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祈神靈齊天顯聖巧相逢太子定親
關燈
小
中
大
當下柳興又向小姐道:“我家大爺現在哪裡?”
月姑指道:“就在那間房裡。
” 恰好印然禅師來到,柳興便要相邀印然一同入内看視樹春。
印然道:“我是出家之人,這個所在,不便久坐。
我先去山塘等候便了。
” 說着而去。
柳興即入房,見樹春後放聲大哭。
樹春把手亂搖,叫他不要哭。
外邊趙二娘叫月姑說道:“我是個寡婦之家,看這些人多是不三不四的,如何是好?況且男女混雜,你我面上有何光彩!” 月姑聽見此話,心下躊躇。
以我看來,觀繼母之意,此處實在難做靠山,不如随了衆姐妹一同到山西去罷。
即應說母親打發女兒,女兒也不敢強祝翻身入内,将些言與衆姐妹議谕,隻聽得柴君亮高聲大叫:“你們快些打點回去罷。
” 柳興馱了樹春,柴君亮與趙二娘作别。
三人出了後門先行,月姑說道:“妹妹若與姐姐們同去,還少一套衣巾,如何是好?” 小桃道:“不妨,待我就去備置。
” 少刻買了一套衣巾靴子,急急回來。
月姑即時穿戴起來,卻也沒有什麼收拾,隻得拜别了趙二娘,說幾句分别之話,大家出了茶坊,下船商議。
恐怕柴君亮再來打聽,便吩咐船家,随時開船而去。
那印然要領樹春前去醫治,在着半塘之上聽候。
少刻柳興馱了樹春,與柴君亮四人,一并雇下船隻,往前而進。
未知此去何方,以後再叙。
先說方治忠自從買了昭容之後,見她相貌非凡,将來必有福分,所以不敢待做下人,認為繼女。
不覺到京,複了聖命,官封原職。
惟昭容每日不能寬懷,一來想着父親去世,老母在家,無人侍養;二來柳濤犯罪在監,不知何日可伸此冤?時常暗中流淚。
又畫了一幅圖像,挂在房中,焚香禮拜。
即日正拜之間,不期夫人偶然入内看見,昭容一時收之不及。
夫人問道:“女兒這是怎麼?” 昭容推辭不了,即将前情細細說了一遍。
夫人聽見此言,心裡想道:“若說柳樹春濟困扶危,乃是仁德之人,何故一時錯了主意,行兇殺死花子林?隻是人命重大,恐難救得。
” 又恐昭容日夜煩惱,生下病來,隻得與方爺相議。
方爺說道:“人命關天,案情重大,怎好擺布?” 即與刑部求情,刑部不肯允從,昭容聞知,更加苦懷。
不敢号啕而哭,惟在房中暗泣。
天天煩惱,刻刻心焦。
聞得王城外有一天齊神廟,十分威靈,欲往祈禱。
即禀告了爹娘,方爺夫婦見她如此煩惱,隻得遂她之意,不忍責她。
昭容乘頂小轎,家人使女跟後面,竟往天齊神廟而來。
到了山門,下轎入内,使女點上香燭,昭容跪下訴道:“念信女馬昭容,在嘉興秀州地居祝隻為父親有難在監,無奈賣身救父。
蒙恩人柳樹春當珠相贈銀兩,得全父親之命。
不知誰人殺死花瓊,誣陷恩人,現在囹圄之中,性命在于旦夕。
信女無門搭救,惟伏大帝威靈顯赫,洞察實情,提出羅網之人。
” 拜了又哭,珠淚淋漓。
天色已晚,隻得回衙。
再說天齊大帝,原是有靈之尊,況昭容後來是皇後之位,見她真心拜祈,即刻查明善惡簿,殺死花瓊乃是宋文采,後日自有報應。
便差神将趙玄壇,明日引領東宮太子到此,使他夫婦相逢。
次日馬昭容又來天齊廟,仍然如舊哭拜帝前。
卻好東宮太子扮成民人,出郊遊玩,帶了一名小監,亦扮做百姓模樣。
正行之間,隻見一時呼呼風聲,飛沙走石。
太子心驚,欲走回頭,見一隻黑虎猙獰,張牙舞爪,向前咆哮而來。
二人吓得手腳忙亂。
若說太子後有九五之尊,豈無百靈相助?黑虎那一畜類,焉敢相吓太子麼?隻因趙天君領遵天齊大帝旨意,遣令黑虎,使他得見昭容之面。
因此黑虎追趕而來,小監馱太子逃走。
到了天齊廟,那虎忽然不見。
小監将太子放下,四處觀看,全無蹤迹。
但見一個少年女子,穿着素衣,在天齊大帝面前哭拜。
兩個家人立在廊下,旁邊随兩個丫環,那丫環見外邊有人觀看,叫道:“小姐再不要拜,回去罷。
” 太子聞言,挨身而進,近前一看,果然好一位女子。
真乃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
心中大悅,即問說:“小娘子你是哪裡來的?有何冤屈事情,拜告天尊?竟像癡呆一般!” 兩個丫環喝道:“快走開去,我們方府裡小姐,來拜佛扶持的。
誰叫你前來管賬?” 太子道:“我聽見哭聲慘傷,故此動問!說個情由,或者可以排難解紛,亦未可知。
” 昭容聽見此言,回頭一看,見是一個白面書生,相貌非凡,料必不是等閑之人。
或者能救得他,亦未可知?便将樹春之事,從頭至尾說了一遍。
