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劉子羽分兵拒敵

關燈
早有人報知李成。

    李成大怒,領十萬賊衆,離建昌出樓子莊列營而待。

    張俊與嶽飛合兵前來抵敵,兩陣對圓,嶽飛親自出馬大罵:“李成狂賊!今日好就馬前納降歸正,朝廷免爾一死。

    如恁恣兇狠,決無輕放!”李成更不打話,拍馬舞刀,直奔嶽飛。

    嶽飛挺槍抵住交戰。

    未十合,李成力怯,撥回馬便走。

     張俊見嶽飛得勝,驅動後隊官軍掩殺,賊兵大敗,抛戈拜伏馬前乞降者八九萬人。

    李成單馬拚死殺奔中原,投劉豫去了。

    嶽飛鳴金收軍,将降衆着人送回筠州附籍為民,給與房屋地土耕種,勿令失所。

    嶽飛入見張俊,俊以嶽飛收賊功偉,甚敬禮之。

     俊曰:“江淮已甯,吾與統制收回軍馬,某當具本奏知行在,用旌統制大績。

    ”飛曰:“賴招讨威風所及,嶽某何能!隻今江西餘孽未盡克服,有張用作亂尤猛。

    待吾平靜此一路,與招讨一同回軍。

    ”俊曰:“合用多少人馬?”飛曰:“隻雖本部足矣。

    ”俊又添步兵三千。

    嶽飛辭了張俊,領張憲、王貴等到金牛鎮屯紮,修下簡書一封,着一能言者迳送至張用寨中。

     卻說張用正在寨中,聚集衆人商議攻守之計。

    忽有外來報:“嶽統制遣人送書欲見大王。

    ”張用令喚入。

    來人持進簡書曰:“嶽将軍多多拜上。

    ”張用接于案内拆開視之。

    書曰:武功大夫相州嶽飛端肅奉書鄉契張将軍足下:自别豐姿,不覺逾歲。

    思慕大德,頃刻未忘。

    正在企仰之間,忽見江西報至,方知足下聚衆剽掠良民而成寇盜之名,予甚疑之。

    想我鄉裡皆出摅忠報國之士,豈有偕妻小而為鼠竊之事乎?若果如斯,予則以忠告報足下。

    昔日東京南熏門外鐵路步之戰,皆汝所知也。

    今區區自将至此,足下欲戰則出與戰,不欲戰則看鄉情來我營中拜見張招讨,奏達朝廷,以錄足下,為國大用,其餘各受恩寵。

    若聽令政之言,拒遏官軍,則使足下即目身殒鋒镝,或組系歸期,裂屍于市,雖悔無及矣。

    伏惟心照,不備。

     張用看書念與其妻聽,自相議曰:“此事如何?”妻曰:“我與君本躲避金兵,被人逼迫至此,豈肯冒盜賊之名哉!既嶽統制有書來勸,正當返邪歸正,衛國立功,豈不為美。

    ”張用大喜,謂來人曰:“嶽統制果是我再生父母也。

    敢不順從。

    ”遂勸衆人一齊來降嶽飛。

    嶽飛引見張俊,俊大喜,謂諸将曰:“嶽将軍骁勇智略,我與衆人皆不能及。

    ”嶽飛以所降衆願充軍役者分撥部曲,以候出征。

    願為民者,着令附近州縣立籍。

     嶽飛各分撥已定,與張俊大軍班師歸本鎮。

    俊具表奏詣行在,論平寇功嶽飛第一。

    高宗覽表大悅,賜嶽飛金酒器一副,令駐兵江州,撫慰甚至。

     是歲八月彗星見,帝下诏令廷臣上言時政得失。

    中書舍人胡安國因上《時政論》二十一篇,其言以為保國必先定計,定計必先建都,建都擇地必先設險;分土必先制國,制國以守必先恤民。

    夫國之有民,猶人之有元氣,不可不恤也。

    降亂賊、選縣令、輕賦斂、更弊法、省官吏,皆恤民事也。

    而行此有道,必先立政。

    立政有經,必先殷實,而後賞罰當。

    賞罰當,而後号令行,人心順從,惟上所命。

    以守則固,以戰則勝,以攻則服,天下定矣。

    然欲緻此,顧人主志向如何耳。

    尚志所以立本也,正心所以決事也,養氣所以制敵也,宏度所以用人也,寬隐所以明德也,具此五者,帝王之能事畢矣。

    論入,高宗覽之稱旨,改升給事中。

    帝以初召胡安國為給事中,黃潛善惡之,遂罷,複召為中書舍人兼侍講。

    安國上《時政論》,入對内廷,始得見帝。

    帝謂曰:“聞卿大名渴于相見,何如累召不至?”安國辭謝,居官十日,再見高宗,以疾力求去。

    帝曰:“聞卿深于《春秋》,方欲講論,何以遽辭位?”遂付安國《左氏傳》,命之點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