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劉子羽分兵拒敵
關燈
小
中
大
音。
安國奏曰:“《春秋》經世大典,見諸行事,非空言比。
方今思濟艱難,《左氏傳》繁碎,陛下不宜虛費光陰,耽習文采,莫若潛心聖經。
”帝以其言有理,命安國兼侍講專講《春秋》。
安國退出。
帝日于内廷追憶舊臣,每與百官拟議升奪。
起複朱勝非為尚書右仆射兼知樞密院事;以韓世忠為江南東西路宣撫使守建康,他帥臣稱宣撫使者并罷,以王似為川陝宣撫副使。
有侍禦史黃龜年奏曰:“張浚在關陝三年,訓新集之兵,當方張之敵,以劉子羽為上賓,任趙開為轉運,擢吳玠為大将,皆适其宜。
西北遺民歸附者衆,故關陝雖失,而全蜀按堵,且以形勢牽制東南,江淮亦賴以安。
若以王似再為川陝副使,則張浚不能專其任,而彼民亦見多擾。
乞陛下裁詳之。
”帝疑張浚殺趙哲、曲端為無辜,任子羽、玠、開為非是,不允其奏。
卻說張浚聞朝廷以王似為川陝宣撫副使,心大不安。
遣人以書召子羽,子羽馳見浚。
浚以王似事告之,子羽曰:“皆朝廷臣,宣司何以過慮?目下金撤離喝取金州,有燒眉之急。
守臣王彥悉力拒戰,遣人求救宣司,如大早之望雲霓。
宣司當以國事為重,勿生退志也。
”浚然其言,即以專命付子羽,令持兵救應王彥。
子羽即辭了張浚,回至興元,調集諸軍商議救應金州。
聞王彥兵敗奔石泉,撒離喝乘勝而進,子羽急命田晟謂之曰:“爾可引精卒二千把守饒風關,阻住敵人來路,吾随後調軍策應。
”田晟領兵去了。
子羽複遣人往和尚原,召吳玠引兵自河池迳至饒風關,策應田晟。
子羽分調已定,自與三千兵堅壁而守。
卻說差人遞書漏夜至和尚原報知吳玠,令趨河池出兵保饒風關。
吳玠得子羽消息,與弟吳璘議曰:“和尚原離饒風關三百餘裡,若策應遲緩,與金人占之,則興元一路都休矣。
爾可緊守和尚原,我當急往救之。
”吳璘然其議,玠即引四千兵離和尚原,日夜馳奔饒風關。
隻作一日行到,與田晟兵會,探知敵人尚離關五十裡遠。
吳玠遣人以黃柑送撒離喝曰:“大軍遠來,聊用止渴。
”撒離喝見了大驚,以杖擊地曰:“爾來何速耶!”即下令軍中悉力攻打饒風關。
番将劉夔引步騎二百餘首先攻擊,一騎先登,使二騎擁後。
先者既死,後者代攻。
吳玠與衆軍在關上強弓亂發,又木石火炮之類一齊滾下,如是者七晝夜,吳玠、田晟并力拒守金兵,死者不計其數,番将各帶重傷,不能立腳。
撒離喝見攻不破,于關下裝起雲梯、木架、蠻子牌、抵箭甲,務在攻拔。
吳玠射下火箭燒絕雲梯,胡騎跌落死者屍如山積。
撒離喝無計可施,詢鄉導更有何處可渡此關? 内有識地勢者教之關左有小路通祖溪關,出了此關便繞出饒風關,望興元府隻有一百裡程途。
撒離喝聽了,大喜曰:“此天賜吾成功也。
”乃更募敢死士數百,由間道自祖溪關繞出吳玠後,乘高以瞰,饒風關便在目前。
吳玠與田晟在關内見金兵略無動靜,玠曰:“敵人無奈我何。
此有小路出得關後,可分兵截其來路,庶可保全。
”二人正議間,忽哨馬報虜寇已出祖溪關,乘高據險以扼吾軍之前。
吳玠大驚,謂晟曰:“君堅守此勿出,吾當退保興元。
”即引兵出洋州來會子羽。
撒離喝率胡兵掩至洋州,宋兵大潰。
玠輕騎馳入興元,見子羽曰:“敵人已近郊矣,我軍衆寡不敵,可速退西縣以作後圖。
”子羽曰:“興元不可保,西縣尤不能全。
虜寇四下攻掠,西縣非駐兵之所,莫若與君同守定軍山,倚險堅壁以待敵。
”玠曰:“定軍山雖險,糧草難運。
西縣若使敵人有之,一年儲積盡已空也。
我引一軍屯西縣保護糧草,待制一軍屯三泉截敵人來路,遇有警急,兩下得以相援。
