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說:
“我送些東西給你們。
” 郭楚松慌忙擺手,“不!不!你老人家留着自己吃,給自己補養補養身體!” “唉,自己人還見外。
鞋襪是我自己做的,雞也是自己喂的嘛!” 郭楚松問:“見到陳廉了沒有?” “沒呢。
” “我去把他叫來。
” “别急,别急,我還有急事哩。
”鄱湖婆婆說着,解開衣襟,掏出幾張小紙來,遞給郭楚松。
郭楚松打開一看,忙問:“鄱湖婆婆,這是從哪裡來的?” “這材料是有用的嗎?如果有用,那就不算白走一趟。
”原來是份禾新城的敵人兵力布防的詳細材料。
“用處太大了。
”郭楚松高興得跳了起來,“我們隊伍剛回來,很需要禾新城敵人的情況,是怎麼弄到的?” 鄱湖婆婆笑着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啊!” “你自己去的?” “是呀!” “那多危險呀!” 老太太仍然笑着,說:“五天前,縣軍事部部長到我們鄉公所,要鄉公所派人進城去探聽城内敵人的情況。
可是,禾新城的敵人,封鎖很嚴,男子不準來往,除了小女孩和老太太,準進不準出。
中午過了,還沒挑出人來。
我知道以後,就到鄉政府,對他們說:‘我去。
’” “他們都說:‘你去是好,就是城裡認識你的人太多。
’ “我說:‘認識的人大都是好人,就是壞人,也不會想到我這個快六十歲的老太婆是來搞情報的。
’ “他們就同意了。
第二天早晨,我把我的老行頭——剪刀、尺、熨鬥、針、線——拿出來,朝城裡去。
離城兩裡,到了國民黨軍隊的哨所,我故意把行頭露出來,哨兵瞄了一下,問也沒問一句就放行。
到城門口又一道哨,哨兵問我從哪裡來,進城幹什麼,我從從容容回答,他們就讓我進城。
我一直到十字街,進了一間雜貨店。
老闆娘和我還合得來,但當我突然出現在她面前的時候,她發愣了,問我來做什麼,我說:‘到城裡來找點零活做。
’ “她将信将疑。
我又給她解釋一下,她雖然沒有懷疑我什麼,但多少有點不滿,認為在這兵荒馬亂年頭,随便出門,是不合時宜的。
可是,她願意我在她那裡暫住。
“這間雜貨店,鋪面還寬敞,後面有幾間較好的民房,我進去不到半點鐘,就知道這裡住的是十五師八十六團團部。
團長和參謀副官住我後面,傳令兵勤務兵也有住鋪子的,也有住在後面的。
我看到他們有的衣服破了,就幫他們縫縫補補。
他們不給錢我不讨,給錢我也要。
在做工的時候,他們常常來看,有時等着要,我就倚老賣老,問他們的家庭情況,問他們出來多少年月,有父母的問他們有兄弟沒有,有老婆女兒的,問他們有人養沒有;寄過錢回去沒有。
官長來了,他們就不講,我也不講,這樣搞了兩天,就同他們混熟了。
我認識幾個字,常常從他們拿的信件上看到他們部隊的番号、住址,也聽到他們講部隊的情況,有時候還專門問他們些什麼,他們也告訴我。
這樣一來,隻兩三天,就把十五師的各團番号,團長以上當官的姓名,一個連有多少人,多少槍,士兵的情緒,夥食,甚至于某些軍官太太的私生活都知道了。
我一知道就死死記着,晚上睡覺,也念叨一遍兩遍,我雖然認字,但不用紙寫,就是抓住我我也可以辯駁和抵賴。
回來的前一天,我到禾新西門門口一家小飯店,這是縣軍事部長在我走之前秘密約定的聯系地點。
拿了三張寫滿針頭大字的紙,還有一張地圖要我帶回來。
我就拉開鞋面,把紙和地圖放在鞋底夾縫裡,再加塊粗布,再把鞋面绱起來。
第二天中午,我就向老闆娘告别了。
可是,沒有軍隊和反動派政府的條子,是出不了城門的。
我從哪裡去找呢?我跟一個交上了朋友的傳令兵說,要回家看看,請他帶我出去。
他開始不答應,經我說些好話,就同意了。
昨天上午,他托團部的兩個采買帶我,他倆正要出東門外去買東西。
哨兵隻準采買出去,要我留下來,兩個采買很和氣向哨兵請求說:‘老太太要出去走走人家。
’ “‘沒有放行條,不能出去。
’ “‘是老太太……’ “‘那是上面的命令。
’ “‘命令當然是命令,不過一個老太太什麼要緊——她懂得什麼。
同時我們到村裡去采買,她同我們一塊講句話也方便點。
’ “哨兵同意了,不過要檢查一下,我把剪刀、尺、熨鬥給他們看,身上就是一件舊衣,他們搜了一下,什麼也沒有,這樣我就随着采買出了哨所。
裡多路後,采買停在村子裡找東西,他們不管我了。
我和他們打個招呼走了。
我想到情況緊急,一步也不敢停,直到昨天半下午才回到村裡。
我沒有回家,直到鄉政府,我把幾天來得到的情況,一五一十的告訴鄉長,他叫文書記下來,我又把鞋面割開,取出文件,鄉長立即讓我送到這裡來。
” “啊!太謝謝你老人家了!”郭楚松激動地說,“不是你老人家親自去,難得到這樣難得的情報啊!” “算不了什麼,今後如果用得着我,盡管說。
