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平叛寇奏凱回朝沐聖恩諸将受封

關燈
先,自當共成花燭于後,各贈冠诰一重,還鄉祭祖。

    上則追封柳氏三代,下則柳氏子孫世襲乃職。

    柴君亮楊晉蘇保等,俱授總兵之職。

    魏烈收除妖畜,功勞另論,賜以定國将軍。

    方天和加升一級,以光聖典。

    随征諸将,降服兵丁,着兵部收管,以後戶等職授之。

    糧食等物,散給衆兵諸臣;有妻者妻随夫诏;未有妻者,俟婚配之後,請旨诰封。

    宋文采乃屬花瓊之教習,例本還原;花也成并不約束其子,養留叛國之人,花也成合應問罪。

    姑念子遭非命,花也成平西有功,将功折罪。

    行文知照地方官,将花瓊一案,改為宋文采兇犯,與其結交成殺。

    該員魏志賢承審不實,例有處分,姑念魏烈平西有功,從寬恩赦,欽此謝恩。

    ” 樹春與天使見禮畢,天使相辭回朝覆命。

    将聖旨供在香案,然後收拾。

    所賜黃金彩緞,貓兒眼,移墨珠等物,大家歡喜。

    俱受皇恩,均沾雨露。

    工部尚書遵照旨意,連忙擇地興工,起蓋平西禦弟王府。

    再說都督周元棟與夫人商議道:“我想瑞雲女兒,年已及笄,未招佳婿,下官看那魏烈,人才出衆,更兼又是皇親,我意欲招他為婿,不知夫人意下如何?” 夫人笑道:“相公你主意差了。

    自古道姻親匹對,卻要門戶相當。

    我們與他天差地遠,他是個皇親國舅,鴉鵲難與鸾鳳為群,說也罔然。

    還是不要提起為妙。

    ” 周爺道:“我看魏烈品格清奇,又是當今國戚,故有意招他為婿。

    若然較之門戶相當,他的父親七品前程,我是五軍都督,還是我的門戶高得多了。

    ” 夫人道:“相公雖隻如此打算,倘他若不應允,反覺沒趣。

    ” 周爺道:“不妨,待我與平西王相議,必定妥當。

    ” 即來至外邊與柳千歲明說此事,柳千歲就向魏烈說知,魏烈道:“千歲,此事從後商量,小将父母在家,還有國太繼母,不知為子在外不告而娶,有乖罪名。

    決難從命。

    ” 平西王點頭道:“這句言語,卻也極是。

    隻是回家禀知父母,再行請命,奈山遙水遠,要耽擱日期。

    待我奏聞朝廷,請了旨意,然後完了花燭,一同回去,那時父母國太、皆不能計論也。

    ” 魏烈道:“但憑千歲裁處。

    ” 平西王大悅,次日奏上一本,聖上準其奉旨完姻。

    周爺連忙擇選日期,到了吉日,那些官府都來送禮賀喜。

    都督府懸燈結彩,大吹大擂,外廳上排設華筵。

    款待各位老爺,内堂上夫人陪伴衆位美人飲酒。

    此夜魏烈與瑞雲小姐洞房花燭,說不盡二人枕邊恩愛如山的事情。

    再說華愛珠次日向衆姐妹道:“我們抛離家鄉已久,念已平西奏凱,共休君恩。

    朝廷已有還鄉的旨意,須索早回故土以免家中懸望。

    賢妹們意下如何?” 田素月道:“論來必須歸家。

    但想那日不辭而行,如今有何面目回歸鄉井?” 華愛珠道:“那日雖然不别而行,我們不是跟漢子逃走,乃是合力同心匡扶國難;如今皆建功勞,又與馬後結為姐妹,歸家之時,誰敢輕慢,就是父母,還要呼喚迎接我們女英雄。

    ” 衆姐妹俱皆大悅應允。

    柴素貞便與柴君亮說知回家之事,打算還鄉,以免太太懸望。

    平西王稱是,即寫下家書二封,一封送到家中,一封送到孟家莊與沈月姑。

    柴君亮原無住屋,着令地方官捐銀為柴君亮買置廳房起蓋府第。

    地方官那敢違拗,即時帑項興工起蓋,不日完竣。

     那花千歲膝下已無兒子,亦即上表辭官歸林,朝廷準奏。

    即日安排起馬出京,滿朝文武紛紛排宴送行。

    花千歲各辭謝領情,然後起身回家。

    八位女英雄,一同進皇宮請了旨意,謝别馬娘娘,馬後備了筵宴餞行,殷勤款待。

    每人贈白銀三百兩,明珠十顆,犀钗一對,又叮囑道:“賢妹若歸鄉井,我母在家,相煩看觑。

    另白金錢百兩,寄與我母親,叫她休要煩惱。

    待爹爹服滿之後,即請旨接她來京。

    ” 衆姐妹答應曉得。

    少頃宴罷,各皆謝恩辭别出宮。

    回歸都督衙,夫人另備酒在後堂餞别。

    亦有一番閑談言語,不必絮煩。

    且說平西王副駕還鄉,朝廷降旨,令國丈方治忠帶同文武百官,代送至十裡長亭之外,備宴餞行。

    惟魏烈新婚未久,在周府耽擱。

    因吩咐平西王代為轉運家君,俟滿月之後,帶媳同歸。

    平西王答應曉得,即登程起身,來至十裡長亭,各官遵的聖旨,在此餞行,免不得又忙亂一時,方才起身。

    沿途百姓,俱皆傳說是奉旨榮歸的功臣爺,好不興頭。

    那方天和楊晉也奉旨歸家,這兩位老爺是客外之人,故此不說什麼事情。

    然而既有其人,何無交代,所以解明。

    要知平西王先到孟家莊如何,且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