”子羽然其計,即焚興元,退保大安軍之三泉縣。
安國奏曰:“《春秋》經世大典,見諸行事,非空言比。
方今思濟艱難,《左氏傳》繁碎,陛下不宜虛費光陰,耽習文采,莫若潛心聖經。
”帝以其言有理,命安國兼侍講專講《春秋》。
安國退出。
帝日于内廷追憶舊臣,每與百官拟議升奪。
起複朱勝非為尚書右仆射兼知樞密院事;以韓世忠為江南東西路宣撫使守建康,他帥臣稱宣撫使者并罷,以王似為川陝宣撫副使。
有侍禦史黃龜年奏曰:“張浚在關陝三年,訓新集之兵,當方張之敵,以劉子羽為上賓,任趙開為轉運,擢吳玠為大将,皆适其宜。
西北遺民歸附者衆,故關陝雖失,而全蜀按堵,且以形勢牽制東南,江淮亦賴以安。
若以王似再為川陝副使,則張浚不能專其任,而彼民亦見多擾。
乞陛下裁詳之。
”帝疑張浚殺趙哲、曲端為無辜,任子羽、玠、開為非是,不允其奏。
卻說張浚聞朝廷以王似為川陝宣撫副使,心大不安。
遣人以書召子羽,子羽馳見浚。
浚以王似事告之,子羽曰:“皆朝廷臣,宣司何以過慮?目下金撤離喝取金州,有燒眉之急。
守臣王彥悉力拒戰,遣人求救宣司,如大早之望雲霓。
宣司當以國事為重,勿生退志也。
”浚然其言,即以專命付子羽,令持兵救應王彥。
子羽即辭了張浚,回至興元,調集諸軍商議救應金州。
聞王彥兵敗奔石泉,撒離喝乘勝而進,子羽急命田晟謂之曰:“爾可引精卒二千把守饒風關,阻住敵人來路,吾随後調軍策應。
”田晟領兵去了。
子羽複遣人往和尚原,召吳玠引兵自河池迳至饒風關,策應田晟。
子羽分調已定,自與三千兵堅壁而守。
卻說差人遞書漏夜至和尚原報知吳玠,令趨河池出兵保饒風關。
吳玠得子羽消息,與弟吳璘議曰:“和尚原離饒風關三百餘裡,若策應遲緩,與金人占之,則興元一路都休矣。
爾可緊守和尚原,我當急往救之。
”吳璘然其議,玠即引四千兵離和尚原,日夜馳奔饒風關。
隻作一日行到,與田晟兵會,探知敵人尚離關五十裡遠。
吳玠遣人以黃柑送撒離喝曰:“大軍遠來,聊用止渴。
”撒離喝見了大驚,以杖擊地曰:“爾來何速耶!”即下令軍中悉力攻打饒風關。
番将劉夔引步騎二百餘首先攻擊,一騎先登,使二騎擁後。
先者既死,後者代攻。
吳玠與衆軍在關上強弓亂發,又木石火炮之類一齊滾下,如是者七晝夜,吳玠、田晟并力拒守金兵,死者不計其數,番将各帶重傷,不能立腳。
撒離喝見攻不破,于關下裝起雲梯、木架、蠻子牌、抵箭甲,務在攻拔。
吳玠射下火箭燒絕雲梯,胡騎跌落死者屍如山積。
撒離喝無計可施,詢鄉導更有何處可渡此關? 内有識地勢者教之關左有小路通祖溪關,出了此關便繞出饒風關,望興元府隻有一百裡程途。
撒離喝聽了,大喜曰:“此天賜吾成功也。
”乃更募敢死士數百,由間道自祖溪關繞出吳玠後,乘高以瞰,饒風關便在目前。
吳玠與田晟在關内見金兵略無動靜,玠曰:“敵人無奈我何。
此有小路出得關後,可分兵截其來路,庶可保全。
”二人正議間,忽哨馬報虜寇已出祖溪關,乘高據險以扼吾軍之前。
吳玠大驚,謂晟曰:“君堅守此勿出,吾當退保興元。
”即引兵出洋州來會子羽。
撒離喝率胡兵掩至洋州,宋兵大潰。
玠輕騎馳入興元,見子羽曰:“敵人已近郊矣,我軍衆寡不敵,可速退西縣以作後圖。
”子羽曰:“興元不可保,西縣尤不能全。
虜寇四下攻掠,西縣非駐兵之所,莫若與君同守定軍山,倚險堅壁以待敵。
”玠曰:“定軍山雖險,糧草難運。
西縣若使敵人有之,一年儲積盡已空也。
我引一軍屯西縣保護糧草,待制一軍屯三泉截敵人來路,遇有警急,兩下得以相援。
”子羽然其計,即焚興元,退保大安軍之三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