”
” 郭楚松慌忙擺手,“不!不!你老人家留着自己吃,給自己補養補養身體!” “唉,自己人還見外。
鞋襪是我自己做的,雞也是自己喂的嘛!” 郭楚松問:“見到陳廉了沒有?” “沒呢。
” “我去把他叫來。
” “别急,别急,我還有急事哩。
”鄱湖婆婆說着,解開衣襟,掏出幾張小紙來,遞給郭楚松。
郭楚松打開一看,忙問:“鄱湖婆婆,這是從哪裡來的?” “這材料是有用的嗎?如果有用,那就不算白走一趟。
”原來是份禾新城的敵人兵力布防的詳細材料。
“用處太大了。
”郭楚松高興得跳了起來,“我們隊伍剛回來,很需要禾新城敵人的情況,是怎麼弄到的?” 鄱湖婆婆笑着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啊!” “你自己去的?” “是呀!” “那多危險呀!” 老太太仍然笑着,說:“五天前,縣軍事部部長到我們鄉公所,要鄉公所派人進城去探聽城内敵人的情況。
可是,禾新城的敵人,封鎖很嚴,男子不準來往,除了小女孩和老太太,準進不準出。
中午過了,還沒挑出人來。
我知道以後,就到鄉政府,對他們說:‘我去。
’” “他們都說:‘你去是好,就是城裡認識你的人太多。
’ “我說:‘認識的人大都是好人,就是壞人,也不會想到我這個快六十歲的老太婆是來搞情報的。
’ “他們就同意了。
第二天早晨,我把我的老行頭——剪刀、尺、熨鬥、針、線——拿出來,朝城裡去。
離城兩裡,到了國民黨軍隊的哨所,我故意把行頭露出來,哨兵瞄了一下,問也沒問一句就放行。
到城門口又一道哨,哨兵問我從哪裡來,進城幹什麼,我從從容容回答,他們就讓我進城。
我一直到十字街,進了一間雜貨店。
老闆娘和我還合得來,但當我突然出現在她面前的時候,她發愣了,問我來做什麼,我說:‘到城裡來找點零活做。
’ “她将信将疑。
我又給她解釋一下,她雖然沒有懷疑我什麼,但多少有點不滿,認為在這兵荒馬亂年頭,随便出門,是不合時宜的。
可是,她願意我在她那裡暫住。
“這間雜貨店,鋪面還寬敞,後面有幾間較好的民房,我進去不到半點鐘,就知道這裡住的是十五師八十六團團部。
團長和參謀副官住我後面,傳令兵勤務兵也有住鋪子的,也有住在後面的。
我看到他們有的衣服破了,就幫他們縫縫補補。
他們不給錢我不讨,給錢我也要。
在做工的時候,他們常常來看,有時等着要,我就倚老賣老,問他們的家庭情況,問他們出來多少年月,有父母的問他們有兄弟沒有,有老婆女兒的,問他們有人養沒有;寄過錢回去沒有。
官長來了,他們就不講,我也不講,這樣搞了兩天,就同他們混熟了。
我認識幾個字,常常從他們拿的信件上看到他們部隊的番号、住址,也聽到他們講部隊的情況,有時候還專門問他們些什麼,他們也告訴我。
這樣一來,隻兩三天,就把十五師的各團番号,團長以上當官的姓名,一個連有多少人,多少槍,士兵的情緒,夥食,甚至于某些軍官太太的私生活都知道了。
我一知道就死死記着,晚上睡覺,也念叨一遍兩遍,我雖然認字,但不用紙寫,就是抓住我我也可以辯駁和抵賴。
回來的前一天,我到禾新西門門口一家小飯店,這是縣軍事部長在我走之前秘密約定的聯系地點。
拿了三張寫滿針頭大字的紙,還有一張地圖要我帶回來。
我就拉開鞋面,把紙和地圖放在鞋底夾縫裡,再加塊粗布,再把鞋面绱起來。
第二天中午,我就向老闆娘告别了。
可是,沒有軍隊和反動派政府的條子,是出不了城門的。
我從哪裡去找呢?我跟一個交上了朋友的傳令兵說,要回家看看,請他帶我出去。
他開始不答應,經我說些好話,就同意了。
昨天上午,他托團部的兩個采買帶我,他倆正要出東門外去買東西。
哨兵隻準采買出去,要我留下來,兩個采買很和氣向哨兵請求說:‘老太太要出去走走人家。
’ “‘沒有放行條,不能出去。
’ “‘是老太太……’ “‘那是上面的命令。
’ “‘命令當然是命令,不過一個老太太什麼要緊——她懂得什麼。
同時我們到村裡去采買,她同我們一塊講句話也方便點。
’ “哨兵同意了,不過要檢查一下,我把剪刀、尺、熨鬥給他們看,身上就是一件舊衣,他們搜了一下,什麼也沒有,這樣我就随着采買出了哨所。
裡多路後,采買停在村子裡找東西,他們不管我了。
我和他們打個招呼走了。
我想到情況緊急,一步也不敢停,直到昨天半下午才回到村裡。
我沒有回家,直到鄉政府,我把幾天來得到的情況,一五一十的告訴鄉長,他叫文書記下來,我又把鞋面割開,取出文件,鄉長立即讓我送到這裡來。
” “啊!太謝謝你老人家了!”郭楚松激動地說,“不是你老人家親自去,難得到這樣難得的情報啊!” “算不了什麼,今後如果用得着我,盡管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