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拔之〔123〕,于是奮袖、超屏風而走〔124〕。
轲拔匕首擿之〔125〕,決秦王耳〔126〕,入銅柱,火出〔127〕,秦王還斷轲兩手〔128〕。
轲因倚柱而笑,箕踞而罵〔129〕,曰:&ldquo吾坐輕易〔130〕,為豎子所欺〔131〕。
燕國之不報,我事之不立哉〔132〕!&rdquo 【注釋】 〔1〕自禦:親自駕車。
虛左:古代乘車以左位為尊,空左位以待貴賓,故稱&ldquo虛左&rdquo。
〔2〕援綏:拉着繩子上車。
援,拉;綏,車上供人拉手的繩。
〔3〕至:程校雲:&ldquo至&rdquo原作&ldquo自&rdquo,據《大典》本改。
按:《岱南閣叢書》本作&ldquo至&rdquo不誤。
海按:此從程校本改。
〔4〕不世之器:當世少有的人材。
〔5〕高行厲天:高尚的品行與天齊。
厲,與&ldquo戾&rdquo通。
《詩·小雅·采芑》:&ldquo彼飛隼,其飛戾天。
&rdquo《毛傳》:&ldquo戾,至也。
&rdquo馬瑞辰雲:&ldquo戾者,厲之假借。
&rdquo《詩·小雅·小宛》:&ldquo宛彼鳴鸠,翰飛戾天。
&rdquo《文選》班固《西都賦》注引《韓詩》正作&ldquo厲天&rdquo。
〔6〕美聲盈耳:孫案:《意林》引作:&ldquo謂太子曰:光揣太子高行厲天,美聲盈耳。
&rdquo 〔7〕遐:遙遠。
孫案:《意林》引無兩&ldquo為&rdquo字。
〔8〕新人:新接交的友人。
〔9〕士信于知己也:孫案:《意林》引作:&ldquo信知己故也。
&rdquo 〔10〕田先生今無恙乎:孫案:&ldquo今&rdquo字從《藝文類聚》人事部、《太平禦覽》人事部引補。
〔11〕光臨送轲之時:孫案:《太平禦覽》人事部引無&ldquo臨&rdquo字,與《藝文類聚》所引不同。
〔12〕見信:被信任。
孫案:&ldquo恥&rdquo下&ldquo以&rdquo字從《藝文類聚》人事部、《太平禦覽》人事部引補。
〔13〕向轲吞舌而死矣:孫案:《文選》江文通《詣建平王上書》注引無&ldquo矣&rdquo字。
〔14〕歔欷(xūxī):哀歎、抽泣聲。
〔15〕自棄于世:自絕于世。
〔16〕不怡:不快樂。
民氏日:此三字疑有脫誤。
孫案:&ldquo民氏&rdquo疑&ldquo昏昏&rdquo之訛。
程校雲:如孫說則&ldquo日&rdquo字當為&ldquo昏&rdquo字之下半。
然《史記·刺客列傳》有&ldquo太子日造門下供太牢&rdquo等語,則&ldquo日&rdquo字當在&ldquo太子&rdquo下。
&ldquo氏&rdquo《大典》本作&ldquo氐&rdquo。
按:孫诒讓《劄迻》卷七雲:&ldquo民氏日&rdquo固不可通,孫疑作&ldquo昏昏日&rdquo亦未安。
疑&ldquo民&rdquo乃&ldquo後&rdquo之訛,&ldquo氏&rdquo則衍文也。
&ldquo後&rdquo與&ldquo後&rdquo同,後文雲&ldquo後日與轲之東宮臨池而觀&rdquo,又雲&ldquo後日轲從容曰&rdquo,可證。
海按:孫诒讓之說可從,&ldquo民氏日&rdquo或為&ldquo後日&rdquo之訛誤。
譯文且作&ldquo後日&rdquo譯,并在下文&ldquo太子&rdquo一句之前。
〔17〕&ldquo太子置酒&rdquo二句:孫案:&ldquo太子&rdquo二字從《太平禦覽》禮儀部引補。
酒酣:酒興酣暢。
〔18〕為壽:向尊者敬酒。
