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嶽飛用計破曹成

關燈
堅守寨壘,以待朝廷招安。

    ”衆以為然。

    時韓世忠既平了範汝為,正回軍永嘉府休養軍士,由處州迳出豫章,前阻曹成寨壘。

    世忠遣董收往招之。

     曹成見世忠着人招撫,以手加額曰:“此天賜吾活路也!”即率衆詣世忠軍所納降。

     世忠大喜,得其衆士百萬,遣詣行在。

    張憲、王貴知曹成已與豫章賊就韓世忠招安,遂率領軍馬至茶陵回報嶽飛。

    嶽飛遂大宴将士于茶陵。

    嶺表既安妥,部引得勝人馬回過永州祁陽縣,駐兵大營驿,嶽飛于壁上題記其事。

    記曰:權荊湖帥嶽飛被旨讨賊曹成,自桂嶺平蕩巢穴,二廣、湖、湘悉皆安妥。

    痛念二聖,遠狩沙漠,天下靡甯,誓竭忠孝。

    賴社稷威靈,君相賢聖,他日掃清胡虜,複歸故國,迎兩宮還朝,寬天子宵旰之憂,此所志也。

    顧蜂蟻之群,豈足為功。

    過此,因留于壁。

    紹興二年七月初七日記。

     是日嶽飛遣人奏報捷音,高宗大悅,诏升嶽飛為中衛大夫武安軍承宣使,依前神武副軍都統,其餘将士皆受重賞。

    嶽飛兵至筠州,捕殺賊首李宗亮、張式等,降其衆一萬八千人,分遣各處随操,防禦江漢。

    仍具有本差人報捷于行在所。

    高宗覽表,随頒诏付嶽飛。

    诏曰:敕嶽飛具省:卿奏殄滅群寇,安靜一方,朕甚嘉之。

     今特召卿赴行在,可即日就道,勿憚暑行。

    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卿之所能也,朕不多及。

    故敕。

     嶽飛受诏,方欲單馬詣行在面帝,值江西宣谕劉大中奏曰:“嶽飛提兵素有紀律,人情恃以為安。

    今召赴行在,恐民不安,盜賊複起。

    近日報來,李成乘金兵殘亂後,聚集各處強盜約有三十餘萬,占據江淮十餘州,稱号‘李天王’,竟有席卷東南之意。

    聖旨已差江淮路招讨使張俊領兵征剿,頗見失利,具本奏請嶽飛人馬同去殺賊,陛下可允其請,敕令嶽飛同張俊征進,庶可成功。

    ”高宗準其奏,即下诏令嶽飛讨李成。

    嶽飛得诏,領兵從筠州起行,來到鄱陽,與張招讨會。

     卻說賊首李天王分遣其衆,于西山連營列寨把守,張俊人馬不得前征。

    官軍見賊勢大,各有懼意。

    張俊請嶽飛議曰:“我曾與李成對敵,皆不得勝,将軍有何高見?”嶽飛曰:“愚以李成不足為懼。

    此賊至貪,不肯慮後。

    我隻用馬軍三千抵上流從生米渡過去,出其不意,必能擒獲此賊。

    诏讨須領大軍後來策應。

    ”張俊然其計。

     嶽飛即帶部下張憲、王貴、嶽雲等數将,迳從上流過了生米渡,殺死把守賊衆數十人。

    嶽飛着令偃旗息鼓而進。

    賊黨馬進營寨靠山紮下,嶽飛人馬呼噪攻入。

    賊衆不知幾多人馬,揭營奔走。

    張憲等乘勢追殺。

    官軍趕到河邊,馬進搭下一座土橋走了,餘賊解甲歸降者二萬餘人。

    嶽飛收了降卒,複引兵馳過土橋追趕。

    時河口山水泛漲,橋道不堅,才過卻一半軍馬,土橋已坍塌,餘軍不能進。

    馬進遙見土橋坍塌,引五千人複回邀殺嶽飛。

    嶽飛大怒,拽滿神臂弓,指定盡命處矢來,馬進翻身落馬,死于橋側。

    賊兵大敗。

    招讨使張俊統領大兵後來策應,嶽飛令衆軍砍木架起飛橋,人馬漸渡。

    卻有馬進從弟馬雄見大兵繼至,領着敗衆迳往筠州奔走。

    嶽飛下令曰:“除賊必須剿其巢,捉得李成者受上賞,放賊走路者處斬罪!”衆軍得令,各奮勇争先。

     馬雄與趙萬正走之間,山坡後金鼓齊鳴,轉出一彪軍馬,為首一員少年将乃嶽雲也。

    嶽飛已料賊人必趨筠州進建昌報知李成,先着嶽雲、張憲領一支兵在朱家山埋伏等候。

    嶽雲見賊衆已來到,拍馬舉八十斤重鐵錘直奔馬雄。

    馬雄舞刀來迎,戰上數合,馬雄抵敵不過。

    趙萬躍馬挺槍助戰,張憲一騎跑出,抵住趙萬交鋒。

    嶽雲展出神力,綽起鐵錘望馬雄當門打落,馬雄躲避不疊,墜死馬下。

    趙萬驚慌手腳,被張憲連頭帶項劈作兩截。

    随後嶽飛人馬追到,殺得賊人屍橫遍野,血流成渠。

    嶽飛遂駐兵朱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