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關燈
盧浮宮相連。

    後被巴黎公社社員焚毀,其内許多藝術藏品被毀或變賣。

     [201]波拿巴家族(Bonapartes)本是意大利佛羅倫薩的波拿巴特(Buonapartes)家族的後裔,法國東南部科西嘉省的一個低級貴族,因法國皇帝拿破侖·波拿巴(1769&mdash1821)而聞名于世。

    波拿巴王朝與其他延續數百年血統的封建制王朝相比,相對年輕,而且是一個純粹意義上的資本主義王朝,王朝存在的時候,一切都是為資産階級服務的,王朝的足迹幾乎跨越了整個歐洲,成為歐洲近代曆史上一個不得不提的家族。

     [202]波旁家族(MaisondeBourbon)是一個在歐洲曆史上曾斷斷續續地統治納瓦拉、法國、西班牙、那不勒斯與西西裡、盧森堡等國和意大利若幹公國的跨國家族。

    值得一提的是,波旁王室的近代成員都以保守著稱,美式英語中,波旁一字成為對極端保守主義者的稱呼。

    波旁王朝的君主是曆史上最為多災多難的群體:亨利四世遭暗殺身亡,路易十三在四十二歲便英年早逝,路易十六最終在大革命中被送上了斷頭台。

     [203]四對方舞(quadrille),一種歐洲宮廷舞,源自法國的卡德利爾舞。

     [204]原文為法語:drôle。

     [205]原文為法語:contrat。

     [206]原文為法語:raffiné。

     [207]早期新大陸探險者講述的傳說。

    傳說埃爾·多拉多(ElDorado)是一個印第安部落首領,他每年要用熔化的黃金覆蓋自己,然後自投湖中。

     [208]原文為法語:MonDieu,oui。

     [209]原文為法語:ouvreuse。

     [210]原文為法語:C&rsquoestçaquiposeunefemme。

     [211]原文是說有四個字母的單詞,即hell。

    這裡翻譯成&ldquo兩個字&rdquo,即&ldquo見鬼&rdquo&ldquo混蛋&rdquo,hell還有&ldquo地獄&rdquo的意思。

     [212]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法國東北部城市,阿爾薩斯大區的首府和下萊茵省的省會,也是法國第七大城市和最大的邊境城市。

     [213]原文為法語:Quevoulez-vous。

     [214]原文為法語:hôtel。

     [215]原文為法語:portière。

     [216]原文為法語:enceinte。

     [217]歐特伊(Auteuil),毗鄰布洛涅森林的富人居住區。

     [218]特羅卡德羅河堤(Trocadero),位于凱旋門南面。

     [219]汝拉(Jura),法瑞邊境的山脈。

     [220]原文為法語:commode。

     [221]原文為法語:procès-verbal。

     [222]原文為法語:cabinetdetoilette。

     [223]原文為法語:bonne。

     [224]宗座侍衛(PontificalZonuaves),教皇戰争中瓦倫汀所在部隊。

     [225]原文為法語:C&rsquoestplusqu&rsquounAnglais&mdashc&rsquoestunAnglomane。

     [226]原文為法語:Savoir-vivre。

     [227]原文為法語:quediable。

     [228]《危險關系》(Faublas)是法國作家拉克洛于1782年發表的一部書信體長篇小說。

    故事描述了法國大革命前夕上層社會的腐朽政權和人際關系,揭露了統治階級荒淫無恥、醉生夢死的生活,描繪了幾代人堕落、放蕩的軌迹。

    書中講述的愛情遊戲,以及對異性追逐與誘惑的故事,充滿了征服與赢得愛情的各種技巧,它蘊涵的豐富寓意堪比古羅馬奧維德那本珍貴的典籍《愛經》。

     [229]原文為法語:cabinet。

     [230]原文為法語:va。

     [231]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著名猶太财閥家族,創始人是梅耶·羅斯柴爾德(MayerAmschelRothschild)。

    他和他的五個兒子先後在歐洲各著名城市開設銀行。

    其中四兄弟在1822年被奧地利弗蘭西斯一世授予男爵封号。

     [232]原文為法語:Voilà。

     [233]原文為法語:petitbourg。

     [234]亨利四世(HenriIV,1553&mdash1610),法國波旁王朝的創建者,1589年至1610年間在位。

    其婚禮是魯本斯創作的主題,即在第四章紐曼所見的油畫。

     [235]拇指鉗(thumb-screw),西班牙審訊時所用的工具。

     [236]加爾默羅(Carmelite),又譯作迦密會,俗稱聖衣會,是天主教托缽修會之一。

    十二世紀中葉,由意大利人貝托爾德(Bertold)創建于巴勒斯坦的加爾默羅山(又譯&ldquo迦密山&rdquo)。

    會規嚴格,包括守齋、苦行、緘默不語、與世隔絕。

     [237]百年戰争期間,英國于1356年在此地戰勝了法國。

     [238]指亞曆山大城的聖·凱瑟琳,即第四章中紐曼看到的油畫主人公。

     [239]原文為法語:Lemisérable。

     [240]原文為法語:salle。

     [241]原文為法語:Monpère,monpère。

     [242]原文為法語:femmedechambre。

     [243]摩西拿大街(theAuenuedeMessine),位于塞納河右岸,離豪斯曼大道紐曼的公寓不遠。

     [244]原文為法語:toilette。

     [245]原文為法語:lecoeurtendre。

     [246]原文為法語:Lerestevousregarde。

     [247]原文為法語:partie。

     [248]原文為法語:mêlée。

     [249]原文為法語:Monpauvreami。

     [250]原文為法語:ilenresteraitquelquechose。

     [251]原文為法語:mots。

     [252]原文為法語:charmante。

     [253]索倫托(Sorrento),意大利南部休養城市。

     [254]原文為法語:fadaises。

     [255]塞萬提斯的《堂吉诃德》中無情浪蕩子的典型。

     [256]布洛涅(Boulogne),位于法國北部英吉利海峽沿岸加來海峽省的港口城市。

     [257]原文為法語:Tiens。

     [258]原文為法語:milord。

     [259]即《阿斯彭文稿》(TheAspernPapers)。

     [260]一般譯為《黛西·米勒》。

     [261]一般譯為《螺絲在擰緊》。

     [262]此譯本雖然命名為&ldquo短篇小說選&rdquo,但學界一般認為《黛西·米勒》《螺絲在擰緊》均為中篇。