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七 章
關燈
小
中
大
駁殼帶一松,說:
“我們隊伍隻要能吃飽睡好,怎樣打也行。
分散行動,吃飯可能會好些,但很難集中打仗。
即便分散行動,由于鄂南蘇區被分割為好多小塊,糧食也難解決。
” “老朱說得對,”羅鐵生又以幽默的口氣補充一句,“鄂南有一個好處,就是湖很多,有魚吃。
” “不錯,”黎蘇說,“魚是有的,可以解解口,但是能當飯吃?” “當然不能當飯吃。
”朱彪搶着說,“吃魚也要有油鹽,如果缺油鹽,我還願吃筍幹和薯絲飯。
” “魚是腥的,有油鹽也不能光吃魚。
” “鄂南雖然湖多,”郭楚松沒有離開軍事現實,“我們三千多人一天吃兩千斤,哪來這麼多的魚。
” 大家都沉默了,誰也在作“言歸正傳”的思維。
黃晔春抽起煙來。
不一會,他打破了沉默,說,“時間不早了,要快點決定才好。
”郭楚松脫下帽子用力在腿上一放,好似帽子很重似的,在那氣溫隻有三兩度的房子裡,頭上還冒熱氣。
他不再講道理,隻肯定地說: “缺糧是部隊眼前的大困難,繼續向北會造成未來戰略上的大不利……” 幾個人都在點頭,黃晔春這時想快點作出決定,他把郭楚松的意見概括地重複說: “從眼前來說,肚子吃不飽,所謂‘軍無糧食則亡’;從長遠來說,繼續向北,會陷入敵人更大的戰略包圍。
因此,必須很快回頭。
” 朱彪接着說,要快點決定。
杜崇惠半低着頭,把雲帚輕輕擱在枕上,兩手捧着肚子,以無可奈何的口氣壓低聲音說: “大家都主張向南,就這樣吧……” “好!好!”幾個人都高興地說。
郭楚松心情安定了,他沒有激動。
因為杜崇惠是政治委員,根據當時紅軍政治工作條例,政治委員對軍隊重大問題有最後決定權。
他們相處一年……是戰鬥中的一年,工作和個人關系是好的。
但制度究竟是制度,在這有決定意義的争論中,杜崇惠沒有使用否決權,覺得是他對同志寬厚之處。
如果他來個攤牌,雖然有理由同他争論,而且也可能最後會說服他,但不知會磨多少唇舌,也可能影響行動,“時不我待”啊!杜崇惠的态度使他愉快。
郭楚松用感激的目光看了杜崇惠一眼,發現杜崇惠似乎還有心事。
不一會兒,杜崇惠果然激動地說:“大家都主張南進,我有什幺說的,但我作為黨員,要保留意見。
” 小屋子又沉默了,還是黃晔春出來說:“這是黨員的權利啊!” 郭楚松以默認的态度結束了讨論,他立即從口袋拿出鋼筆,在燈下起草向軍委、省委、省軍區的簡要報告。
這時,杜祟惠又提出,等上級回電後才行動。
黃晔春站起來,有點激動地說:“不行。
山上沒有吃的。
” 杜崇惠說:“一兩天的困難,可以克服。
” 朱彪大聲地說:“莫說兩天,就是明晚上也過不去。
” 杜崇惠雲帚一晃,大聲說:“有辦法,第一,采取‘減糧’法,一天糧食兩天吃。
這是古今中外善于用兵的人在糧食不夠的時候都采取的方法。
第二,這裡縣政府已經派人拿現金到山下買糧,他們說明天下午一定可來十擔八擔,後天還會來的。
” 朱彪又說:“杜政委,你講的頭一個辦法這兩天我們下面已經逼得這樣做了。
雖然領導沒有指示,昨天今天我們都隻吃半飽。
明天隻有一餐糧,即便下午來十擔八擔,也不夠全縱隊一餐。
” 杜崇惠又解釋說:“減糧就不能飽。
明天下午買來糧,後天煮稀飯總可以吧,”他又深沉地說,“加強政治工作嘛!隻要等兩天上級的指示就會來的,這是我們對上級的态度問題。
” 室内又沉寂了。
戶外的山風,兩側高山上的林濤,不讓他們安靜。
黎蘇以正在思考的口氣說:“等兩天……”他雖然認為這裡不能再住了,但當杜崇惠提出等上級可能來指示的時候,他從長期軍事生活中養成的“服從”習慣,覺得杜崇惠有一定道理,于是說出傾向性的語調:“可以考慮。
” 他話音剛落,杜崇惠得意地說:“是,是,要考慮。
” 馮進文來報告說:“綜合情報證明敵人在武漢增兵,并加強九江和南浔鐵路及嶽陽線上的防禦。
在南面有兩個師六個旅,面向九宮山地區。
還有個師控制修河,也可作機動。
” 小小的房間,氣氛更加緊張。
黎蘇看了一下杜崇惠,小聲說:“情況更清楚了,我們在這裡不能停了。
我們駐地海拔高,多雲霧,天電大,電力又不足,收發報都很困難。