〔19〕鄉曲(jū)之譽:鄉裡人的稱贊。
程校雲:《大典》本&ldquo士&rdquo誤作&ldquo事&rdquo。
〔20〕論行:評論操行。
〔21〕服輿:駕車。
伎:同&ldquo技&rdquo。
〔22〕決:判決,認定。
孫案:&ldquo決&rdquo本作&ldquo稱&rdquo,從《文選·西征賦》注引改。
〔23〕欲微感之:想暗暗打擊他。
微,暗中。
感,同&ldquo撼&rdquo,動搖,打擊。
〔24〕呂望:姜姓,呂氏,名尚。
相傳垂釣于渭濱,遇周文王,同載而歸。
文王說:&ldquo吾太公望子久矣!&rdquo因又稱呂望、太公望。
周武王時尊為師尚父,滅商建周後封于齊。
屠釣:指呂望未遇文王之前,曾作過屠夫、釣徒。
〔25〕驽之下:在驽馬之下。
驽馬,劣馬。
&ldquo骐骥之在鹽車&rdquo比喻人材使用不當。
事見《戰國策·楚策四》。
〔26〕伯樂:秦穆公時人,以善相馬著名。
《莊子釋文》:&ldquo伯樂姓孫名陽,善馭馬。
&rdquo《釋文》又稱《石氏星經》:&ldquo伯樂,天星名,主典天馬,孫陽善馭,故以為名。
&rdquo 〔27〕夏扶問荊轲:孫案:《文選·景福殿賦》《靈光殿賦》注引皆作:&ldquo夏扶謂荊轲曰。
&rdquo程校雲:《大典》本&ldquo轲&rdquo上無&ldquo荊&rdquo字。
〔28〕召(shào)公:姓姬,名奭(sì),周的支族,周武王之臣。
因封于召,故稱召公或召伯。
武王滅纣後又封召公于燕,為燕之始祖。
周成王時,與周公旦分陝而治,有政績。
〔29〕甘棠之化:召公的德政、教化。
相傳召公巡行鄉邑,曾在甘棠樹下決獄治事。
《詩·召南·甘棠》即詠此事。
〔30〕四三王:三王指夏禹、商湯、周武王三個開國之君。
使功業與三王一樣,成為&ldquo四王&rdquo故稱&ldquo四三王&rdquo,&ldquo四&rdquo在此作動詞。
〔31〕六五霸:春秋時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公稱為五霸。
使功業可與五霸相比,成為&ldquo六霸&rdquo,故稱&ldquo六五霸&rdquo。
&ldquo六&rdquo在此用作動詞。
孫案:兩&ldquo令&rdquo字從《文選·景福殿賦》《靈光殿賦》注引補。
〔32〕竟酒:直到酒宴結束。
竟,始終,從開始到最後。
〔33〕孫案:《文選》江文通《詣建平王上書》注、《太平禦覽》蟲豸部引皆作&ldquo太子自喜得荊轲。
&rdquo 〔34〕東宮:太子所居之宮。
〔35〕臨池而觀:孫案:今本&ldquo池&rdquo下有&ldquo水&rdquo字,從《文選》江文通《詣建平王上書》注、《太平禦覽》人事部、蟲豸部引删。
〔36〕轲拾瓦投龜:程校雲:&ldquo龜&rdquo原作&ldquo蛙&rdquo,據《大典》本改。
海按:《史記索隐》引《燕太子篇》亦作&ldquo龜&rdquo。
此從程校本改。
〔37〕奉槃金:捧上一盤金丸。
槃,即&ldquo盤&rdquo。
此句《史記索隐》引作&ldquo太子金丸進之&rdquo。
孫案:今本作&ldquo捧盤金&rdquo,從《文選》江文通《詣建平王上書》注、《太平禦覽》人事部引改。
〔38〕抵:擲、投。
《後漢書·祢衡傳》:&ldquo(劉)表嘗與諸文人共草章奏,并極其才思。
時衡出,還見之,開省未周,因毀以抵地。
&rdquo 〔39〕轲用抵,抵盡複進:程校雲:《大典》本無&ldquo用抵&rdquo二字,&ldquo抵盡&rdquo作&ldquo投盡&rdquo。
〔40〕愛金:惜金。
