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曆代相關文獻輯錄

關燈
) 7.陶潛《詠荊轲》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

    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

    素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發指危冠,猛氣沖長纓。

    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築,宋意唱高聲。

    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

    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

    淩厲越萬裡,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

    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王瑤注《陶淵明集》) 8.蕭統《文選·雜歌》 燕太子丹使荊轲刺秦王,丹祖送于易水上。

    荊轲歌,宋如意和之曰:&ldquo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rdquo(《荊轲歌一首》李善注) 9.蕭繹《金樓子》 田光、鞠武俱往候荊轲。

    燕太子以武陽性好彈,太子為作金丸。

     燕田光、鞠武往候荊轲,轲時飲酒醉卧。

    光等唾其耳中而去。

    轲醉覺,問曰:&ldquo誰唾我耳?&rdquo婦曰:&ldquo燕太子師傅向來,是二人唾之。

    &rdquo轲曰:&ldquo出口入耳,此必大事。

    &rdquo 燕田光、鞠武俱往候荊轲,轲在席擊築而歌,莫不發上穿冠。

    (以上皆見卷六《雜記篇》) 10.郦道元《水經注》 阚骃稱太子丹遣荊轲刺秦王,與賓客知謀者祖道于易水上。

    《燕丹子》稱荊轲入秦,太子與知謀者皆素衣冠送之于易水之上。

    荊轲起為壽,歌曰:&ldquo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rdquo高漸離擊築,宋如意和之。

    為壯聲,士皆發沖冠;為哀聲,士皆流涕。

    疑于此也。

    餘按遺傳舊迹,多在武陽,似不餞此也。

    (卷一一《易水注》) 《燕丹子》曰:&ldquo燕太子丹質于秦,秦王遇之無禮,乃求歸。

    秦王為機發之橋,欲以陷丹。

    丹過之,橋不為發。

    &rdquo又一說:&ldquo交龍扶輿而機不發。

    &rdquo(卷一九《渭水注》) 11.劉晝《新論》 荊轲入秦,宋意擊築,歌于易水之上。

    聞者瞋目,發直穿冠。

    (卷二《辨樂》第七) 12.《三秦記》 荊轲入秦為燕太子報仇,把秦王衣袂,曰:&ldquo甯為秦地鬼,不為燕地囚?&rdquo王美人彈琴作語曰:&ldquo三尺羅衣何不掣?四尺屏風何不越?&rdquo王因掣衣而走,得免。

    (《太平禦覽》卷七〇一引) 13.《琱玉集》 燕丹,六國時燕太子也,而質于秦。

    秦王遇之無禮,丹乃求歸。

    秦王曰:&ldquo烏頭白,馬生角,當聽子歸。

    &rdquo太子仰天而歎,烏為頭白,馬為生角。

    秦王大驚,始遣丹歸。

    丹乃募得荊轲,以刺秦王,不達。

    秦王大興兵衆,遂滅燕國,竟煞燕丹也。

    (出《燕太子傳》《感應篇》第四。

     程案:《琱玉集》所引蓋非原文而為概述。

    末叙及秦王興兵滅燕事,似今本尚有佚文也) 14.李翺《題〈燕太子丹傳〉後》 荊轲感燕丹之義,函匕首入秦劫始皇,将以存燕霸諸侯。

    事雖不成,然亦壯士也。

    惜其智謀不足知變識機。

    始皇之道,異于齊桓。

    曹沫功成,荊轲殺身,其所遭然也。

    及欲促檻車,駕秦王以如燕,童子婦人且明其不能,而轲行之,其弗就也。

    非不幸。

    燕丹之心,苟可以報秦,雖舉燕國猶不顧,況美人哉!轲不曉而當之,陋矣。

    (《李文公集》卷五) 15.胡曾《易水》 一旦秦皇馬角生,燕丹歸北送荊卿。

    行人欲識無窮恨,聽取東流易水聲。

     注:《後語》雲:&ldquo昔燕太子名丹,入質于秦。

    秦皇不禮,太子怨。

    後燕王病,太子請歸侍養,秦王不聽,乃謂曰:&lsquo馬生角,乃放子還。

    &rsquo太子志感馬生角,秦王乃放太子還燕。

    太子由是怨秦王,謀欲挾客之,謂壯士田光。

    光曰:&lsquo聞骐骥少壯,日行千裡;乃其老矣,驽馬先之。

    光今年老,慮不濟事。

    衛人荊轲志勇,願為太子結之。

    &rsquo太子乃贈千金,诏轲,轲喜而行。

    光謂轲曰:&lsquo願速報太子,囑勿洩,光緻死以不洩。

    &rsquo乃枳輪而死。

    轲至燕,燕太子甚敬重之,乃言入秦之事。

    轲雲:&lsquo欲要燕地圖進之。

    &rsquo又要秦将樊於期首進。

    太子曰:&lsquo地圖可,於期首不可。

    但於期事窮投寡人,寡人不忍殺之。

    &rsquo轲乃私謂於期曰:&lsquo将軍得罪于秦人,家族盡被秦誅滅。

    今秦搆千金、邑萬戶,求将軍頭。

    今願得将軍首,并燕地圖而進秦王,秦王必喜。

    轲得近而刺殺之,以報将軍之仇,答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