走一段路就到了。

    我們彎腰頂禦強風,一溜小跑地奔向龍飛。

    才想着這條路怎麼愈來愈窄了,一個沒留神便一頭栽進雞舍。

    我愣了一瞬,不懂自己發生了什麼事。

     “龍飛到了。

    ”N君聲調古怪地說道。

     “就這裡?”我鎮定下來,朝四下看了一圈,原來我以為的雞舍,其實就是龍飛村落。

    一間間矮小的房屋緊緊挨在一塊兒,相互撐持庇護,一同抵擋兇猛的暴風雨。

    這裡是本州島的極地。

    穿過這座村落,路就到了盡頭,再往前走就要掉進海裡。

    前頭再也沒有路了。

    這裡是本州島的死巷子。

    請讀者務必牢記在心!當諸君向北走時,隻要沿着這條路不斷往前,就一定能走到這條外濱古道,然後路幅會愈來愈窄,再繼續向前走的話,就會忽然掉到這個雞舍一般的奇妙世界。

    諸君一路至此,已是前無去路。

     “不管誰來都會吓一跳的。

    我頭一次到這裡的時候,還以為闖進了别人家的廚房,吓出了一身冷汗呢!”N君也這樣說。

     然而,這裡在國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

    因此,我必須避免介紹太多這座村落的細節。

    我們穿過小巷弄,到了一家旅舍,一位老太太出來接待,把我們領進客房。

    這家旅舍的房間同樣讓我很是驚喜,格外整潔别緻,絕不是用薄木闆随便搭建的。

    我們先換上了絮棉的寬袖袍,隔着小地爐盤腿對坐,總算覺得自己重返人間。

     “請問……有酒嗎?”N君向老太太問道,口氣語調聽來十分穩重,仿佛經過了深思熟慮。

    老太太的答案令我們很是意外。

     “是的,有酒。

    ”她很自然地回答道。

    這位臉型修長的老太太看來頗為優雅。

     “老太太,可是我們想多喝一些哦!”N君苦笑着說道。

     “請盡管喝,想喝多少都行。

    ”老太太微笑着回答。

     我和N君互看了一眼,甚至懷疑這位老太太該不會根本不曉得這年頭的酒可是昂貴得很呢。

     “今天剛發了配給,有些鄰居不喝酒,所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