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血濺木葉村

關燈
?又有哪一仗不是仗着神機營的精銳火器,才勉強與蒙古鐵騎相抗衡?宣德以來十餘年,雖然表面上看武備末廢,但蒙古人不也到現在仍然活得很自在嗎?!” 曹吉峰點頭道:“林将軍所言甚是。

    我看大明的幾個皇帝是一代不如一代。

    現在這個皇帝更隻是個乳臭未幹的小娃娃,朝中大半,還不都是那個沒卵子的王振說了算。

     自脫歡一統蒙古諸部,瓦剌日見強盛,也先繼位為太師後,更顯雄心勃勃,蓄意進取中原。

    近年來貢馬的使者一年多似一年,去年據說已有二千餘人,明廷打堂時,已經大感不耐煩,宮賜也是一年少似一年,這幫使者回去時,便沿途搶掠财物。

    如此五次三番,我看雙方遲早又得大動幹戈了。

    ” 慕容旦微笑道:“那麼以曹前輩之見,雙方一旦開戰,孰勝孰敗呢?” 曹吉峰仰了仰頭,道:“瓦刺鐵騎素來縱橫無敵,又經也先數年間厲精圖治,明廷必敗無疑。

    ” 慕容旦道:“哦?前輩能如此肯定?” 林撫遠冷冷道:“不單曹将軍是這樣想,林某也是這樣認為的。

    近年來明廷已經放棄了對大甯衛的鎮守,如此一來,不說漠南一帶已經失去控制,便是遼東一線也少了輔翼,林某征戰疆場多年,還真沒見過這等敢冒兵家大忌之事。

    ” 慕容旦目光一閃,微笑道:“晚輩以為,縱然明廷已然放棄對大甯的鎮守,但有朵顔三衛在,也先也不敢冒然起兵吧?” 林撫遠不屑地道:“三衛哪裡經得起瓦刺鐵騎一擊! 保不準他們還會倒戈向南,甘為也先前驅呢!” 馬閣不甘寂寞,搶着道:“想來中原一帶和平日久,民心必定俱戰,果真戰事突發,人心必将大亂。

    林将軍以為如何?” 林撫遠點頭道:“的确是這樣。

    隻不知大将軍以為如何?” 木春霖淡淡一笑,并不答話。

     他并不是覺得這三人所擺的理由難以反駁,隻不過不願反駁而已。

     既然林、馬、曹三人借思機發起兵之機報複“大理閣”的決心已定,他再說什麼也都是多餘的了。

     林撫遠道:“目前形勢對我們可謂極其有利。

    第一,明廷北部邊防一年比一年吃緊,難以顧及南疆,黎利恢複安南國,明廷卻沒有拿出一個有力的措施來,便是極好的例子;第二,東南沿海一帶,倭子屢次進犯,朝廷雖頭疼卻又拿不出解決的辦法,這也說明了朝廷的無能;第三,中原白蓮各教勢力越來越大,王聰兒雖舉事不久就被撲滅,但鄧茂士、葉原留諸人又已相繼起兵,大亂之期,已是指日可待;第四,段總管舊部十有八九仍是忠心耿耿,都在待機而動;第五,雲南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我等在此征戰多年,熟悉地形;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皆握在手,何愁大事不成!” 他直盯着木春霖,慢慢地道:“大将軍,你看呢?” 書房裡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木春霖輕輕歎了口氣,臉上的皺紋一眨眼間就像是多了一倍,也深了一倍。

     他看着坐在他面前的三人,道:“三位想必也看得出,這些年來,我已經習慣了清閑散淡的日子,加之年事日高,精力也大大不比以前,欲圖大事,隻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 林撫遠勉強笑道:“如此說來,大将軍是執意不肯出山喽?” 木春霖淡淡道:“非不肯也,實在是力不從心啊!” 林撫遠沉聲道:“難道大将軍忘了段氏一族待你的恩情了嗎?” 曹吉峰忙笑道:“林将軍不要太性急嘛,大将軍又怎會忘了段家的恩情呢?隻不過……” 林撫遠瞪眼道:“隻不過怎樣?” 曹吉峰看了木春霖一眼,賠笑道:“隻不過大将軍素來思慮慎密,一定是在考慮咱們一時間還沒想到的諸多因素而已。

    ” 林撫遠目光閃動着,拱手道:“林某适才口不擇言,尚請大将軍諒解。

    ” 木春霖笑了笑,淡然道:“林兄說哪裡話,咱們也算是幾十年的老朋友了,還有什麼話不能說的。

    ” 林撫遠點點頭,道:“那麼,起兵複國之事,大将軍以為可行否?” 慕容旦知道,今晚這一關,木春霖是過也得過,不過也得過了。

     林撫遠的态度已經很明顯,曹、馬二人雖然看來一團和氣,但他們的右手一直都虛罩在腰間的刀柄上。

     木春霖沉吟着,慢慢道:“曹兄方才所言,正中木某的心思。

    林兄所談及的,一共五點,好像是諸方形勢都對我有利,但事情都是多方面的,有其利,必然也有其不利,三位以為如何?” 曹吉峰道:“請大将軍明示。

    ” 木春霖道:“南方的确是地勢險要,但易守難攻之說,木某就深不以為然。

    ” 林撫遠道:“地勢險要,自然就易守難攻,這還有什麼可懷疑的呢?” 木春霖淡淡道:“前朝至今,一鼓而下雲南,前有元世祖忽必烈,後有明将沐英,這總是事實吧?” 林撫遠一怔,道:“這個麼……” 木春霖道:“沐王府經略雲南數十年,雄兵數萬虎踞大理,不說咱們的兵力絕不可能超出他們,便是在作戰經驗上,也未必就強過他們多少。

    ” 慕容旦不禁暗自點頭。

    木春霖的話的确很有道理。

     “大理素來弱小,當附中原以圖平安,方能使百姓安居樂業,免遭刀兵之禍,再說,思任發、思機發屢次起兵,哪一次不是被殺得片甲不留,僅以身免?” 林撫遠啞然。

     曹吉峰道:“曹某以為,對咱們最最有利的,當是承平之民…·” 木春霖歎了口氣,道:“既然承平日久,則明廷國庫必然充盈,正是因為錢糧充足,則戰事一起,就絕不會有後力不繼之憂。

    諸位試想,木某所言是否還有幾分道理?” 林撫遠冷笑道:“看似有理,細細想來,卻又無理。

    ” 木春霖道:“哦?” 林撫遠道:“大丈夫有所不為,有所必為,你我四人身受段氏恩寵,自當為段氏一門赴湯蹈火,萬死不辭才對!” 木春霖看着他激奮之下已略顯扭曲的臉,歎道:“三位老兄,實不相瞞,木某以為恢複之計萬難實現,不如放棄的好,且讓大理百姓安安生生過幾年平穩的日子吧。

    ” 林撫遠站起身,踏上一步,沉聲道:“這麼說,大将軍心意已決喽?” 木春霖點頭道:“木某已是風燭殘年,不想再參與此事。

    三位要做,盡管做去,木某決不阻攔,更不會去告密。

    三位當可放心。

    ”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林撫遠反倒怔住了。

     雖說他殺心早生,但他們到底是相交大半輩子的老朋友了,一時之間,還真下不了手。

     但要他就此罷手,卻是無論如何也不甘心的。

    因為木春霖在段氏舊部中的聲望實在太高了,複國之事如果木春霖不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