我們的報告能否發出,軍委收到
分散行動,吃飯可能會好些,但很難集中打仗。
即便分散行動,由于鄂南蘇區被分割為好多小塊,糧食也難解決。
” “老朱說得對,”羅鐵生又以幽默的口氣補充一句,“鄂南有一個好處,就是湖很多,有魚吃。
” “不錯,”黎蘇說,“魚是有的,可以解解口,但是能當飯吃?” “當然不能當飯吃。
”朱彪搶着說,“吃魚也要有油鹽,如果缺油鹽,我還願吃筍幹和薯絲飯。
” “魚是腥的,有油鹽也不能光吃魚。
” “鄂南雖然湖多,”郭楚松沒有離開軍事現實,“我們三千多人一天吃兩千斤,哪來這麼多的魚。
” 大家都沉默了,誰也在作“言歸正傳”的思維。
黃晔春抽起煙來。
不一會,他打破了沉默,說,“時間不早了,要快點決定才好。
”郭楚松脫下帽子用力在腿上一放,好似帽子很重似的,在那氣溫隻有三兩度的房子裡,頭上還冒熱氣。
他不再講道理,隻肯定地說: “缺糧是部隊眼前的大困難,繼續向北會造成未來戰略上的大不利……” 幾個人都在點頭,黃晔春這時想快點作出決定,他把郭楚松的意見概括地重複說: “從眼前來說,肚子吃不飽,所謂‘軍無糧食則亡’;從長遠來說,繼續向北,會陷入敵人更大的戰略包圍。
因此,必須很快回頭。
” 朱彪接着說,要快點決定。
杜崇惠半低着頭,把雲帚輕輕擱在枕上,兩手捧着肚子,以無可奈何的口氣壓低聲音說: “大家都主張向南,就這樣吧……” “好!好!”幾個人都高興地說。
郭楚松心情安定了,他沒有激動。
因為杜崇惠是政治委員,根據當時紅軍政治工作條例,政治委員對軍隊重大問題有最後決定權。
他們相處一年……是戰鬥中的一年,工作和個人關系是好的。
但制度究竟是制度,在這有決定意義的争論中,杜崇惠沒有使用否決權,覺得是他對同志寬厚之處。
如果他來個攤牌,雖然有理由同他争論,而且也可能最後會說服他,但不知會磨多少唇舌,也可能影響行動,“時不我待”啊!杜崇惠的态度使他愉快。
郭楚松用感激的目光看了杜崇惠一眼,發現杜崇惠似乎還有心事。
不一會兒,杜崇惠果然激動地說:“大家都主張南進,我有什幺說的,但我作為黨員,要保留意見。
” 小屋子又沉默了,還是黃晔春出來說:“這是黨員的權利啊!” 郭楚松以默認的态度結束了讨論,他立即從口袋拿出鋼筆,在燈下起草向軍委、省委、省軍區的簡要報告。
這時,杜祟惠又提出,等上級回電後才行動。
黃晔春站起來,有點激動地說:“不行。
山上沒有吃的。
” 杜崇惠說:“一兩天的困難,可以克服。
” 朱彪大聲地說:“莫說兩天,就是明晚上也過不去。
” 杜崇惠雲帚一晃,大聲說:“有辦法,第一,采取‘減糧’法,一天糧食兩天吃。
這是古今中外善于用兵的人在糧食不夠的時候都采取的方法。
第二,這裡縣政府已經派人拿現金到山下買糧,他們說明天下午一定可來十擔八擔,後天還會來的。
” 朱彪又說:“杜政委,你講的頭一個辦法這兩天我們下面已經逼得這樣做了。
雖然領導沒有指示,昨天今天我們都隻吃半飽。
明天隻有一餐糧,即便下午來十擔八擔,也不夠全縱隊一餐。
” 杜崇惠又解釋說:“減糧就不能飽。
明天下午買來糧,後天煮稀飯總可以吧,”他又深沉地說,“加強政治工作嘛!隻要等兩天上級的指示就會來的,這是我們對上級的态度問題。
” 室内又沉寂了。
戶外的山風,兩側高山上的林濤,不讓他們安靜。
黎蘇以正在思考的口氣說:“等兩天……”他雖然認為這裡不能再住了,但當杜崇惠提出等上級可能來指示的時候,他從長期軍事生活中養成的“服從”習慣,覺得杜崇惠有一定道理,于是說出傾向性的語調:“可以考慮。
” 他話音剛落,杜崇惠得意地說:“是,是,要考慮。
” 馮進文來報告說:“綜合情報證明敵人在武漢增兵,并加強九江和南浔鐵路及嶽陽線上的防禦。
在南面有兩個師六個旅,面向九宮山地區。
還有個師控制修河,也可作機動。
” 小小的房間,氣氛更加緊張。
黎蘇看了一下杜崇惠,小聲說:“情況更清楚了,我們在這裡不能停了。
我們駐地海拔高,多雲霧,天電大,電力又不足,收發報都很困難。
我們的報告能否發出,軍委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