〔41〕孫案:今本作&ldquo馬
轲拔匕首擿之〔125〕,決秦王耳〔126〕,入銅柱,火出〔127〕,秦王還斷轲兩手〔128〕。
轲因倚柱而笑,箕踞而罵〔129〕,曰:&ldquo吾坐輕易〔130〕,為豎子所欺〔131〕。
燕國之不報,我事之不立哉〔132〕!&rdquo 【注釋】 〔1〕自禦:親自駕車。
虛左:古代乘車以左位為尊,空左位以待貴賓,故稱&ldquo虛左&rdquo。
〔2〕援綏:拉着繩子上車。
援,拉;綏,車上供人拉手的繩。
〔3〕至:程校雲:&ldquo至&rdquo原作&ldquo自&rdquo,據《大典》本改。
按:《岱南閣叢書》本作&ldquo至&rdquo不誤。
海按:此從程校本改。
〔4〕不世之器:當世少有的人材。
〔5〕高行厲天:高尚的品行與天齊。
厲,與&ldquo戾&rdquo通。
《詩·小雅·采芑》:&ldquo彼飛隼,其飛戾天。
&rdquo《毛傳》:&ldquo戾,至也。
&rdquo馬瑞辰雲:&ldquo戾者,厲之假借。
&rdquo《詩·小雅·小宛》:&ldquo宛彼鳴鸠,翰飛戾天。
&rdquo《文選》班固《西都賦》注引《韓詩》正作&ldquo厲天&rdquo。
〔6〕美聲盈耳:孫案:《意林》引作:&ldquo謂太子曰:光揣太子高行厲天,美聲盈耳。
&rdquo 〔7〕遐:遙遠。
孫案:《意林》引無兩&ldquo為&rdquo字。
〔8〕新人:新接交的友人。
〔9〕士信于知己也:孫案:《意林》引作:&ldquo信知己故也。
&rdquo 〔10〕田先生今無恙乎:孫案:&ldquo今&rdquo字從《藝文類聚》人事部、《太平禦覽》人事部引補。
〔11〕光臨送轲之時:孫案:《太平禦覽》人事部引無&ldquo臨&rdquo字,與《藝文類聚》所引不同。
〔12〕見信:被信任。
孫案:&ldquo恥&rdquo下&ldquo以&rdquo字從《藝文類聚》人事部、《太平禦覽》人事部引補。
〔13〕向轲吞舌而死矣:孫案:《文選》江文通《詣建平王上書》注引無&ldquo矣&rdquo字。
〔14〕歔欷(xūxī):哀歎、抽泣聲。
〔15〕自棄于世:自絕于世。
〔16〕不怡:不快樂。
民氏日:此三字疑有脫誤。
孫案:&ldquo民氏&rdquo疑&ldquo昏昏&rdquo之訛。
程校雲:如孫說則&ldquo日&rdquo字當為&ldquo昏&rdquo字之下半。
然《史記·刺客列傳》有&ldquo太子日造門下供太牢&rdquo等語,則&ldquo日&rdquo字當在&ldquo太子&rdquo下。
&ldquo氏&rdquo《大典》本作&ldquo氐&rdquo。
按:孫诒讓《劄迻》卷七雲:&ldquo民氏日&rdquo固不可通,孫疑作&ldquo昏昏日&rdquo亦未安。
疑&ldquo民&rdquo乃&ldquo後&rdquo之訛,&ldquo氏&rdquo則衍文也。
&ldquo後&rdquo與&ldquo後&rdquo同,後文雲&ldquo後日與轲之東宮臨池而觀&rdquo,又雲&ldquo後日轲從容曰&rdquo,可證。
海按:孫诒讓之說可從,&ldquo民氏日&rdquo或為&ldquo後日&rdquo之訛誤。
譯文且作&ldquo後日&rdquo譯,并在下文&ldquo太子&rdquo一句之前。
〔17〕&ldquo太子置酒&rdquo二句:孫案:&ldquo太子&rdquo二字從《太平禦覽》禮儀部引補。
酒酣:酒興酣暢。
〔18〕為壽:向尊者敬酒。
〔19〕鄉曲(jū)之譽:鄉裡人的稱贊。
程校雲:《大典》本&ldquo士&rdquo誤作&ldquo事&rdquo。
〔20〕論行:評論操行。