太子安慰道:“若說此事,容易得極!小娘子不要傷悲,柳濤與我相知好友,離别多年,
” 恰好印然禅師來到,柳興便要相邀印然一同入内看視樹春。
印然道:“我是出家之人,這個所在,不便久坐。
我先去山塘等候便了。
” 說着而去。
柳興即入房,見樹春後放聲大哭。
樹春把手亂搖,叫他不要哭。
外邊趙二娘叫月姑說道:“我是個寡婦之家,看這些人多是不三不四的,如何是好?況且男女混雜,你我面上有何光彩!” 月姑聽見此話,心下躊躇。
以我看來,觀繼母之意,此處實在難做靠山,不如随了衆姐妹一同到山西去罷。
即應說母親打發女兒,女兒也不敢強祝翻身入内,将些言與衆姐妹議谕,隻聽得柴君亮高聲大叫:“你們快些打點回去罷。
” 柳興馱了樹春,柴君亮與趙二娘作别。
三人出了後門先行,月姑說道:“妹妹若與姐姐們同去,還少一套衣巾,如何是好?” 小桃道:“不妨,待我就去備置。
” 少刻買了一套衣巾靴子,急急回來。
月姑即時穿戴起來,卻也沒有什麼收拾,隻得拜别了趙二娘,說幾句分别之話,大家出了茶坊,下船商議。
恐怕柴君亮再來打聽,便吩咐船家,随時開船而去。
那印然要領樹春前去醫治,在着半塘之上聽候。
少刻柳興馱了樹春,與柴君亮四人,一并雇下船隻,往前而進。
未知此去何方,以後再叙。
先說方治忠自從買了昭容之後,見她相貌非凡,将來必有福分,所以不敢待做下人,認為繼女。
不覺到京,複了聖命,官封原職。
惟昭容每日不能寬懷,一來想着父親去世,老母在家,無人侍養;二來柳濤犯罪在監,不知何日可伸此冤?時常暗中流淚。
又畫了一幅圖像,挂在房中,焚香禮拜。
即日正拜之間,不期夫人偶然入内看見,昭容一時收之不及。
夫人問道:“女兒這是怎麼?” 昭容推辭不了,即将前情細細說了一遍。
夫人聽見此言,心裡想道:“若說柳樹春濟困扶危,乃是仁德之人,何故一時錯了主意,行兇殺死花子林?隻是人命重大,恐難救得。
” 又恐昭容日夜煩惱,生下病來,隻得與方爺相議。
方爺說道:“人命關天,案情重大,怎好擺布?” 即與刑部求情,刑部不肯允從,昭容聞知,更加苦懷。
不敢号啕而哭,惟在房中暗泣。
天天煩惱,刻刻心焦。
聞得王城外有一天齊神廟,十分威靈,欲往祈禱。
即禀告了爹娘,方爺夫婦見她如此煩惱,隻得遂她之意,不忍責她。
昭容乘頂小轎,家人使女跟後面,竟往天齊神廟而來。
到了山門,下轎入内,使女點上香燭,昭容跪下訴道:“念信女馬昭容,在嘉興秀州地居祝隻為父親有難在監,無奈賣身救父。
蒙恩人柳樹春當珠相贈銀兩,得全父親之命。
不知誰人殺死花瓊,誣陷恩人,現在囹圄之中,性命在于旦夕。
信女無門搭救,惟伏大帝威靈顯赫,洞察實情,提出羅網之人。
” 拜了又哭,珠淚淋漓。
天色已晚,隻得回衙。
再說天齊大帝,原是有靈之尊,況昭容後來是皇後之位,見她真心拜祈,即刻查明善惡簿,殺死花瓊乃是宋文采,後日自有報應。
便差神将趙玄壇,明日引領東宮太子到此,使他夫婦相逢。
次日馬昭容又來天齊廟,仍然如舊哭拜帝前。
卻好東宮太子扮成民人,出郊遊玩,帶了一名小監,亦扮做百姓模樣。
正行之間,隻見一時呼呼風聲,飛沙走石。
太子心驚,欲走回頭,見一隻黑虎猙獰,張牙舞爪,向前咆哮而來。
二人吓得手腳忙亂。
若說太子後有九五之尊,豈無百靈相助?黑虎那一畜類,焉敢相吓太子麼?隻因趙天君領遵天齊大帝旨意,遣令黑虎,使他得見昭容之面。
因此黑虎追趕而來,小監馱太子逃走。
到了天齊廟,那虎忽然不見。
小監将太子放下,四處觀看,全無蹤迹。
但見一個少年女子,穿着素衣,在天齊大帝面前哭拜。
兩個家人立在廊下,旁邊随兩個丫環,那丫環見外邊有人觀看,叫道:“小姐再不要拜,回去罷。
” 太子聞言,挨身而進,近前一看,果然好一位女子。
真乃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
心中大悅,即問說:“小娘子你是哪裡來的?有何冤屈事情,拜告天尊?竟像癡呆一般!” 兩個丫環喝道:“快走開去,我們方府裡小姐,來拜佛扶持的。
誰叫你前來管賬?” 太子道:“我聽見哭聲慘傷,故此動問!說個情由,或者可以排難解紛,亦未可知。
” 昭容聽見此言,回頭一看,見是一個白面書生,相貌非凡,料必不是等閑之人。
或者能救得他,亦未可知?便将樹春之事,從頭至尾說了一遍。
太子安慰道:“若說此事,容易得極!小娘子不要傷悲,柳濤與我相知好友,離别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