〔21〕服輿:駕車。
伎:同&ldquo技&rdquo。
〔22〕決:判決,認定。
孫案:&ldquo決&rdquo本作&ldquo稱&rdquo,從《文選·西征賦》注引改。
〔23〕欲微感之:想暗暗打擊他。
微,暗中。
感,同&ldquo撼&rdquo,動搖,打擊。
〔24〕呂望:姜姓,呂氏,名尚。
相傳垂釣于渭濱,遇周文王,同載而歸。
文王說:&ldquo吾太公望子久矣!&rdquo因又稱呂望、太公望。
周武王時尊為師尚父,滅商建周後封于齊。
屠釣:指呂望未遇文王之前,曾作過屠夫、釣徒。
〔25〕驽之下:在驽馬之下。
驽馬,劣馬。
&ldquo骐骥之在鹽車&rdquo比喻人材使用不當。
事見《戰國策·楚策四》。
〔26〕伯樂:秦穆公時人,以善相馬著名。
《莊子釋文》:&ldquo伯樂姓孫名陽,善馭馬。
&rdquo《釋文》又稱《石氏星經》:&ldquo伯樂,天星名,主典天馬,孫陽善馭,故以為名。
&rdquo 〔27〕夏扶問荊轲:孫案:《文選·景福殿賦》《靈光殿賦》注引皆作:&ldquo夏扶謂荊轲曰。
&rdquo程校雲:《大典》本&ldquo轲&rdquo上無&ldquo荊&rdquo字。
〔28〕召(shào)公:姓姬,名奭(sì),周的支族,周武王之臣。
因封于召,故稱召公或召伯。
武王滅纣後又封召公于燕,為燕之始祖。
周成王時,與周公旦分陝而治,有政績。
〔29〕甘棠之化:召公的德政、教化。
相傳召公巡行鄉邑,曾在甘棠樹下決獄治事。
《詩·召南·甘棠》即詠此事。
〔30〕四三王:三王指夏禹、商湯、周武王三個開國之君。
使功業與三王一樣,成為&ldquo四王&rdquo故稱&ldquo四三王&rdquo,&ldquo四&rdquo在此作動詞。
〔31〕六五霸:春秋時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公稱為五霸。
使功業可與五霸相比,成為&ldquo六霸&rdquo,故稱&ldquo六五霸&rdquo。
&ldquo六&rdquo在此用作動詞。
孫案:兩&ldquo令&rdquo字從《文選·景福殿賦》《靈光殿賦》注引補。
〔32〕竟酒:直到酒宴結束。
竟,始終,從開始到最後。
〔33〕孫案:《文選》江文通《詣建平王上書》注、《太平禦覽》蟲豸部引皆作&ldquo太子自喜得荊轲。
&rdquo 〔34〕東宮:太子所居之宮。
〔35〕臨池而觀:孫案:今本&ldquo池&rdquo下有&ldquo水&rdquo字,從《文選》江文通《詣建平王上書》注、《太平禦覽》人事部、蟲豸部引删。
〔36〕轲拾瓦投龜:程校雲:&ldquo龜&rdquo原作&ldquo蛙&rdquo,據《大典》本改。
海按:《史記索隐》引《燕太子篇》亦作&ldquo龜&rdquo。
此從程校本改。
〔37〕奉槃金:捧上一盤金丸。
槃,即&ldquo盤&rdquo。
此句《史記索隐》引作&ldquo太子金丸進之&rdquo。
孫案:今本作&ldquo捧盤金&rdquo,從《文選》江文通《詣建平王上書》注、《太平禦覽》人事部引改。
〔38〕抵:擲、投。
《後漢書·祢衡傳》:&ldquo(劉)表嘗與諸文人共草章奏,并極其才思。
時衡出,還見之,開省未周,因毀以抵地。
&rdquo 〔39〕轲用抵,抵盡複進:程校雲:《大典》本無&ldquo用抵&rdquo二字,&ldquo抵盡&rdquo作&ldquo投盡&rdquo。
〔40〕愛金:惜金。
〔41〕孫案:今本作&ldquo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